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农化过程中农地非市场价值损失及其空间差异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
2010-09-06许恒周郭忠兴
许恒周,郭忠兴
(1.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2.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210095)
非农化过程中农地非市场价值损失及其空间差异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
许恒周1,郭忠兴2
(1.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2.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210095)
由于残缺的资源价值体系以及由此造成的农地资源价格扭曲,造成人们决策过程没有或极少考虑具有社会生态价值的农地资源在非农化过程中的隐性消耗。基于此,以江苏省为例,深入分析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地非市场价值的损失及其空间格局。研究表明,2000—2007年期间,江苏省因农地非农化导致的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损失达到993.220 2亿元。从单位农地非市场价值来看,该价值较大的地区大部分集中在长江以北的江苏北部,而长江以南的苏南大多数地区的农地非市场价值较小。
农地非农化;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区域差异;江苏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扩张快速吞噬大量农地,造成农地资源快速流失。农地保护和利用的经济收益较小,外部性较大,为人类提供了诸如社会保障、粮食安全及生态服务方面的价值。这种比较利益的驱动导致了农地保护政策失效,没有准确界定和全面测算农地资源价值是其主要原因。因此,科学界定农地资源价值、构建完善的农地资源价值测算体系对制定有效的农地保护政策、缓解城市化进程中农地资源流失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以江苏省为例,对农地非农化及其导致的农地非市场价值①农地资源总价值不等于经济价值,它包括可以用货币衡量的价值和不能用货币衡量的价值两部分。不能用货币衡量的就是不能在市场上体现的价值,也就是非市场价值,主要包括农地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深入分析,为科学界定和准确测算单位面积农地资源总价值、实现农地保护和农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决策参考。
1 江苏省农地非农化空间变化分析
由于江苏省境内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使得各地表现出对耕地的不同程度的需求,导致耕地非农化数量变化极具地域性。为了更加直观准确地分析江苏省耕地非农化的空间变化情况,本研究对江苏省各地市的耕地非农化进行了研究。由于耕地非农转化的数量受各区域耕地面积基数的影响较大,不宜作为选取地区间耕地变动程度对比的指标。所以,在此选取2000—2007年间平均耕地非农化率作为分析其耕地资源被建设占用的程度的主要指标,公式为
Ki=∑Kt/n;Kt=(Qt/Lt)×100%。
式中:Ki为某市期间年均耕地非农化率;n为年际变化数;t为时间;Qt为本年耕地非农化面积;Lt为本年末耕地面积。
以2000—2007年江苏省各地历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数据为基础,按上述计算式,可以得到各地区2000—2007年期间年均耕地非农化率(表1)。
表1 2000—2007年期间江苏省各地年均耕地非农化率%Tab.1 Rate of farm land conversion i n 2000—2007 of Jiangsu Provi nce
为了更加直观鲜明地表现出这种非农化态势,结合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将江苏省13个地市耕地非农化率的区域差异划分为3种类型区(图1):高度非农化区(K>0.50%),包括南京、无锡、镇江、常州、苏州;中度非农化区(0.35% 图1 江苏省2000—2007年农地非农化空间布局Fig.1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arm landconversion between 2000—2007 in Jiangsu Province 在进行农地非农化过程中,江苏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我国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这些非农化的土地数量为江苏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但由于农地还具有一些市场不能量化的潜在价值,这部分价值在非农化过程中就被白白忽略和浪费掉。 农地非市场价值损失计算的目的是将农地社会生态系统破坏的实物型转化成货币型,使人类更直观认识其活动对农地非农化产生的巨大影响。因此,本研究以单位非市场价值为基础,根据以下公式来计量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忽略的农地价值。计算公式为[1] 式中:E为农地非市场价值;Q为农地非农化数量,即新增建设占用耕地面积;Ai为农地对应的非市场价值系数。 利用公式,对江苏省2000—2007年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地非市场价值的损失进行测算,其结果见表2。 表2 2000—2007年江苏省非农化导致农地非市场价值损失万元Tab.2 The loss of total value of non-marketmade by farm land conversion in 2000—2007 in Jiangsu Province 表2是江苏省2000—2007年间每年的农地转为非农建设(新增建设占用耕地面积)所导致的农地非市场价值的损失量。其中,净化环境包括净化大气和消纳废弃物,2000—2007年间农地非农化损失的净化大气的价值为1472.70万元,消纳废弃物的价值11.22亿元。保持土壤功能包括减少表土损失和保持土壤肥力,减少表土价值损失为1 474.81万元,保持土壤肥力价值为515.14万元。社会保障功能包括基本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障,2000—2007年间农地非农化导致的基本生活保障价值损失为249.95亿元,失业保障价值为87.77亿元。 从表2可以看出,2000—2007年期间,因农地非农化导致的农地非市场价值的损失达到993.22亿元。