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阳岩摩崖石刻的田野考察

2010-09-05侯永慧孙雄武毕馨丹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题刻大字无题

侯永慧 孙雄武 刘 智 毕馨丹

(湖南科技学院 中文系,湖南 永州 425100)

朝阳岩摩崖石刻的田野考察

侯永慧 孙雄武 刘 智 毕馨丹

(湖南科技学院 中文系,湖南 永州 425100)

2009年9月至12月,湖南科技学院中文2007级学生对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朝阳岩摩崖石刻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田野考察。考察范围包括唐至民国时期全部现存朝阳岩摩崖石刻,统计石刻共计146幅。文章对这些石刻的位置绘有6幅示意图加以标记,对每幅石刻的年代、作者、主题、尺寸、书体、行数和保存程度作有详细的文字著录。

朝阳岩;摩崖石刻;湖南科技学院;田野考察

一 说 明

2009年9月至12月我们对湖南省零陵区朝阳岩摩崖石刻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田野考察。考察的最初目的是编选零陵朝阳岩纪咏诗,为使诗选尽量周全详备,考察范围扩大到全部朝阳岩摩崖石刻,包括零虚山、上洞、逍遥径、下洞和流香泉等处。

为研究方便,我们草绘了一套《零陵朝阳岩摩崖石刻示意图》。示意图共有6张,依照朝阳岩景区的环境特点划分6个局部,从上到下标记出连续的序号。

文字著录中的序号与示意图对应,每条详细标明每幅石刻的年代、作者、主题、尺寸(厘米)、书体、行数和保存程度。

石刻年代为自唐至民国时期。建国后所刻仅有1幅,故亦列入。

民间各种“寄名石山保”不予收录,但个别刻写位置凸显可作标记的,以方框中“石”字标出,不排列序号。

永州市文物处2006年所作《古碑调查表》统计朝阳岩摩崖石刻共计114幅,我们此次统计共计146幅,增多32幅。

所绘为平面图,不按比例尺绘制,且每张图的比例不一样,视角也不固定,但可以清楚认出石刻与石刻之间的相对位置,方便今后研究查找。

此次考察由张京华教授建议并指导。

绘图、标注主要由湖南科技学院中文2007级学生侯永慧、孙雄武、刘智、毕馨丹完成。参与考察的还有选修古代汉语专题课程的其他同学,汤军同学所作工作尤多,特此致谢。

二 著 录

1.民国二十二年吴崇钦《朝阳岩别馆记》,75×150,十四行,隶书,活碑,三成损毁。

2.明嘉靖十年许岳诗刻“谩教山水属高贤”一首,无题,60×101,六行,楷书,完整。

3.年代、作者、主题不详,68×100,行楷,损毁严重。

4.年代、作者不详,题刻“朝阳胜景”四大字,158×45,楷书,完整。

5.明万历甲戌,作者、主题不详,68×134,楷书,活碑,八成损毁。

6.朝代不详,署款“廿三年”,疑为民国。梁寿盛题刻“□览河山”四大字,有跋“零陵军次”等,42×35,四行,楷书,磨泐。

7.清光绪二十年光稷甫《重修朝阳岩啟》,有王德安跋,167×91,十行,楷书,活碑,完整。碑后有楷书小字被青苔覆盖,内容不详。

