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冷冻猪肺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研究
2010-09-03牛立志王静邱大卫周亮吴炳辉方刚
牛立志 王静 邱大卫 周亮 吴炳辉 方刚
唐俊 穆峰 李海波 梅保君 邓春梅 邓春娟 郝卓芳 徐克成
肺癌已成为最常见死因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确诊时已属中晚期,失去了手术切除机会[1-4]。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肺癌,冷冻是一种安全可选择的消融治疗手段。研究[5-7]显示冷冻治疗肝癌、肾癌、胰腺癌等实体器官肿瘤时,一般认为应将冷冻范围超过肿瘤边缘,即所谓“1 cm安全边缘”,以达到全部消融靶组织的目的。但与冷冻肝脏、胰腺等实体器官不同,肺为含气组织,气体阻碍热量的传导,冷冻范围在理论上很难超过肿瘤边缘,从而难以获得完全消融。为了解决肺冷冻的技术问题,本研究观察了猪肺经皮冷冻的影像学、大体解剖学和组织学表现,试图在不同冷冻条件下探讨经皮冷冻肺的治疗技术方案。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6只月龄均为12个月的西藏小型猪由南方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平均体重为23 kg,均有健康合格证书。常规喂养,实验前2周内接受常规检查,无饮食和行为异常。分别将6只猪标记为猪1、2、3、4、5和6。本研究设计获得复大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冷冻治疗系统 冷冻设备采用氩氦冷冻系统(EndorcareTM, CA, USA),该系统是根据焦耳定律设计,其原理是高压气体经过狭窄的喷嘴进入探针尖端,压力突然下降,不同的气体在局部产生不同的温度变化。氩气引起温度降低(可达-150oC),氦气可使温度升高(可达60oC)。
1.3 实验方法 对猪进行捆绑固定,将猪右侧卧位,对术区进行消毒、备皮等。用速眠新3 mL诱导麻醉,然后给予1.5%-2%浓度异氟醚维持全身麻醉,氧流量保持在1.5 L/min。在CT下,选择猪左肺上叶1点和下叶2点作为靶点,将1.7 mm冷冻探针分别插入左肺上叶和下叶各靶点。以100%的氩气激活探针,使针尖温度达(-140±5)oC,持续10 min,改输氦气复温至(25±5)oC,持续5 min,为第1个循环。重复上述冷冻/复温循环,共行2个循环。左肺冷冻完成后,将猪左侧卧位,对猪的右肺冷冻与左肺冷冻时相似,同样选择3个靶点进行冷冻,不同点是做了3个循环的冷冻-复温循环:即先行2个冷冻5 min、复温5 min的循环,第3循环为冷冻10 min、复温5 min。术中对猪进行心肺监护。冷冻完毕后拔针,用明胶海绵止血。术后肌注速尿20 mg、地塞米松5 mg和青霉素160 IU。6只猪的实验条件和实验方法均相同。
1.4 术后观察 猪1在术后表现为体温降低,心跳减慢,于3 h40 min后死亡。其余猪麻醉苏醒后正常圈养,第1天即给予正常饮食,观察其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喂养期间未给予静脉输液、抗生素或其它药物。
1.5 标本的选取 猪1死亡后立即解剖,猪2和3在术后3天、猪4、5和6在术后7天分别静脉给予戊巴比妥注射液100 mg/kg处死(此处置方法获得复大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解剖取大体肺组织标本。将凡是黑色区域的冷冻部位假定为靶组织,称为“假定坏死区”。测量假定坏死区最大径数值,然后取中心区、边缘区及边缘外1 cm处的组织(图1),福尔马林溶液固定、苏木精-伊红溶液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使用20倍的放大率, 每个部位观察6个样本。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数值均使用Mean±SD描述,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分析,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冷冻的CT下表现 CT下,冷冻区(冰球)表现为相对于肺的高密度实变影,冷冻探针表现为金属高密度影。最初形成的实变影相对模糊,与外周界限不清晰。随着冷冻时间的延长,实变影逐渐清晰,显示冰球逐渐增大。图2显示猪3冷冻过程中CT显示的冰球演变,其大小随冷冻时间延长,冰球最大径增加由最初的2.4 cm→3.2 cm→2.9 cm→3.2 cm→3.5 cm→3.3 cm,呈现随着冷冻时间延长冰球逐渐增大的趋势。一般在复温后冰球范围较大,而再次冷冻后冰球变小,提示复温后渗出,引起冰球增大。
