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6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2010-09-07赵春霞王卫军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34期
关键词:药制剂附件本院

赵春霞,王卫军

(广东省中山市西区医院药剂科,广东中山 528411)

126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赵春霞,王卫军

(广东省中山市西区医院药剂科,广东中山 528411)

目的:对本院2008年1月1日~2010年8月28日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了解本院2008~2010年ADR报告情况,探讨ADR的发生及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1月~2010年 8月ADR报告,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8年1月1日~2010年8月28日共收到报告126份,引起ADR的主要药物为抗菌药,占总报告数的65.87%,其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占抗菌药的46.03%;中成药占总报告数的7.94%。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是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症状。用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点滴和口服。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促进合理用药,降低ADR的发生率,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不良反应;药物;统计分析;合理用药

收集本院2008年1月~2010年 8月ADR报告,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深入开展ADR工作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6 例ADR报告中,男性60例,女性66例;3岁以下11例,3~17岁19例,18~60岁94例,60岁以上2例。年龄最小1 d,最大 69岁。

1.2 方法

对2008年1月1日~2010年8月28日本院上报并经ADR监测中心评价的126例ADR报告,按表1内容进行统计分析。

表1 ADR报告统计表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涉及药品种类、例数及构成比

126 例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中,药物种类共24类,其中,抗生素83例,中药制剂10种,抗病毒药4例,其余西药制剂29例。见表2。

表2 126例ADR药物种类及构成比

2.2 给药途径

126 例次给药中,以静脉给药为主104例,构成比为82.54%;口服给药15例,构成比为11.90%;肌内注射5例,构成比为3.97%。见表3。

2.3 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涉及器官、临床表现

不良反应涉及系统11类,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最多,分别为 70、15、12、11 例,分别占 55.56%、11.90%,9.52%、8.73%。 见表 4。

表3 不同给药途经与ADR发生情况及构成比

表4 ADR涉及系统及临床表现

3 讨论

口服用药也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有文献报道,1例14个月的男婴在服用头孢克洛分散片40 min后发生过敏性休克[1]。静脉注射ADR的发生率最高,这与其临床使用率高及药物直接接触人体脏器有关,静脉给药还可以直接将致敏原输入循环系统到身体各个部分,给药过程及药物本身的pH值、渗透压、微粒、内毒素都可能成为引发ADR的因素[2]。

本组不良反应报告中抗生素致不良反应占首位,主要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广泛大量应用,使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多[3]。提示,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在使用药物前要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用药后认真观察,以减小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

中药制剂所致不良反应,因中药制剂的成分比较复杂,制剂的纯度不易保证,且临床用药时间相对较短,医师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认识不足,这些都是造成中药制剂引起不良反应增多的原因[4]。此外,中药注射剂生产过程中添加的赋形剂也是造成不良反应的另一原因。这一结果警示我们应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生理功能与调节功能不健全,耐受性差,药物代谢动力学与成人有明显差异,故其对药物的吸收、体内分布、代谢及排泄产生直接影响,容易导致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给小儿的健康发育和疾病治疗带来不利影响,也常常是引起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小儿ADR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特别是儿科医生的高度重视[5]。

ADR发生的年龄阶段为60岁以上,这是由于老年人机体内环境稳定机制减退,且药物代谢和药物排泄能力减弱[6],所以老年人在正常剂量下易发生ADR。同时老年人常患多种疾病,用药品种多且时间长,增加了ADR的发生率。

从不良反应的器官系统分布来看,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损害最多,发生的机制可能为药物与细胞蛋白质共价结合后形成新加合物,作为免疫靶点引发免疫反应,导致细胞膜破坏和细胞死亡或抑制药物代谢的细胞通路等;本文ADR累及的系统-器官是以皮肤-附件为主,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等,这与皮肤损害易观察、患者感觉直接有关。这些临床表现主要是变态反应所致,因而用药前必须认真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

目前,本院高度重视ADR的收集和上报工作,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促进合理用药,以降低ADR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服务。

[1]杭金国,蔡妙国.头孢克洛分散片致过敏性休克[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6,8(1):64.

[2]赵洁.抗生素临床应用现状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6,28(2):152.

[3]桂月玲.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中的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7):49.

[4]王丽霞,陆丽珠.中药安全性探讨[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1999,1(2):88.

[5]胡仪吉.重视小儿的药物不良反应[J].中国处方药,2003,(5):84-87.

[6]许士凯,吴宗跃.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与防治要则[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9):1120-1121.

R969.3

B

1674-4721(2010)12(a)-065-02

2010-09-06)

猜你喜欢

药制剂附件本院
大型外浮顶储罐安全附件常见问题
附件三:拟制定的标准汇总表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关于TSG 07——2019附件M与TSG Z0004——2007内容的对照
常用妇科中药制剂临床应用进展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新型武器及附件展呈
19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原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