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对越南军事技术人才培养的援助及意义
——以哈军工的越南留学生为例(1958—1968)

2010-09-06赵阳辉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长沙410074

关键词:陈赓越南军事

赵阳辉,王 姝(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长沙410074)

中国对越南军事技术人才培养的援助及意义
——以哈军工的越南留学生为例(1958—1968)

赵阳辉,王 姝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长沙410074)

20世纪中叶的抗美援朝、中苏军事技术交流合作,让人记忆犹新。与此同期进行的中国援越抗法、中越军事技术合作尤其是中国军事院校为越南人民军培养军事技术工程师,却少有研究,或鲜为人知。在第一手档案资料和中国援越抗法战争亲历者回忆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为越南人民军培养军事工程技术工程师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中越军事技术合作;越南留学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人们对于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战争、苏联派遣大量专家顾问全面援助新中国建设的史实记忆犹新,并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然而,几乎与此同时进行的中国军事顾问团入越援助抗法战争、中国向越南派遣“几乎涵盖国民经济的各个主要方面”[1]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尤其是中国军事院校为越南人民军培养军事人才的史实,却少有研究,甚至鲜为人知。本文以援越抗法战争亲历者的回忆录和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哈军工)档案为依据,着重探讨哈军工为越南人民军培养军事工程技术工程师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一、接收越南留学生的背景及缘由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支持越南的抗法战争以及后来的抗美战争、战后重建,应越南政府要求,中国与越南在科学、技术、军事教育等领域展开合作与交流。

1940年夏,日本借法国战败之机入侵越南。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宣布投降,越南共产党利用这个时机发动全国总起义,推翻日本法西斯统治,取得“八月革命”胜利。是年9月2日,胡志明以领袖的身份在河内巴亭广场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废除法国与越南签订的一切条约,取消法国在越南的一切特权”[2]。10天后,不甘心丧失殖民遗产的法国,组织远征军,乘英国战舰登陆西贡,引发新的殖民侵略战争。

1949年9月,胡志明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消息后,马上派曾在中国工作多年的李班、阮山带着他的亲笔信到北京,请求中国援助越南抗法斗争[3]。

胡志明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由来已久。早在1924年12月,胡志明作为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М.Бородин,1884—1951)的秘书曾到中国广州,在中共帮助下创办越南革命青年训练班,周恩来、李富春、刘少奇等人都曾为之讲过课[4]。也就在这时,胡志明与在黄埔军校学习并秘密跟随周恩来做党内工作的陈赓①(1903—1961)相识,结为好友。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时间(1950年1月)承认了越南民主共和国,并派罗贵波(1908—1995)为中共中央驻越联络代表[5]。随即,胡志明秘密穿越原始森林到达中国南宁,与正在指挥粤桂、滇南战役的陈赓会晤,共议抗法斗争事宜。陈赓表示:只要毛泽东、周恩来同意,他一定率部队帮助越南把法国鬼子赶出印度支那[6]22,23。1950年4月,应胡志明请求,中国决定向越南派遣军事顾问团。中央从野战军选调281名有一定实战经验和政治水平的军事、政治、后勤干部,组成以韦国清(1913—1989年)为团长的军事顾问团。6月27日,毛泽东等中国高层领导人在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之时,接见了军事顾问团人员[4]245,250,表明中国政府对越南战场的高度重视。

为打破法军对中越边界交通要道的控制,中越商定发动一场边界战役。胡志明虽有一支约10万人的武装力量,但“缺乏正规军、缺乏攻坚和攻城的兵种及重型武器,缺乏快速通信手段,缺乏真正懂得韬略的指挥运动战的干部”,难以对付法帝国侵略军的攻击。因此,胡志明致电毛泽东,要求先派他的老战友陈赓就近“到越南,帮助训练干部、部队,组织这个战役”[6]56。1950年7月7日,陈赓率军事顾问团部分成员30人携带大批武器装备等战备物资,先赴越南[4]131。他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整日和他们研究攻击部署”,提出“越南作战方针,应该是争取完全主动,求得消灭法帝机动部队为目的,改变敌强我弱之局面”。10月,陈赓主持制定的“边界战役”作战计划首战告捷,不仅解放了越南北部大部分山区,打通中越边界交通,而且扭转了越南战场的被动局势,大大提高了越南部队的士气和信心,“为以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7]。胡志明致信毛泽东,“我应该指出陈赓……在战役中之特别功劳”[4]65。1954年5月奠边府决战取得胜利,导致《印度支那停战协议》的签订,法军撤出,越南北方全境获得解放。