8.年代、作者不详,题刻“眺凉风明月……碁枰且烂”,35×65,四行,楷书,磨泐严重。旁刻“朝阳□”三大字,磨泐。

9.民国三十年徐庭槐等题刻“零虚山”三大字,132×58,楷书,完整。

10.清同治杨翰诗刻《自辟零虚山石径安棋局书》,有跋,署款“息柯居士”,48×56,六行,行书,完整。

11.年代不详,黄建笑题刻“天然图画”,100×33,八行,楷书,较完整。

12.年代不详,邑人管大成诗刻“乘兴朝阳晚”一首,无题,42×67,五行,楷书,完整。

13.年代、作者不详,题刻“顶月□”三大字,82×38,损毁。

14.民国八年己未黄钺诗刻“未逐渔舟去”一首,无题,118×58,十四行,楷书,完整。

15.清同治甲子杨翰题刻,110×135,十一行,隶书,稍损。

16.清咸丰十一年杨翰重刻元结《朝阳岩铭并序》,篆书,有跋,隶书,210×78,三十六行,完整。

17.清同治甲子杨翰刻元结《朝阳岩下歌》,有跋,85×52,十三行,行书,完整。

18.年代不详,杨瑞鳣题刻“寄云”二大字,53×27,完整。

19.清康熙丙午张登云《朝阳岩重修碑记》,86×187,十行,楷书,损毁将半。

20.民国八年卢澍邕《游朝阳岩》诗三首,85×45,二十行,正书,完整。

21.年代、作者不详,“一窍天”三大字,36×78,楷书,完整。

22.清光绪丙午林绍年诗刻“一从鲁直题诗后”一首,无题,113×50,十三行,行书,完整。

23.民国五年望云亭题刻“何须大树”四大字,有跋,署款“丙辰”,240×75,楷书,完整。

24.明隆庆五年毛举等题刻,40×70,六行,楷书,完整。

25.年代不详,邢址诗刻“晓近岩光发”一首,无题,40×92,三行,草书,完整。

26.清光绪十九年吴大澂诗刻《偕光稷甫太守颐同游朝阳岩和山谷老人韵》,74×148,八行,楷书,完整。

27.宋嘉祐辛丑卢臧等题刻,40×40,六行,楷书,完整。

28.年代、作者不详,被石垢覆盖损毁严重,有字依稀可见,53×50。

29.宋嘉祐四年张子谅等题刻,署款“嘉祐祫享后十一日”,65×73,六行,楷书,完整。

30.清光绪庚辰李湘等题刻,53×40,十三行,楷书,完整。

31.1963年刘翲诗刻《西岩春眺》,30×66,五行,楷书,完整。

32.宋嘉祐五年张子谅书、卢臧题“朝阳岩”三大字,47×142,楷书,完整。

33.年代、作者不详,四言诗刻“愚溪之南”一首,无题,40×66,六行,行书,磨泐。

34.明嘉靖丙辰章汉中诗刻《夏日同松溪登朝阳岩漫赋二首》133×78,十三行,草书,四成损毁。

35.清光绪丙子盛庆绂诗刻“岀郭渡潇水”一首,有跋,无题,105×65,二十一行,行书,完整。

36.明嘉靖顾璘诗刻《丁酉望后同钱邢二使君来游赋此》,65×40,四行,楷书,略损。

37.明张勉学题“高岩幽窟”四大字,140×62,楷书,完整。碑内存前人石刻残迹,据《零志补零》有“岩洞清幽自古奇”、“胜增嗟迟留炎日”十数字。

38.元至正九年己丑仲春,李让等题刻,63×70,楷书,九行,完整。

39.清同治甲子杨翰诗刻《伏日游朝阳岩用山谷韵》,72×96,十行,行书,较完整。

40.明黄应兆诗刻《数游朝阳岩》,77×38,十三行,楷书,完整。

41.清同治甲子杨翰重刻黄庭坚诗、像、像赞及翁方纲书黄庭坚像赞。黄庭坚诗十三行,行书。杨翰题黄庭坚像赞六行,隶书。翁方纲题黄庭坚像赞六行,行书。90×86,磨泐。

