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永远的大城

2010-09-11编辑

中国三峡 2010年10期
关键词:南京城南京

文/张 晶 编辑/任 红

夜幕下的秦淮河 摄影/建华/CFP

“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南京之前途不可限量。”

——孙中山《建国方略》

我对南京的最初印象,来自于课本。后来我在历史书中看到更多关于这座城市的故事,它变得日益鲜活起来。岁月悠悠、离合悲欢,南京曾为奢靡的浮华之都,也曾是凄怆的悲情城市。曾领历史风骚的风云人物在这里留下了一场大梦。这座城市终究也不曾属于任何一个人。它是许多人的家乡与他乡,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情感。

六朝烟雨中的潋滟风情,战火浩劫中的屠城血泪……南京城始终屹立在那里,存在着,承受着,接纳着……在一次次涅槃重生中,有些东西从未发生过改变,它通过一代代人的传承与积淀,植入血脉,又深入骨髓。即使你换了宅第衣装,变了发式妆容,但风骨与精神永存。

千秋家国梦

南京,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曾经有多个朝代在此建都。作为都城,南京始于三国时的东吴政权。229年,吴主孙权在武昌称帝,9月迁都于此,称建业。317年,晋琅琊王司马睿以东吴旧都为中心,建东晋政权,改建业为建康。后来,宋、齐、梁、陈相继定都建康,史称南朝。六朝古都的美称由此得来。

实际上,在南京建都的政权远不止此。937年,南京成为南唐的首都,称江宁府。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此称帝,改城名为南京,这便是南京建称之始,同时也是南京第一次成为全国的首都。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于此,改名天京。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至此,共有十个政权在南京建都。

南京为什么屡屡被王朝所青睐、成为定都的首选呢?这要归因于它虎踞龙盘、依山傍水的绝佳区位。

南京建城极早。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派大臣范蠡在今中华门外的秦淮河南岸筑越城,又名范蠡城。这是南京最早的古城。据此,南京建城将近2500年。越城范围很小,城周长仅为942米,控制着秦淮河入长江的孔道,被越国作为进攻楚国的根据地。

前333年,楚国灭掉了越国,在此处设置了金陵邑,为南京行政建置之始。《金陵图经》载:“昔楚威王见此有王气,埋金以镇,故曰金陵。”同时,楚威王还下旨,在今天位于南京西北的清凉山西麓筑造一座坚固的卫城——石头城。

南京长江大桥是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1960年动工,1968年建成。铁路桥全长6772米,公路桥全长4589米。 摄影/北幻/CFP

石头城以天然峭壁为城基,环山而筑,北缘大江,南抵秦淮河口。作为扼守大江险要的兵家必争之地,这座卫城拥有着当时最完备的战备设施。城内不仅有储备军粮和兵械的石头仓库,城墙的高处还筑有报警的烽火台。后来,石头城作为守卫南京城军事要塞的地位始终未变。石头城的称号也不再只属于这座卫城,而代表了整个南京。

传说首先发现这块宝地的是诸葛亮。赤壁大战前夕,诸葛亮出使东吴,与孙权共商破曹大计,途经当时被称为秣陵的南京时,特地到石头山观察山川形势。他看到以钟山为首的群山,像苍龙一般蜿蜒蟠伏于东南,而以石头山为终点的西部诸山,则像猛虎似的雄踞在大江之滨,不禁发出了“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的赞叹,并在面见孙权时建议其迁都至此。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的纪念碑摄影/金添/CFP

孙权深以为然,大败曹操之后,将都城迁到了秣陵,并改名建业。第二年孙权又在清凉山原有城基上重修了石头城。此后数百年间,石头城一直是东吴最主要的水军基地,这里也是战守的军事重镇,三国时南北战事不断,便往往以夺取石头城决定胜负。

2500年的建城史上,南京城有450年是作为国都而存在的。这份尊荣奠定了南京大气包容的大城风度。与其他古都不同,在南京建都的王朝大多偏安一隅,且无一不是短命的。伤痛与哀怨,仿佛是这座城市的宿命,弥漫在空气当中,带给南京城沉郁潮湿的气息。

