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能源消费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及其变化研究
2010-09-07魏一鸣
廖 华,魏一鸣
(1.北京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2.北京理工大学 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北京 100081)
世界能源消费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及其变化研究
廖 华1,2,魏一鸣1,2
(1.北京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2.北京理工大学 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北京 100081)
世界能源消费存在较大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当前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大多是静态和定性分析。本文对世界能源消费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及其变化开展了定量研究。研究表明,能源资源丰裕程度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增速较快、单位 GDP能耗水平较高的地区,其单位 GDP能耗下降速度也较快。尽管世界人均用能量的基尼系数有所下降,能源消费不平衡性略有减少,但广大发展中国家能源贫困问题依然严重。发展中国家电力普及性较低、固体能源占居民生活用能比重高。中国为促进世界能源消费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世界各国或地区单位 GDP能耗对世界单位 G WP能耗下降的贡献中,中国的贡献占了 1/3;中国也为降低世界人均用能差异发挥了积极贡献。
能源消费;不平衡;差异;能源贫困
受世界能源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能源技术革新的跳跃性、能源市场的多变性、世界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政策性等各类因素的制约或影响,世界各国或地区的能源消费存在较大差异和不平衡性。当前,国际社会对能源及碳排放问题日益关注,对能源安全和节能减排日益重视。不论是能源问题,还是碳排放问题,首先都是发展问题。目前,有关能源发展不平衡的讨论大多是简单定性介绍。文献[1]分析了金砖四国和七国集团能源结构差异及其变化。本文进一步把能源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框架内,旨在应用有关统计和计量方法定量分析世界能源消费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及其变化,着重从能源弹性、单位 GDP能耗及其下降速度、世界人均能源消费及消费结构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不同历史时期世界能源弹性比较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和能源消耗均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从历史数据来看,世界经济总量和能源消耗总量在统计上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1980-2009年间,世界生产总值 (G WP)与能源消耗量的相关系数为 0.995。
尽管能源与经济存在较强正相关性,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世界能源消费对经济总量的弹性也有所不同。表 1列出了分别以世界第一、二次石油危机 (1973、1979年 )、海湾战争 (1991年 )、“911”事件(2001年)作为分界点的不同阶段的能源消费弹性。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以前,消费弹性超过 1.0,主要是战后重建和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加速带动的能源需求增长较快所致。石油危机过后,发达国家已基本完成工业化进程,并更加注重节约能源和改善能源效率,实现了能源消耗低增长[2]。
在 20世纪后半叶,全球能源消费对经济总量的弹性呈现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这 50年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相当,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略高于发达国家,差距基本在 1-2个百分点内。从世界能源消费增速结构来看,发达国家逐步趋缓的能源消费增速部分程度上抵消了发展中国家的较高增速,实现了全球能源消费增速趋缓,消费弹性下降。但进入 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强劲增长 (高于发达国家 4个百分点)并带动能源消耗高速增长,发达国家较低的能耗增速难以较大程度地抵消发展中国家的强劲增速。因此,这一时期的能源消费弹性有所上升,世界经济每增长 1%,大约带动能源消费增长0.89%。
未来世界能源消费对经济总量的弹性变化总体趋势是逐渐下降,但在个别阶段可能会有所上升,这主要取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在全球经济比重的变化 (即两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差异),以及各国单位 GDP能耗的变化速度。
二、世界各国单位 GDP能耗降速差异比较分析