1956年3月,面对美军及南越军队的反扑,胡志明命越南人民军总司令武元甲亲自给中国国防部长彭德怀写信,“希望由陈赓同志率领军事代表团能于4月份来越”[4]156,帮助组织策划。此时已是哈军工院长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陈赓,再次率军事专家赴越工作,协助越军制定防御作战方案。

1955年11月,武元甲作为越南民主共和国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到中国访问。在参观辽东半岛举行抗登陆演习后,陈赓专门陪同他参观了哈军工。武元甲对哈军工办学非常满意,并希望中国帮助越南也建一个类似的军事工程技术学院。据锻钢①锻钢时任陈赓与奥列霍夫的俄文翻译,笔者2003年曾对他进行过采访,现离休在石家庄。说,哈军工首席苏联顾问奥列霍夫(1902—1957)认为,军工的教学过程尚未走完一个周期,不可能帮助越军筹建这样的学院,建议越军可挑选干部来哈军工学习。陈赓表示完全赞同。胡志明听取武元甲的详细汇报后说,“陈赓办的学校,我们一定送人去学习”[8]827。

实际上,在此之前越南已经开始向新中国派遣留学生了。1953年5月,胡志明提出要派一批越南干部子弟到中国学习,为抗法战争胜利后的国家建设培养人才。是年7月9日,越南教育部长阮文萱签署了在江西庐山建立“庐山越南少年学校”的决定。据《在中国土地上的越南学校》、《五十年前中越合办“育才班”培养出越南新总理》两文记载,1953年8月25日,第一批越南少年儿童抵达庐山。半年后,该校迁至广西桂林,取名“桂林育才学校”(即今天的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专门为越南培养各类专业人才。据《越南校友的“中国农大情结”》、《山东省志》的《外事政策与管理》(第二卷)以及《外国留学生、进修生和实习生管理》(第四辑)可知,中国农业大学(1954年)、山东大学和山东海洋学院(1959年)等高校也先后接收越南留学生,为越南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哈军工接收越南人民军留学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

二、培养越南留学生的基本过程

中国军事院校接收越南人民军留学生略晚于上述地方高校,最迟在1961年,高等军事学院、军事学院、哈军工、政治学院、体育学院、测绘学院、海军工程学院、通信兵工程学院,以及装甲兵工程学院、工程兵工程学院②军事工程学院档案:1961-8-13,1967-1-10.和炮兵学院都已先后接收越南留学生。但就为越南人民军培养高等军事工程技术人才而言,应始于哈军工。因为1953年创办的哈军工是新中国第一所综合性的高等军事工程技术学院,而成立于1961年的炮兵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学院和工程兵工程学院,就是以从哈军工迁出的炮兵工程系、装甲兵工程系和工程兵工程系为主分建而成。同时,海军工程系的舰炮、指挥仪、鱼雷、水雷和消磁五个专业迁入海军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的机场建筑专业移交空军工程学院,空军气象专业移交空军气象学校[9]。哈军工是新中国高等军事工程技术教育的奠基者[10]。

继武元甲1955年11月访问哈军工、胡志明决定向其派遣留学生后,中越高层进行了具体磋商。1956年11月上旬,军委总参谋部和总干部部先后致函哈军工,要求做好接收、培养越南留学生的准备工作。同时,越南人民军积极开展选拔留学生的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准备,1958年8月第一批40名越南留学生来到哈军工。学院专门在预科设立了越南留学生队。经过一年预科学习,这批越南学员于1959年9月升入本科就读[9]70。

陈赓非常重视越南留学生的来源及质量。他在着手接收越南留学生工作时,便向中央军委提出,“越南人民军学员应有高中毕业文化,最好要经过部队锻炼,来院前最好先学懂中国文字”[11]。基于这一原则,越南选拔了一批有一定文化和中文基础的战士、优秀基层干部前来学习。他们绝大多数出身贫雇农家庭,新近入伍,文化知识水平大体上相当于我国普通高中毕业生,有一定的汉语基础,是越南劳动青年团团员,少数人参加过抗法战争,包括著名的奠边府战役,是越南劳动党党员。不过,越南留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哈军工录取的中国学员有较大差距,给后来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1958—1966年间,哈军工共接收越南留学生7批183人。其中,因1960—1961年学院分建,14人随炮兵工程系、6人随装甲兵工程系、8人随工兵工程系迁至新的军事院校;4人调北京空军气象学院,3人调武汉通讯技术学校;12人因病、学习跟不上、违反纪律等原因提前回国,未完成学业。实际在哈军工学成毕业的越南人民军留学生共136名。

