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区等级升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以深圳为例

2010-09-07梁晓肖

当代经济 2010年23期
关键词:政区行政区划行政区

○梁晓肖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 200062)

政区等级升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以深圳为例

○梁晓肖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 200062)

国家的行政区划产生了政区,由于各地区条件的差异,全国有若干层次等级的行政区域。政区等级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也会有差异。因此,一个地区的等级升降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本文以深圳为例,阐述了政区等级的升降对深圳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由此提出如何把握好政区等级的调整,来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思路。

行政区划 等级 深圳 经济发展

经济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而一切经济活动又都是在特定的行政区域内进行的,它必然受行政机关的各种行政权力、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影响。因此,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区域内资源的开发利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布局具有巨大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地方政府的经济权力得到加强,因此,各行政区的经济功能也随之得到强化。鉴于此,中国行政区的调整和等级的升降合理与否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行政区划和政区等级的基本涵义

1、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是国家政治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奠定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空间框架和层级管理体系,它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国土和政治、行政权力的划分,是国家权益的地方配置,属于上层建筑范畴。行政区划对国家的政权建设和地方的经济发展,以及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对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尤其重要的作用。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在特定的行政区域内进行,地方的经济数据以及考核指标等,都是以行政区为单位。换句话说,行政区是经济发展比较和对照的基本单位,国家的发展也以各个行政区的发展为基础。因此,经济的发展必然受行政机关的各种行政权力、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影响。

2、政区的等级

行政区划是国家结构体系的空间投影,政区是行政区划的结果。政区等级是我国行政区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构成国家结构体系的重要环节,它表明了一个行政区的行政地位。由于不同等级行政区的政治经济权利、生产力布局政策、投资环境条件等均有较大差别,因而行政区等级制度会影响地方经济发展,且两者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经济发达程度是划分政区等级的重要依据,在中国历史上,各地的户口和赋税的数额是显示政区经济地位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划分政区等级的主要指标;另一方面,行政区的等级高低也会反过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布局。

政区的等级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空的发展,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政区等级会发生相应的调整。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所引致的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从而有利于行政管理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升竞争力。由于行政区划调整关系到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其一旦发生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鉴于此,要科学合理地确定政区等级。

二、深圳政区等级的变化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1、深圳概况

深圳市,又称“鹏城”,位于中国南方珠江三角洲东岸,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953平方公里,其中,经济特区面积为395.81平方公里。经过29年的建设和发展,深圳由一个昔日的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

深圳具有较为优越的地理条件。首先,深圳地处南海沿海地区,在珠三角的腹地上,与香港是近邻,这为深圳依托香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大便利。其次,深圳是华侨回国投资办厂的主要落脚点,此外,还吸引了很大一批外商的投资,这大大加快了深圳的进出口贸易发展。再次,深圳有优良的深水港,地势平坦,这些都为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交通优势。

2、深圳政区等级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水平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发展需要,国家进行了一定的行政区划调整,深圳就是其中之一。深圳市的前身是宝安县,1979年3月,国务院和广东省决定将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属省辖市。1980年8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将深圳确定为“经济特区”,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1981年8月,深圳市升格为副省级市。1988年11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92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市政府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规的权力。

3、数据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可以堪称为“一个奇迹”。这座年轻的城市,从零起步,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深圳给人的印象总是与“率先”、“第一次”联系在一起,一次次走在全国前列,这为其经济发展注入了持久活力。

如表1所示,自1979年以来,深圳的生产总值在飞速地增长,尤其在1981年升级为副省级市,其生产总值同比去年增长百分比达到了最高水平,且连续五年都保持高水平的增长;其次,1988年深圳被赋予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行政等级又一次得到了升级,随之而来的是其生产总值同比去年的增加值再次出现飞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政区等级的变化对深圳的影响是极其明显的,为其带来了经济的飞跃式发展。

表1 1979—2009年深圳市生产总值的变化

从图1可以直观地看出,1979—2009年深圳的生产总值在不断地上升,且基本都高于全国水平,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深圳从县到市,再到副省级市,然后被赋予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在这一期间,深圳的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国水平,走在全国前列。这无一不证明了深圳惊人的发展速度。