由于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等方面的差异,各国单位 GDP能耗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从纵向来看,得益于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单位 GDP能耗总体上保持了下降态势,但也有部分国家在部分时期有所上升。1980-2009年美国单位 GDP能耗下降了 45%,日本下降了 25%。在发展中国家中,印度下降了17%,中国下降了 67%,如图 1所示。中国单位GDP能耗迅速下降为减缓全球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 (GHG)排放增速发挥了积极作用。20世纪后二十年,巴西的单位 GDP能耗有所上升、南非则是急剧上升,但在 21世纪出现缓慢下降。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能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较高,今后的节能降耗潜力比较大,但要充分挖掘这些潜力,在发展战略方面仍需做出更多努力。尽管各国或地区单位 GDP能耗下降速度差异较大,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各国或地区单位 GDP能耗、经济发展水平、资源丰裕程度、经济增速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对此进行了计量检验。
表 1 不同历史时期世界能源消费对经济总量的弹性及其解释 (1965-2009年)
图 1 世界及主要国家单位 GDP能耗指数 (1980-2009年)
在检验之前,我们可以预期,在控制住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对于初始时期单位 GDP能耗越高的地区,其单位 GDP能耗下降速度越快;对于能源资源比较丰裕的地区,由于比较优势或者“资源诅咒”的原因,其单位 GDP能耗下降比较慢。经济发展水平对单位 GDP能耗变化方向或速度的影响可能难以直接预期或判断,依据英国和美国在 19世纪初到 20世纪初的经验,随着人均 GDP的增高,单位 GDP能源也在增高,达到一定峰值后才逐渐下降,呈现倒“U”型曲线;单位 GDP能耗的变化速度也是先增高或放缓直至负增长。越晚进入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其倒“U”型曲线峰值越低,甚至不存在倒“U”型,单位 GDP能耗不断持续下降。对于这种可能的情况,我们引入了人均 GDP的平方项来检验,并考察模型的稳健性。在能源对 GDP的弹性小于 1的情况下,对于经济增速越高的地区,其单位 GDP能耗下降速度越快。但在有时候,由于经济增速过高是由较高的投资率或高能耗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的 (例如二战前的苏联时期),可能导致单位 GDP能耗不降反升,甚至推动更快上升。为此,我们也引入了经济增速的平方项。尽管产业结构对单位 GDP能耗有较大影响,但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内生性的,因此没有作为控制变量。能源消费结构对单位 GDP能耗的变化有一定影响,主要是由能源消费总量核算方法所致[3-4],这里没有作为控制变量。
我们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选取了 1980年和2007年数据均可获得的国家或地区作为样本对单位 GDP能耗下降速度差异进行定量分析。一共选取了 92个国家和地区。这 92个国家和地区在2007年的 GDP合计量和能源消费总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 90.2%和 86%。具体回归过程和结果如表 2所示,因变量是 1980-2007年单位 GDP能耗年均降速 (%)。
从回归结果 (表 2)可以看出:
(1)初始时期的单位 GDP能耗水平对单位GDP能耗下降速度有显著影响,各国或地区单位GDP能耗差异逐渐缩小、存在趋同性倾向。在模型 I-V I中,系数约为 1.6,且在统计上非常显著。如果 1980年单位 GDP能耗提高 10%,则1980-2007年时期内的单位 GDP能耗年均下降速度要快 0.16个百分点。由于高单位 GDP能耗地区,其单位 GDP能耗下降速度更快,这表明各地区单位 GDP能耗差异有缩小的趋势、呈现出一定的收敛性特征。这其中既有产业结构演进的经济规律的原因,也有落后国家发挥后发优势的原因。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当基本完成工业化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后,一国的第三产业比重将逐渐增高,能源密集型产业减少。后发国家还可能通过技术引进和模仿,加快国内技术进步,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水平,从而降低单位 GDP能耗。
(2)能源资源丰裕程度对单位 GDP能耗下降速度有微弱影响。当系数是 -0.003[0.000]<0,在统计上非常显著。这表明资源丰裕程度较高的国家或地区,由于资源比较优势或者“资源诅咒”,单位 GDP能耗的下降速度比较慢。尽管能源自给率在统计上相当显著,但在实际意义上影响程度比较微弱,能源自给率提高 10百分点,则单位GDP能耗年均降速才慢 0.03个百分点。
表 2 单位 GDP能耗年均下降速度影响因素分析
(3)发达国家的单位 GDP能耗下降速度应当较快,这有一定的能源经济发展客观规律性,而非完全是发达国家自身的政策努力。在模型 II- IV中,初始年份人均 GDP对数值的系数大约为 0.4,且在统计上相当显著。这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单位 GDP能耗降速也较高。在控制住初始年份单位 GDP能耗、经济增速等条件的情况下,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单位 GDP能耗年均下降速度应当较快,这有一定的自然性或能源经济发展规律性。
(4)初始年份人均 GDP对数值的平方对单位GDP能耗的下降速度无显著影响。在模型 V-V II中,平方项 ln2y0的系数在统计上均不显著。lny0和 ln2y0系数的联合检验是显著的,这主要是 lny0和 ln2y0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该模型是比较稳健的,尽管模型中包括 ln2y0项,lne0和 s的回归系数及其统计显著性基本没有变化。
(5)经济增长速度对单位 GDP能耗降速有显著影响。模型 II、III和 V的结果显示,当系数为0.25[0.01]>0,在统计上相当显著,这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速提高 1个百分点,单位 GDP能耗下降速度可以加快 0.25个百分点。模型 IV和V I的结果显示,当平方项在统计上并不显著,但和的回归系数及其统计显著性基本没有变化。
