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入学决策与匹配婚姻
2010-09-09孙百才
孙百才,黄 俊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
西北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入学决策与匹配婚姻
孙百才,黄 俊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
基于甘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家庭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西北民族地区农村儿童辍学的因素。研究发现:汉族儿童相对于少数民族儿童更容易入学,男童比女童更容易入学,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儿童入学的概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家庭财富和资产对儿童入学有正的影响。在匹配婚姻上,父母一代的婚姻匹配程度相对高于祖父一代,汉族的匹配程度要高于少数民族。
西北民族地区;入学决策;匹配婚姻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同的民族之间的教育成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般情况下都是主体民族(majority)的教育发展水平高于少数民族 (minority)。为了缩小这种差距,各国政府都在积极的努力。实现各民族间的教育平等是中国政府长期追求的目标,根据最近两次人口普查,1990-2000年,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教育成就得到很大的提高,各民族间的教育差距呈现出逐年缩小的趋势 (孙百才,祁进玉,2006)。然而,中国少数民族儿童入学问题仍然存在。不仅如此,与汉族儿童相比,少数民族儿童的辍学率相对更高 (王善迈,袁连生,2002)。那么,影响少数民族儿童辍学的因素有哪些,影响程度如何,受教育程度又是如何在家庭内部传递的呢?带着这些疑问,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决策理论阐释少数民族儿童入学问题,并讨论家庭内部的教育传递和匹配婚姻问题,为帮助少数民族儿童更好地入学提供政策建议。
一、家庭教育决策理论
在经济学的标准分析框架中,儿童入学是一种典型的家庭决策行为。家庭教育投资决策理论认为,对于每一个儿童,存在一个最优的教育投资水平,使得教育期望收益的净现值等于家庭负担的教育成本,家庭会比较入学的成本-收益来决定是否进行教育投资。教育成本是用于培养学生所消耗的教育资源的价值,或者说是以货币形态表现的,培养学生由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或家庭直接或间接支付的全部费用。从个人负担的角度,包括教育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学杂费、书本费属于直接成本的一部分,除此以外,教育直接成本还包括其他学校费用、校服费、文具费、因上学的交通费等。另外,农村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机会成本。教育的机会成本是指儿童因上学而放弃的收入,或者因在教育上的支出而不能用于其他方面支出的效用和收入损失。世界银行在其报告中指出,现实中的农民在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中都表现的非常理性,不管是在市场经济导向的国家,还是在中央集权国家。农民在进行义务教育投资时可能并不懂什么经济理论,但在教育成本较低的情况下,会更加积极地督促儿童入学则是毋庸置疑的。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描述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收集数据。研究资料来自于“西北少数民族家庭教育投资决策与儿童入学”课题组。2007年11月,在甘肃省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的A、B两个县进行了入户调查。在A县和B县分别选择一个乡,A县的称为AX乡,B县的称为BX乡,在这两个乡内分别选择两个农村社区,称为AXC和BXC社区。县、乡、社区的隶属关系为:A-AX-AXC,B-BX-BXC。在 AXC和BXC两个农村社区内,选取社区中所有有义务教育阶段儿童 (6~16岁)的家庭作为样本家庭,由调查员入户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并对一些典型家庭的家长进行访谈。总共得到636户样本家庭。样本家庭基本特征的描述分析见表1。
表1 家户基本特征的描述统计
三、实证研究结果
1.影响西北民族地区农村儿童入学的因素分析
为了讨论西北民族地区农村学生入学的深层次原因,我们将用多元回归模型来进行深入分析。由于入学与否是一个二元选择问题,我们建立一个Logistic和Probit回归模型来分析儿童辍学的原因。根据适龄儿童入学与否的信息,因变量为限制因变量 (LDV)——是否入学,1表示入学,0表示没有入学。结合影响入学的因素和数据的可获得性,可以将解释变量分为性别、民族、父母的受教育年限、人均毛收入的对数、土地面积、学校距离、上学前班时间、入学年龄。这样,辍学的回归模型为:
其中, Logit(P)为因变量, 表示儿童辍学与否。如果入学,因变量值为1,如果辍学,则因变量值为0。
Xi表示性别、民族、父母的受教育年限、人均收入的对数、土地面积、学校距离、上学前班时间、入学年龄。