其中,为农民提供基本生活和失业保险的社会保障功能价值量最大,为337.72亿元,所占比例为34.01%,生产粮食的社会稳定功能所占比重次之,为32.06%,也达到了318.46亿元。农地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达337.04亿元,所占比例为33.93%。 农地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同时,由于我国的国情及发展阶段,农地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服务功能,如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功能,其社会服务价值占农地非市场价值的60%左右。可见,充分认识农地资源价值,保护农地资源,不仅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非市场价值不仅与生态系统的种类、结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生物量等因素有关,而且与生态系统所处地理位置、生态系统演替的阶段也有密切关系[2]。江苏省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及经济水平不同,其农地的非市场价值也不一样。为分析在非农化过程中江苏各地农地非市场价值的损失,有必要对各地单位农地面积非市场价值进行考察。利用谢高地的计算公式[3]以及江苏省各地的参数,得到江苏省各地单位农地面积非市场价值(表3),从而进一步研究各地由非农化带来的农地资源价值损失。 表3 江苏省各地单位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元/hm2Tab.3 Non-market value per un it areaof farm land i n different region in Jiangsu Province 按各地单位农地非市场价值从大到小排列次序是:苏州>无锡>南京>泰州>连云港>盐城>南通>常州>徐州>淮安>扬州>宿迁>镇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更多地与当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生态类型等相关。苏州、无锡、南京3地的农地非市场价值比较高,苏州、无锡位于太湖流域,农地的生态系统类型复杂,并且也是重要的鱼米之乡,因而具有较高的生态服务功能。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和生态园林城市更加注重农业生态功能的发挥,建设生态景观农业使得农业发展具有较高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这种趋势走向基本是从苏南到苏北逐次递减。 按社会稳定价值和社会保障价值(社会服务价值)从大到小的排列次序是:淮安>盐城>徐州>宿迁>扬州>泰州>南京>连云港>镇江>常州>南通>苏州>无锡。社会服务价值更多地体现农民对农地资源的依赖程度,如农地的基本生活及失业保障功能,保证粮食安全的功能等。从结果来看,淮安、盐城等苏北主要地区的社会服务价值比较高,而苏南主要地区的社会服务价值比较低,呈现从北到南逐渐递减的趋势。 从单位农地非市场值可知,其价值最高的是淮安、盐城,其后依次是徐州、泰州、扬州、宿迁、南京、连云港、苏州、常州、南通、镇江和无锡。该农地非市场价值单元反映了各地区农地资源系统所提供的市场不能衡量的价值。从数据上看,该价值较大的地区大部分集中在长江以北的江苏北部,而长江以南的苏南大多数地区的农地非市场价值较小。 根据2000—2007年间江苏省各地的新增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可以得到各地在7年间的非市场价值损失情况(表4)。 表4 2000—2007年江苏省各地非农化过程农地非市场价值损失万元Tab.4 The loss of farm land non-market valueduring the urban ization in different region in 2000—2007 in Ji angsu Province 由表4可知,在2000—2007年的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各地都忽略或浪费了大量的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图2直观地反映了各地在2000—2007年期间农地非农化过程中所忽略或浪费的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总量。其中,农地非市场价值较大的前5位是苏州、徐州、南京、无锡和南通,非市场价值较小的是宿迁、连云港和镇江。根据实际情况,可大致分为三大类,并以50亿元和80亿元为分界点,可划分为小于50亿元;大于50亿元且小于80亿元;大于80亿元的3个区域。其中,位于第一区域的是宿迁、连云港和镇江,也即非市场价值损失较小区域;位于第二区域的是常州、泰州、盐城、扬州和淮安,也即非市场价值损失中等区域;位于第三区域的是苏州、徐州、南京、无锡和南通,也即非市场价值损失较大区域(图3)。 图2 2000—2007年期间江苏省各地农地非市场价值损失Fig.2 The loss of total value of farm land non-market in Jiangsu Provi nce between 2000—2007 图3 2000—2007年江苏省农地非市场价值损失空间分布Fig.3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oss of farm land non-market between 2000—2007 in Jiangsu Province 为验证以上生态服务类型对于农地的代表性以及生态价值系数的准确性,应用经济学中弹性系数概念计算生态服务功能单价的敏感性指数(CS),以确定农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对于生态服务功能单价的依赖程度[4]。其基本理论与经济学的弹性系数相似,即某一生态系统价值系数的变化引起的整个生态系统的总价值的变化状况。本研究将各生态服务类型的价值系数分别上调和下调1%,来分析生态服务类型的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重要程度。具体计算公式 其中:ESV是农地的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VC为生态服务功能单价;k为初始总价值;t为生态服务功能单价调整以后的总价值;j为各生态服务类型。 如果CS>1,表明对于生态服务功能单价,估算的农地的生态服务价值是富有弹性的;如果CS<1,农地的生态服务价值被认为是缺乏弹性的。比值越大,表明农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单价的准确性越关键[5](表5)。 