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0-09-09南麓崚朱吉茂
南麓崚 朱吉茂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东城区,100013)
★经济管理 ★
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南麓崚 朱吉茂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东城区,100013)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 roblem s existing in the areas of resource management, environment p rotection,transportation insurance and industrial consolid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 coal p roducing bases,and p roposes the specific measures and solutions fo r rectifying and regulating the market order of mining licenses,strengthening p 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speeding up construction of coal outw ard transpo rtation channels,and accelerating the cultivation of large coal p roducing enterp rise groups.
Key wordslarge coal p roducing bases,degree of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resources management,environmental p rotection,coal transport
为缓解能源供需紧张矛盾,增加煤炭供给, 2003年初,国务院作出“利用国债资金,重点支持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促进煤电联营,形成若干个亿吨级煤炭骨干企业”的决策。这是在全面深入分析新世纪全国煤炭供需形势、针对煤炭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的发展战略,是解决煤炭工业深层次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综合考虑资源条件、外运条件和环境容量等因素,国家规划并重点建设了神东、陕北、黄陇、晋北、晋中、晋东、鲁西、两淮、冀中、河南、云贵、蒙东 (东北)、宁东共13个大型煤炭基地。
1 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取得的成效
为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国家在煤炭资源勘探、矿区总体规划、项目核准、煤矿技改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初见成效。
1.1 有效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
通过新项目的建设和生产矿井扩能改造,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快速增长。2009年,大型煤炭基地生产煤炭24.7亿t,比2003年增加11.6亿t,年均增长11.1%,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产量占全国的比例由2003年的78.6%增加到2009年的81.0%,大型煤炭基地已成为我国煤炭供应主体。通过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我国已成功扭转煤炭长期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形成了目前供求基本平衡的态势,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提供了关键的支撑作用。13个大型煤炭基地中,10个基地煤炭产量超过亿吨,其中神东、蒙东 (东北)基地均超过3亿t,晋北、晋东、河南和云贵基地超过2亿t,两淮煤炭基地产量超过1亿t并通过国家验收。
1.2 促进煤炭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为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以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为载体,一批具有实力的煤炭企业以市场为基础,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通过收购、参股等方式对中小煤炭企业进行兼并和重组,得以迅速壮大和发展,形成一批以煤炭为主、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如神华、陕西煤化工、河南煤化、淮南、大同、开滦、兖矿、中煤和潞安等。2009年,大型煤炭基地内煤炭产量超过1000万t的企业达到39家、产量15.7亿t,比2003年的25家、产量6.2亿t增加14家、9.5亿t,产量增长一倍多。产量最大的前4家煤炭企业,市场占有率从2003年的14%提高到2009年的19.9%。在大型煤炭企业产量比重不断增加的同时,全国煤矿数量不断减少,提高了产业集中度,优化了煤炭产业结构。
1.3 促进煤炭工业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国家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下,煤炭企业不断加大投入,机械化开采和信息化管理被广泛采用,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原煤回采工效、回采工作面年产量等主要技术指标逐年提高。2009年,国有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原煤效率、回采工作面年产量分别达到91.2%、5.4 t/工、68.8万t/个,比2003年分别提高9.7个百分点、2.1t/工、23.2万t/个。截止2008年底,大型煤炭基地建成安全高效矿井 (露天)292个,煤炭产量8.6亿t。大型煤炭基地内新开工项目平均单井 (露天)建设规模达到450万t,比2003年提高150万t以上,提高50%。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等企业主要生产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4 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好转
从2005年起,国家每年投入30亿国债资金,带动企业和地方配套资金200亿,着重对大型煤炭基地内重点煤矿进行重大隐患治理和安全技术改造,安全欠账大幅度降低,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09年,大型煤炭基地煤矿事故死亡人数1494人,比2003年的3355人下降1861人,下降55.5%;百万吨死亡率0.60,比2003年的2.01下降 70.1%,比 2009年全国平均水平低30.2%。2009年大型煤炭基地以全行业56.8%的死亡人数代价完成了81.0%的煤炭产量,带动全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迅速提高。
2 存在的问题
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离科学发展对煤炭工业的要求还存在明显差距,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煤炭需求总量将不断增加,大型煤炭基地在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运输保障等环节面临更大压力,由于煤炭产业集中度低,也存在过度竞争问题。
2.1 矿业权管理混乱
由于行业管理职能分散,相关制度建设滞后,矿业权设置与矿区规划不协调,企业为了多占资源,纷纷抢注探矿权、采矿权,使一些整装煤田在没有完成详细地质勘探和总体开发规划、尚未按照资源赋存条件进行合理划分之前就被开发,一些可供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的整装煤田被肢解,一些国家规划矿区和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后备资源被分割瓜分,有的小煤矿分布在大型井田 (矿田)内,严重影响大型煤矿生产和建设。矿业权管理混乱,造成煤炭资源难以合理开发,也很难落实一个矿区由一个主体开发的煤炭产业政策。如鄂尔多斯盆地内的部分大型整装煤田内,勘查区块分布“七零八落”,面积大小悬殊,勘查阶段参差不齐,制约了矿区总体统一规划和合理开发,严重影响了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和煤炭资源合理有序开发。
2.2 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13个大型煤炭基地中,仅云贵基地、两淮基地和蒙东 (东北)基地的部分矿区水资源相对丰富,其余10个基地均严重缺水,生态环境先天不足。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体现在破坏水资源,直接带来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湿地缩减和土地沙漠化问题;大规模开采煤炭形成的采空区导致地表沉陷,东北、华东地区因采煤破坏大量耕地;煤炭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存在排水污染环境、煤矸石堆积侵蚀土地等问题。据测算,截至2009年底,我国煤炭开采累计排放地下水1000亿t,沉陷土地面积64万ha,累计排放矸量52亿t,矸石占地超过1万ha。大型煤炭基地在为我们提供充足、廉价能源的同时,却付出了巨大的生态和环境代价,未来随着煤炭产量的增加,生态环境压力更大。