Logistic和Probit的回归结果分别见表2和表3,两种回归结果是一致的。我们可以发现:儿童性别的估计系数为正,该系数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男童相对于女童而言更容易入学。儿童民族的估计系数为正,说明汉族儿童相对于少数民族儿童更容易入学。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的估计系数都为正数,说明父母的受教育年限的提高都会增加儿童入学的概率,但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对儿童入学的影响比母亲要大。由于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对子女有着较多的教育投资和较高的教育期望,在家庭的教育投资决策上,父亲具有更多的决策权 (见表4),这导致了父亲对子女教育的影响要比母亲大。人均收入对数的估计系数为正,说明家庭人均收入的提高将会增加儿童入学的概率。土地面积的估计系数为正,说明家庭拥有的土地资产越多,儿童入学的可能性就越大。学校距离的估计系数为正,但估计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距离学校越远,儿童入学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似乎不符合常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择校的结果,从表5可以看出,学习成绩越好的孩子,离家的距离越远。
表2 影响学生辍学因素的Logistic回归结果
表3 影响学生辍学因素的Probit回归结果
表4 孩子入学的决策权 (%)
表5 学生学习成绩与上学距离之间的关系
2.教育的匹配婚姻与代际传递
对影响儿童入学因素的回归分析表明,父母的教育和性别变量对儿童入学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父亲和母亲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父亲对儿童入学机会的影响较大。除了父母各自的受教育程度对孩子教育具有影响以外,父亲和母亲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征也会对孩子教育产生影响。这里引入“匹配婚姻”假设考察这种影响。匹配婚姻即受到良好教育的男女之间的通婚趋势,这在很多国家都是一种共同的现象。奈特和李实使用1988年的调查数据研究了中国农村和城市地区的匹配婚姻现象,发现一个人多受1年的教育,他 (她)选择配偶的受教育年限会多出半年;而孙志军使用2000年甘肃基础教育调查的农村数据,得出的结论认为,平均来说,一个人多受1年的教育,他 (她)选择配偶的受教育年限会多出5个月。
经济学对匹配婚姻的关注源于对妇女教育收益率的研究。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后来的发展,个体的人力资本积累不仅与教育和培训有关,而且一些其他因素 (如早期经历、学校教育中同伴的成就)与会对人力资本积累有所贡献。Benham(1974)研究发现,妻子的受教育的收益除去可以提高自身的收入以外,而且也会对丈夫的人力资本积累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那些妻子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丈夫的受教育程度 (收入)也较高。既然如此,在婚姻市场的相互选择中,是否受教育程度高的男子和女子之间相互选择,匹配婚姻正是描述这一现象,或者是男子选择女子 (在男权社会中),或者是后者选择前者。一些经济学家详细研究了匹配婚姻现象在不同国家的表现特征及其对教育 (包括女性教育和儿童教育)的影响。Behrman et al(1999)在印度的研究发现,在那些农业较快增长的地区,尽管女性的教育收益率很低,但由于男性的教育程度迅速提高,匹配婚姻使得婚姻市场对受过更高教育的妻子的需求也迅速提高。而且作为一项孩子人力资本生产的投入要素,从而对母亲的教育产生引致需求 (induced demand),因为在母亲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家庭中,儿童的学习时间会比较多,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父亲的财富效应和教育偏好的负面影响。
匹配婚姻意味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婚姻选择在教育上讲究门当户对意味着较高的教育水平男性和女性之间通婚,以及较低的教育水平男性和女性之间通婚,根据父母受教育程度之间的正相关假设,那些父母受教育程度高的儿童也会获得更多的教育,而那些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儿童的教育水平也会降低,这会加剧教育在代际间的分化,使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持久化。与匹配婚姻对应的一个概念是“随机择偶 (Random mating)”,随即择偶会趋向于使下一代的受教育机会平等化。从匹配婚姻有利的一方面分析,男性受教育程度提高会导致对女性配偶的教育的引致需求,受过教育的女性会在婚姻市场中更具有竞争性,从而增大了找到好婆家的概率,这样就会激励家庭重视对女儿的教育投资。同时,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还会增加女性在家庭中的讨价还价能力,提高其在家庭决策中的地位,这当然也包括对子女接受教育的决策,由于母亲在决策中会对子女有所倾向,引入匹配婚姻会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受教育水平。
如果考察三代人的家庭样本,考虑到祖父母和父母已经婚配,我们重点分析这两代人的匹配婚姻问题 (见表6)。这种关系是相互决定的,而不是单方面的关系。无论是丈夫的教育水平是妻子教育水平的函数,还是妻子的教育水平是丈夫教育水平的函数,解释变量的值大约为0.3~0.5。这意味着,一个人多受一年教育,他 (她)选择配偶的受教育年限会多出0.3~0.5年。可以看出,妻子或丈夫的受教育年限作为解释变量具有不同的影响,妻子受教育年限作为解释变量的估计系数相对较高,可见,妻子多受一年的教育,其选择配偶的受教育年限会多出更多。这样的结果可以强化女性受教育的“引致需求”,有利于促进女童的受教育程度提高。分民族来看,在妻子作为解释变量回归时,汉族的估计系数低于少数民族,估计系数为0.465;少数民族为0.620,其中藏族为0.737,而信仰伊斯兰教的回、东乡、保安、撒拉族为0.435,低于汉族的估计系数。为了考察匹配婚姻对子女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根据三代人的受教育年限,我们绘制了家庭教育结构的谱系图 (图1)。
表6 说明“匹配婚姻”的回归分析(A)全体样本