左肺行冷冻2个循环,冷冻总时间为20 min;右肺行冷冻3个循环,总冷冻时间也为20 min。右肺3个循环形成的冰球大于左肺2个循环形成的冰球(表1)。图3显示猪2不同冷冻-复温循环的左肺和右肺CT影像学变化。
2.2 肺冷冻的大体表现 猪1为冷冻后急性死亡,冷冻部位有出血,猪2、3和猪4、5、6分别在冷冻术后第3天和7天死亡,胸腔内有少量渗液和出血。6只猪肺的假定坏死区均呈黑色,与周围形成明显界限(图4)。假定坏死区最大径猪1超过其它猪;6只猪右肺3个冷冻-复温循环的假定坏死区范围均超过左肺2个循环(表1)。
测定6只猪肺CT下冰球、假定坏死区最大径,结果如表1。从表1可见,CT影像下右肺的冰球大于左肺,右肺3个循环冷冻假定坏死区范围大于左肺2个循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只猪双肺冰球大小为(2.5±0.4)cm,假定坏死区大小为(3.4±0.7)cm,无论猪为急性死亡或术后3天、7天处死,双肺假定坏死区均较冰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 1 肺冷冻区标本选取示意图Fig 1 Specimens selected draft of the freezing area of the lung
图 2 冷冻过程中(3个循环)冰球的CT表现Fig 2 Sequential changes of the pulmonary parenchyma on computed tomographic scanning after freezing and thawing(3 cycles). A: 5 min after the beginning of first freezing; B: 5 min after the beginning of first thrawing; C: 5 min after the beginning of second freezing; D: 5 min after the beginning of second thrawing; E: 10 min after the beginning of third freezing; F: 5 min after the beginning of third thawing.
2.3 肺冷冻的组织学改变 6只猪肺的冷冻中心区在组织学上均呈现完全性坏死;在中心区周围的假定坏死区内,猪1有活存细胞存在,而其它猪肺呈现全部出血性坏死;在假定坏死区边缘外1 cm处, 6只猪肺均无明显坏死(图5)。此结果显示猪1的组织学坏死区小于假定坏死区,而冷冻3天后,其它猪肺假定坏死区和组织学坏死区大小一致。各猪左、右肺病变无明显差别。此外,急性死亡的猪1标本出血、水肿病变较其余两组严重,术后7天处死的猪4、5和6标本肉芽组织增生较其余两组明显。
3 讨论
冷冻疗法已愈来愈多用于实质器官如肝、肾和前列腺肿瘤的治疗。冷冻区内温度与距离冷冻探针的远近有关。中心部温度可能降至-160oC—-196oC,但在可见到的冰球外缘温度常为0oC。业已证明,冷冻温度为0oC—-30oC时,细胞无明显损伤;冷冻温度为-40oC—-50oC 时,细胞死亡率明显增加。一般认为-40oC是引起靶细胞死亡的临界温度[5,8]。在此温度以下的区域为有效冷冻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临床上沿用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的“1 cm安全边缘”概念[9],即扩大冷冻范围,将有效冷冻范围扩展至肿瘤外至少1 cm[6]。
图 3 猪2不同冷冻-复温循环对CT上冰球大小的影响Fig 3 Pig 2's ice-ball change under different freeze-thaw cycles. Above is left lung after 2 freeze-thaw cycles cryo, diameter was 1:2.1 cm (A), 2:2.1 cm (B), 3:2.4 cm (C), respectively;Below is right lung after 3 freeze-thaw cycles cryo, diameter was 4:2.6 cm (D), 5:2.7 cm (E), 6:2.6 cm (F), respectively.
