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候条件对红菜薹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

2010-09-07邓耀华周国林黄新学汪爱华姚芳胡侦华

长江蔬菜 2010年24期
关键词:菜薹花蕾孢子

邓耀华,周国林,黄新学,汪爱华,姚芳,胡侦华

(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5)

武汉市红菜薹年种植面积近6 666.7 hm2,主要分布在江夏、东西湖、蔡甸、汉南等地。红菜薹是武汉市重要的优势农产品,深受市场的欢迎和消费者的喜爱,它在武汉市农业种植结构中占有特殊的分量。但目前红菜薹生产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在品种应用上常规种占很大部分,杂交种利用不多;部分杂交种整齐度不高;品种的口感(在有些年份苦味较重)有待改善、抗性(病毒病、软腐病、霜霉病)亟待加强。由于连作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较严重的红菜薹根肿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实状况迫切需要育种工作者对红菜薹进行优良种质创新。

小孢子培养是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手段,通过这一技术能够快速得到大量的红菜薹纯系,大大缩短育种年限,便于隐性基因控制性状的鉴定筛选,从而能够快速筛选出具有某一抗性或多种抗性的各类红菜薹新种质。小孢子培养最先应用于十字花科作物的油菜、大白菜、小白菜等育种上,在红菜薹上应用不多。武汉蔬菜科学研究所通过近几年的红菜薹小孢子培养工作,研究发现:气候条件对红菜薹小孢子培养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红菜薹品种10份,分别是:紫婷11号(C1)、满堂红 1 号(C2)、紫婷 3 号(C3)、满堂红 3 号(C4)、新紫婷 2 号(C5)、七彩满堂红(C6)、怡红 2 号(C7)、红运60(C8)、鼎秀红婷(C9)、豹山红(C10),种子全部在市场购买。2008年8月25日按品种分别条播,精细管理,9月20日及时定植,每品种定植60株,11月19日分别从每个品种中选取有代表性的20株移进四周围网纱,上盖塑料薄膜的大棚定植,种株伤口及时喷施农用链霉素防治软腐病,喷施速克灵预防菌核病,保障植株成活。2009年早春植株开花后及时取材进行试验。

1.2 试验方法

小孢子分离与培养:开花2~3 d后,于8:30从每份材料的健壮植株上分别取25个2.5~3.5 mm长的花蕾,并随时记录每天天气情况,花蕾先用自来水冲洗,后转到无菌操作台上用70%的酒精表面消毒30 s,再用0.1%HgCl消毒10 min,无菌水冲洗3次,然后将花蕾置于10 mL的试管中,加入3~4 mL B5提取液,用玻璃棒将花蕾轻轻挤碎,散出小孢子,将小孢子悬浮液用400目(孔径0.037 mm)滤网过滤,收集滤液于10 mL离心管中,滤液经800 r/min离心3 min,弃上清液,再用B5提取液重新悬浮小孢子,再离心3 min,弃上清液,第三次离心用小孢子培养液 (1/2 NLN-13+0.1 mg/L BA+0.05 mg/L NAA)悬浮小孢子,最后将所得纯净的沉淀小孢子用小孢子培养液悬浮。每份材料的小孢子用20 mL的培养液定容,平均分装至10个60 mm×15 mm的培养皿中,每皿加适当浓度的活性炭1~2滴,用parafilm膜封口。将分装好的小孢子先放在32.5℃的恒温培养箱中暗培养24 h,再转入25℃的恒温培养箱中暗培养,待出现肉眼可见胚时,移到有散射光的控温房内培养,随时统计各材料的出胚情况,并将出胚结果与取花蕾时的天气情况对应,分析气候因素对红菜薹出胚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2009年各材料出胚情况比较

10个红菜薹材料的出胚情况见表1,从中可以看出,随着气温逐步回升,各材料出胚数逐步升高,C1的变化情况为:2月23日无胚,3月6日无胚,3月10日25个胚;C2变化情况为:2月23日1个胚,2月26无胚,3月6日2个胚,3月10日30个胚;材料C3前期未做,中后期变化情况为:3月6日30个胚,3月10日25个胚;C4变化情况为:2月24日1个胚,3月6日60个胚,3月10日35个胚;C5变化情况为:2月24日4个胚,2月27日1个胚,3月6日无胚,3月10日90个胚;C6变化情况为:2月24日无胚,3月7日10个胚,3月10日100个胚;C7变化情况为:2月25日2个胚,3月5日10个胚,3月7日30个胚,3月11日150个胚;C8变化情况为:2月25日无胚,3月5日8个胚,3月 7日10个胚,3月11日 200个胚;C9变化情况为:2月25日无胚,2月26日无胚,2月27日2个胚,3月 5日2个胚,3月7日2个胚,3月 11日15个胚,3月12日40个胚;C10变化情况为:2月26日无胚,2月27日无胚,3月7日100个胚,3月11日150个胚。

表1 2009年红菜薹小孢子培养出胚及天气情况

表1中记录的温度值为室外气温,而红菜薹生长在半覆盖的大棚中,棚中气温要比室外高几度,总的看来,红菜薹材料小孢子培养反应的临界低温在10℃以下,在这样的低温下进行小孢子培养效果很差,有的没有反应,例如C1,有的数量极少如C2、C7等,且小孢子胚大多不能正常发育,停滞在心形胚或球形胚阶段,子叶形胚很少;当棚内气温稳定或略过10℃时,有的材料出胚效果大大提高,如C4,有的却看不到明显的改善,如C2;当气温明显升到10℃以上时,各材料出胚数都迅速提高,且小孢子胚发育也正常得多。

3 小结

从各材料对气温的反应情况以及各材料出胚情况来看,红菜薹小孢子培养不仅受气温的影响很大,而且不同红菜薹材料对气温的感应 (如感应温度、感应时间、感应区间)也不同,需要作深入的研究。本试验的结果初步表明,当气温稳定达到10℃以上时即可抓紧进行红菜薹小孢子培养工作,当气温达15℃左右时,所有材料都进入了最佳培养阶段。

猜你喜欢

菜薹花蕾孢子
家乡的蕻菜薹
脱水油菜薹加工技术简介
我来了
春来菜薹鲜
露地丝瓜—红菜薹高效栽培模式
鲫鱼黏孢子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Paper blossoms
制作孢子印
我来了
无所不在的小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