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京华烟云》的自译特征*

2010-09-08孙法鹏李志旺

菏泽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京华烟云京华烟云

高 巍,孙法鹏,李志旺

(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222)

浅析《京华烟云》的自译特征*

高 巍,孙法鹏,李志旺

(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222)

本文试图从自译理论的角度,结合《京华烟云》中所传达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在理论和语料的支撑下剖析《京华烟云》的自译特征并讨论创作和翻译之间的界限,力图突破翻译的界定范围,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尝试。

《京华烟云》;传统文化;自译理论;翻译特征

一、引言

林语堂属于少数可以用英语著述的中国知名作家和翻译家,学贯东西,博古通今,一生著译颇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英文作品是属于创作翻译一体化的文化变译作品,以其独特的方式助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京华烟云》以《红楼梦》为模本,将其中的人物、情节和社会风俗以再创作的形式搬到了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是一部饱含了中国文化的小说,也是含有部分翻译内容的自译作品。《京华烟云》以英语为语言外壳,以中国文化为核心,有效传播了中国的优质文化,有很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近年来对林语堂作品的研究备受广大学者的关注,研究多以其文化价值为对象,这一点可以在施建伟的《林语堂传》以及王兆胜的《林语堂与中国文化》等著作中找到根源,但从自译理论视角对林语堂的英文作品进行研究的还不多见。自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现象,为研究写作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建立了新的翻译分析范畴。霍肯森和曼森(Hokensen&Munson)在其读本《双语文本:文学自译史及其理论》(The B ilingual Text:History and Theory of Literary Self-Translation)中,首次对自译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双语写作进行了对比,对自译作家做了详细的阐述,指出自译作家是两种文学语言的作家,他们不仅用两种语言进行创作,而且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自译活动创作主体与翻译主体合一,译者和作者之间的关系不是一般翻译研究所定义的译者和作者的关系,而是一种更为复杂的融合关系。作者还根据皮姆(Pym)的“文化间性”理论,指出在不同语言的文本中寻找延续性是理解自译理论的关键。[1]陈吉荣认为自译行为所形成的双语状况,区别于自然的双语状况,这种双语行为以书面语为主,自译者一般是在第二种语言和文化的中间阶段才进入到第二语言的世界的,有一个先期的母语的背景。”[2]林语堂的生活背景和文化教育与之完全吻合,这种独特的生活背景,使其谙熟双语写作,擅长文化间的转译或自译。

二、自译特征在《京华烟云》中的具体体现

《京华烟云》中的部分内容是在源语文本缺省的情况下作者以自译的形式写就的,这种写作与翻译兼容并存的长篇英文小说与传统的译著或英文作品有所不同,因其源语文本是以隐形的方式存在于作者的思想意识之中,让读者很难觉察到,极易使读者忽视《精华烟云》的自译特征。《京华烟云》的写作初衷是为了“介绍中国文化于西洋人”,以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为内容,虽用英文写就,但其内容和实质却是中国的。这一特殊的情况和林语堂本人的双语生活背景,决定了他在创作《京华烟云》中存在自译过程,这一过程虽不易觉察,但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并始终指导作者的思维和写作。作者通过记忆释放、自译和还原的思维过程,模糊了译者和作者的界线,拉近了翻译与创作的关系,拓宽了翻译的界定范围,从新的理论视角对翻译和创作进行了分析。源语文本的缺省使读者往往忽视了《精华烟云》的自译特征,混淆了翻译和创作。

这一特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进行分析:首先,因为这部小说的读者是西方人,目的是向西方国家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林语堂选择用创作的形式,以目标语言(Target language)为创作语言,以异化的方式进行写作,以便更有利于语言的交流和传播。其次,《京华烟云》是一部描述中国历史文化的著作,无论用什么语言进行写作,其实质和内容的源泉都是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林语堂的创作必须兼顾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下表所述的自译思维过程正是在这两个原因的促使下得以完成,使《京华烟云》中的部分内容带有了自译的特征。