表1 越南留学生批次、人数统计(1958—1968)

哈军工十分重视越南留学生的培养,专门为培养越南留学生制定了教育计划。在培养目标上,提出“培养越南留学生,必须按我党的教育方针,把他们培养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世界革命的、掌握一定专业知识、身体健康、爱劳动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对越南留学生的政治教育,必须贯彻中央‘宣传毛泽东思想,介绍中国革命基本经验,不强加于人,不干涉兄弟党内部’的方针,以毛主席著作为基本教材,进行教学”。在专业技术教育上,“必须从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个方面要求,使其能够牢固地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进行正确的维护修理、分析和调度,实际操作技能,要求熟练”。同时,要求越南留学生必须有一定的汉语基本训练,较熟练地阅读中文教材,正确地叙述事实和论证的写作能力。

越南留学生的学制为五年,部分人因基础太差学制为6年。①军工档案:1965-11-21.大体分为:汉语半年,技术教育四年,实习毕业半年。具体时间分配见下表。

表2 越南留学生教学安排学年单位:周

越南留学生的专业不是由学院决定,而是由国防部确定的。①军工档案:1961-8-10.其依据应该是越南国家、军队需求和哈军工培养能力相结合,主要涉及空军、海军和电子技术,详见下表。

表3 越南留学生专业设置及人数

越南留学生的毕业设计,主要结合越南本国军队需要、学员实际水平和哈军工的实际培养能力,由教研室提出课题,经学院、系审查确定,并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员,其具体实施完全按照哈军工《毕业设计及答辩组织实施办法(草案)》进行。例如,第一批越南留学生于1965年5月开始进行毕业设计,7月答辩。考虑到学生回国后主要从事维护修理工作,需要加强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为此,学院将以主要搞战术、技术验证、总体方案设计的课题,改为部件设计或对某一安装实验进行测试分析,以提高学员的独立工作和实验技能,满足越南人民军实际需求。学院为第一批做毕业设计的14个越南留学生配备了14名指导教员,其中教授5人、讲师5人、助教4人,②军工档案:1964-9-4、1961-8-12.足见重视程度。在做毕业设计期间,各专业均安排学员到部队见习、工厂实习。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持续恶化。“此状况对中国的援越方针及中越关系产生了并非不重要的消极影响”。这种影响也波及到哈军工对越南留学生的培养。1965年3月,胡志明决定将50名越南留苏学生转入哈军工继续学习[8]827。考虑到这批学生在苏联学习二、三年不等,受苏联军校教育模式影响较深,对中国了解较少,中文基础几乎没有,③军工档案:1965-11-12.学院专门为这批留苏的越南留学生成立了教学队,配备专职干部进行管理。教育和教学工作由教务部直接领导组织,实行思想和行政生活统一管理。

1965年下半年,全院师生开始下乡参加“四清”运动。为使越南留学生不受中国因政治运动而停课的影响,学院专门选调40名教员不参加“四清”运动,单独为培养越南留学生开课。④军工档案:1965-11-15.1966年2月,学院恢复上课后,越南留学生在相关专业插班学习。其中,原来在苏联学习过一、二年级课程的40人,经补习汉语和复习旧课并补学相关新课后,18人插入63级,13人插入64级,9人插入62级学习。除1人病休外,另有9人在苏联学习了三年级课程,经单独补齐所差课程之后,进入毕业实习。这批越南学生在1966年8月、12月分两批毕业回国。⑤军工档案:1965-11-15.