(6)根据模型 III可知,1980-2007年全球各地区单位 GDP能耗下降速度的差异大约有 48%可以被这些国家的资源丰裕程度、期初 (1980年)的单位 GDP能耗水平、期初人均 GDP水平、1980-2007年经济增速四个方面的差异所解释。从长期来讲,保持经济增速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有助于使单位 GDP能耗下降幅度更大。
(7)我国单位 GDP能耗的下降除了依靠能源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作用以外,还有政府政策、要素替代或其他方面的贡献。根据模型 III进行测算,我国 1980-2007年单位 GDP能耗年均下降3.9%,而此期间我国实际的单位 GDP能耗年均下降了 5.0%。我国为降低世界各国单位 GDP能耗的差异性发挥了重要贡献。
研究表明,尽管各国或地区单位 GDP能耗下降速度存在较大差异,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各经济体经济增速、资源禀赋、初始单位 GDP能耗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所解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单位 GDP能耗水平较高,因此可以实现较快的单位 GDP能耗降速。
该模型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单位 GDP能耗的下降,如果没有其它更多的政策努力,未来我国经济增速和单位 GDP能耗降速将逐渐趋缓,这对我国未来的节能降耗带来了更多挑战。我国提出了 2005-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要下降 40-45%的减排目标,其中节能和提高能效的贡献要在 85%以上,即单位GDP能耗要下降 34-38%。如果“十一五”我国单位 GDP能耗下降 19%,则未来十年单位 GDP能耗要实现年均下降 2.0-2.7%。从长期来讲,如果我国能够保持经济增速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将有助于推动单位 GDP能耗下降较快。
三、不同国家对世界能源强度下降的贡献不同
1990-2007年全球单位 G WP能耗 (能源强度)下降了 22.0%(按照世界银行的购买力平价系数测算)。从数据核算过程来看,全球单位 G WP能耗的变化速度受全球 G WP结构 (按国家或地区划分)和各国单位 GDP能耗的变化速度的影响。由于各国 GDP在全球的比重不同,以及各国单位GDP能耗下降速度不同,由此导致各国对全球单位 G WP能耗下降的贡献不同。这里采用 Divisia方法来测度各国贡献。
全球划分为 n个经济体,Yt,Et,It分别表示 t时期全球生产总值 (G WP)、能源消费量和单位G WP能耗,It=Et/Y;Yit,Eit,Iit分别表示经济体 i(i=1,…,n)的 GDP、能源消费量和单位 GDP能耗,Iit=Eit/Yit;Sit表示经济体 的 GDP占全球 G WP的比重,Sit=Yit/Y。Iit主要反映了各经济体的能源强度,Sit反映了全球 G WP在各国的分布结构。世界G WP在各国的分布结构的变化对世界单位 G WP能耗变化的贡献可以定义为结构效应,各国单位GDP能耗的变化对世界单位 G WP能耗变化的贡献可以定义为强度效应。可以参考Divisia物量指数和价格指数方法把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分解出来。
根据定义,有
式 (1)表明,全球单位 G WP能耗 It等于各国或地区能源强度 Iit的加权平均值,权重就是各国或地区 GDP占全球 G WP的比重。对式 (1)求全微分,并在时间区间 (0,T)内求曲线积分,经推导可以得到
Γ为积分路径,表示在时间区间 (0,T)内的曲线段 (Sit,Iit)。根据单位 G WP能耗的定义和Hulten的研究[5],式 (2)的曲线积分与积分路径无关。
式 (2)把全球单位 G WP能耗的变化分解成了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有关公式推导的详细说明和应用可参考文献[6]和[7]。由积分中值定理,可以采用 Sato(1976)-Vartia(1976)指数法近似写成离散形式[8-9]。
依据世界银行的可获得数据,这里把全球划分为 121个国家和地区对 1990-2007年全球单位G WP能耗下降的贡献来源进行了分解,结果如图2所示。研究表明,1990-2007年全球单位 G WP能耗下降了 52.49千克标准油 /千美元 (按 2005年购买力平价计算),其中强度效应的贡献是 130%,而结构效应的贡献是负数 (-30%)。全球单位G WP能耗下降主要是得益于主要国家单位 GDP能耗的下降。
图 2表明,中国的单位 GDP能耗下降为世界能源强度的下降发挥了重要贡献。在强度效应的贡献中,有超过 1/3来自中国单位 GDP能耗下降的贡献,其次是美国和俄罗斯,三国的贡献超过60%。中国单位 GDP能耗的下降推动世界单位G WP能耗下降了 24千克标准油 /千美元。这对于正处在工业化进程的中国而言,其贡献是相当显著的。由于巴西在此期间单位 GDP能耗出现了上升,故其对世界单位 G WP能耗形成向上的推力。中国、印度因经济起点较低,经济规模不断增大,其 GDP占全球 G WP的比重不断上升,通过结构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全球单位 G WP能耗的上升推力。
图 2 主要国家能源强度下降对全球能源强度下降的贡献 (1990-2007年)
四、发达国家能源消费比重呈现下降趋势
发达国家能源消费占全球消费比重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在不同阶段下降速度有所不同,阶段的划分大体上与表 1的划分一致。1965年OECD能源消耗总量 26.2亿吨标准油,占全球总量的 68.7%;到 2008年增长到 52.2亿吨标准油,占世界比重下降到 46.7%(见图 3)。这主要在于:(1)多数 OECD国家已完成工业化进程,产业结构向低能耗型方向转变;(2)部分主要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较高,能源消耗增长迅速,而 OECD国家经济增速较低,能源增长缓慢。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据 BP数据,2009年美国能源消耗量 21.8亿吨标准油,占世界总量的 19.5%;其中石油消耗 8.4亿吨,占世界 21.7%;煤炭 5.0亿吨,占世界 15.22%;天然气 5.9千亿立方米,占世界 22.2%。
五、世界人均能源消费不平衡格局依然严峻
图 3 OECD国家能源消费量占全球比重 (1965-2009年)