人们往往习惯于从历史的细节和事件的结果中去挖掘南京城的气质和标签。其实,历劫与偏安、耻辱与苦痛,只是属于南京的一个侧面,甚至表面。如果从宏观的角度和事件的全局去重读南京,把它放到国家民族的历史长河里去探寻,我们就会发现一个不同的南京。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它可以战败,却从未屈服。作为我国建都时间跨度最长的古都,南京的历史大起大落、跌宕起伏,数度登上辉煌的巅峰,又跌入屠城的绝境。

在过往时代那些最惊心动魄的关头、最波澜壮阔的时刻,这座城市对文明、文化和国祚民心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它身上,与那些劫难和苦痛相比,承载更多的是救亡图存,传承文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担当着国家核心和文化中心的重任。

综观中国的历史,西安是前半段的中心,唐以后走向了衰落。北京则是从元朝开始,才成为中国的中心,在此以前北京一直都是默默无闻。中国历史上,自从东吴在南京定都后,南京就确立了自己汉族文明保护和传承之地的历史角色。

316年,时值西晋晚期,五胡乱华,中原沦丧,游牧民族彪悍的铁蹄横行在黄河流域的北方中国,长安洛阳的士族富户们纷纷逃离战火,涌向南方。在都城沦陷之际,中华文化该到何处去寻觅庇护和休养生息之地呢?

离乱中的人们选择了江左名城、东吴旧都南京。西晋的许多世家望族和汉学大儒在这里安定下来,重新开始整理和复兴国故。后来西晋灭亡后,琅琊王司马睿创立了东晋,南京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东晋新都。

2001年落成的阅江楼踞于南京城西北角的狮子山上,临近长江。明洪武七年(1374年)春,明太祖朱元璋决定在京师(今南京)西北临江的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命在朝文臣职事各写一篇《阅江楼记》。大学士宋濂所写一文最佳,后入选《古文观止》。建楼所用地基一平砥完工后,突然决定停建。自此六百余年,有记无楼。直至2001年建成该楼。 摄影/陈文

衣冠南渡,代表中原文化的大量器物、典籍以及观念随大批南迁的北方士族来到了长江流域,以礼乐制度为核心的中原华夏正统文化开始正式在长江流域扎根、生长。长江流域历史上第一次代表了传统的中国概念。

在漫长的历史中,每当中原狼烟四起,北方蛮族南侵之时,总会裹足不前于这座看似韬光养晦的华美之城面前。多少年来,人们总是将它误读为水袖飘摇、烟花烂漫的金粉之地,却忘记了它也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在这里,东晋名相谢安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于潇洒对弈中以少胜多,淝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的虎狼之师;也是在这里,人称寄奴的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兴于草莽,凭借所向披靡的却月阵,数度北伐,大破南燕、痛击北魏,西入长安,收复故土;还是在这里,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据守雨花台,击退金兵。

帝制被推翻后,作为民国政府的首都,南京成为列强觊觎的目标;在抗日战争中,更是承受了极致的苦难。在中国,恐怕再没有哪一座城市,像南京这样遭受过如此之多的人间至痛,但它永不放弃,从军到民,由始至终,无数人为这座城市、这个国家,洒尽最后一滴血。

侯景之乱、隋军耕垦、朱棣屠忠、《南京条约》、太平天国失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自六朝始,南京历经浩劫与灾难,这座城市不断于血与火中涅槃重生、百折不挠。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城市品性与优良传统。

细雨霏霏间,我登上了南京城南一片高地的雨花台。传说南朝梁武帝时期,有位高僧云光法师曾在此设坛讲经,感动上苍,落花如雨,雨花台因之得名。这里曾经是屠杀志士的刑场,如今已成为肃穆的陵园。苍松翠柏中,我眺望春晖中的金陵古城,雨停雾散,入眼的又是一片锦绣繁华。那小小的石头突然变得厚重许多。这饱满的色泽、斑驳的纹路,凝结于其中的又岂止是殷红的鲜血,分明可见的还有无数仁人志士的毕生理想,对自由与尊严永恒的向往与追求。

金粉烟花地

南京的富甲天下首先应该归功于东吴孙权的经营。历史上这位紫髯碧眼、气度不凡的开国雄主,绝不像《三国演义》里描写的那样躲在一众功臣的背后面目模糊。长江的恢弘赋予了孙权一代霸主的雄才大略,长江的浩渺则给予了孙权海纳百川的浪漫情怀。这个将梅花林作为自己安息地的君主是一个开拓者。