图1 深圳和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去年增长的比较

4、政区等级的上升加快了深圳的经济发展

上述数据显示了深圳惊人的经济发展速度,深圳的巨变,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是我国政区等级调整的一个成功壮举。要探索深圳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的元素,而政区等级的上升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1)县改为市,深圳经济开始驶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深圳的地理位置优越,同时再加上国家的优待政策,因此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的企业入驻,这为深圳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1979年1月31日,深圳的蛇口被开辟为香港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同年11月7日,深圳市五金矿产进出口支公司和省建材进出口公司与香港凯旋贸易公司签署合作经营“乌石古石场”协议,投资4644万港元,这是深圳市第一家中外合作企业。在这一年,深圳又由县改为市,政区等级的第一次提升,给深圳带来了无限的动力,使其经济开始驶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2)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源。毫无疑问,迄今为止深圳经济建设和发展所走的道路是成功的,所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其最直观的体现即是以惊人的速度在这片昔日偏僻而荒凉的土地上迅速地崛起了一座高楼林立、市场繁华、交通发达、美丽宜人的现代化城市。事实很清楚:深圳的经济发展正是起源于经济特区的设立,并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而飞速发展起来。自设立经济特区以后,深圳存在着明显优势:国家早期赋予经济特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其中最突出的是财政税收和金融方面的特殊政策,这是经济政策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最为有力的经济杠杆。如:企业所得税全国为55%(后调低为33%),经济特区规定为15%,并且在企业创办初期还可以申请享受“三免两减半”的特殊优惠。因此,经济特区的设立,是深圳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源。

(3)副省级城市、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使得深圳的经济发展如日中天。省是国家的一级行政单位,国家政策首先会落实到这一级,1981年深圳被升格为副省级城市,深圳政府拥有了更多的经济发展和管理权利。在这一年,深圳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去年的增长百分比达到最高。此外,1988年,深圳被赋予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经济发展又一次出现大幅度的上升。其中,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为5.70亿元,比去年增长22.58%;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为35.92亿元,相比去年提升62.90%;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为45.36亿元,相比去年提升55.34%。

三、把握政区等级,以此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1、等级的上升显著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

从深圳的发展实践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政区等级的上升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十分显著。地区等级上升意味着该地区具有巨大的发展实力,为了释放其实力,国家会调整其政区等级,以此来使该地区的实力得到最大的发挥,促使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历史上,许多地区一级政区的建立,都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改革开放后海南由地区级政区升格为省级政区,使海南的经济迅猛发展,甚至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如果海南尚未建省,其经济发展水平不可能达到今天的程度;浙江省台州市行政区等级的变化过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生动地说明行政区等级与地区经济发展的相互依存关系。

2、把握好政区等级的升降,促进地方经济得到有效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政区等级的上升固然会使地方的经济得到一定发展,但是正如上所述,政区等级的调整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关系到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各阶层、各方面的利益。如果没有把握好调整的力度,便会带来社会的不稳定,国家就会要付出经济、行政等代价。因此,要把握好政区等级的升降,不能随意地进行调整,要有系统观、战略观、整体观,充分认识和把握政区自身形成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同时,还要坚持相对稳定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政区等级进行调整。

四、结语

综上所述,政区等级的升降必然会对地方的经济产生影响,而这影响是利是弊,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深圳是个成功的案例,政区等级的上升给其带来了经济的腾飞。但是,行政等级的调整会牵扯到各方面的关系、利益,不可随意地升降一个地方的等级,要统筹考虑全方面的因素,如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潜力、对其他地区以及全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等等。因此,要把握好政区等级的升降,科学合理地确定行政区的等级,以此来有效地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

[1]刘君德、靳润成、周克瑜:中国政区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汪宇明:中国的制度创新与城市变化[J].国外城市规划,2005,20(1).

[3]汪宇明:近十年来中国城市行政区划格局的变动与影响[J].经济地理,2008,28(2).

[4]陈钊:地级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四川省为例[J].经济地理,2006(3).

[5]吕宪军、王梅: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扩张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6(1).

[6]刘国光:深圳经济特区90年代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3.

[7]刘君德:中国行政区划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8]谢涤湘:快速城市化时期的行政区划调整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9(4).

[9]周婕、邓飞:行政区划调整对大城市边缘地带发展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2004,37(2).

[10]吴良镛:城市地区理论与中国沿海市密集地区发展[J].城市规划,2003,27(2).

[11]张京祥、范朝礼、沈建法:试论行政区划调整调整与推进城市化[J].城市规划汇刊,2002(5).

[12]肖金成:关于我国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的初步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05(26).

[13]罗震东:中国当前的行政区划改革及其机制[J].城市规划,2005(8).

(责任编辑:李文斐)

book=82,ebook=25

猜你喜欢

政区行政区划行政区
江苏省政区图
江苏省政区图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中国行政区划的前世今生
河北省行政区划
江苏省政区图
河北省行政区划
论清季民元之际政区的改革
论建国初期大行政区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