氰氟虫腙防治稻纵卷叶螟中龄幼虫效果的探讨
2010-09-12吴森贤周宇杰徐铁平陈月娣
吴森贤,周宇杰,徐铁平,陈月娣,何 南
(浙江省诸暨市农技推广中心,浙江 诸暨 311800)
作为水稻迁飞性害虫之一的稻纵卷叶螟,在近几年随着水稻品种、种植结构的调整,迁入浙江省的峰次多、蛾量高、繁衍条件好,造成世代重叠严重,防控难度大。为此,我们选择由德国巴斯夫公司和日本农药公司联合开发的一种全新的缩氨基脲类杀虫剂氰氟虫腙 (Metaflumizone,BAS320I,商品名艾法迪)进行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试验和示范,以便为大面积示范推广和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24%氰氟虫腙悬浮剂和专用助剂 (巴斯夫欧洲公司提供);对照药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美国杜邦公司生产,市售)、5%氟虫腈悬浮剂(拜耳<中国 >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市售)、32%丙溴·氟铃脲乳油 (发事达 <南通 >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市售)。防治对象为水稻纵卷叶螟3龄左右的幼虫。
1.2 试验设计
设667 m2用氰氟虫腙 30,40(推荐剂量),50 mL和氰氟虫腙30 mL+专用助剂10 mL等4个不同用药量;对照农药为氯虫苯甲酰胺10 mL,氟虫腈50 mL,丙溴·氟铃脲50 mL,以不施药等量清水作为空白对照,共8个处理,处理代号依次为(1) ~(8)。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药后10 d内观察药剂对水稻的影响。并再以前6个处理作大田示范,且各自设空白对照 (CK)。
1.3 施药处理
小区试验及大田示范都在诸暨市王家井镇会议桥村俞得苗的连作晚稻田中进行,水稻品种嘉优2号,为7月23日插种的机插稻 (行间距30 cm×12 cm),试验用药时间为2009年8月15日下午,水稻处于分蘖期。该田5(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严重,平均百丛虫量192.36条,其中1龄占5.98%、2龄占37.62%、3龄占37.18%、4龄占13.8%、5龄占5.42%,2~3龄共占74.8%;大区示范田平均百丛虫量253.31条,其中1龄占2.93%、2龄占12.93%、3龄占43.17%、4龄占30.37%、5龄占10.61%,3~4龄共占73.54%。小区试验在同一块田中进行,小区面积为64 m2;而大田示范在3块接邻并各为0.1 hm2的稻田上实施,每个药剂处理面积为0.05 hm2,各自设立的空白对照面积为40 m2。采用背负式工农-16型喷雾器常规喷雾,667 m2用水量45 kg,施药所用水为刚下过大雨的比较混浊的田沟水。施药当天上午下大雨,中午放晴下午施药,施药后12 d的天气晴好,平均气温27.3~31.1℃,仅15,19,26日降水20.2,7.6和0.8 mm。
1.4 调查方法及数据分析
药前进行虫口基数和虫龄调查,药后3,7,15 d各调查1次,每个小区采用5点取样,每点调查5丛,摘取25丛水稻上所有的虫苞到室内剥查卷叶中死活虫数,每次调查都在没有取样过的地方采苞;药后15 d增加卷叶率以及黑肩绿盲蝽和稻田蜘蛛虫量的调查。以调查取得的数据进行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等杀虫效果、保叶效果、天敌减少率的计算。再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邓肯式新复极差法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区试验
表1显示,氰氟虫腙30 mL的防治效果,药后3 d为 65.77%,与对照药剂氯虫苯甲酰胺(73.16%)、氟虫腈(79.31%)的效果比较,分别要差8和15个百分点,比丙溴·氟铃脲(62.14%)高3个百分点,但相互间无显著性差异。药后7 d,氰氟虫腙的防效为70.07%,比药后3 d提高了5个百分点,但比3种对照药剂比较低了10~17个百分点,不过相互间无显著性差异。药后15 d,氰氟虫腙的防效进一步提高,达80%,与氟虫腈相近,但仍比氯虫苯甲酰胺和丙溴·氟铃脲的效果低7~10个百分点,药剂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氰氟虫腙有较好的后续效果。
氰氟虫腙30 mL的情况下,保叶效果为82.50%,与对照药剂氯虫苯甲酰胺的84.14%、氟虫腈的81.67%和丙溴·氟铃脲的80.73%的保叶效果相当。
表1 氰氟虫腙和3种对照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及保叶效果
从表2中可以看出药后3 d,氰氟虫腙每667 m2用30,40,50 mL及 30 mL+专用助剂 10 mL的4种剂量防治5(3)代稻纵卷叶螟低中龄幼虫,防治效果分别为65.77%、72.85%、58.35%和50.02%,高剂量的效果比低剂量的要低7~14个百分点,不同用量间防效无显著性差异,同为30 mL氰氟虫腙加10 mL专用助剂的比不加助剂的反而要低15个百分点,并与空白对照无显著性差异。药后7 d,除用量为40 mL的处理防治效果下降了13个百分点外,其它用量的防效比药后3 d都有所增加,幅度在5~18个百分点,并以30 mL+10 mL专用助剂的增加幅度最大。药后15 d,4种剂量的防效都在79.43%~86.69%之间,随着剂量的增加防效略有增加,但防效在4种剂量间无显著性差异。3次调查结果表明,用24%氰氟虫腙30 mL+助剂10 mL难以提高对稻纵卷叶螟的效果。