江南贡院如今既是文物单位,又是南京旅游的看点之一。 摄影/陈文

在位期间,孙权在南京周围开凿了多条运河,建立了四通八达的水上运输网,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也给沿河农田的灌溉和排涝提供了便利。孙权在位于南京城北的东吴皇宫后面开了一道漕沟,漕沟的中间又开了一条运渎,作为粮食物资往来的水上通道。城北开了一道清溪,四方合围,使南京城运输物资的通道畅通无阻。

这些人工运河一直到整个六朝三百多年间都在使用,造福了南京城商业和农业。“富中之甿,货殖之选。乘时射利,财丰巨万。”南京从此成为长江中下游的富庶之都,名副其实的金陵邑。

除了开凿运河,孙权对中国的航海事业贡献也很大。

东吴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他们拥有着高超的航海和造船技术,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海上力量之一。孙权曾遣万人舰队,南抵南海诸国,北达辽东朝鲜,开辟了中国漫长的海上航线,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此正式成型。

孙权开拓的海上航线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海上贸易,也加强了中国大陆与沿海岛屿的联系。230年,孙权派船队抵达当时被称为夷洲的台湾,这是有史以来中国大陆和台湾岛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在南京,最著名的水非秦淮河莫数。秦淮河有内河和外河之分。内河位于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华之地。秦淮河的源头有两处,东部源头出自句容市宝华山,南部源头出自溧水县东庐山天生桥下的胭脂河,两个源头在江宁区的方山埭交汇,从东水关流入南京城。秦淮河由东向西横贯南京市区,南部从西水关流出,汇入长江。后人误认为此水是秦时所开,故称之为秦淮。

东吴以来,十里秦淮一直是繁华之地。六朝时更是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隋唐以后,因为国家中心的北移,这里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士的凭吊。到了宋代,这里逐渐复苏为江南文化中心。明清两代,十里秦淮达到了鼎盛。那时的秦淮,商船昼夜往来于河上,两岸金粉楼台鳞次栉比,酒家青楼遍布其中。十里珠帘,画舫凌波,桨声灯影中构成一幅织锦般的幻象。

“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清代戏剧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如此描绘秦淮胜景。穿越千年,泛舟河上,我依然能从那墨色的河水中嗅得到浓烈的醇酒与妩媚的脂粉。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河面上早已听不到陈后主《玉树后庭花》的奢靡之音,也已再不见朱自清笔下的卖笑歌女。若是那些堕于风尘中的香魂艳魄魂兮归来,看今日的秦淮,会不会生出些别样的感慨?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芸芸众生中平凡如我漫步徜徉于昔日只有王公贵族的园林楼阁。忘不掉夫子庙的繁华、明远楼的高远、乌衣巷的古朴、媚香楼的绮丽、瞻园的清幽、白鹭洲的静谧……

群星耀金陵

这钟灵毓秀的南京,以其博大厚重的底蕴,灿烂包容的文化,孕育并吸引了众多文采斐然的文学家、智慧超群的科学家、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创一派教宗的佛学家。

魏晋风度,疏放不羁。六朝时期是一个战乱频仍的时期,也是一个思想活跃、文艺自觉的时代。中央统治的松散使得当时的文人在精神上极为自由。

南京定灵寺,刘勰曾青灯黄卷,潜心研读,历时五年,终于书成了我国第一部体系严密的文艺理论巨著——《文心雕龙》。这部体大思精的文论填补了我国文论研究的空白,取得了与亚里士多德的《诗论》并列的成就。

彩灯不仅悬挂在秦淮河中船只之头。如今,它们飘浮在石拱桥的上空,为清风丽影的秦淮河增添些许浓郁的色彩。 摄影/陈文

早于刘勰几十年,有一位甘于寂寞的青年。出生于南京的祖冲之,在充满了秩序与紊乱的科学世界中,像个不断发现惊喜的孩子,制定《大明历》,复制出失传已久的指南车,发明水碓磨、千里船和定时器,第一个将圆周率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

在浓厚的宗教氛围下,南京的佛学极为昌盛,成为了佛教两大宗派的主庭所在地,分别是法眼宗的主庭清凉寺和三论宗的主庭栖霞寺。520年9月,来自印度、后来北上创立禅宗的达摩祖师也曾在南京定山寺面壁修行三年。明朝所刻的达摩画像石碑虽历经浩劫,却依然安然无损,至今仍然立在山门外供教众膜拜。