42.年代、作者不详,33×49,五行,草书,损毁。

43.年代、作者不详,诗刻《癸已岁游朝阳洞》,38×27,仅存七行,楷书,残毁。

44.年代、作者不详,诗刻“石□何年”一首,37×87,五行,行书,残毁。

45.宋乾道辛卯黄虨题刻,52×85,六行,楷书,完整。

46.明嘉靖已亥,张寅诗刻《重游朝阳岩用旧游韵》,75×39,十行,楷书,略损毁。

47.朝代不详,辛丑年懒道人诗刻《辛丑同友人再游朝阳岩七律》,55×28,十一行,行书,完整。

48.明正德壬申陈铨诗刻《游朝阳岩》,57×82,八行,楷书,完整。

49.年代、作者不详,77×45,可辨认五行,楷书,残毁严重。

50.明万历甲午王泮诗刻《九日□□□楚地朝阳岩登高泛舟别后诗》,130×80,二十二行,行草,略损毁。

51.年代、作者不详,诗刻《游朝阳岩次守斋年丈韵》,68×53,十三行,草书,两成损毁。

52.年代、作者不详,有“当湘腾招携”五字可识,碑残。

53.清光绪辛丑题刻“时光绪辛丑夏日记,湘西潘晋三义同游遇雨,在此留餐,陵舒咏轩”,83×42,三行,隶书,完整。

54.年代不详,大庸刘岳钟诗刻“刻历代名贤此寄踪”,无题,71×49,十行,楷书,完整。

55.民国八年李民轩题刻,68×47,十一行,楷书,完整。

56.年代、作者不详,题刻“逍遥径”三大字,155×82,完整。

57.清顺治九年李敬诗刻《朝阳洞事游》,171×72,二十三行,草书,磨泐。

58.宋雍熙郭昭符诗刻《秋日同知州潘赞善朝阳岩闲望郡中书事》,83×94,十六行,楷书,大部损毁。

59.年代、作者不详,题刻“口口口友欣胜口口同口口口口自缚飞鳆举白口口口”,30×50,四行,楷书,残毁。

60.明嘉靖二十七年蔡真诗刻《游朝阳岩》,46×90,六行,行书,稍损毁。

61.宋魏泰诗刻《朝阳洞》,35×55,五行,楷书,磨泐。

62.明嘉靖丁酉顾璘等题刻,36×88,四行,楷书,磨泐。

63.清嘉庆丁丑王日照诗刻《朝阳岩》、《流香洞》二首,62×51,九行,行书,完整。

64.明嘉靖乙巳阆栢诗刻《游朝阳岩次元子》,72×52,八行,楷书,略损毁。

65.宋元祐四年张绶等题刻,83×108,二十四行,楷书,完整。

66.宋元祐庚午,裴彦英等题刻,54×58,五行,楷书,大部损毁。

67.民国三十年姚雪怀题刻“西岩”二大字,45×107,完整。

68.明张勉学题刻“流香洞”三大字,56×130,完整。

69.明嘉靖丁已,刘养仕“朝阳岩”三大字,完整。

70.清康熙丁卯卢崇耀题刻“迎曦”二大字,完整。

71.年代不详,阳和道人题刻“聚胜”二大字,完整。

72.明嘉靖陈天然题刻“朝阳洞”三大字,完整。

73.明隆庆丁卯晋江史朝富题刻“寻源”二大字,完整。

74.朝代不详,壬辰年陈之栋题刻“碧云深处”四大字,完整。

75.宋至和二年柳拱辰等题刻,50×80,八行,楷书,完整。

76.明嘉靖元年潘节诗刻《游朝阳岩》,53×64,九行,楷书,完整。

77.宋元祐邢恕诗刻《独游偶题》,28×23,五行,行书,完整。

78.宋元祐七年刘蒙等题刻,40×42,六行,楷书,完整。

79.清同治九年,长白邑陈寄和等题刻,70×40,九行,严重损毁。

80.年代不详,彭泽胡海启题“写心岩”题刻,33×45,三行,楷书。

81.年代不详,双柏苏沐照题刻“山下出泉”四大字。

82.明嘉靖已亥宗室□□道人诗刻《歌朝阳岩用元次山韵》,58×39,十行,楷书,磨泐。

