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农药产业竞争态势分析
2010-09-04成四喜雷筱娱谢伟胜李海屏
成四喜,雷筱娱,谢伟胜,李海屏
(湖南化工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007)
2009年,尽管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但中国农药产业通过“加大投入、强化创新、调整结构、科学使用、强化管理”等措施,在危机中异军突起,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产业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年现实产值1 320.3亿元,产量首次突破200万t规模达226.2万t,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9.1%,对确保我国粮食丰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1 农药行业经济运行状况
随着“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一系列调控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以及整个宏观经济运行的大环境日趋稳定,我国农药产业在经历了年初的大幅下落波动之后,下半年走出了一条渐行渐稳的运行轨迹,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年实现产值同比增长4.4%,产量同比增长12.3%,出口数量同比增长4.7%,出口金额同比减少29.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9.1%,发明专利同比增长10.6%,在上年同期高位运行的平台上,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速,这对我国农药产业而言,实属不易。
1.1 产值稳步增长
纵观2009年,我国农药产业产值增幅走势,可谓“一波数折”。在经历“低开高走”、“下滑筑底”后,于四季度探底回升,进入企稳向上的恢复性增长。全年发展趋势详见图1。
图1 2009年我国农药行业产值变化趋势
1.2 竞争激烈,盈利缩减
我国农药产业在追求规模发展的同时注重效益的提高。2008年截止11月底,我国农药产业实现利润105.35亿元,同比增长118.5%。2009年我国农药行业受金融危机、草甘膦价格大幅下跌等因素的影响,总体上表现出产量持续增加,而利润比2008年有所回落的局面。2009年截止11月底,我国农药产业利润总额为76.03亿元,同比回落27.8%,09年利润情况如图2所示。
1.3 产量节节攀升
如图3所示,2009年,我国农药产业完成总产量226.2万t,首次突破200万t大关,同比增长28.4%。纵观全年,我国农药产业产量增幅走势同样经历了“低开高走”、“下滑筑底”的过程。从1月份的17.99万吨逐步增加到6月的21.98万吨,为全年最高单月产量;7月开始下降到17.7万吨,8月份下滑到了16.9万吨,而后逐月增加,到12月增加到了21.92万吨。
图2 2009年我国农药产业利润总额变化趋势
图3 2009年我国农药产量变化趋势
1.4 出口量增价跌
2009年我国农药产业出口数量达51.75万吨,同比增加4.7%,月均出口量为4.23万吨。1~4月呈现逐月递增态势,4月出口量达5.97万吨,为全年最高,较月均出口量超出1.74万吨;5月开始下滑,直到10月、11月开始回升,12月恢复到4.72万吨,较月均出口量超出0.49万吨,详细走势见图4。出口金额14.18亿美元,同比下降29.8%,月发展趋势见图5;出口均价2 740美元/吨,同比下降32.9%。
图4 2009年我国农药出口数量变化趋势
1.5 资产总额逐步增加
图5 2009年我国农药出口金额变化趋势
2009年我国农药产业资产总额为1 320.32亿元,同比增加21.8%,资产规模呈现逐月递增态势,特别是11月后增长态势迅猛,由11月的1 057.35亿元猛增到了12月的1 320.32亿元,增加了24.87%,为全年单月增加最快的月份,发展趋势见图6。
图6 2009年我国农药产业资产总计变化趋势
1.6 科技创新能力稳步增强
2009年我国农药产业申请发明专利达1 620件,同比增长10.6%,除2月发明专利小于100件外,其它月份都在100件以上,其中9月为全年最高,达213件,发展趋势见图7。
图7 2009年我国农药产业发明专利变化趋势
与农药产业申请专利发明逐年增多形成对应的是,国内农药新产品的产值徘徊不前,难以上扬。去年我国农药产业现价工业总产值上升,而其中的新产品产值呈下降趋势。其中,农药原药制造业的新产品产值为165.5亿元,同比下降7.9%;化学农药新产品产值为146.3亿元,同比下降7.7%;生物源农药新产品产值为19.1亿元,同比下降9.2%。变化趋势见图8。
图8 2009年我国农药新产品产值变化趋势
1.7 产业与企业规模同步扩张
截止2009年12月,我国农药产业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15家,比2008年新增26家,企业队伍不断壮大,企业规模也逐步扩张。
2008年农药企业户均产值由2007年的1.12亿元上升到1.5亿元,同比增长33.9%。2009年,受多种因素影响,领域内企业户均产值由2008年的1.5亿元下降至1.38亿元。尽管其中出现波折,但整体仍呈扩张趋势。
2 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农药产业已经冲破“黑暗”时期,开始回升,但金融危机对农药产业的影响有一定滞后性,回暖的基础还不稳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受气候变化不确定性的影响,市场需求可能放缓,竞争将更加激烈,而利润空间下挫等不利影响难以消散。此外,受产业结构断层初现和一些长期形成的瓶颈的制约,我国农药产业的健康成长仍面临诸多困难,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2.1 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缺乏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