哈军工十分尊重越南党对留学生的思想教育。按总政规定,越南学生的党史、党的路线与政策教育,由越南党支部组织进行。学院只保证学习时间,但不参与讲授。同时,越南留学生不参加当兵锻炼,不参加中国当时的“反右运动”、“三反斗争”⑥军工档案:1961-8-10.以及后来的“四清运动”。

在日常生活方面,哈军工给越南留学生很大照顾。学院专门为越南学员开设食堂,专人管理,并设有日用品小卖部。即使在1959—1961年中国经济困难时期,越南学生每人每月伙食费18元(后升至25元),保证每人每月供应猪肉8斤、食糖2斤、鸡蛋3斤、油1.5斤、肥皂2块、香皂1块,烟从15盒到不限量。⑦军工档案:1961-8-12.从苏联转到中国学习的越南留学生也说中国的生活比苏联好。⑧军工档案:1965-19-9.1961年,越南驻华使馆武官阮维生到哈军工了解了越南留学生的生活情况后,提出“越南学生的生活水平不要高于中国学生”。①军工档案:1961-8-10.实际上,越南留学生的生活水平远远高于中国学生。越南留学生每人学成费用,至少在人民币7 000元以上(学制五年),详见下表。

表4 1962学年48个越南留学生各项经费开支总表(1963.1.20)

但是,哈军工在培养越南留学生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越南学员的思想素质,总体情况是好的。留学生对于被选送到中国最高军事科技学府来学习,感到光荣,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也很崇敬。他们常说:“中国是我们同帝国主义斗争的大后方”、“奠边府大捷是陈赓院长帮助指挥的”、“越中友谊是胡主席和毛主席共同缔造的”[11]353。但是,个别留学生也有害怕战争、害怕吃苦的情绪,轻政治重业务,过多考虑个人家庭因素。有三名留学生因与哈军工女性图书馆员、护士产生恋情,在当时被认为是违反纪律而给予处分,有的提前回国。

在培养目标上的转变及差异。1960年以后,根据中央“尖端集中、常规分散”的方针,哈军工以培养研究、设计人才为目标,而越南留学生回国后主要从事维护技术工作,而且越南的军事装备差,工业技术水平低。因此,给学院教学、实习及毕业设计各个环节,带来不少困难。同时,学员本人也担心回国后学非所用,②军工档案:1965-11-21.想学与民用工业相关的专业,多少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学习质量方面,全院上下都很重视越南留学生的教学质量。学院先后组织了100余名教员及优秀辅导员参加教学工作,为留学生批改作业、答疑,甚至放弃周末休息辅导学生。③记得那时我父亲赵美锡就常在星期天去给越南留学生做高等数学的答疑,偶尔带我去。至今我还保存了一张1962年越南留学生为我拍的照片。但是,由于相当多学员的汉语水平和数理化基础太差,④军工档案:1963-20-4.上课只能听懂一个大概,记笔记也十分困难。因此,尽管教员很认真,学员很刻苦,但“质量与教学大纲的要求有很大距离”。总体来看,中等程度占一半。为此,学院要求越南方面一定要选送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来校学习。⑤军工档案:1963-20-16.

按照哈军工培养计划,学员要到科研单位或机密工厂实习、到部队见习。但是,这些单位都有一定的保密性,如果越南留学生与我院学生同班学习而不同见习、实习,将引起越南学生的不满,甚至影响到两国两党的关系;如果一同见习、实习,则涉及机密范围太广,有关工厂、部队也难以接受。曾经因为海军司令部不同意越南留学生上船实习,有越南学员就提出:“是不是因中苏关系问题引起(影响——笔者注)中越关系?对我们保密,因此不让前去部队见习?”⑥军工档案:1962-14-18.

此外,大多数学员毕业回国时,希望带走教材、资料和笔记本。后经学院审查和国防科委、总参总政批准,允许他们带走一部分涉密资料,其中包括教材、技术说明书、资料说明、笔记本等。⑦军工档案:1978-4-9.

鉴于上述原因,1962年学院曾向总政请求不再接收外国留学生。⑧军工档案:1962-14-18.但中央军委的精神是“凡对方不能培养者,我尽可让接收”,同时考虑到哈军工招收的越南留学生主要属常规武器专业,因此,要求学院继续接收越南留学生,并规定在所学专业和实习方面,与我军学员一样,不要对他们有所限制。⑨军工档案:1962-14-17.

