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军民融合的视角看国防科技工业的“三化”融合发展

2010-09-07贺新闻侯光明

中国软科学 2010年10期
关键词:三化国防科技工业化

贺新闻,王 艳,侯光明

(1.北京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2.中南大学 商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

从军民融合的视角看国防科技工业的“三化”融合发展

贺新闻1,王 艳2,侯光明1

(1.北京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2.中南大学 商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

本文从军民融合的视角结合国防科技工业的历史发展进程创造性地提出并论述了国防科技工业“三化”融合的发展规律和趋势。首先,在对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关系深刻理解基础上,给出了国防科技工业“三化”融合的内涵和特征;然后,分析论证了“三化”融合是国防科技工业开放式系统互联和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与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必然结果,并阐述了“三化”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和过程;最后,就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每两化之间的辨证关系进行了详细论述。

国防科技工业;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军民融合

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内,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作为三个过程维度,在立体空间中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构成相辅相成、融合发展的有机整体。国防科技工业的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融合(简称“三化”融合)就是指以工业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以现代化为目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现代化引领工业化、信息化,同步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跨越式发展的过程,如图 1所示。“三化”融合是目标、主导、基础纵向一体化的合成,是目标与手段的有机统一,是一个长期、动态发展的目标和过程。“三化”融合是从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发展的实践中提出来的,也是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式发展中加以实践的,是对军民融合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具体途径和方法,也是实现国防科技工业由大变强的必然选择。

图 1 国防科技工业的“三化”融合

“三化”融合具有时代性、目的性、综合性的特点。它出现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期,要求改变工业时代单纯围绕提高机械化建设现代化国防科技工业的观念,树立工业化和信息化并重的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思想,最终实现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的目标[1]。

一、“三化”融合是国防科技工业由大变强的必然选择

国防科技工业的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融合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着眼世界发展潮流,开拓军民融合新境界,实现富国强军的迫切需要,是国防科技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展现了 21世纪新阶段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战略图景。在经济全球化以及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条件下,积极推进国防科技工业融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当中,实现“三化”融合发展,是国防科技工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三化”融合反映了国防科技工业开放式系统互联和科学发展

国防科技工业作为社会系统而存在,不仅和其它的相关系统和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且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国防科技工业的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就是国家层面的工业化、信息化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在国防科技工业系统领域的渗透、应用和转化,且“三化”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转化的要素融合联系,这种融合联系是客观的、开放式的,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国防科技工业从跟踪模仿、引进外国模式,经过漫长的探索,发展到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再到走“三化”融合的科学发展道路,这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进程中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把国防科技工业的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融合起来,建设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国防科技工业,这不仅是总结长期历史发展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而且深刻揭示了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本质、发展动力,阐明了工业化与信息化、工业化与现代化、信息化与现代化的辨证统一关系。它是对军民融合发展道路的丰富和发展,为国防科技工业科学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2]。

(二)“三化”融合是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必然结果

纵观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历史,还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高度正相关关系,即:“三化”的融合是随着军民结合的矛盾运动的发展而发展的。国际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国内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科技日新月异的创新速度,大大促进了“三化”融合的加强,特别是当今全球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军民融合化的高度发展,生产力的空前膨胀,使“三化”融合达到了一个真正的显现。“三化”融合不但受到经济的决定性作用,而且它还受到来自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这些力量与决定性的经济力量联接一起,相互影响,相互牵制,最终会构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合力,把“三化”融合不断推向前进。“三化”融合是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呈螺旋式上升形态的又一蕴涵彰显。

2008年 3月,我国实施“大部制”行政体制改革,将国家发改委、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原国防科工委等部门相关职能整合,组建了工业和信息化部,这种体制设计本质上是有助于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相互融合的顶层组织架构,它有助于解决国防科技工业的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融合不足的现实问题,也使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渐趋融合的轮廓初步显现,从而在战略层面适应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国防科技工业“三化”融合发展

(一 )“三化 ”融合发展机理

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三者之间互相促进,互为表里,互动融合,具有不可分割的本质联系。从发展目标上看,工业化、信息化是阶段性、局部性目标,现代化是长远性、全局性、终极性目标。从发展路径上看,信息化是工业化之后的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一般先工业化后信息化,当然也可以在一定工业化基础上高起点启动信息化进程,二者并举进行,现代化发展过程则包含着工业化、信息化进程,二者都只是现代化的一个阶段。从发展内容上看,工业化和信息化都是构成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化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的发展又促进了信息化的发展,现代化发展与信息化、工业化发展之间存在着动力传递关系。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反作用于工业化,现代化发展与信息化、工业化发展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信息化和工业化之间存在着循环发展的逻辑关系。现代化只有通过工业化,才能引起生产方式变革;现代化只有通过信息化,才能为生产方式变革发展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从而带动国防科技工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内容统一的关系。现代化是工业化、信息化的目标和动力;工业化、信息化是现代化实现的手段和物质基础。因此,工业化、信息化与现代化三者之间存在着互动的融合关系。