表5 2000与2007年江苏省农地非市场价值及敏感度Tab.5 The value of farm land non-market and its sensitivity of Ji angsu Province in 2000 and 2007 表5结果表明,农地非市场价值单价的敏感性指数都小于1,最低值为0.001 1~0.001 2,即当净化环境功能的单价增加1%时,农地的非市场总价值几乎不变;最高值为0.3489~0.3492,即当社会稳定功能的单价增加1%时,农地资源的社会生态总价值增加0.34个百分点。相对于农地的非市场价值单价而言,研究区内农地的社会生态总价值是缺乏弹性的。从研究结果来看,农地的社会稳定功能价值单价对农地社会生态总价值的变化影响较大,其次是休闲娱乐及文化科研功能。 单位面积农地所提供的非市场价值不仅与其提供的生物量有关,还与该农地在生态系统中的空间位置有密切关系,这难免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因此,运用经济学中弹性系数的概念,对农地的各种非市场价值单价的敏感性指数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所选用的农地非市场价值单价比较合理。 (1)江苏省2000-2007年期间农地非农化基本呈现从南到北依次递减的趋势,基本上和经济发展水平呈对应关系,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农地的社会生态价值损失越大。2000—2007年期间,江苏省因农地非农化导致的农地非市场价值的损失达到993.22亿元。其中,为农民提供基本生活和失业保险的社会保障功能价值量最大,为337.72亿元,所占比例为34.01%,生产粮食的社会稳定功能所占比重次之,为32.06%,也达到了318.46亿元。农地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达337.04亿元,所占比例为33.93%。 (2)单位农地社会生态价值最高的是淮安、盐城,其后依次是徐州、泰州、扬州、宿迁、南京、连云港、苏州、常州、南通、镇江和无锡。该农地非市场价值单元反映了各地区农地资源系统所提供的市场不能衡量的服务价值。从数据上看,该价值较大的地区大部分集中在长江以北的江苏北部,而长江以南的苏南大多数地区的农地非市场价值较小。 (3)通过对江苏省农地非市场价值的测算,更加明确了农地非市场价值是农地总价值构成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忽视农地非市场价值是以往农地价值测算总体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科学界定和准确测算单位面积农地资源总价值是实现农地保护、农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该研究可弥补征地补偿忽视农地非市场价值的不足,为完善征地补偿制度、运用经济等手段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为探寻农地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均衡点提供决策依据。 [1] KreuterU P.Change i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in the San Antonio Area,Texas[J].Ecological Economics, 2001,39(9):333-336. [2] 谢春花,王克林.土地利用变化对洞庭湖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 (2):191-195. [3] 谢高地,鲁春霞,冷允法,等.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2):189-196. [4] Urs P K,Heather G H.Change i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in the San Antonio Area,Texas[J].Ecological E-conomics,2001,39(11):333-346. [5] 王宗明,张柏,张树清.吉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1):55-61. Study on the Value Loss and SpatialD ifference of Farm land Non-market during Farm land Conversion:A Case Study of Jiangsu Province Xu Hengzhou1,Guo Zhongxing2 Fragmentary system of resource value and distorted farmland resource price result in ignoring the latent expense of land resource which has non-market value during the farmland conversion.Based on this,thispaper analyzes the value lossof non-market and its spatial situation during farmland conversion in Jiangsu.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lue loss of non-market is 9 932.202 million Yuan in Jiangsu in 2000—2007.According to per unit of farmland non-market value,north region of Jiangsu is bigger than that of south. farmland conversion;social value;eco-system value;regional difference;Jiangsu Province book=0,ebook=12 F301.24 :A :1003-2363(2010)06-0119-05 2010-06-24; :2010-10-1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09YJC63016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603015) 许恒周(1981-),男,山东冠县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土地经济与管理研究,(E-mail)xuhengzhou@163.com。2 不同类型非市场价值损失分析
3 农地非市场价值损失空间差异分析
4 农地非市场价值敏感度分析
5 结论
(1.School of M anagem ent,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300072,China; 2.College of Public Adm inistration,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210095,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