表 1 6只猪右肺与左肺的冰球和假定坏死区大小(cm)Tab 1 Compare hypothetical necrotic area with the ice-ball in both lungs (cm)
图 4 冷冻术后不同时间内双肺冷冻区的大体表现Fig 4 The morphological description of both lungs'sample at different times after cryoablation
图 5 猪肺冷冻区光镜下的组织学改变 (HE, ×20)Fig 5 Pathology of cryolesion of each pig under microscope (HE, ×20). A: lung tissues hemorrhage, necrosis; B: lung tissues hemorrhage, necrosis; C: lung tissues hemorrhage, necrosis; D: lung tissues vasodilatation, congest, lung tissues edema hemorrhage; E: alveolar septum congest edema, lung tissues hemorrhagic necrosis; F: necrosis around granulation tissue,alveolar epithelium and bronchiolar epithelium hyperplasia; G: alveolar structure is still maintained, part alveolar septum capillaries congests, few hemorrhage; H: alveolar structure is normal, part alveolar septum capillaries congests; I: alveolar structure is normal, surrounding alveolar capillaries congests,RBC and hemosiderin macrophages in part of alveolus.
如同肝、肾的肿瘤冷冻一样,在理论上对肺癌的冷冻也应覆盖肿瘤周围10 mm宽的正常肺组织。但与肝、肾等实质器官不同,肺内含有气体,会阻碍低温传导,以致不能形成足够大的冰球,难以获得肿瘤周围“1 cm安全边缘”。为了克服这一障碍,有人主张增加冷冻-复温循环数。第1个循环冷冻复温后,肺泡内出血,将气体驱除,因此再次冷冻可使冰球扩大[10]。Izumi等[11]的实验显示,应用3 mm冷冻探针做第1个循环肺冷冻所形成的冷冻区为(3.3±1.4)cm2,而第2个循环后即增加至(10.6±3.4)cm2(P<0.05)。Kawamura等[12]主张做3个循环冷冻-复温。他们发现用2 mm或3 mm冷冻探针冷冻可形成直径2.5 cm-3 cm冷冻区,而做3个循环冷冻-复温后冷冻区可扩展至4 cm。
我们应用正常猪模型在CT引导下做经皮肺冷冻实验,发现冰球大小随着冷冻-复温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但我们也发现了文献中从未提及的一些现象:①肺冷冻,不管是2个循环抑或3个循环冷冻-复温,所产生的冷冻范围(假定坏死区)在大体标本上,均超过CT上冷冻过程中显示的冰球大小;②冷冻后近期,冷冻区边缘部有活存细胞,但3天后则边缘区均已坏死;冷冻后随着时间延长,组织学坏死区逐步增大,3天及以后,假定坏死区在组织学上全部呈现坏死,两者大小无明显区别,换句话说,假定坏死区就是组织学坏死区。
为何肺大体上冷冻区全部获得组织学坏死,而且范围超过CT上显示的冰球大小,尚难有合理解释,可能与肺泡组织对冷冻特别敏感、易于发生坏死或凋亡有关,但也可能由于冷冻后肺泡组织的血液供应受到严重破坏,进而引起次级或延迟性靶组织坏死,冷冻后随着时间延长坏死区扩大的事实可以此解释。
本研究说明,经皮冷冻肺可以达到有效破坏靶组织的目的。在技术上,以3个冷冻-复温循环为佳;冷冻范围不一定太大,不强求冷冻“1 cm安全边缘”,以免伤及肿瘤附近器官和组织,这在冷冻治疗临近心脏和大血管的肺肿瘤时尤为重要。此外,冷冻后7天,冷冻区可见胶原生成,肺泡上皮和支气管上皮的增生较明显,这也是冷冻区别于射频的优点,冷冻区可以保存组织支架,有利于恢复。
如果以上发现能进一步在临床上得到证实,则在肺癌冷冻治疗时,可能不一定需要把冷冻范围扩展到肿瘤外的“1 cm安全边缘”,肺冷冻范围不一定太大,只要稍微超过肿瘤本身范围即可,特别在CT上如果冰球超过肿瘤即足够,因为冷冻后范围会扩大,这对于减少正常组织破坏、简化治疗过程和减少并发症具有临床价值。我们应用经皮冷冻治疗中央型肺癌的经验显示,某些病人的肿瘤紧靠心脏或大血管,冷冻时无法获得“1 cm安全边缘”,但术后局部无复发,患者长期生存[13],提示对肺癌的冷冻在技术上可能与冷冻其它实质性肿瘤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