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赤星病流行动态与不同打顶时期的相关性
2010-09-04王恒昊周冀衡
濮 瑜 ,马 旭 ,王恒昊 ,周冀衡
(1.湖南农业大学,湖南 长沙 410128;2.云南烟草保山市公司隆阳区分公司,云南 保山 678000;3.云南烟草保山香料烟有限责任公司,云南 保山 678000)
烟草赤星病[Alternaria alternata(Fries)Keissler]是我国烟叶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在大田生长后期发生,世界各烟叶产区均有,1892年首先在美国发现,1956年在北卡罗莱那州爆发流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 100万美元。20世纪50年代前,该病传入非洲,成为非洲烟草生产上的主要病害,1931年在津巴布韦广泛传播。此外,哥伦比亚、阿根廷、委内瑞拉、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也陆续发生。在我国,赤星病曾在河南烟区大流行。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病在我国烟区有日益严重的趋势。据全国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站统计,2001年和2002年,该病在14个省市烟区的发病面积、产量损失、产值损失仅次于病毒病,位居第二。其中,2002年烟草赤星病发生面积230 427 hm2,产量损失 1 968.77 万 kg,产值损失 17 718.93万元[1]。
烟草赤星病多发生于生长中后期,对烤烟生产影响较大,在其危害下,烟叶残缺不全,等级下降。烟草赤星病也是保山市烤烟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1989~1991年,在保山市5个烤烟主产区调查,累计发病面积6.6 khm2,平均发病率9.4%。流行年份,该病甚至给局部烟区造成毁灭性危害[2]。
赤星病为典型流行病,间歇爆发,潜育期短、流行速度快,在环境条件有利于发病的情况下,短时期内即可形成大流行,造成巨大损失。选育和合理使用抗病品种是降低病害流行速度、控制病害危害的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但在目前栽培品种大多不抗该病的情况下,药剂防治仍是最主要的病害控制手段。然而,由于生产上有关赤星病的预测都是基于一般的调查分析,尚缺乏基于系统定量分析的关于该病害发生的预测预报方法,故施药过早或过迟的现象经常出现,致使药剂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达不到预期防治效果,造成不必要浪费。
有关赤星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谈文[3]在河南、何可佳等[4]在湘西桑植、周长河[5]在湖北均作过研究,孙逊等[6]曾采用五元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其发生程度与播种期、栽植密度、氮磷钾施用量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预测式。汤若云[7]等通过在湖南主产烟区5点16年以上系统调查,提出用发生型法预测赤星病发生期,用孢子捕捉法及多元相关法预测程度。
烤烟打顶是调节烟叶营养水平的重要手段,打顶时间早晚和单株留叶数多少与产量、内在品质密切相关。打顶可以促进烟株根系生长,提高烟株吸收水分和养分以及合成烟碱的能力,从而改变叶片重量与大小,改变烟叶特别是上部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打顶还是补救施肥失误,或在不正常气候条件下,烟株生长异常时,调节烟株体内养分消耗,减轻对品质不利影响的有效措施。随着我国烤烟生产的发展,卷烟工业对烟叶原料内在化学成分的要求越来越明确,烟叶产、质量效益与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之间的矛盾日渐明显。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偏高、可用性差等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有必要通过试验确定适宜的打顶方法,对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进行调节,使之更加符合卷烟工业的需求。
烤烟种植中现蕾打顶无疑是增产提质的有效措施,但是相关研究表明,不同打顶时期对赤星病病情指数的影响存在差异,打顶早的发病较重,打顶晚的发病较轻。陈胜利[8]以不同打顶时期的产量做比较,结果表明,尽管现蕾打顶的产量很高,但病斑较多,烟叶等级低;盛花打顶病斑较少,但烟叶较轻;初花打顶的产值最高。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小区设计
试验于2009年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烟区进行。选择土壤肥力、耕作水平、烟株长势一致的烟田,烟草品种为云85。试验设3个处理,即处理1,现蕾打顶(7月8日);处理2,初花打顶(7月14日);处理3,盛花打顶(7月20日)。各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共9个小区。
1.2 田间病害的调查与流行动态曲线的建立
1.2.1 试验小区外的病情指数调查 在对照区(即施药次数为0的烟田,采用《保山烤烟综合标准》实施标准化生产措施管理,从6月17日开始每隔5 d定株调查一次,采用5点调查法,每个点查5株,病叶严重度分级见表1,病情指数计算公式见式(1)。