1966年6月,学院因“文革”停课,越南留学生的教学计划勉强维持。1968年,最后一批越南留学生毕业回国。

三、培养越南留学生的意义及影响

1.中国全方位地对越南进行军事技术援助,是特定历史时期国际主义精神的充分展现,对于亚洲乃至世界和平有积极意义

1950—1954年间,中国向越南军队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和后勤军需物资。据不完全统计:枪械15.5万支(挺)、枪弹5 785万发,炮3 692门、炮弹108万发、手榴弹84万多枚、汽车1 231辆、军服140多万套、粮食及副食品1.5万吨、油料2.6吨,以及大量医药和其他种种军用物质。1953年,为打破法军空中优势,中国在中国境内帮助越军装备、训练了4个47毫米高炮营,援助增建重炮、高炮部队,帮助编写攻击集团据点群的教材,加强攻坚技术战术的训练。1954年越南停战后,中国军事顾问团帮助越南人民军统一全军编制、改善装备、新建和增建特种兵部队,研究部署军队未来作战问题,进行系统的正规化训练[4]266,261,264,共帮助越南军总政治局举办八期以培养中高级干部为重点的轮训班,培养大批军、政、后干部。1955年,中国还为越南调配了军政干部学校的全套顾问和教员[4]31,29,帮助越南筹建炮兵学校、工兵学校[4]318,几年内培养上万名干部[4]266,261,264。中国全面帮助越南军队建设、协助组织指挥作战,为越南取得抗法斗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正如越南驻中国大使黄文欢(1905—1991)所说:“1950年到1954年的抗法战争时期,中国是唯一向越南提供军事援助的国家。我国军队的全部武器弹药和装备都由中国按预算和战役的需要直接提供”。“中国援越的精神是:节衣、缩食,少用,优先供应越南高质量的物资和设备,而且以不叫苦、不宣传、默默无闻地完成国际主义义务的精神,千方百计援助越南各项必需物资,包括向国外购买”[6,2]。

2.借鉴苏联援助中国经验,准确把握国际主义精神和本国利益的分寸,最大限度地培养越南军事技术人才

哈军工在培养越南人民军留学生的过程中,遵照毛泽东“凡是越南实际需要,我们又有的,就尽力提供”和中央军委“在常规武器专业和实习方面,不要对越南留学生有所限制”的指示精神,在自身教学任务繁重、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努力保证越南留学生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安排越南留学生插班与中国学生同堂上课、同步实习,并允许将一部分涉密教材、技术资料等带回越南。

但是,军事技术历来是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的敏感领域。在关键技术领域,中国也是有所保留的。1965年从苏联转到哈军工的越南留学生副团长黄斯就提出:“为什么二系(原子工程系——笔者注)、五系(火箭工程系——笔者注)没有我们的留学生?”①军工档案:1965-11-12.事实上,在军事技术领域的对外援助中,既“要有高度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也要有严格国家界限,二者必须结合”。②军工档案:1962-14-1.为此,哈军工借鉴苏联援助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一方面对越南留学生友爱、团结、热情,具体帮助时讲究方式,谨防骄傲自满情结和大国主义情绪,使他们感受到中越两国人民、军队的深厚友谊,坚定学习信心;另一方面,在政治上十分严肃,严格把握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界限。在思想教育方面,尊重越南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内容。在国家、军委、总政规定允许的范围内,实施军事技术教育计划。在常规武器维护、维修方面,尽其所能满足越南人民军对人才的需求。

3.培养越南留学生,对双方军队现代化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哈军工为越南人民军培养的军事工程技术人才,对越南人民军现代化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越南教育部副部长梅友珪③梅友珪:(1925-),1981年任越南教育部副部长,系1954年越南派往中国农业大学的第一批留学生。在《越南校友的“中国农大情结”》一文中指出:“中国对越南的最大帮助是培养了人才,在中国学习过的大部分留学生回国后都成为了国家的高级干部。”应该说,这个评价同样应该适合于军事技术领域。

令人遗憾的是,对哈军工越南留学生回国后情况的了解,几乎是空白。2008年5月,从档案查知当年担任越南留学生队的队长是肖刚(1927—2005)、随队医生是张守葴(1925—2008),在与其子女联系后欲进行采访时,才知他们都已过世。不过,从中国其他军事技术院校毕业越南留学生的情况来看,应该是支持梅友珪的评价。例如,1963—1967年间,炮兵工程学院先后为越南人民军培养了近200名留学生。这些留学生毕业回国后,大都承担了军队中相当部分的关键技术工作,为武器研制发挥积极作用,为抗美救国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其中,越南留学生阮进定,1964—1969年间在炮兵工程学院二系设计制造高炮弹专业学习,经重庆兵工局短暂实习后回到越南,在第四军区军事技术局从事军事技术研究工作。1975年,他被调到越南国防部科学工业与环境局,从事小炮、迫击炮、高炮弹、反坦克火炮等各种类型火炮武器装备的研究,以及武器研究的管理工作。他为能在中国军事院校学习感到自豪,更为能学以致用感到欣慰。

