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骨性Ⅲ类错的双唇弓保持器
2010-09-06王学侠赵光华
王学侠 赵光华
(山东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 口腔科,山东 莱芜 271126)
牙颌畸形矫治后的保持对于矫治效果的长期稳定相当重要,尤其是具有生长发育潜力的儿童患者。骨性Ⅲ类错是一种严重的颅面错畸形,随生长发育逐渐加重。由于安氏Ⅲ类错矫治结束后患者仍处于生长发育期,下颌骨仍有向前生长潜力,极易复发,故矫治后的保持较为困难,常需要用一些复杂装置如头帽等进行保持。有时患者因配合差而中断保持,则会导致畸形复发。
1 双唇弓保持器的制作
双唇弓保持器的制作方法为:在传统Hawley保持器上用0.9 mm钢丝制作一导弓,于上颌尖牙远中弯向舌侧基托,使导弓在正常咬合时均匀与下颌3┼3牙颈部轻微接触或离开0.5mm,不压迫牙龈(图1)。根据治疗的需要可以调节导弓与下颌牙的关系。
图 1 双唇弓保持器Fig 1 Double labial-arch retaining appliance
2 临床应用
选取2002—2006年在山东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口腔科治疗的120例骨性Ⅲ类错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替牙期46例,恒牙期74例,所有患者均经垫矫治器前方牵引、头帽颏兜等方法矫治完成。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替牙期23例,恒牙期37例)。第1组患者上颌采用常规Hawley保持器保持,夜间配合头帽和颏兜;第2组患者上颌白天采用常规Hawley保持器,夜间采用双唇弓保持器保持,半年后只晚间戴用双唇弓保持器,并逐渐缩短配戴时间。所有患者下颌均用黏结型保持器进行保持。每3~5个月复查1次,随访2~3年,观察保持效果。
复查结果表明,1)第1组患者中有41例能很好地配合,未有明显复发;9例未能很好地配合,4个月后有3例因下前牙唇向移动或下颌骨前移造成下前牙紧抵在上前牙舌侧,咬合时早接触,出现了创伤;10例因其他原因不能配合头帽、颏兜,改为双唇弓保持器,经保持后效果良好。2)第2组60例患者均能很好地配合,并保持效果良好,未出现不适。
3 讨论
笔者设计的双唇弓保持器可以保持矫治后的牙位和上牙弓形状,同时导弓轻力抵于下颌牙颈部,能防止下牙唇向移动并能诱导下颌骨向后,抑制其继续生长趋势,起到了部分头帽颏兜的作用,可稳定治疗效果。同时双唇弓保持器的制作简单,减少了一些复杂装置,易被患者接受和很好地配合,从而可获得较好的保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