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类似,各国的能源消费也极不平衡 (见图 4)。发达国家和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的年人均用能量基本处在 3-10吨标准油水平,卡塔尔的年人均用能量甚至超过了 20吨标准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均用能量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美国的年人均用能量是世界人均水平的 4倍多。七大工业国以占全球11%的人口占据了全球 34%的能源消耗量和 38%的电力消耗量。广大发展中国家居民的能源消费仍然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而发达国家居民对能源消费则相对是一种享受型、奢侈型消费。另一方面,即使在同一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或收入群体,其人均用能量差别也相当大[7]。
图 4 世界各国或地区人均用能量和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量(2007年)
为定量测度世界各国人均用能量的不平衡格局及其变化趋势和速度,我们采用不平等的刻画指标——基尼系数来度量。全球划分为 n个国家或地区,eit表示 t时期第 i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用能量表示 t时期全球人均用能量,pit表示 t时期第 i个地区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
根据式 (3),我们应用世界银行和国际能源署的数据,计算了 1971-2007年人均用能量和人均用电量差异的变化情况,如图 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四十年来,全球能源不平衡格局略有改善,人均用能量的基尼系数由 0.59下降到 0.51,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量的基尼系数由 0.84下降到0.66。尽管不平衡格局有所改善,但是问题依然严重。据世界银行 Milanovic(2009)的研究,世界人均 GDP的基尼系数为 0.56(2006年)[10]。世界人均用能量与人均 GDP的差异大体相同。
电力作为一种清洁、优质能源,往往更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各国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量的差异则远远高于人均GDP和人均用能量的差异。这主要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居民生活大量使用了煤炭和传统生物质燃料,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比重更低。2007年中国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量 274千瓦时,仅为美国的 6%,全球排名第 99位。
1980年以来,中国为减少世界人均用能的不平衡性发挥了重要贡献。如图 5所示,如果剔除中国因素,1980-2007年世界人均用能量和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量基尼系数分别的下降幅度均要减少近 8个百分点。
图 5 世界人均用能量和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量基尼系数 (1971-2007年)
六、发展中国家能源贫困问题相当严重
尽管全球经济增长较快,但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能源贫困问题依然相当严重。当前,能源贫困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1)人均用能水平较低;2)无法获得电力服务;3)煤炭和传统固体生物质能使用比较广泛。能源贫困会对健康和教育导致很多不良后果,而且这些后果是深远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如果广大农村居民无法获得电力,不能满足基本的照明和电器服务,则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条件,即使是基本、简单的医疗设备也无法正常运转。大量使用煤炭和柴草等传统固体能源将导致严重的室内空气污染,造成严重呼吸道疾病,还会给产妇和新生幼儿健康造成威胁。在获取传统生物质能的过程中,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多,而且往往是由儿童或妇女来承担,同时影响健康和人力资本水平。另外,传统生物质能直接用于炊事的利用效率相当低下,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据国际能源署的统计[11],2008年全球有 25亿人口生活用能仍然以传统生物质能为主,有14.6亿人口无法获得电力服务,其中印度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分别有 4.0和 5.9亿。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农村通电率仅 58.4%,非洲仅 22.7%,其中赞比亚、坦桑尼亚、乌干达等国家的农村通电率不到 5%(见图 6)。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世界每年有 150万人口因使用固体燃料导致的室内空气污染死亡,其中 85%来自传统生物质能燃烧,15%来自煤炭燃烧;如果没有新的政策出台,到 2030年全球仍然有 13亿人口无法获得电力服务。据 2010年 6月23日联合国发布的《2010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数据显示,目前仍有 70余个国家超过 40%的人口使用固体燃料,乌干达等 20个发展中国家 (主要是非洲国家)有超过 95%的人口使用固体燃料作为主要生活用能[12]。
图 6 世界各国使用固体燃料人口比重 (2007年)
图 7 主要发展中国固体能源占居民生活用能比重 (1980-2007年)