我国历史上曾有这么一个皇帝,他做皇帝做得很悲剧,但做词人却做得很伟大。这个人就是李煜。作为五代十国时南唐的末代君主,李煜可以说的是地地道道的南京人。由于生于帝王之家,生活优渥,他前期所作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后来他遭遇巨变、亡国被俘,词风也因之脱胎换骨,变得沉郁凄怆。

南京,不仅孕育了众多的才子,也吸引了无数的墨客。25岁的李白仰慕江南的风物清嘉和人文荟萃,在南京偶遇一位倚门而望的少妇。这温婉如玉的女子打动了诗仙,于是便有了动人的《长干里》。一百多年后的一天,杜牧行经毗邻长干里的杏花村,在这里把盏销魂,留下了绝唱般的《清明》。

随园,是南京城中最风雅的所在。清人袁枚是它的主人。当时的随园树上有果,地上有蔬,池中有鱼,一派农家景象。再丰盛的宴席,随园的厨师也能瞬间完成,引为一时奇观。袁枚还将这些珍贵的菜谱结集,取名《随园食单》。后来,这菜谱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流传海外。

如果说随园留下的是美味,那么甘家大院传诸后世的则是书香。道光十二年,甘福在仿造宁波天一阁的式样,建起津逮楼。津逮楼是当时南京最大的私人藏书楼,藏书达10万卷。其子甘熙则勤于著述,注重搜集整理南京的地方文献。《白下琐言》便是甘熙对南京城有史以来种种典故的荟萃。

毗邻夫子庙的江南贡院,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它东接桃叶渡,南抵秦淮河,西邻状元境,北对建康路,为古之风水宝地。鼎盛时期,它曾拥有2万多间单人号舍。吴敬梓、吴承恩、施耐庵、郑板桥、唐伯虎、翁同龢、李鸿章……他们都是从江南贡院起步,走向了截然的人生道路。

1898年5月7日,南京下关码头上走来了周樟寿,怀揣着母亲给的8块银元。这个特立独行的年轻人不考科举,而是进入了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创办的南京水师学堂。在那里,每周一次的爬桅杆训练是他最盼望的时刻。在高高的桅杆上,他可以近看狮子山,远眺莫愁湖,将南京风貌一览无余。

在南京夫子庙,他第一次接触到了英国人赫胥黎的《天演论》,从此他的目光超越了南京,望向了更高更远的地方。后来,他得到了官费留学的机会,从南京启程,东渡日本。又过了些年头,这个年轻人有了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鲁迅。

鲁迅离开南京后的第二年,两江总督刘坤一和张之洞集两江三省之力创办了三江师范学堂,其投资不亚于东京大学。这是南京历史上具有现代意义的第一所高等师范学校。后来南京有了更多的现代大学。许多的年轻人在这里插上了求知的翅膀,他们中的不少人后来成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坚。

1919年,赛珍珠和丈夫布克一起搬到了金陵大学的校园,徐志摩、梅兰芳、胡适、林语堂、老舍都成为了她的座上客。这位优雅的沙龙女主人,爱上了这座知性的城市。她把对这片土地的理解与情谊浓缩成一部《大地》,并因此获得了193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南京,这座大山大水孕育的千年古都。长江之水给予了它雨花般绚烂的掌纹,巍峨钟山造就了它石头般坚韧的骨骼。它是一方形胜之地,兼备山水城林之妙;它是一座历史名城,每一块砖石都承载着沧桑厚重的兴衰往事。

南京是石头城,但石头的厚重并不妨碍这座城市个性张扬的魏晋风度、锦绣文章、桃叶情深;南京是烟花地,六朝烟水却孕育出气势恢宏的帝王之气,拒北方强敌于国门之外,气壮河山、铁骨铮铮。

南京,缔造过最为富庶强大的黄金时代,也曾承受过华夏历史上最为惨烈的耻辱和伤痛。2500年,再没有哪一座城市能如南京这般悲欣交集。

猜你喜欢

南京城南京
“南京不会忘记”
南京城市中心区生态需水量探析
滁州至南京城际铁路交直流制式比选研究
雾失楼台
南京·九间堂
南京院子
南京城与秦淮河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650岁的南京城墙申遗进行中
南京、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