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汕尾市雷暴的基本气候特征与安全防护

2010-09-07李世光孙喜燕钟平威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1期
关键词:汕尾市汕尾雷暴

李世光 孙喜燕 钟平威

(汕尾市气象局,广东 汕尾 516600)

雷电是地球大气层中发生的电磁现象,对人类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雷电灾害已经被联合国列为“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程度提高,因雷电引发的灾害损失越来越大。雷电通过强大的冲击波、剧变的电磁场、强烈的电磁辐射、炽热的高温,对地面的建筑物、设备和生物造成严重的威胁。每年因雷击造成成千上万的人员伤亡,几十亿万的财产遭到毁坏,使建筑物和森林发生火灾,对电力、邮电等几乎各行各业产生危害,尤其是电子计算机和微电子设备对雷电脉冲耐受能力低,更使得雷电的危害加剧。如何有效防御雷电灾害也成为近年来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林雨人等[1]通过对2007年深圳市雷电气候特征、雷电密度分布、重要雷电天气过程分析和雷电灾害情况分析,探讨雷电发生的天气背景以及致灾的成因,为雷电预测预警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王仲文等[2]利用宝鸡市气象观测月报表资料,统计1961~2000年宝鸡市雷暴,分析出宝鸡雷暴气候特点:雷暴区域性明显,雷暴日季节、月分布均为单峰型。李明华[3]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和Mann-Kendall 突变检验方法,分析了1954~2006年惠州城区雷暴的气候统计特征。汕尾市地处东南沿海,是雷电灾害多发区,但目前针对雷暴这种灾害性天气现象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通过对汕尾市近42年(1959~2000年)的气象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汕尾地区雷电活动特征,结合防雷减灾工作,提出几点指导性建议。

1 雷暴的基本气候特征

1.1 雷暴日数的年际变化特征

1959~2000年42年中汕尾共有2056 个雷暴日,年平均为59.7 个雷暴日。图1 为近42年来汕尾市雷暴日的年际变化曲线,从平滑线来看,80年代是过渡阶段,在此之前年雷暴日次数大多高于平均值,尤其在70年代表现最为明显,大部分年份雷暴日超过70 次,80年代以后多数年份总雷暴日均在平均值以下,90年代中期略有上升。近48年以来广州市雷暴日总体呈下降趋势。年际的变化基本为:50 至70年代前期为多发期,80 前期至90年代为少发期(见图1)。雷暴最多的年份是1975年,有89个雷暴日,最少为1989年,只有34 个雷暴日。

1.2 雷暴日数的季节变化特征

从雷暴日数月分布(图2)可见,全年各月都有雷暴出现,雷暴较为集中在6、7、8月,其中8月最多,12.6 个;7月次之,平均为10.9 个;6月略少,10.1 个;1月份和12月份雷暴最少,42年中均只有5 个雷暴日,其次,11月为7 个。从图中也可以看出汕尾4~9月是雷暴相对多的半年,雷暴占全年的91.0%,10月到第二年的三月是雷暴相对少的半年,雷暴占全年的1.0%。表1给出汕尾市各季节的雷暴日数占全年雷暴日总数的比例,由表1 可以看出,夏季是汕尾雷暴最多的季节,占全年雷暴的55.9%,其次是春季,占全年的26.8%,冬季是全年雷暴最少的季节,仅占了1.2%。总所周知,华南有两次汛期,4~6月是前汛期,在7~9月由于受到台风的影响华南出现后汛期,华南降水的季节变化也出现双峰型特征,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雷暴和当地的气候特征是分不开的。

?

2 雷暴基本气候特征的指导意义

针对汕尾市雷暴日数的基本气候特征,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提出几点防雷减灾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供参考。

易燃易爆场所,雷击概率高的建筑物(构筑物)最好在4月份前完成防雷设施检测工作,发现问题后,可以及时在5月份完成整改。在雷暴高峰期(5~8月)来到之前,充分做好防雷措施,减少因工程上的一些不必要延误而使工程在雷暴高峰期造成雷灾损害。

雷暴日数集中期的5~8月份,防雷设施的施工应严格按照规程,即先接地体、再引下线、后接闪器,严禁脱节,以防意外发生[4]。对于逆做法施工的新建建筑物,先要检测单桩电阻是否符合防雷要求,否则要预先敷设人工接地体。

大规模敏感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应尽量避开雷暴高峰期。

9月份的雷暴日数逐年间的变化较大,有的年份较多,有的年份较少,值得注意。

1998年以后的一段时间是处在年雷暴日数较多的阶段,是防雷减灾工作的严峻时段。

3 防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层建筑物防雷设施不完善,没有严格执行《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使建筑物防雷能力先天不足,留下永久性的雷击隐患。

对防感应雷认识不足。大量通信、计算机系统网络等电器设备未严格按照国家技术规范进行防雷设计便投入业务使用,甚至还不知道防雷设施也应包括对感应雷的防护,以为有了避雷针就足够了[5]。

现有防雷设施陈旧。现有的防雷设施经过多年使用,平时又缺少保养维护,相当部分已锈蚀严重,有的避雷带已脱落,有的接地体裸露出地面,使避雷设施失去防雷作用。

缺乏防雷应有的常识,当雷电临空时处理不当,造成伤亡。

4 防雷减灾对策

加强防雷科普宣传,提高公众雷电灾害的防御意识和应对雷电灾害的能力,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每年汛期前,对易发生雷电灾害的场所(油库、加油站、机房等)及各种建(构)筑物按照技术规范实施综合防雷检测,杜绝雷电灾害隐患。在雷暴频繁期7、8月,定期检测易雷击重点场所。对新(改、扩)建建(构)筑物认真做好防雷设计审核、施工监督、竣工验收一条龙跟踪检查(测),从源头上杜绝灾害隐患。

普及人身防雷知识,提醒公众做好室内、外

的人身雷电安全防护工作。建设并充分利用雷电预警预报系统、“闪电定位系统”的雷电监测信息,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

[1]林雨人,高鸿,刘敦训,等.2007年深圳市雷电灾害气候特征分析[J].广东气象,2008,29(3):46-48.

[2]王仲文,张列锐.宝鸡雷暴气候特征及雷电灾害防御[J].陕西气象,2006,3:9-11.

[3]李明华,徐奇功,陈卓礼,等.惠州城区近50年来雷暴的气候统计特征[J].广东气象,2007,29(3):19-21.

[4]林奕峰,陈绍东,区永平.广州市雷暴的基本气候特征及其对防雷减灾工作的指导意义[J].广东气象,2002(增刊):22-23.

[5]张丽玲.普宁市雷电灾害调查及其减灾对策[J].广东气象,1988,4:41-42.

猜你喜欢

汕尾市汕尾雷暴
新德里雷暴
汕尾开放大学
阜新地区雷暴活动特点研究
广西富川县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汕尾保利金町湾别墅
汕尾渔歌的考察与研究
汕尾市老促会成为群团组织
弘扬海陆丰老区精神 加快汕尾振兴发展
罗甸县近50a雷暴气候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