(二 )“三化 ”融合发展过程

国防科技工业的“三化”融合是一个全方位、多层面的过程,融合的三个方面只是从不同的对立侧面说明这种融合的趋势,实际中的融合更加复杂多样,例如每两化之间都是不断走向融合,且都有自己的特殊融合规律,但它们都只是整个融合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服从整个融合规律。“三化”融合的过程,既有前进又有曲折、充斥着方方面面矛盾,具有鲜明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体现在融合过程中有先后之分,有地位的不对等和发展速度的不同。由于“三化”的具体情况不同,它们向融合转变不是同步进行的,更不是同时完成的。“三化”融合规律还是多样性与大同性的统一。“三化”融合是多样性基础之上的融合,多样性是“三化”融合的大背景,这是因为“三化”都具有各自的特点,融合的产生正是发端于“三化”的相互协调。大同性是“三化”融合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意,“三化”融合是基于相互之间认同的融合。

三、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从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到十七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说明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工作。在国防科技工业的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融合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属于“三化”融合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国防科技工业的主体内容,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加快国防科技工业现代化进程的现实选择。

(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从长期来看,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日渐紧密,信息化不仅能够加快工业化进程,巩固工业化的成果,而且可以提升工业化的水平。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有利于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产业,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在技术、资源、管理、市场等多个方面为其工业化快速发展营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和技术供给系统,例如提供了信息技术、信息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等。国防科技工业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可以从引导、促进、改造、提升并扩大工业产品市场容量和市场空间等四个方面来实现[3]。

(1)信息化为工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以信息化为方向与框架引导工业化。也就是说目前的工业化必须在信息化框架内进行,不能脱离信息化思路或与信息化思路背道而驰。

(2)从数量层面看,信息化可以促进大量工业性企业的问世并促进工业产业增长。以信息制造产业为例,信息化带动了整个信息制造业市场的需求。

(3)从结构层面看,信息化可以改造原有工业格局和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销售和资源配置,使整个工业产业结构更为合理、资源配置更加有效。

(4)从质的角度看,信息化可以提升整个产业活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帮助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信息化可以带动技术创新、市场创新、需求创新、服务创新,信息化提升了市场的消费需求,带动了工业化发展,例如信息化的建设需要大量设备和设施以及形成其它的新资源。

(二)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信息化来源于工业化,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与载体,为信息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国民经济领域,即使是已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美国,制造业仍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对于国防科技工业而言,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基础[4]。

(1)物质基础。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装备、重大应用工程、集成电路、通信设备和电子产品等都必须以工业化的发展为支撑;

(2)专业人才输送。信息化所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必须要通过教育系统培养和在实践中造就,这实际上也需要依靠原有工业部门和其他产业部门输送。

(3)应用市场。国防科技工业的工业化对其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应用需求,通过工业化为其提供广阔的应用市场环境,即工业化营造的快速变化的外部市场成为信息化的内在动力。

(三)工业化、信息化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升级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可以有效地促进国防科技工业整体升级。为适应信息化战争对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需求,把信息产业作为国防科技工业内部产业体系中的先导产业,为武器装备信息化奠定坚实的基础。有效利用信息产业的高渗透性、高扩散性,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带动国防科技工业整体升级。打破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小而全”、“大而全”的封闭结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重构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的科研、生产与经营的结构、模式、机制。将信息技术植入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改造中,激活数控化和柔性化制造设备的设计、加工和功能的适应能力,变刚性的生产程序为柔性的生产、管理和控制模式[5]。用信息化功能推动军工企业的管理、生产和销售信息化,以推动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的产品不断满足国防和军队建设新的需求。

四、以现代化引领工业化、信息化

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最为本质的特征就是要进行科技创新,并且都要求进行相应的组织、制度创新及生产实现社会化。纵观国内外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历程,正是现代化时刻引领着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现代化构成了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目标。