83.明嘉靖丙午,作者不详,题刻“半壁天”三大字,81×37,完整。

84.清道光杨世铣题刻“西岩”二大字,完整。

85.清光绪丙申靈鹣阁主题刻“靈鹣阁主来游,光绪丙申十一月五日”,137×10,一行,隶书,完整。

86.清咸丰乙未杨泽闿题刻,88×23,十二行,楷书,完整。

87.民国七年徐崇立《朝阳岩记》,145×80,二十五行,楷书,完整。

88.清同治壬戌何绍基诗刻《杨海琴太守招游朝阳岩即事》,有跋,94×45,二十三行,草书,完整。

89.宋皇祐五年高滁等题刻,76×52,八行,楷书,完整。

90.清同治甲子杨翰诗刻《秋日游朝阳岩再用山谷韵》,91×94,十二行,行书,完整。

91.宋治平丁未鞠拯等题刻,68×54,五行,楷书,完整。

92.明嘉靖乙丑杨治诗刻《冬日黄小川翁招游朝阳岩》,75×44,十一行,楷书,磨泐。

93.明嘉靖壬寅唐珤诗刻无题绝句四首,72×70,十行,楷书,完整。

94.年代、作者不详,重刻元结《朝阳岩铭并序》,为戴嘉猷、吴源诗刻覆盖,125×80,残迹尚可辨认。

95.明嘉靖乙巳戴嘉猷诗刻《游朝阳岩》、《归泛潇江》二首,吴源《和韵》一首,125×55,二十二行,楷书,完整。

96.清道光癸卯杨世铣题刻,30×75,四行,隶书,完整。

97.清同治壬戌杨翰诗刻《何子贞丈归道州至郡同游朝阳岩》,111×43,二十五行,行书,完整。

98.明嘉靖乙酉刘子冠诗刻“濂溪疑水接潇湘”一首,无题,有跋,83×53,十五行,楷书,磨泐。

99.民国九年萧昌炽诗刻“避地来幽谷” 一首,无题,72×125,十行,隶书,完整。

100.明正德间重刻元结《朝阳岩下歌》、柳宗元《游朝阳岩遂游西亭二十韵》,刻者不详,80×197,二十五行,行书,完整。

101.明正德辛已朱衮《朝阳洞阴潜涧志》,70×122,十六行,行书,完整。

102.明万历丁亥诗刻《春日偕诸子集朝阳岩》,己丑诗刻《朝阳岩再集》,作者不详,95×43,五行,楷书,稍损。

103.明正德何诏题刻,48×42,八行,楷书,完整。

104.宋治平三年周敦颐等题刻,85×56,五行,楷书,完整。

105.明嘉靖己亥题刻,作者不详,18×43,二行,楷书,完整。

106.宋熙宁元年鞠拯等题刻,51×63,六行,楷书,残二成。

107.明正德王瑞之诗刻“潇湘洞口咏飘风”一首,无题,95×42,六行,楷书,稍损。

108.宋嘉祐五年张子谅书、卢臧题“朝阳洞”三大字,145×48,稍损。

109.年代不详,张□诗刻《题朝阳洞》,35×45,九行,行书,完整。

110.唐大历十三年张舟诗刻《题朝阳岩伤故元中丞》,署款“大历敦牂岁”。被“石山保覆盖”,47×27,十四行,楷书,残毁。

111.清顺治庚子刘文选题刻“鸣凤贻辉”四大字,120×40,完整。

112.明正德已卯何诏诗刻《予当三载考绩之期慨聚散不常偕僚友复登朝阳岩》,100×39,七行,楷书,完整。

113.年代不详,题刻“□□宜春刘圣泽长乐韩陟朋……”,65×53,五行,楷书,残五成。

114.宋治平三年梁宏等题刻,73×57,五行,楷书,完整。

115.清光绪乙未花翎二品顶戴□福诗刻《朝阳岩偶题七律四章》,140×72,十二行,楷书,活碑,稍损。

116.年代、作者不详,题刻“道州刺史元次山《朝阳岩铭》在岩内”,32×20,二行,楷书,完整。

117.宋元丰乙丑蒋僅题刻,63×36,二行,楷书,完整。

118.清李永绍诗刻“讲余来访渔翁迹”一首,无题,62×40,五行,行书,完整。