图1 《京华烟云》的自译思维过程

《京华烟云》中存在有参照信息的和直接引用原文的内容,这种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拿来主义”手法其实体现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存在自译过程。其中涉及到中国古诗词(有源文本)、老北京建筑(无源文本)以及称谓(其他)等等许多中国传统文化,这些在整篇文章中都多有体现。我们且结合实例对《京华烟云》中所体现的自译特征进行具体分析。

1.自译特征在诗译中的体现(有源文本)

①The roads and ways before its eyes are neither

straight nor across.

The spring and autumn in its shells are black and yellow in vain.

眼前道路无经纬。

皮里春秋空黑黄。

②The trees desire repose,but the winds will not

be still;

The son desires to serve,but his parents are no more.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③Steal a hook,and you hang as a crook.

Steal a kingdom,and you are made a duke.

窃钩者诛,

窃国者侯。

这些属于有源文本的诗译内容,在中国文化中可以找到与之对应的源语文本,充分体现了《京华烟云》中部分内容的自译特征。诗词①引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薛宝钗的《螃蟹咏》,王国维先生评论说:“宝钗不止具‘诗人之眼’,更具‘诗人之心’,而这颗‘诗人之心’,使其将悲世之情深藏于心,呈现给世人的只有冷静之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木兰“情藏于心,冷静待之”的生活态度。作者以诗传情达意,源于《红楼梦》而又独具匠心,突出了自译的特性。诗词②和诗词③分别出自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和《庄子·胠箧》,前一首是孔子和皋鱼对话,传达的是儒家思想的孝道,后一首说明了统治阶级的虚伪,也从某一方面凸显了法律的局限性。从自译的角度来看,这些诗词文化在林语堂的作品中把中国文化和西方的语言融合在一起,作者和译者已不是一般翻译研究中所定义的作者和译者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界线更加地模糊。中西文化合璧,使创作更加新颖独特,部分内容带有了自译的特征,使翻译研究有了新的尝试,显现了语言外壳掩盖下的中国文化。这些特征与霍肯森和曼森自译定义中的“融合”相一致,突出表现了《精华烟云》中部分内容所体现的自译性。

2.自译特征在古建筑方面的体现(无源文本)

①Into the wooden partition on the south side were fitted four marble panels blackwood tables were laid out,and the tea service of cloisonne pats and cups in square,beveled shapes lent a touch of antique luxury.

②It was the rural neighborhood of the Jade Spring Hill which she found most delightful,with far mers’houses all around and white ducks s wimming in the canals,and The W estern Hills that embraced the city of Peking like the arms of a mother around her child.Itwas here thatMulan’s house stood.In front one saw the white Marble Pagoda near the Jade Spring and the Longevity Hill of the Summer Palace,hidden in green foliage,while the hills behind were dotted with temples.

3.自译特征在称谓语等译音方面的体现(其他)

①The Boxer,known as Y ihotuan,or“Un ion for peace and Justice,”were also a secret society.

义和团也是一个秘密组织,是白莲教的一支。

②Y in and Yang fittingly complement Luan and Feng in har mony sing.

阴阳谐好,鸾凤和鸣。

③Pingya had been fond of the village tsungtse ever since his childhood.

平亚自小就喜欢粽子。

有些文化是中国所特有的,作者在自译的过程中选择用音译的方法,以兼顾中西两种文化的真实性,使国外的读者能够真正了解中国的本土文化,从其本质来说这种方法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延续。引用①中的义和团,是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个民间团体,属于白莲教的一支,以“扶清灭洋”为口号。②中“阴阳”的概念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提到,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学等等;鸾凤是中国人民想象出来的两种代表吉祥和欢乐的鸟。③中的粽子可追溯到我国春秋时期,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开始,那一天便互相送粽子作为纪念。这些都可以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找到渊源,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作者在处理时采用音译的方法,使读者近距离接触中国文化,突出体现了作者自译的创作方法。