(一)以现代化引领工业化

现代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前景和目标,工业化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是现代化的重要衡量指标。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启了现代化的序幕,也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动力。一方面,现代化发展极大地解放了人的思想,提高了人的综合素质,激发了人的创新能力,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资源,成为工业化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另一方面,现代化的发展还表现为国防科技工业整体的变革,其中制度环境的改变,为工业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释放了巨大的生命力。因此,现代化的作用不仅仅体现于工业化本身,更为重要的是催生了生产方式发生转变。

(二)以现代化引领信息化

现代化是信息化的方向与内容,信息化是现代化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具体形式和体现,信息化和现代化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共同发展。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信息化是现代化、工业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现代化和工业化互助互进的直接成果,是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把握的主体内容。信息化发展的全过程都需要现代化的引领和支撑。现代化提供的科技、人才、制度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证和赖以发展的载体,从而促进了信息技术提高、信息产业规模扩大、信息经济效益提升,使信息化沿着正确发展方向前进。从20世纪 90年代起,美国连续发动了四场局部战争,仅凭空中和导弹打击优势就取得了战争的极大胜利,使人们认识到一种新的战争方式——信息化战争。以美国所展现的先进武器装备技术水平为参照系,世界主要国家掀起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瞄准国防科技工业的现代化趋势,迅速转型国防科技工业的信息化建设。

五、以工业化、信息化实现现代化

“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6],这进一步指出,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信息化、工业化、现代化实现的艰巨性和工业化、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现代化。

(一)以工业化实现现代化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内在体现。一般说来,工业化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现代化的发展必须依赖工业化的技术和手段,两者相互作用、互动促进。现代化主导着新时期工业化的前进方向,使工业朝着高附加值化的方向发展;工业化是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物资、能源、资金、人才及市场;现代化是工业化的社会基础,而工业化也反过来促进着现代化向纵深方向发展,新技术、新知识在工业上的运用带动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

(二)以信息化实现现代化

信息化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信息化对于现代化建设具有促进作用。从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来看,信息化以其越来越强大的渗透力向各个领域拓展,必将有力地推动现代化的进程。信息化的发展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变革提供良好的支撑平台,推动工业化的向前发展,为现代化提供技术、经济的支持,使现代化标准充分发挥作用,从而真正实现国防科技工业的现代化。随着现代化和工业化过程不断向前推进,信息化进程将达到顶点,并发生大幅度逆转,出现分散化的新状态。这种变化并不是信息化的结束,而是质的跨越,是以知识化、信息化为方向的生产形态和产业形态在时空上的新的表现形式,是现代化的又一次新的飞跃。

六、结束语

中国特色军民融合的发展路子是四代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探索所揭示的发展规律,是已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 60年由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和国外发达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所验证的客观事实与发展趋势,也是新时期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战略任务的迫切需求。而开创“三化”融合新时代则是坚持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的必然结果,它要求国防科技工业适应武器装备建设需要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打破行业壁垒,充分利用国家雄厚的工业化、信息化基础促进自身的工业化、信息化建设,做强做大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立足于自主创新,加强多样化先进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防科技工业现代化水平,在实现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目标过程中,不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国家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进程。

[1]侯光明.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侯光明.军民技术转移的组织与政策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吴晓波.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4]卢怀宝,冯英浚,曲世友.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10):28-31.

[5]张建明.大力发展精密工程技术,加速国防科技工业现代化[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4,(5):1-5.

[6]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B/OL].http://cpc.people.com.cn.

(本文责编:留 钟)

The II IM of NationalDefense Science,Technology and Industry from a View ofM ilitary and C ivilian Integration

HE Xin-wen1,WANG Yan2,HOU Guang-ming1
(1.School of M anagem ent and Economy in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100081,China;2.Business School i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410083,China)

In this paper,author puts forward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Informationization andModernization(II-M)of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from a view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integration.First,based on the relation among industrialization,informatio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 of the II IM.Second,it analyzes and confirms that the II IM should be the choice of science development and civilian-military integration of defense science&technology industry,and describes the innermechanism of the II IM.At last,it discusses the relation be tween every two of industrialization,informatio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in detail.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technology and industry;industrialization;informationization;modernization;military and civilian integration

F424

A

1002-9753(2010)10-0001-05

2010-06-13

2010-09-12

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基础科研计划重点项目(C172008C001)。

贺新闻 (1974-),男,博士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组织系统理论与方法、决策与信息管理。

猜你喜欢

三化国防科技工业化
美国国防科技集成创新初探
区域国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培育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实施矿井“三化”建设持续提升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
“三化”党员评议工作 打造合格党员队伍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新常态下兵团三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
聂荣臻与新中国国防科技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