119.宋咸平朱昂、刘隲、洪湛、孙冕、李防《送新知永州陈秘丞瞻赴任》各一首,71×102,二十三行,楷书,完整。

120.清康熙丁卯陶琨题刻,45×36,三行,楷书,完整。

121.年代、作者不详,诗刻“人到朝阳岩底岩”一首,无题,53×30,四行,楷书,完整。

122.年代、作者不详,诗刻“江流清可觞”一首,无题,20×27,三行,楷书,磨泐。

123.宋天禧戊午王羽诗刻《朝阳岩诗二章》,80×47,十行,楷书,完整。

124.元至元间陕郡姚子徵题刻“冯夷宫”三大字,138×50,磨泐。

125.宋咸平陈瞻《宣抚记并序》,77×70,十四行,楷书,磨泐。

126.明嘉靖辛酉,作者不详,诗刻《和次山歌朝阳岩》,40×70,十三行,楷书,残毁。

127.明嘉靖壬寅陈垲诗刻“昔贤标胜迹”一首,无题,82×78,八行,行书,稍损毁。

128.宋崇宁三年徐武题刻,40×34,三行,楷书,完整。

129.明万历辛卯陈洋题刻“观澜”二大字,37×82,完整。

130.宋元祐癸酉孙览等题刻,92×46,五行,楷书,完整。

131.唐牛嵸诗刻《题朝阳洞》,34×33,五行,楷书,磨泐。署款无年代,《金石录》著录为唐代。

132.唐咸通十四年李当诗刻《题朝阳洞》,魏淙诗刻《奉和左丞八舅题朝阳洞》,55×90,二十五行,楷书,磨泐。

133.宋咸平陈瞻诗刻《题朝阳岩》,42×64,六行,楷书,完整。

134.宋雍熙四年贾黄中诗刻《七言四韵诗一章送新知永州潘宫赞若冲赴任》,92×64,十三行,楷书,完整。

135.明万历乙巳安孝诗刻《偕寅友游朝阳岩漫吟》,47×110,二十行,楷书,稍损毁。

136.唐会昌元年李坦题刻,35×35,四行,楷书,完整。

137.宋元祐壬申程博文等题刻,65×80,五行,楷书,完整。

138.明万历壬辰胡文衢题刻“朝阳起凤”四大字,33×110,完整。

139.宋元祐八年邢恕诗刻《题愚溪寄刻朝阳岩》,50×71,十六行,行书,完整。

140.年代不详,蒋琓题刻,28×33,五行,行书,磨泐。

141.清康熙二十一年题刻《提督湖广通省学政衙门众姓发心装塑鱼篮观音题名记》,署款“僧慧弘化”,43×63,十四行,楷书,稍损毁。

142.明正德丙子《施高翔闭关碑记》,十二行,楷书,完整。

143.明嘉靖丙戌谢曹题刻“五尺天”三大字,33×95,完整。

144.明万历三十六年,作者不详,题刻“万古一□”四大字,50×90,损毁。

145.明万历甲午黄金色诗刻《郡公徐宾岳招游朝阳洞二首》,67×115,十五行,楷书,完整。

146.明愚复重模柳宗元《渔翁》诗,七行,行书,完整。

三 示意图

(责任编校:张京华)

K877.4

A

1673-2219(2010)02-0024-07

2009-12-01

侯永慧(1988-),女,湖南娄底人。孙雄武(1988-),男,湖南娄底人。刘智(1989-),女,湖南邵阳人。毕馨丹(1988-),女,满族,辽宁丹东人。四人均为湖南科技学院中文2007级学生。

猜你喜欢

题刻大字无题
漆涂层对题刻类石质文物的影响研究
八个大字
张珖隶书“安乐泉”三大字碑
《红楼梦》(四大名著大字本)
平果县阳明洞摩崖题刻迁移保护
蓝指海星的“大字躺”
陕西神木清凉寺石窟金代汉文题刻校录与研究
白鹤梁题刻收录、整理、考古、研究综览
无题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