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罗沙星伍用东莨菪碱减少副作用的疗效观察
2010-09-08黄安明史炯良
黄安明,史炯良
(浙江省象山县爵溪街道卫生院,浙江象山 315708)
氟罗沙星是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自20世纪80年代应用以来,颇获好评,尤其对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感染疗效确切。但不良反应也多,患者要求退药的情况时常发生,说明依从性差,影响临床用途[1]。有学者报道,氟罗沙星引起的胃肠道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率可分别高达17%和11%[2],前者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腹痛等;而后者为头昏、头痛、失眠,甚至有惊厥等。有人统计喹诺酮类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大小排序:托氟沙星>氟罗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3]。笔者曾应用东莨菪碱对抗氟罗沙星的副作用,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应用氟罗沙星注射液的患者345例。原发疾病有呼吸道疾病136例,占39%;消化道感染110例,占32%;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86例,占25%;其他的13例,占4%。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00例,男性82例,女性118例;对照组145例,男性62例,女性83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9岁,平均47岁。两组患者在原发病,年龄和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且,两组患者无前列腺增生、青光眼和严重心血管疾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0.4%氟罗沙星注射液100 ml缓慢静滴,每日1次。在观察组中加用东莨菪碱针0.3 mg肌注,每日1次,对照组中不用其他药物,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消化道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3.0软件处理数据,应用U检验作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1.96<U<2.58,∴P≤0.05,反映两组患者在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58,∴P′<0.01,反映两组患者在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使用东莨菪碱,能明显减少神经系统副作用,极明显减少消化道不良反应。
表1 两组患者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副作用发生情况[n(%)]
3 讨论
氟罗沙星是新型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主要作用于细菌的DNA螺旋酶,阻碍细菌的DNA合成,对革兰阳性、阴性细菌以及厌氧菌都有广谱的抗菌作用[4]。由于其半衰期长,有效血浓度可维持24 h以上,因此每日用药1次即可,临床使用方便,疗效肯定。分别有学者报道,氟罗沙星治疗老年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总有效率达94.6%[5];治疗心力衰竭并发肺炎的疗效也达90%以上[6];另有学者报道,氟罗沙星耐药率低,抗菌谱广,临床治疗非淋菌性泌尿和生殖系统感染的总有效率达94%以上[7]。然而,氟罗沙星的副作用发生率也高,消化系统常见的有恶心、呕吐、纳差、黄疸、腹痛、腹胀、腹泻等,甚至有肝功能异常,可能是由于药物刺激消化道,致胃肠平滑肌痉挛、胃酸分泌增加引起[8]。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常有烦躁、失眠、思维紊乱、头痛、头昏、癫痫等,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发生这些不良反应的原因,是由于此类抗生素具有脂溶性,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并与γ-氨基丁酸(GABA)受体结合,使中枢神经兴奋性增高所致[9]。而东莨菪碱是从洋金花、颠茄或莨菪等药用植物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属抗胆碱药,作用类似于阿托品和山莨菪碱,半衰期较短,为(2.9±1.2)h,具有抑制腺体分泌、解除平滑肌痉挛、扩张血管、兴奋心脏等作用[10]。临床上常用来抗晕动病,麻醉前给药、有机磷农药中毒、妊娠反应和放疗后呕吐等[11],也被用来戒毒治疗[12]。由于它能够阻断胆碱能神经的M受体,具有拮抗胆碱能神经作用,使胃肠道的平滑肌松弛,腺体分泌减少,从而能够缓解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反应;其次,电生理证明,东莨菪碱对大脑皮层及中脑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小剂量可使实验动物的自主活动减少,一般剂量可使人感觉疲倦、眼皮重、不想说话,继之进入无梦之睡眠[12]。此种镇静催眠作用正好可以拮抗氟罗沙星所致的中枢兴奋作用,从而缓解头痛、头昏和失眠等,甚至防止癫痫的发作。
[1]刘苗苗.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6(6):26-27.
[2]孟拥军,朱蓓德.19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药物警戒,2006,3(1):33-35.
[3]Kaha TB.Latest indusrty information[J].Che Motherapy,2001,47(3):32-42.
[4]卢爱军.氟罗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3,(6):355-357.
[5]向碱.氟罗沙星治疗老年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38例临床观察[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4(4):36.
[6]和小文,吴京.氟罗沙星对慢性心力衰竭并发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7,9(19):79.
[7]杨素梅,刘斌.氟罗沙星治疗非淋菌性泌尿和生殖系统感染56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16(3):181-182.
[8]杨阳,宫毅.氟罗沙星引起急性药物性肝炎[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5,7(6):453.
[9]周一平,彭蕻琳,练晓文.加替沙星不良反应二例[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10):787.
[10]向建文.东莨菪碱罕见不良反应1例[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7,4(3):1217.
[1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8.
[12]靳小忠,陈伟勇.洋金花在戒毒中的作用[J].海军医学杂志,2003,2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