我国农药产业集中度低,生产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布局分散,赢利能力弱,缺乏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2006年,销售收入居前10位的企业,其销售收入总额也仅占全国农药行业销售收入总额的28.6%,与世界上前6家跨国公司销售额已占到全球农药市场的86.7%相比,差距甚大。2007年,我国农业产业整个行业销售额约为德国拜耳公司的175%。
2.2 产品结构不合理,制剂与助剂研发不足,很难与发达国家抗衡
我国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创制品种少,仿制品种多,杀菌剂相对较少,杀虫剂比例偏高,制剂与助剂研发不足。目前,我国可生产农药剂型近千种,平均每种原药只能加工4~5种剂型,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一种原药可加工成为十几种、甚至几十种剂型。此外,我国农药助剂配套体系也不健全,高端助剂仍依赖进口。
2.3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没有形成完善的创新体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待提升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没有建立起符合国际标准的农药科研开发体系,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还未完全发挥,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成果供给明显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技投入严重不足,2006年我国农药工业研发整体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平均不到1%,仅有个别企业达到2%以上;(2)创新和应用体系不完备,创制品种市场推广后劲严重不足,国内市场销售额超过5 000万元的自主创新品种只有1~2个;(3)科研体系条块分割、力量分散、产学研联合协作不强,导致突破性大成果少;(4)由于我国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时间还不长,在思维观念和执法力度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的自主意识还不强,知识产权纠纷案例时有发生。
2.4 能耗与污染问题突出,社会责任感有待加强
我国现有农药企业2 600多家,农药行业每年排放的废水总量达1亿t以上。其中,已进行治理的仅占总量的7%,达标排放的仅占已处理的1%,此外农药包装物基本没有回收。
目前,国内大部分农药原药生产企业规模小,生产能耗较大,包括农药在内的化工等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
2.5 农药出口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国际知名品牌
欧美经济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债务危机不断,直接导致我国农药产品出口严重受阻。2009年,我国农药产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4.18亿美元,同比下降29.8%。近期内,受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出口产品成本增加、外贸环境日益趋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等因素的持续影响,出口要走出困境难度不小。
我国出口农药产品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仿制产品多,创制产品少;原药出口多,制剂出口少;中介出口多,直接出口少。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农药缺乏高附加值产品和国际知名品牌,标注着“中国制造”的农药产品没有几个。2005年,在出口的1 700多个产品中,具有自主英文商品名的农药品种只有80个,仅占4.7%。
我国农药出口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其限制性因素是不能适应国外农药登记制度的要求,缺乏国外农药登记的意识、知识和技术。我国农药企业初级产品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获得登记的极少。未获得登记就不能在进口国打自己品牌,只能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中间商,获利大部分被中间商拿走。
2.6 农药监管体系不顺,造成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
农药监管职能划分存在弊端,影响监管效能的发挥。对农药的管理涉及农业、工业、工商、卫生、质检、环保、公安等多个政府部门,至今没有明确主管部门。根据《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农业部门负责农药登记审批、监督管理;工业部门负责农药生产企业核准及核发属于企业标准的产品生产许可;质检部门负责核发属于国标和行标的农药生产许可;工商部门负责经营许可;其它部门分别负责环保、安全管理等工作。由于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审批手续繁多、管理内容重复,造成监督管理不到位,既增加了政府的管理成本,影响了工作效率,又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对此,基层反映相当强烈。
2.7 农药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推广服务体系比较落后
我国农药经销商、农资公司、种子公司、农业技术推广站、植物保护站、科技站、供销社、庄稼医院等都有农药出售,这些销售点经营规模小,如各乡镇的经营点多则上百家,少则几十家,且其中绝大部分销售单位为夫妻店。这使得我国农药市场难以管理,市场秩序混乱,导致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转让证照等问题,以及坑农害农事件大量发生。很多经营者不懂农药,不能识别假冒伪劣产品,更不能给予农民用药指导,难以推广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农药产品,无法为农民提供售前、售中和售后的技术服务。