1980年以来,我国经济快速成长为减少世界能源贫困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农村电力服务方面。1998年,我国启动了大规模的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累计解决了约 3500万无电人口的基本用电问题,并在农网改造地区实现了城乡生活用电同价目标,大大改善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目前,我国农村地区通电率已经达到 99.0%。尽管农村地区的通电率已接近 100%,但部分地区电网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供电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2010年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建设。另一方面,煤炭和传统生物质能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使用仍然相当广泛。据我们测算(热当量法),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中煤炭占 13%,传统固体生物质能占 79%,二者合计占92%。中国的能源贫困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村固体燃料使用方面 (见图 7)。
七、主要结论
世界能源消费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既体现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也体现在水平上和变化速度上,还体现在总量上和人均量上。本文的研究表明:
(一)世界能源弹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特征。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以前,消费弹性大于1.0,主要是由于战后重建和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加速带动的能源增长较快。石油危机过后,发达国家已基本完成工业化进程,并更加注重节能,世界能源弹性随之逐渐下降。进入 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大幅增长,带动世界能源弹性出现上升局面。
(二)尽管 1980年以来全球各国或地区单位GDP能耗下降速度存在较大差异,但这些差异大约有 48%可以被各国或地区的资源丰裕程度、期初 (1980年)的单位 GDP能耗水平、期初人均 GDP水平、1980-2007年经济增速四个方面的差异所解释。
(1)如果期初单位 GDP能耗提高 10%,则单位 GDP能耗年均下降速度要快 0.16个百分点,各国或各地区单位 GDP能耗呈现显著的趋同性或收敛性。该经验表明,如果没有有效的政策推动,随着我国单位 GDP能耗的逐渐下降,今后下降难度越来越大、下降速度可能会减缓。我国各地区单位 GDP能耗水平差异较大、自然下降潜力不尽相同,因此各地区节能指标也应当有所区别。
(2)能源资源丰裕程度较高地区,其单位 GDP能耗下降速度略慢。我国各地区能源资源丰裕度差别也较大,因此既要充分发挥各地区资源禀赋优势,也要避免“资源诅咒”现象。
(3)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地区,其单位 GDP能耗降速也较快,但能源消耗总量往往也增长较快,甚至形成了“节能”悖论。因此,在加快发展经济、促进单位 GDP能耗下降较快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减缓或抵消化石能源总量增长较快的势头。降低单位 GDP能耗是操作手段或者测度指标,改善能源效率才是目标[13]。
(4)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可以保持较快的单位 GDP能耗降速。我国单位 GDP能耗的下降除了符合能源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作用以外,还有政府政策、要素替代或其他方面的贡献。
(5)发达国家能源消费占全球消费比重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在不同阶段下降速度有所不同,具体下降幅度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和世界经济周期有关。
(6)当前发展中国家的能源贫困问题依然相当严重,突出表现在人均用能水平较低、无法获得电力服务、煤炭和传统固体生物质能使用比较广泛等方面。尽管世界人均能源消费的基尼系数有所下降,人均用能不平衡性有所减弱,但仍然很严重。
(7)中国的单位 GDP能耗下降为世界能源强度的下降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强度效应的贡献中,有超过 1/3来自中国单位 GDP能耗下降的贡献,其次是美国和俄罗斯,三国的贡献超过60%。
(8)中国为降低世界人均能源消费的不平衡性、减少世界能源贫困发挥了重要贡献。中国的能源贫困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村固体燃料使用方面,固体燃料在农村居民生活用能中约占 92%。
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本国经济、减少能源贫困的同时,还要应对全球气候政策带来的新挑战。我国提出了 2005-2020年单位 GDP碳排放强度要下降 40%-45%的减排目标,其中节能和提高能效的贡献要在85%以上,即单位 GDP能耗要下降 34%-38%。如果“十一五”我国单位 GDP能耗下降 19%,则未来十年单位 GDP能耗要实现年均下降 2.0%-2.7%。如果没有其它更多的政策努力,未来我国经济增速和单位 GDP能耗降速将逐渐趋缓,这对我国未来的节能降耗带来了更多挑战。从长期来讲,如果我国能够保持经济增速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并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这将有助于推动单位 GDP能耗持续快速下降,也有助于减少能源贫困、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廖 华,魏一鸣.七国集团与金砖四国能源结构变化特征及启示[J].中国能源,2010,32(2):22-25,46.
[2]魏一鸣,刘兰翠,范英等.中国能源报告 (2008):碳排放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魏一鸣,廖 华.能源效率的七类测度指标及其测度方法[J].中国软科学,2010,(1):128-137.