用氰氟虫腙30,40,50 mL以及30 mL+专用助剂10 mL的保叶效果均超过80%,分别为82.50%、84.04%、86.02%和81.38%,4种处理间保叶作用无显著性差异。氰氟虫腙具有较好的保叶效果。
表2 氰氟虫腙各剂量对卷叶螟的作用
表3看出,低剂量的氰氟虫腙对黑肩绿盲蝽成虫的杀伤力较轻,如30 mL或30 mL+10 mL助剂处理后为28.57%,要轻于氟虫腈50 mL丙溴·氟铃脲50 mL的杀伤力 (两者均为71.43%),并且与氯虫苯甲酰胺10 mL相当。但随着氰氟虫腙剂量的增加,黑肩绿盲蝽虫量开始较大幅度的减少,这说明氰氟虫腙在剂量较高的情况下对黑肩绿盲蝽杀伤性还是比较大。对稻田蜘蛛的影响,除用氰氟虫腙30 mL+10 mL助剂的处理有一定的杀伤力外,其它剂量几乎没有影响。
表3 氰氟虫腙和3种对照药剂对黑肩绿盲蝽以及稻田蜘蛛的影响
2.2 大区示范
在稻纵卷叶螟幼虫3、4龄占70%多的情况下进行氰氟虫腙大区示范施药,结果 (表4)表明,药后3 d调查的杀虫效果,以667 m2用氰氟虫腙50 mL的防效为最好,达75.13%,与对照药剂氟虫腈 (74.51%)相当,好于氯虫苯甲酰胺(56.82%),而其它3个剂量处理的效果都在50%以下。药后7 d,氰氟虫腙的4个剂量处理,除667 m2用50 mL下降了17个百点外,其它3个剂量处理都上升了20~42个百分点 (59% ~75%),但它们都比对照药剂氯虫苯甲酰胺91.98%的效果差,而与氟虫腈 (60.67%)相近或略有超过。药后15d,氰氟虫腙的4个剂量处理,防治效果都达到了 70%以上,分别为 74.76%、75.88%、93.03%和92.73%,以667 m2用50 mL或30 mL加助剂的最好,达90%以上,超过了氯虫苯甲酰胺 (81.95%)和氟虫腈 (52.83%)的防效。当在纵卷叶螟幼虫龄期增加1龄的情况下进行氰氟虫腙大区示范喷药,与小区试验比较,其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仍表现出后续作用较好的特点,随药后时间的延长防效逐渐提高,但在前期调查的效果要比小区试验低。
表4 氰氟虫腙大区示范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6个药剂处理结果以24%氰氟虫腙667 m2用50 mL的效果最佳,30 mL+10 mL专用助剂的次之,2种剂量的保叶效果分别达91.03%和83.6%,而30 mL或40 mL氰氟虫腙处理的保叶效果为74.83%和76.13%,它们都要好于氯虫苯甲酰胺 (71.24%)和氟虫腈 (52.4%)的效果。氰氟虫腙的保叶作用,高剂量或加助剂的效果与小区试验结果相仿,但其它2个剂量却比小区试验结果低。
大区示范,氰氟虫腙对黑肩绿盲蝽也表现出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随着药量的增加影响加大,而对稻田蜘蛛的影响仍然较小。
2.3 水稻生长
药后在15 d内通过观察,氰氟虫腙各种剂量,无论是小区试验还是大区示范都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生长状况无异常现象出现。
3 小结与讨论
综合试验示范结果,我们认为氰氟虫腙对稻纵卷叶螟具有如下特点。在幼虫3龄期左右时施药,杀虫的后续作用较好。虽然氰氟虫腙在叶片表面只有中等的渗透活性,在植物的绿色组织及根部无内吸传导性,但在喷雾均匀的情况下对卷叶螟的控制效果在一定的时间内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步提升,达到80%左右,高剂量的更佳一些,低剂量在加入专用助剂后也能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总体防治效果与与目前普遍使用的氯虫苯甲酰胺、氟虫腈和丙溴·氟铃脲等药剂相当。在幼虫3龄期左右时施药其速效性一般。氰氟虫腙的触杀作用较小,又无内吸作用,主要是通过卷叶螟幼虫取食而发生胃毒作用,所以药后3 d的杀虫效果不高。保叶作用明显。药后15 d的卷叶减少率与目前正在使用的最好的药剂相当或略高,可能是幼虫在施药后会较快停止取食减少卷苞之故。对稻田主要天敌影响小。对稻田蜘蛛的影响要小于对黑肩绿盲蝽的影响,低剂量的氰氟虫腙对黑肩绿盲蝽和稻田蜘蛛影响要小于氟虫腈和丙溴·氟铃脲,与氯虫苯甲酰胺相近。
氰氟虫腙防治稻纵卷叶螟的667 m2使用剂量以30~40 mL为好,对水量在均匀细喷雾的情况下为30~45 kg,掌握在 2、3龄幼虫高峰期施药为宜。
氰氟虫腙的速效性不佳,小区试验的总体防效不是很高,是否是本试验所用的水比较浑浊的田沟水影响之故,有待进一步试验观察。
[1]张左生.粮油作物病虫鼠害预测预报[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张瑞平,张建军,王炜,等.不同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高龄幼虫的效果[J].江苏农业科学,2006(6):168-169.
[3]李鑫.新型杀虫剂氰氟虫腙[J].农药,2007,46(11):774-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