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湾陶艺瓦脊中的女性美及发展与开拓

2010-09-04封伟民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0年3期
关键词:仕女公仔陶艺

封伟民

鸿之陶工艺美术厂 佛山528000

石湾陶艺瓦脊中的女性美及发展与开拓

封伟民

鸿之陶工艺美术厂 佛山528000

本文通过对石湾瓦脊的研究与创作发掘,阐述石湾陶艺的艺术手法及多样性。

艺术创新;探索

石湾陶艺的题材历来多以佛、道、儒中的人物为主,如“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等,采用粗豪、扑拙的塑造手法,结合陶土特有的暗红色来表现佛、道、儒中人物的肌肉塑,这类陶土是表现这类题材的好材料。

而传统仕女题材多发现在瓦背上,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掘古装戏题材之一的仕女题材,并与现代审美观相结合,开掘出石湾陶艺的新天地,在此谈谈这种创新的可行性。

本人生长于陶艺之乡—石湾,从事陶艺创作已二十多年。最早接触的是带有很强装饰性的瓦脊公仔,而吸引作者的是瓦脊上的仕女形象。此种仕女题材多以戏曲中的人物形象为主。如《牛郎织女》、《杨门女将》、《七仙女》等。多以阔袍大袖,雕花绣凤,色彩浓烈为塑造手法,人物动态含蓄,内秀而不娇柔造作,是一种经得起时间冲刷,经久耐看的陶艺作品。

这种塑造形式的瓦脊仕女,只可远观,不能近赏。瓦脊形式是传统民居或庙宇祠堂屋顶上的装置,对房子外观起装饰点缀作用,也是体现对庙宇祠堂里神像及对先祖的敬畏。

但今日社会已进步,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现代建筑风格多姿多彩,强调了西方文化及现代化,以钢筋水泥,玻璃墙幕,不规则形态为主流。传统中国建筑日渐失去了往日的主流地位。但现有大量传统庙宇要修复,旅游景点工程的需要。这种昔日的传统手工艺又得到了广泛的推崇,令现时的石湾传统陶艺领域又开始欣欣向荣。在此经济繁荣背景下,重提石湾陶艺瓦脊,特别是瓦脊中的女性美,发掘及开拓这类题材,正合当下时宜。

石湾陶艺瓦脊中的女性美,美在内秀而含蓄,美在不张扬的个性,美在闲雅的情态,但如何将这种美态由高高在上的瓦脊装饰转换为案上摆设,并可进入千家万户,可供人们日常观赏及收藏呢?

为此,我构思实践,将长长的瓦脊陶艺(瓦脊多以长达30米短到10米8米的形式出现)转化为单个及独立的作品出现,吸收其圆润厚重的风格特色,以现代的审美方式,稍微夸张的人体结构,配合华丽浓重的色彩,塑造了一批从瓦脊形式中脱胎出来的独立性较强的作品。

如我的作品“花月春风”表现一对清朝民间歌女,欲弹欲唱的情节。作品参照瓦脊公仔表现手法,考虑到作品的陈列特点,在作品的塑造上更加精致而不繁杂,简练而不简单。如双方眼神上的呼应,微张的嘴唇,内敛的神态。中国传统女子的羞涩表情,柔软而欲弹未弹的手。所有的刻画都经得起近距离的观赏,头部发型的大块面与脸部发饰的细致丰富形成对比。这样既避免了局部细碎,亦表现了瓦脊公仔衣服纹理的特点,以圆线条及块面突出了作品的大气,形成了与脸部精致刻划的对比美。

《花月春风弹、唱》44x16x20cm

该作品的釉色处理以强烈对比为主,瓦脊公仔的色彩,主要为黄、绿、蓝、黑几种色彩。但这几种色彩相互交叉穿插,能产生无穷变化,但在变化中又能达到色彩的统一效果,黄与绿、黑与红、黑与白、既有浓烈的视觉效果又突出了泥巴味,又达到色彩的和谐,与人物造型起到互相辉映的作用。

此作品作为石湾陶艺代表作品之一,被上海世博总局永久收藏,陈列在上海世博中国馆贵宾厅。

传统瓦脊公仔仕女题材容易流于俗气,通过对这一题材的研究与开拓,使风格多样的石湾陶艺又增加了一种新的方式。而作为一个陶艺家,在实践与探索中,要有创新思想,创新的风格及塑造技巧。必须有坚持不懈的对艺术追求的精神,必须专心致志的钻研技艺,才能开创一片新天地。雅与俗的掌握能体现作者的文化素养、个人情愫。这当中的综合素养,是经过不断的积累沉淀而成的,陶艺领域的繁荣是需要每个艺术家的不断努力,不断开拓,才能百花齐放。

book=41,ebook=80

猜你喜欢

仕女公仔陶艺
可爱的袜子公仔
毛毛公仔的称重大赛
比较:公仔找相同
整理公仔
浅论陶瓷艺术中的仕女纹饰
从《宫乐图》看唐代仕女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
做陶艺
仕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