随着自译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自译研究更多地突出了自译的特点,更多强调翻译的特质”[2],在研究的领域和方法上更加多元化,不但包括像英国的多恩(Donne)、印度的泰戈尔(Tagore)和意大利的哥多尼(Goldoni)等著名的自译家,他们都有先期的母语创作作品,然后进行自译,以扩大其作品在不同国界和人群中的影响力,还包括像林语堂和胡适等在源语文本缺省的情况下,依靠自己对母语语言的熟练和对文化的了解而进行的一种特殊自译活动。这一理论为论证《京华烟云》的翻译特性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三、结语

本文以自译理论为支撑,结合《京华烟云》所涉及的中国传统历史文化,讨论了《京华烟云》的翻译特征。这一讨论的目的不在于最终确定其是创作还是译作,恰恰相反,意义在于寻找创作和翻译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结合形式,使我们认识到在特殊的情境中两者的融合,缩小创作和翻译之间的界限。这一观点拓宽了文学分析和翻译研究的视野,为研究《京华烟云》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提供了多元化的分析途径。

参考文献:

[1]Hokenson J W,MunsonM.The Bilingual Text:History and Theory ofLiterary Self-Translation[M].Manchester:St. Jerome Publishing,2007.

[2]陈吉荣.西方翻译理论的新作——双语文本:文学自译史及其理论[J].中国翻译,2009,(1).

[3]黄忠廉.变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97-99.

[4]林语堂.Moment in Pek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5]林语堂.京华烟云[M].张振玉,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施建伟.林语堂传[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9.

[7]王兆胜.林语堂与中国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8]王兆胜.解析林语堂经典[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4.

An Analysis of Self-Translation Features of M onment in Peking

GAO Wei,Sun-Fa peng,Li-Zhiwa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Tianjin 300222,China)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features of self-translation inM om ent in Pekingfrom self-translation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onveyed in the novel and with the support of theory and material.As a new attempt for research it tries to discuss the boundary between translation and creation and make a breakthrough out of limited scope of translation.

M om ent in Peking;traditional culture;self-translation theory;translation feature

book=5,ebook=18

H 315.9

A

①中提及的景泰蓝和乌木桌子便是中国文化的转译内容,虽无法找到源语文本,但是可以找到它的实物形式,它源于元朝时期的古老京都,是中国古代权利和地位的象征,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文章中对景泰蓝的介绍以及艺术的传播,都源自中国古代的陶瓷工艺,它们代表了中国古代的文明史。作者要把这些文化艺术传播出去,在创作中必定会进行自译或转译。引用②所描述的玉泉山、西山、万寿山等都有中国古代王室建筑,是现代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充分展现了中国讲究“亭,台,楼,阁,园,山,水榭,廊,桥”的协调搭配、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庭院式的组群布局、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等古式建筑风格,好似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一个缩影,短短百言把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囊括其中。作者通过自译的方式有效继承和传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文化。霍肯森和曼森在其读本中提到“在不同语言中寻找延续性”是理解自译理论的关键,这些中国的手工艺品和建筑是林语堂用英语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是中国文化在不同文化中的延续与成长。这样的写作手法使中国的文化好像有了生命特征,作者所运用的自译手法成为延续中国文化的重要手段,这些文学表现方式充分表现了自译的特质,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尝试。

1673-2103(2010)03-0108-04

2009-10-24

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62212)。

高巍(1957—),女,天津人,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京华烟云京华烟云
山西药茶香飘京华
红色京华
烟云几许著苍山
从文化缺省补偿角度看《京华烟云》中文化负载词的复译
探究林语堂作品落后女性观的原因
论《京华烟云》人物的命名方式
京华清明记忆
物质文化在《京华烟云》中的异化翻译
茶山烟云
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