表1 烟草赤星病严重度分级标准
1.2.2 试验小区的病情指数调查 在试验小区内,从7月22日起开始,每隔5 d定株调查一次,调查方法同上。
1.2.3 病害季节流行动态曲线的建立 通过病情指数与时间建立坐标,描点。运用logistic曲线拟合,经过F测验后确立曲线拟合有效,计算出回归方程,代入始病期(5%),盛发期(50%),衰退期(95%),求出对应的时间。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害季节流行动态曲线的建立
根据表2的资料,作(x,y)的曲线图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该曲线是一条S型曲线,可用logistic曲线方程拟合。
表2 烟草赤星病病情指数增长过程
2.2 计算上饱和点
2.3 求出线性回归方程及病害流行的三个关键期
图1 烟草赤星病季节流行曲线
从方差分析表3看出。F测验极显著,说明logistic曲线方程拟合有效。基于此,病情指数y=
对保山市隆阳烟区赤星病进行系统调查,运用logistic曲线拟合,求出该病的始盛期(5%)为20,即7月2日;盛发期(50%)为43,即7月25日;衰退期(95%)为65,即8月16日。
表3 方差分析
2.4 不同打顶时期对赤星病的影响
不同打顶时期对烟草赤星病的影响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表4)。表4显示,处理间各个时期的病情指数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从表4和图2中可看出,现蕾期打顶处理病情最重,病害发展速度最快;初花期打顶病害较轻;盛花期打顶病害最轻,病情发展速度缓慢,与现蕾期打顶相比,盛花期打顶的病情指数减少5.7个百分点。早打顶烟株因上部叶片营养集中,叶面积较大,易造成烟田郁蔽,使下部叶片通风透光性减弱,湿度增加,有利于赤星病菌的侵染,导致病害发生早,流行速度快。
表4 各处理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图2 3种处理间对烟草赤星病的影响
不同打顶时期与各处理间的F测验的结果表明,各处理间的差异极显著,因此建议将不同打顶时期作为引发烟草赤星病季节流行的一个重要因子考虑,应将其纳入病害的预测预报式中。
2.5 不同打顶时期对农艺性状影响的分析
从表5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打顶时间的推迟,株高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叶面积系数逐渐减小,对茎围基本没有影响。其中,叶面积系数的变化与烟草赤星病的关系最为密切。叶面积的增大使得烟田的光照及通风透光条件变差,并增加了烟叶与病原菌的接触面积,估计这是迟打顶比早打顶病害轻的原因。
表5 各处理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
综合以上因素,适当推迟打顶,有利于保证一定的株高、节距,使得烟田具有良好的光照及通风透光条件。同时,应根据打顶时间的不同,确定适宜的留叶数和顶叶大小,保证烟株形成合理的株型,并保证上部叶片能够正常开片。
3 讨论
3.1 赤星病季节流行动态
在保山市隆阳烟区,赤星病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田间病情指数随时间变化呈现明显的“S”型曲线。在拟合过程中,通过比较r值和SS发现logistic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因此,确定Logistic模型为烟草赤星病田间变化过程的最优方程。由于仅针对烤烟品种云-85进行调查,故对病害流行因素的详尽分析尚显不足,离生产应用还有一定的差距。该曲线的建立仅依据一年的资料,由于年度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该回归方程不具备代表性,尚需要在实际中进行验证。更为合理的预测式的制订,需要以多年的病害流行资料作为基础。
3.2 打顶对赤星病的影响
关于早打顶促发赤星病的原因可能有两个:(1)早打顶的烟株中,上部叶片养分集中,发育明显快于同期尚未打顶的烟株,在发育过程中也促使病原菌迅速发展;(2)早打顶的烟株生理抗性减弱,且叶片中有机氮化合物增多,为病菌孢子的繁殖萌发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1]谭仲夏,杨龙祥,李成杰.烟草赤星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烟草科技,2005,(7):41-45.
[2]宋利民.烟草赤星病发生流行规律调查研究 [J].烟草科技,1994,(3):40-42.
[3]谈 文.烟草赤星病的发病规律及综合治理 [J].烟草科技,1993,(2):45-48.
[4]何可佳,汤光忠,黄声仪,等.烟草赤星病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23(5):445-448.
[5]周长河.烟草赤星病发生规律初探 [J].湖北植保,1997,(5):11-12.
[6]孙 逊,金永存,杨庆民.烟草赤星病发生与综合农艺措施关系[J].烟草科技,1993,(5):39-42.
[7]汤若云,周志成,陈永年,等.湖南烟草赤星病发生测报技术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166-169.
[8]陈胜利.烤烟不同时期打顶与赤星病发生的相关性探讨[J].烟草科技,1996,(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