哈军工在为越南培养军事技术人才的同时,也成就了自身,影响深远。留学生教育是发达国家高水平大学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留学生所占比例,也是大学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例如,德国对大学评估时,把接收培养欧盟以外国家学生的比例作为重要的指标之一[12],美国亦如此。20世纪50年代,以哈军工为代表的中国各个军事工程技术院校,在建院之初就开始接收越南留学生,无疑有助于开拓教师和学员的视野,增加对他国科研、文化和国情的了解。通过“国际化”努力,形成很好的“国际化”育人环境,极大地提高了教员和学员的素质。今天,由炮兵工程学院发展而来的南京理工大学,就设有中外联合办学的国际交流学院[13]。由哈军工主流发展而来的国防科技大学,提出“创办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在聘请外籍教师,选送优秀教师出国参加学术会议、进修、访问学者,以及选送优秀学员出国攻读学位等方面,均走在国内军事技术院校前列,加快了军事教育“国际化”的历史进程。

这些与哈军工时期越南留学生的培养经历是分不开的。

[1]张伟.外交部档案揭密——50年代初期新中国向越南派遣专家过程[J].近代文物与中国,2006,(1):86.

[2]武元甲.难忘的岁月[M].越南河内:越南外文出版社,1971:15.

[3]杨奎松.新中国从援越抗法到争取印度支那和平的政策演变[J].中国社会科学,2001,(1):194.

[4]张广华.陈赓同志在援越抗法中[G]//.中国军事顾问团援越抗法实录(当事人的回忆).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

[5]吴必富,等.中国军事顾问团援越抗法始末[J].军事史林,2004,(3):2.

[6]宋滇明.陈赓大将在越南[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1994.

[7]陈赓.陈赓日记[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303, 329.

[8]陈赓传编写组.陈赓传[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3:819.

[9]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校史编审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校史(1953-1993)[M].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3:18-20.

[10]赵阳辉.中国现代军事院校的创办与苏联援助[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5).

[11]任学文.永远的“哈军工”[M].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352.

[12]陈子辰.研究型大学与研究生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51.

[13]滕叙兖.哈军工传[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352.

Assistanceand Sign ificance of Tra in ingM ilitary Techn icalPersonnel for Vietnam by China——A Case Study on the Abroad Studen ts from Vietnam in the Harbin M ilitary Engineer ing Institute(1958-1968)

ZHAO Yang-hui,WANG Shu
(Schoo lof Hum 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NationalUniversity ofDefense Techno logy,Changsha 410074,China)

It is very imp ressed us that thewar to resistU.S.aggression and aid Korea and comm unicationsand cooperations inm ilitary techno logi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SovietUnion occurred in them idd le of the 20 th century.However,not m uch study has been done on the V ietnam esewar against France andm ilitary technical cooper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V ietnam,especiallym ilitary techno logical engineers trained in the Chinesem ilitary academ ies for the V ietnam ese peop le’s arm y. Thispaper focuseson the backgrounds,p rocesses and significances aboutm ilitary techno logical engineers trained in the HarbinM ilitary Engineering Institute for the V ietnam ese peop le’s arm y based on the first-hand deposited docum ents andm emoriesof som e survivo rswho took part in the V ietnam esewar against France.

m ilitary technical cooperationsbetween China and V ietnam;abroad students from V ietnam;HarbinM ilitary Engineering Institute

N 09

A

1009-1971(2010)04-0001-07

[责任编辑 袁晓霞]

①陈赓,湖南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经大革命、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一生有无数传奇战斗经历。1950年、1954年两次赴越南参战;1951年赴朝鲜参战;1953年受命创办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院长兼政委;1954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被授予大将军衔;1959年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1961年在上海去世。参见陈赓传[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3:954,639.

2010-04-13

赵阳辉(195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军事技术史研究;王姝(1986-),女,吉林通化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军事技术史研究。

猜你喜欢

陈赓越南军事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传奇名将陈赓
越南百里“银滩”
青年陈赓革命生涯中的几段往事
“凯萨娜”侵袭越南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陈赓军事思想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