[4]L IAO Hua,WEI YiMing.China's Energy Consumption:a Perspective from Divisia Aggregation Approach[J].Energy,2010,35(1):28-34.
[5]Hulten C R.Divisia Index Numbers[J].Econometrica,1973,41(6),1017-25.
[6]Balk B M.Divisia Price and Quantity Indices:80 Years After[J].Statistica Neerlandica,2005,59(2),119-158.
[7]廖 华.能源效率的计量经济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2008.
[8]SATO K.The Ideal Log-Change Index Number[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76,58(2),223-228.
[9]Vartia YO.IdealLog-Change Index Numbers[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Statistic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1976,3(3),121-126.
[10]Milanovic B.Global Inequality Recalculated:The Effect of New 2005 PPP Estimates on Global Inequality[R].Washington DC:World Bank,2009.
[11]IEA.World EnergyOutlook 2009[R].Paris:International EnergyAgency,2009.
[12]联合国.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2010[R].纽约:联合国,2010.
[13]廖 华,魏一鸣.能源效率及其与经济系统关系的再认识[J].公共管理学报,2010,7(1):28-34.
(本文责编:留 钟)
A Study on the D ifference and Inequality ofW orld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ir Changes
L IAO Hua1,2,WEI Yi-ming1,2
(1.School of M anagem ent and Econom ics,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100081,China;2.Center for Energy and Environm ental Policy Research,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100081,China)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 and inequality in the world energy consumption.Currently most of the discussions on this issue are static and qualitative.This paper quantitatively investigates these differences and inequalities and their changes.It implicates that the energy intensity decline of those regionswith poor energy resource endowment,high init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high economic growth rate,and high initial energy intensity,will be more rapid.The Gini coefficient ofworld energy consumption per capita is decreasing slightly,and the inequality ofworld energy consumption is reduced a little,but the energy poverty issue is still serious in the developing regions.In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electrification rate is still low,and solid fuels have taken a large share in residential energy consumption.China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equalityofworld energy consumption.In the various countriesor regions'energy intensity reduction,China contributes one thirds to the world reduction.China also contributesmuch to the inequality ofworld energy consumption per capita.
energy consumption;inequality;difference;energy poverty
F206
A
1002-9753(2010)10-0006-09
2010-06-13
2010-09-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903066,70733005,71020107026,71041006)的支持。
廖 华 (1980-),男,江西南康人,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能源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管理、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建模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