注:①括号内为t值,*表示在0.05水平上显著,**表示在0.01水平上显著。②由于存在不同民族之间通婚的问题,不同民族样本是按照丈夫的民族来划分的。
图1 根据受教育程度的相关性绘制的家庭结构谱系图
六、结论
影响西北民族地区农村儿童入学的因素中,性别因素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男童比女童而言更容易入学,汉族儿童相对于少数民族儿童更容易入学,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儿童入学的概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父亲的影响较母亲大。家庭人均收入对儿童入学有正的影响,家庭拥有的土地资产越多,儿童入学的可能性就越大,学校距离的估计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而且距离越远越容易入学,这可能是择校的结果。
总体上分析,这两代人之间的匹配婚姻现象比较明显,父母一代的婚姻匹配程度相对高于祖父一代。从代际之间的教育影响来看,上代与下一代教育程度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教育程度的代际传递有着弱化的现象。分民族来看,汉族的匹配程度要高于少数民族。无论是丈夫还是妻子,多受一年教育,他 (她)选择配偶的受教育年限会多出0.3~0.5年。妻子多受一年的教育,其选择配偶的受教育年限会多出更多。
[1] 加里·贝克尔.人力资本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 林毅夫.小农经济与经济理性 [J].农村经济与社会,1988,(3).
[3] 孙百才,祁进玉.民族教育发展与教育平等—基于最近两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分析 [J].民族教育研究,2006,(5).
[4] 孙志军.中国农村的教育成本、收益与家庭教育决策——以甘肃省为基础的研究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 王善迈,袁连生.2001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 [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 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 [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7] Benham L.,1974,“Benefits of Women's Education Within Marriage”,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82,No.2,pp.S57-S71.
[8] Behrman J.R.,Foster A.D.and Vashishtha P.,1999,“Women's Schooling,Home Teaching,and Economic Growth”,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107,No.4 (Aug),pp.682-714.
[9] World Bank,1982,“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1982”.Oxford:Perganmon/World Bank.
Entrance Decisions and Matching Marriage of Rural Family in Northwestern Nationalities Areas
SUN Bai-cai,HUANG Jun
(The Research Center for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of Northwestern Minorities,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Gansu,730070,PRC)
Using Gansu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student's family investigation data,the paper analyzed the factors affected northwestern countryside children discontinued studies.The research discovered:Han Nationality children are easier to enter a school than minorities children,the boys are easier to enter a school compared to the girls,the parents'education level have a remarkable positive influence to probability of child enters a school,the family wealth and the property have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child enters a school.In the matching marriage,the parents generation are relatively higher than grandfathers,Han nationalities are high than minorities.
northwestern minorities areas;enterance decisions;matching marriage
G 527
A
1674-5779(2010)06-0041-05
(责任编辑 苏二利/校对 舒澍)
2010-10-20
孙百才 (1973—),男,山东费县人,西北师范大学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农村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