2.8 缺乏科学用药指导和培训
农民在使用农药中存在使用对象错误、使用时间不当、使用量过度、不考虑安全间隔期等一系列问题。约50%的农民不能按规定合理使用农药。部分农户不管发生病虫害与否,也不管发生轻重,盲目施药,造成浪费药液、环境污染、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3 我国农药产业前景展望
3.1 有利因素
3.1.1 国内外大环境转好 世界经济的逐步回暖,宏观经济的持续向好,将给未来的工业经济带来利好影响;中央明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调进一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这些都为下一步我国农药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
3.1.2 三大机遇显现 全球企业重组并购呈现的多元化发展态势,为优势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带来了机遇;国外和沿海外向型企业倒闭引发的人才外流、设备淘汰、技术转让,为人才和技术抄底带来了机遇;国际分工体系调整和沿海地区生产成本攀升,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带来了机遇。
3.1.3 国家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求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强作物品质是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出路之一,而合理使用农药防治病、虫、草、鼠害也是保证作物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对于我国农药工业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其难得的发展机遇。
3.2 不利因素
我国农药产业发展还长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产业结构以仿制与低端产品为主,“散、小、低、多”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放射性强、带动性好的高端产品和龙头企业少,带动和辐射能力弱;多元化融资体系尚未建立,企业融资困难;尖端技术人才匮乏,科技创新能力弱;区域差异明显,发展不均衡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正制约着我国农药产业的成长和壮大。
尽管我国农药产业发展中不利因素重重,但有利条件仍居主导。预计2010年我国农药产业将延续2009年四季度以来的良好态势,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产业规模将不断扩张,盈利能力将继续提升。
4 建议
尽管存在诸多复杂因素,但只要应对得当,措施得力,完全有可能缓解不利因素对我国农药产业的影响和冲击。为此,应当全面抢抓政策和机遇,争取发展中的主动权,力争形成规模与效益双丰收的良好格局。
4.1 强化科学管理,突出政府的引导作用
紧扣中国农药产业特色,根据国际农药管理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理顺农药管理体制,力争3~5 a实现产业结构的大调整,逐步淘汰高毒、高残留农药,合理设置行政许可,强化经营管理,建立违法农药处置、农药风险评估与安全评价、高风险农药退出淘汰等制度。以强化违法行为处罚措施等为重点,加快《农药管理条例》的修改进程,启动《农药管理法》的调研、立项,为农药行业健康、科学发展提供保障。
4.2 优化出口结构,增加外贸出口质量
加强科技创新,通过科学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高科技含量产品的出口,控制资源性产品出口。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摆脱单一的贸易依赖,通过分散市场来降低风险,大力开拓新兴市场,降低对少数发达国家市场的过度依赖,减少由此引发的贸易争端,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的抗风险能力。
4.3 强化技术引导,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帮助企业强化技术创新与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抗危机能力,加大对企业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扩大技术储备,为下一轮经济快速发展奠定技术基础。扶持建立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促进企业与区内外科研院所建立长效的技术依托关系,加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4.4 筑巢引凤,加快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
抓住危机带来的“人才抄底”机遇,增加人才储备。尽量吸纳技术强、业务精的人才,改善人才结构;着力打造政策平台,激发人才资源发挥积极作用;给与引进人才更多的科研自主权、人事管理权和经费支配权,做到有的放矢,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1]包先建.企业整合,中国农药产业升级的关键[J].科技与管理,2001,3(4):12-15.
[2]张文兵.中国农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动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6):1-3.
[3]刘 剑.中国农药产业市场结构研究[J].科协论坛,2009,(6):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