2.3 基地煤炭外运瓶颈制约严重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而消费重心主要在东部和中南地区,从而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运输格局。近年来,国家加大了煤运通道的建设改造步伐,但铁路运输的发展仍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铁路运力不足依然是制约煤炭调运的“瓶颈”。2009年,晋陕蒙宁地区7个大型煤炭基地调出煤炭10亿t,由于大秦、朔黄、石太、太焦、侯月等主要运煤干线运输能力已经接近或达到饱和,迫使大量煤炭不得不通过公路长距离外运,仅山西每年公路外运煤炭量就超过1亿t,公路长距离运输既不经济又不节能,还会造成了沿途环境污染、道路破坏和增加拥堵,大基地煤炭外运受铁路制约仍很严重。
2.4 煤炭市场竞争过度
2005年以来,全国累计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煤矿1.3万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3.5亿t。截止2009年底,全国仍有煤矿1.5万处,平均每处产量20.3万t,产量最大的前4家煤炭企业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比例不到20%,前8家不到30%,行业集中度明显偏低。澳大利亚前5家煤炭公司占总产量的71%,美国前4家占45%,南非前4家占62%,印度煤炭有限公司占90%,德国只有鲁尔公司一家生产煤炭。煤炭产业集中度低,企业组织结构过于分散,整个行业处于无序竞争状态,政府的宏观调控难以奏效,煤炭市场容易大起大落,既不利于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也不利于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3 对策措施
为实现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统领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工作,采取一切有利措施,继续支持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促进煤炭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1 整顿规范矿业权市场秩序
建议国土资源部门和项目核准部门加强衔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设置矿权时,应征求项目核准部门的意见;项目核准部门批准矿区总体规划时,应征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意见。煤炭建设项目必须符合煤炭行业发展规划和矿区总体规划,经批准的矿区总体规划,是矿区勘探开发、单项工程建设的基本依据。进一步规范矿区总体规划工作,新设立的矿区尽量做到一个主体开发。加强煤炭资源勘查管理,由国家统一管理煤炭资源一级探矿权市场,负责投资完成找煤、普查和必要详查,推进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完善矿业权价格形成机制,规范采矿权和二级探矿权转让市场秩序。
3.2 加强矿区生态环境保护
尽快建立覆盖全国主要矿区的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征收环境治理保证金。明确企业和政府的治理责任,加大中央财政对产煤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地方政府和企业安排配套资金共同出资进行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按照新的理念,采用新技术,优化设计,减少煤矸石、矿井水等废弃物的产生量;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和东部人口稠密地区逐步推行“无塌陷开采”。国家财税政策要加大循环经济支持力度,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提高煤矸石、矿井水、煤泥以及煤层气的利用率。实行排污总量控制,矿区煤炭开发规模及加工转化项目不能突破当地水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
3.3 加快基地煤炭外运通道建设
未来一段时间,随着东部地区煤炭资源逐步枯竭,供应能力将呈明显下降趋势,而煤炭需求量将继续较快增加,预计2030年,全国煤炭消费需求在38亿t左右。晋陕蒙宁地区7大基地仍将是我国煤炭新增供应能力的主力地区,煤炭“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压力会进一步加剧。为缓解煤炭调运压力,在适当提高煤炭就地转化率的基础上,应加大外运通道建设。一是要加快现有运煤通道扩能改造,增加外运能力,包括大秦、朔黄、邯长、太焦、侯月、宁西等线路的扩能和陇海线客运专用线建设;二是开工建设一批新的运煤通道,包括张家口至唐山铁路、和顺至邢台铁路、山西中南部煤炭出海通道等;三是实施北方七港扩能改造和加快建设曹妃甸等新的运煤港口,增加华东、华南卸煤港口能力,使之与北方下水港口能力匹配。
3.4 加快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是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提高资源回收率、优化煤炭生产结构、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和增强煤炭供应能力的根本举措。受市场强劲拉动,近几年煤炭投资过热,当前特别是今后一段时期,新增煤炭供应能力将明显高于消费需求增长,煤炭供需形势日趋宽松并可能出现过剩危机,国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尽快出台煤炭资源整合、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高办矿门槛,加大对布局不合理、不符合产业政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煤矿的整合关闭力度,推动全国煤矿兼并重组工作规范、有序进行,重点培育对全国煤炭市场供需平衡起关键作用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企业也应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进行低成本扩张,加大对中小型煤矿和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力度,借鉴“神华模式”,发展成为煤炭、电力、化工、铁路、港口等综合经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1]吴吟等.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辅导读本[M].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
[2]贺佑国等.我国中长期煤炭供应分析 [J].能源政策研究,2008(2)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 [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
[4]国家能源局.中国能源发展报告 [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5]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工业统计分析 [R],2009(1)
[6]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重大课题研究报告 [R],2006
[7]郭云涛等.中国煤炭工业改革与发展重大问题研究[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
[8]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08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报告[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9]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工业信息 [R],2010(2)
(责任编辑 张大鹏)
Problemsand its solu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 coal producing bases
对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过程中资源管理、环境保护、运输保障、行业集中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整顿规范矿业权市场秩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煤炭外运通道建设、加快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等针对性的措施。
大型煤炭基地 行业集中度 资源管理 环境保护 煤炭运输 TD-916
Nan Luling,Zhu Jimao
南麓崚 (1962-),女,河北满城人,高级工程师,现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工作,主要从事煤炭行业发展规划和研究、建设项目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