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部六省制度安排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2010-09-07欧元明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当代经济 2010年20期
关键词:单位根非公有制协整

○欧元明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中部六省制度安排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欧元明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以中部地区六省为横截面单元,以各省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的时间序列数据组成综列数据,通过单位根和综列协整检验,研究中部地区六省经济增长与制度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六省经济增长与制度安排、资本投入以及劳动投入之间均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制度安排对实现中部崛起目标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基于此给出相应建议。

制度安排 经济增长 综列协整

经济增长是现代经济学的核心主题。1978—2008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长近9.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约3.3%的年均增长速度,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中国已经初步迈入了小康社会。中国经济上取得的成功离不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中共十五大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十六大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十七大提出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产权清晰、机制灵活、效率高、责任明确、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非公有经济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也从1979年的不足1%提高到目前的1/3左右,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已占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50%。2007年10月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预示着私有产权在我国会得到更大的保护,中国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基于综列数据实证分析中部地区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建议。

一、文献综述

新经济史学的奠基人North首先系统论述了制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North(1973)认为有效的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原因,西方国家的兴起正是由于此。在North的分析框架中,产权是经济制度的核心。Rodrik(1991)认为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而支持市场的主要制度就是产权制度,并且产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正相关的。Barro(2000)利用跨国数据证实了制度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关系。Aron(2000)认为制度的质量可以从对产权和契约的尊重、信任等方面来衡量。Aghion(2002)认为制度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决定因素,经济增长的根源在于制度发展,同时制度随着经济增长而发展。Weingast(2003)认为有效的制度有利于产权的稳定及安全,从而保证政策的连续性,有利于稳定人们的预期。

国内经济学家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量化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有用的成果。宋德勇(1999)以工业化指数、市场化指数、国际化指数作为制度变迁的代理变量,证实了制度变迁过程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卢中原和胡鞍钢(1993)从投资、价格、工业生产和商业四方面估计中国的市场化程度,发现市场化改革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作用。金玉国(2001)认为我国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产权制度的变化,因而以非国有化率来衡量制度因素。刘元春(2003)分析表明在中国经济制度变革推动了经济增长,不过作用逐步衰减。王立平等(2004)采用樊纲和王小鲁编制的“中国市场化指数”,检验发现中国市场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稳定正向显著的关系。周业安等(2004)使用与樊纲、王小鲁类似的方法构建了中国1984—2002年全国范围内的市场化指数,并利用协整模型对市场化指数、政府政策和产业发展、地区增长和收入水平数据进行协整分析,结果发现市场化进程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汪锋等(2005),陆云航(2005)通过包含制度变量的扩展索罗模型实证研究认为制度变迁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钟昌标等(2008)通过协整和因果检验、刘文革等(2008)将制度水平引入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发现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国内这方面实证研究多局限在单纯利用横截面方法或时间序列方法上,本文在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指导下,利用panel data分析方法从整体上把握经济增长机制。

二、模型设定及数据来源与说明

1、综列数据结构模型

本文以Yit、Kit、Lit、Iit分别表示第i个省份第t期的总产出、资产投入、劳动投入以及制度因素,建立中部六个省份的综列模型为:

其中β1i度量第i个省份总产出的资产投入弹性,β2i度量第i个省份总产出的劳动投入弹性,β3i度量第i个省份总产出的制度因素的弹性,μit综合反映了所有其他因素在期对第个省份总产出的影响。

令yit=log(Yit),kit=log(Kit),lit=log(Lit),iit=log(Iit),则上述模型可以表述为:

2、数据来源与说明

本文所有使用的数据来自于中经网数据库、中宏网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以及中国资讯行等数据库。样本期间为1985年至2007年。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阐释制度因素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本文选用以下变量。

(1)总产出水平。描述一国或地区的产出理应选择实际GDP。其理由一方面是该指标包含了该区域所有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结果,另一方面剔除了因为价格水平的影响导致的对产出衡量的失真。然而现行公开的数据中并不含有GDP平减指数,所以笔者使用消费者物价指数作为平减指数的替代处理,得到实际GDP的一个近似变量。

(2)资源禀赋的投入。资源禀赋的投入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资本的投入和劳动的投入。本文中,资本投入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衡量。劳动投入使用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代替。

(3)制度因素的衡量。制度的内涵十分宽泛,不过一般认为制度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制度安排和制度变迁,制度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产权制度、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基于国家层面的分析中,制度量化的研究比较多。如Aron(2000)将现有的评价各国制度的指标分为五类:正式制度质量——反映从事商业活动的难易程度以及产权的保护情况;社会资本——反映社会参与和社会组织的强度;社会特征——反映种族特征、收入分配状况、文化特征、历史特征以及宗教多样性;政治制度特征——反映宪法权利、政治制度类型;政治不稳定性——反映骚乱罢工、国内战争、政权持久性以及政府更迭。杜修立(2007)将产权制度变迁、分配格局变化和对外开放程度三个方面的指标进行合并求主成份作为制度的替代。

在省级层面上,樊纲、王小鲁等人研究并连续发布了衡量制度水平的市场化指数。然而截止到现在,该指数的时间范围1997—2006年,数据量太少;而且这一段时期内的指数计算方法也是不同的,2003年以前是基于主成份分析法,2003年及以后是给定五大类指标中每一大类指标固定权重进行合成,两段时期的数据可比性不足。此外鉴于数据的可得性等原因,本文选择非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总固定资产投资的百分比作为衡量制度因素水平的指标,即:

对各省的国内生产总值y、固定资产投入k、劳动投入l、制度水平i综列变量分别进行IPS检验。由检验结果(如表1)可知,模型的2个变量的综列数据水平值t的检验的下尾单侧p值均大于99%,不能拒绝存在综列单位根的原假设;而其一阶差分数据t检验的下尾单侧p值均为0,高度显著地拒绝原假设。故此可认为,4个变量的综列数据均为I(1)过程所生成。这一结论不仅刻画了各省份总产出、资产投入、劳动投入以及制度水平数据的非平稳特征,也是下述综列协整检验与估计的基础。

表1 综列单位根检验结果

2、综列数据协整分析

基于(2)式估计αi,βi,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综列协整向量的估计结果

三、实证分析

在进行综列协整检验、估计综列协整前,需要对综列变量进行综列单位根检验来证实变量是由综列单位根过程生成。

1、综列单位根检验

所谓综列单位根检验是指将综列变量各横截面序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应用Im、Persaran和Shin的统计量实现综列单位根检验,其思路为:对综列变量(如yit)的每个横截面单元i(每个省份)分别进行ADF检验:

在估计的协整向量中,总产出的资产投入弹性β1i反映了各省总产出对资产投入的动态依赖性,总产出的劳动投入弹性β2i反映了各省总产出对劳动投入的动态依赖性,总产出的制度水平弹性β3i反映了各自省总产出对制度水平的动态依赖性。由估计的结果,对于β1i,河南、山西的弹性系数为负值,不过并不显著,其他省份系数都为正。而在1%的显著水平上,所有β2i通过了t检验,这表明从长期看劳动投入显著影响各省的发展。对于β3i而言,所有省份在1%的显著水平上也是显著的,并且弹性系数为正。其中安徽、河南制度弹性超过0.40,湖北、山西以及湖南制度弹性超过0.30,江西制度弹性也非常接近0.30,这将表明随着制度水平的上升,产出会显著的增长。

上述协整分析中,尽管部分投入弹性系数的符号不符合经济理论常识,令人安慰的是这些也不显著,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数据的有限性也是不能忽视的原因之一。作为一种补救,也是为了从总体上探讨各投入因素的影响,现合并中部六

个省份的数据做协整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合并协整向量的估计结果

记ti为(3)式中δi的t统计量,在ξit服从零均值、有限互异方差的正态分布假定下,对虚拟假设H0∶δ1=…=δN=0检验统计量及其渐近分布为:

这一结果表明,在1%的显著水平上,所有的弹性系数都是显著的,并且符号符合经济理论。

四、结论

基于综列数据协整模型分析,对1985—2007年中部六个省份总产出与各投入因素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本文认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制度因素效应:经济产权结构的放开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力。鉴于分析的结论,本文有以下建议。

第一,继续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中部六省应该采取更具体、更有效的措施及配套办法来保护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加大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力度。

第二,明确“国民待遇”,拓展非公有经济的经营领域。中部六省应该扛起经济体制继续改革的大旗,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允许非公有经济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包括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

第三,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运营的支持。包括增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信贷支持力度;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信用制度建设,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本平台,拓宽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渠道,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1]金玉国:宏观制度变迁对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财经科学,2001(2).

[2]刘文革、高伟、张苏:制度变迁的度量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中国1952—200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08(6).

[3]刘元春:经济制度变革还是产业结构升级——论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源泉及其未来改革的重心[J].中国工业经济,2003(9).

[4]卢中原、胡鞍钢: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J].经济研究,1993(12).

[5]陆云航:市场化与中国地区差距——基于扩展Solow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11).

[6]宋德勇: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与中国的经济增长——对“中国奇迹”的一种解释[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7]汪锋、张宗益、康继军:中国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财经科学,2005(6).

[8]王立平、龙志和:中国市场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4(2).

[9]钟昌标、王林辉、董直庆:制度内生化均衡过程和我国经济增长制度有效性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3).

[10]周业安、赵坚毅:市场化、经济结构变迁和政府经济结构政策转型——中国经验[J].管理世界,2004(5).

[11]Aghion.Schumpeterian Growth Theory and the Dynamics of Income Inequality[J].Econometrica.2002(3).

[12]Aron,J.Political.Economic and Social Institutions:A Review of Growth Evidence[J].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2000(15).

[13]Barro.Inequality and Growth in a Panel of Countries[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00(65).

[14]North and Thomas.The Rise of the Western World:A New Economic History[M].Cambridge U 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3.

[15]Rodrik,D.Policy Uncertainty and Private Invest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1.

[16]Weingast,Barry R.Constitutions as Governance Structures-The Political Foundations of Secure Markets[J].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and theoretical economics,2003.

book=12,ebook=196

猜你喜欢

单位根非公有制协整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STAR模型下退势单位根检验统计量的比较
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
基于MCMC算法的贝叶斯面板单位根检验
ESTAR模型的单位根检验统计量及其功效比较
欠发达地区R&D要素、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协整关系分析——以新疆为例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正向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