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化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因子分析
2010-09-04曾硕勋施绍亭
曾硕勋,施绍亭
(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00)
民勤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县,农户收入水平的高低与生态的改善有着密切关系。根据经验,农户只有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才会关心周边的生存环境。目前,各级政府对民勤生态的支持主要是财政转移支付—国家补贴和科技信息支持[1],而科技信息支持在农村集中表现为农村信息化。因此,科技部社会科学基金“民勤绿洲生态脆弱期治理对策研究”项目(课题)组认为,就民勤调研数据实证研究农村信息化投入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及影响程度,有利于民勤生态改善着手点的选择。
1 影响农户收入样本数据来源及选择
笔者于2009年7月份,随同科技部社会科学基金“民勤绿洲生态脆弱期治理对策研究”项目(课题)组在甘肃民勤县实地调研1周。共走访民勤县6个乡(镇),14个村,27个社,150个农户家庭,对甘肃民勤县的地形地貌,人们生产、生活,以及特殊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了解。
在150个家庭中选择比较具有代表性的50户作为分析样本,以可能对农户收入产生影响因子为根据,选取此次调研项目中的12项指标作为可观察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分别是:X1、耕地面积;X2、农药投入;X3、化肥投入;X4、用水投入;X5、户主年龄;X6、文化程度,在 spss17.0 中以“0”代表文盲,“1”代表小学,“2”代表为初中,“3”代表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X7、家庭人口;X8、劳动力人数;X9、距离沙漠,民勤三面被沙漠包围,与沙漠距离的远近直接影响农业收入;X10、信息投入,包含固定、移动电话,书刊报纸,广播、电视,交通便利等的投入;X11、国家补贴,包含国家粮食直补,农机补贴,退耕还林(草)等补贴;X12、是否移民,在 spss17.0 中以“0”代表未移民,“1”表示移民户。
2 影响农户收入因子模型的建立
根据样本数据的选择,建立因子分析模型见式(1)。
其中F1,F2,…,Fm,为公共因子,aij(i=1,2…12,i,j≤12)为因子载荷,εi为 Xi的特殊因子,该模型矩阵表现为:X=AF+ε。
3 农户收入影响因子分析
对原始数据的相关处理,如:标准化处理方法,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求解,因子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求解方法,各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等都由spss17.0自动完成。因子分析前的各因子相关关系矩阵中,表上半部存在大量接近1的数值,表下半部分出现大量为0的数值,说明当前的12个因子中存在极大的相关性,且反映出具有降维的可行性。
此外,从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看,KMO检验统计量为0.840,Bartlett球形度检验p值为0,因此说明该模型中的数据比较适合做因子分析(见表1)。
表1 KMO和Bartlett的检验
表2、表3表明,共有4个大于1的特征值,spss筛选出这4个因子为差别较大的概括因子,代替原有的12个因子,4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高达87.066%,说明这4个因子包含了大量的信息,能较好地表达所有因子的总体情况,充分显示出了将12维降成4维的合理性。
表2 解释的总方差
表3 旋转成份矩阵a
将原有可能影响农户收入的12个指标因子降维后,对形成的4个主因子重新命名,分别命名为决定因子,重要因子,次要因子和微弱影响因子。各因子的得分函数见式(2),综合因子得分系数见式(3)。
从表3中可知,决定因子按大小依次为:X1、耕地面积,X3、化肥投入,X11、国家补贴,X2、农药投入,X4、用水投入,X9、距离沙漠,X10、信息化投入。重要因子 为:X8、劳动力人数,X7、家庭人口数,X5、户主年龄。次要因子为:X12、是否为移民户,微弱影响因子为:X6、文化程度。
从12个原有因子在降维后的4个因子中分布情况看,信息化投入进入到了决定因子行列,尽管在影响农户收入决定因子中排在最后,但农村信息化的投入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无疑也是关键因素。
甘肃民勤自然生态环境恶劣,农业受限耕,限牧,限水影响,在决定因子的7项指标中,退耕还林(草)将减少耕地面积,农药,化肥,以及农业用水也将减少,将导致X1(耕地面积)、X3(化肥投入)、X2(农药投入)、X4(用水投入)在未来面临缩减,最终对农民增收起消减作用。X9(距离沙漠)目前仍是不确定性因素,还有赖于未来治沙成果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因此,为农户增收起支撑作用的只有国家补贴和信息化投入,其中国家补贴属转移性收入,而实际支撑农民自我增收的关键因子只有科技信息技术下农村信息化投入。
通过spss17.0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信息化对农户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关于两者有着怎样的定量关系并未深究,主要考虑到两个方面的因素。(1)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尚无确切定论,且东、中、西部发展速度相差非常大,很难做出一个适应全国范围定量模型,或者说模型的使用范围有限。(2)信息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经济要素,他与农户收入是线性还是非线性关系是深入量化研究两者的关键,而这又取决对信息这个生产要素的归类划分[3-6]。目前,我国专家学者对农村信息化与农户收入影响的数量关系,还未有统一论断,加之我国农村幅员辽阔,差异较大,农村信息化与农户收入关系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4 小结与讨论
从以上分析可知,民勤农业收入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家补贴;二是与科技信息密切联系的设施农业。从长远看,民勤脆弱的生态只有靠科技,借助农村信息化推动民勤的农民增收,促进生态改善。为此,民勤农业生产应该立足现有耕地,依托国家科技信息资源,加速农村信息化建设,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为民勤生态减负降压[2]。
[1]王海川.拯救民勤[J].中国土地,2009,(5):38-40.
[2]赵 军,张 丽.搞好农业信息化才能促进农业现代化[J].中国信息界,2009,(1):141-142.
[3]竺坤松,陈 剑.农民增收制约因素分析及长效机制的构建路径——以梧州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09,(9):45-46.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李汉才,冯长.对信息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