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药剂防治番茄病毒病药效试验
2010-09-07杨玉洁王学平
杨玉洁 王学平
番茄病毒病是由寄生性病毒引起的病害,江苏如皋市栽种的番茄对这种病害普遍具有极高的易感性,连作田块和管理粗放的田块发生尤其严重,2008年调查结果显示,病田率100%,平均病情指数50.3,造成番茄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经济损失较大。田间常见病毒复合侵染,更加重了病毒病对番茄的为害,使病毒病症状加重且表现多样化、复杂化。耕作制度的变化,持续暖冬现象和保护地蔬菜面积的不断扩大,也有利于病毒及其传毒介体越冬越夏,使番茄病毒病有日趋严重之势,为有效控制番茄病毒病的发生和蔓延,明确目前市面上销售的防治药剂效果,于2008年在如城平明村进行了控防番茄病毒病的药剂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为1.5%植病灵水剂 (山东泰山泰星化学厂生产,市售);20%病毒A可湿性粉剂(北京齐齐哈尔化工厂生产,市售);NS-83增抗剂(北京瑞宝生物科技开发公司生产,市售)。供试作物为番茄。
1.2 试验方法
采取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试验设1.5%植病灵水剂600倍液;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NS-83增抗剂100倍液及清水4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田间小区试验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0 m2。试验地为如城镇平明村连作番茄大棚田,土质为壤土,肥水条件良好。
供试番茄于2月13日移栽,3月14日初发病开始用药,每隔7天1次,共用药3次,第3次药后14天(4月14日)调查发病率,统计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
病情分级标准如下:0级,全株无病;1级,轻微花叶,或上下部不超过1/3叶片花叶,植株明显矮化;2级,1/3~1/2叶片花叶,植株矮化为正常植株的2/3以上;3级,1/2~2/3叶片花叶,植株矮化为正常植株的1/2~2/3;4级,全株叶片花叶,病株较正常植株矮1/3以上。
病情指数=∑各级叶片数×病情级别/4×调查总叶片数×100;防治效果(%)=(对照病指-处理病指)/对照病指×100%;发病率(%)=发病株数/处理总株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在初发病期喷施病毒抑制剂防治番茄病毒病效果见表1,各药剂处理对番茄病毒病防效有差异,其中植病灵600倍液处理效果最好,防效达60.53%,该处理的病情指数大大低于清水对照。病毒A 500倍液处理防效58.66%,部分病株畸形。NS-83增抗剂处理防效最差,只达到38.35%,番茄发病率及发病程度都较高。
对各药剂处理间防治效果进行差异显著性比较,结果表明,20%病毒A 500倍液和1.5%植病灵600倍液处理对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效果与NS-83增抗剂处理防效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20%病毒A 500倍液和1.5%植病灵600倍液处理之间对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明显。
3 小结与讨论
田间小区试验表明,目前如皋市市面上销售的病毒抑制剂推荐用药及用量为1.5%植病灵600倍液、20%病毒A 500倍液,其对番茄病毒病均有相对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1.5%植病灵600倍液处理效果最好,达60.53%,可作为生产上防治番茄病毒病较为理想的药剂。
表1 几种病毒抑制剂对番茄病毒病田间防治效果
如皋市番茄病毒病主要为蚜传病毒病,但单纯防治蚜虫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可能是蚜虫为非持久性传毒,当蚜虫在番茄上被杀死之前传毒过程已结束,本次试验的供试药剂均为生产上应用较为广泛的病毒制剂。从试验结果看,参试的药剂无一种能完全控制番茄病毒病的为害和蔓延,所以对番茄病毒病的防治应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以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将经济损失控制在经济阈值之下。
[1]安德荣.植物病毒分类和鉴定的原理及方法[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孙现超,安德荣.应用3.85%病毒必克防治番茄病毒病[J].植物保护,2001,27(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