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数字知识服务平台探析
2010-09-11白新勤
白新勤
(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南 新乡 453007)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资源已成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如何整合和利用这些电子资源,“向用户提供知识信息、知识挖掘手段及问题解决方案的服务”[1]是目前每个图书馆都需要面对和研究的课题。近年来,国内集文献资源整合与服务的数字知识服务平台也不断涌现,基于这些平台的知识库服务模式已成为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主要形式之一。概括地说,数字知识服务平台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资源,建立面向学者科研和学生学习,挖掘信息知识自身价值,集资源服务与功能服务于一体,如提供资源整合、相关文献及引文链接、对检索结果提供适用性分析的数字资源解决方案。它是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和提升,是实现知识服务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因此,分析各个服务平台的特点,探索知识服务平台未来发展趋势,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数字知识服务平台的现状
近年来,知识服务平台的研制与开发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如:①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并研制的“CNKI总库资源整合平台(即知识网络服务系统KNS5.0)”,是CNKI各类站点发布、检索、更新、管理各类同构、异构数据库的统一平台。②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UNIRMS.Net)”,提供包括本地自建和整合的RMS(Rights Management Service,是由微软公司专门针对数字文档安全提供的技术服务)全文资源、关系数据库资源、虚拟网络资源、网络链接等资源的统一配置,具有管理能力的数字图书馆整体解决方案。③北京超星数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读秀学术搜索”,其后台是一个由海量全文数据及元数据组成的超大型数据库,它能够为读者提供260万种图书、6亿页全文资料等一系列海量学术资源的检索及使用。
以下将对上述3个数字知识服务系统在资源整合、信息检索、个性化服务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分别见表1、表2、表3,我们用“√”作为具有相应服务的标记。
表1 资源整合情况
表2 信息检索功能
表3 个性化服务
综上所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UNIRMS.Net)和CNKI知识网络服务系统(KNS5.0)都是以自身的丰富资源为基础,兼以整合其他中外文资源;读秀学术搜索则以自身海量的图书及整合其他异构中外文资源见长。3个平台在支持全文检索等基础上,都体现了支持知识服务的特性。[3-5]
2 数字知识服务平台的功能
纵观各数字知识服务平台,在把诸多传统服务内容搬上数字知识服务平台上的同时,又能提供诸多扩展服务。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把各类文献资源“无缝”地集成在一起
资源的整合是基于数字文献,特别是数据库文献的大量产生和广泛应用而出现的。馆藏文献的多样化,给文献揭示带来了困难,主要表现为读者查找文献信息时检索的多次性,由于各个电子文献数据库分别有各自的检索界面,读者常常是退出这个界面才能再进入另一个界面,非常不方便。应该说,整合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文献揭示领域的一个重大课题。[6]因此,数字知识服务平台在文献整合方面必须将各种文献资源整合于同一平台,实现统一管理、统一检索,以便实现图书馆购置和建设的各类数据库“无缝”地集成在一起。
2.2 将各项服务功能整合于统一界面
在先进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撑下,为用户提供简捷的检索途径和快速的链接方式,已成为各大服务平台的共识。通过数字知识服务平台,能够开展检索服务、馆际互借服务、资源共享服务、文献传递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以及向用户提供特别定制的专题服务等。
2.3 界面简洁友好,分类清晰
一般情况下,读者在利用电子资源时希望直达主题,如果多次点击还没见到需要的信息,就会失去耐心。因此,一个优质高效的数字知识服务平台,应该是将深度挖掘与加工的信息资源、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高度整合于同一个平台上的完整服务体系,能让用户最快、最满意地获取所需信息。界面的设计要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简明化,体现简洁明快的风格,尽量减少检索过程中耗时耗力的频繁操作,让用户以愉悦的心情直入主题。
2.4 服务人性化、精细化
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人性化、精细化服务也一直是国内外知识服务平台所推崇的宗旨与原则,在服务平台的构建中更是得到了充分展现。尽量将服务内容具体化,让用户少花些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在和谐温馨的氛围中帮助用户提高自身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2]
2.5 用户服务功能
①用户管理:用户创建、删除、授权。②用户服务:分析用户在知识仓库中的活动,作为主动个性化服务的基础,包括用户模式创建、用户模式分析、用户模式聚类等服务;同时系统对最终用户提供包括知识库导航、知识元关联导航、传统检索、多语言检索以及全文检索、调研综合分析、机构/个人知识创新绩效分析和主动的个性化服务。③数据安全和存取控制、数据加密等,使数字知识服务平台系统间可以知识共享、知识通信等。[1]
3 数字知识服务平台的发展趋势
3.1 范围的广泛性
互联网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数字知识服务平台的用户范围将不再局限于本地区、本系统或本单位相对稳定的信息需求群体,而是通过互联网接纳更多的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知识信息需求用户。
3.2 形式的多样性
随着学科的交叉渗透,在未来数字知识服务平台的环境中,越来越需要为用户提供内容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知识信息,因而其需求呈现出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发展趋势。
3.3 平台的针对性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发展日趋个性化、私人化,部分用户的知识信息需求日趋专业和特殊,这些专业用户不再满足于信息服务部门为其提供的一般性信息服务,而是要求信息服务部门通过利用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将网上分散零乱的、与其研究开发内容相关的知识加以集中组织,提炼出针对性强、有深度、新颖、及时的知识,并通过数字知识服务平台传递给他们。
3.4 内容的时效性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信息用户带来了全球范围的信息发布空间,知识活动呈现出高速度、大范围的特征,信息的时效性日益增强,及时新颖的信息资源是抓住机遇、正确决策的关键。用户不再认为信息愈多愈好,而是越来越注重信息的新颖性和时效性。
3.5 知识的权威性
用户知识需求的精品意识日益增强,总是力求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准确地获得科研、生产决策所需要的关键信息,以求对问题的满意解决。因此,用户知识需求正在从一般性信息需求向精品知识需求的方向转变。事实上,知识信息研究可以面向知识经济、面向社会发展、面向企业经营管理、面向全球贸易,通过关注社会热点、提供专业化研究,来增强自身的数字知识检索与利用能力。
3.6 人员的全能性
数字知识平台服务过程中涉及的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网上参考咨询服务与发展、组织机构重组与集成、用户教育与培训,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人来完成,服务质量与服务人员的素质能力紧密相关,这就要求服务人员必须具备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以及数据库检索、数据处理、图像处理等方面的技能,还应具有专业知识、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等综合性知识结构。[2]
总而言之,数字图书馆建设是当代图书馆建设的主流。积极借鉴中文数字知识服务平台的理念,顺应未来知识平台的发展要求,更好地组织与整合多种图书馆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集知识检索与服务以及资源定制、信息交流、用户参与的个性化优质服务,这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方向。
[1] 知识仓库与知识服务平台标准(试行)[DB/OL].[2009-12-20].http://c79.cnki.net/oldcnki/daobao/cnkidaobao5/cnkiBZH02.htm.
[2] 张立频.中英文免费数字知识获取研究[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07:225-231.
[3]CNKI系列数据库产品5.0版应用大全 [DB/OL].[2009-12-20].http://www.cnki.net/other/kns5/kns5.htm.
[4] 万方数据统一资源整合服务平台(UNIRMS.Net)之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 [DB/OL].[2009-12-20].http://ssc.wanfangdata.com.cn/.
[5] 读秀学术搜索主页[DB/OL].[2010-03-31].http://www.duxiu.com/.
[6]CALIS“十五”期间数字资源的整体化建设思路[DB/OL].[2010-01-10].http://www.calis.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