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冷战期间苏哈托政府同西方的经济关系
2010-09-02罗强
罗强
论冷战期间苏哈托政府同西方的经济关系
罗强
印尼“9.30”事件后,掌权的苏哈托逐步改变了以往苏加洛所谓的“反帝、反殖”政策,转而寻求西方支持与合作的政策。分析苏哈托政府在冷战期间与西方阵营的经济合作,及其在合作过程中保持的独立自主性和这一政策对印尼经济的影响。
冷战;苏哈托;西方阵营;经济合作关系
从时间上看,1965年苏加洛政府垮台和1967年苏哈托就任总统的这一时间是越南战争逐渐升温、美苏新一轮冷战加剧的时期。此时,处于东西方十字路口、接近越南战场的印度尼西亚对于两大阵营来说十分重要。于是,西方国家极力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不断地拉拢印度尼西亚政府。苏哈托掌权后,印尼从与美国对抗转向在政治、军事、经济上依赖美国的支持。苏哈托政府同西方阵营的经济关系主要包括贸易关系、资本主义国家对印尼的直接援助、投资、技术转让和贷款。
一、苏哈托政府与西方阵营的经济关系
(一)西方阵营对苏哈托政府的经济援助
西方阵营对苏哈托政权的援助从苏哈托实际掌权不久就已经开始。“9·30”事件后,印尼国内情况极其恶劣,物价飞涨、生活品奇缺、工农业生产疲软及财政严重赤字,激发了人民的不满情绪。在此危机下,苏哈托政权先后得到美日等国的多笔援助:美国援助用以购买5万吨大米的819万美元的长期贷款、日本和美国共同提供的250万美元的经济援助(其中135万美元用以购买1万吨大米,115万美元用以购买5000捆棉纱)、日本外务省提供的4000万美元的“紧急援助”和日本政府提供的3000万美元的“积极援助”。随后,苏哈托政府利用“印尼债权国会议”,在头一年就获得了2亿美元的援助。苏哈托正是运用这些援助才轻易地镇压了共产党和反对派,使印尼经济走出困境。
此后,资本主义阵营对印尼的援助非但没有减少,反而逐年增加。1966年7月,西方阵营在东京成立了对印尼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援助印尼国际财团”,参加的国家和组织有:奥地利、荷兰、日本、比利时、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联邦德国、意大利、新西兰、瑞士、美国和英国等13个国家以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荷兰成为会议的召集国(注:由于荷印矛盾,1992年印尼政府取消了荷兰“援助印尼国际财团”召集国的资格),决定定期向印尼提供经济援助。截止1989年,“援助印尼国际财团”共向印尼提供了410亿美元的援助。
表1 1966-1989年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对印尼的援助(单位:亿美元)
(二)印尼同西方国家的贸易关系
对外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战略来说非常重要,它既可以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动力,又可以促进国家间友好关系的发展。因此,西方阵营和印度尼西亚都非常重视双方的外贸关系。随着印尼政策的放宽,双方的外贸额迅速增长,1957年为123亿美元,1980年为360亿美元,1990年为475亿美元。对外贸易额占印度尼西亚国内生产总值的31%,直接关系到印尼国民经济的发展。印尼的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日本和西欧。
印尼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主要为:石油、橡胶、咖啡、布料、胡椒、藤条、棕桐油、胶合板、茶叶、手工制品和香烟,进口则为工业设备、机械、工业原料等。从表2、表3可以看出,印尼在同美国的贸易中始终处于较大的出超地位,为印尼赚取了大量的外汇。
经济援助对稳定当时的印尼政局、促进印尼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美国还是印尼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其经济关系包括:贸易关系;资本主义国家对印尼的投资、技术转让、贷款和直接援助。
表2 美国对印尼的援助(1974/75—1981/82)单位:百万美元
表3 印美贸易(1979—1984)单位:百万美元
日本是印尼最大的援助国,同时也是印尼最大的贸易国。这不仅仅是出于双方的战略需要,同时也是双方的经济背景决定的。日本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其资源却极度贫乏,需要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产品;印尼则是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需要出口原材料以获得外汇、技术和工业产品,双方的互补性强。1958年,双方建立了外交关系,并签订了合约和经济合作协定。此后,日本对印尼的援助以及双方的贸易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日本主要从印尼进口石油、镍、钢、铝以及汽车零部件,向印尼出口工业产品。此外,截止1990年,日本在印尼投资的63个项目,价值27.3亿美元(以纤维纺织、化工、运转机械和制造业部门为主)。同年,印尼向日本出口价值36亿美元,进口价值达73亿美元。
与此同时,印尼同西欧国家的外贸也在不断增长。同与美日贸易一样,印尼主要向西欧国家出口天然橡胶及农矿产品,进口工业产品和尖端工艺。“援助印尼国际财团”的召集国荷兰同印尼之间的贸易由60年代中期的不到1%上升到1987年的2.9%和1992年的4.7%。1990年,印尼向德国出口的金额为7.499亿美元,从德国进口金额为11.017亿美元,均占印尼外贸的极大份额。
(三)西方对印尼的投资
苏哈托上台后,印尼在发展经济发面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政府财政赤字严重、通货膨胀严重以及资金短缺。因此,要解决印尼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就必须大力引进外资。为此,1967年1月,苏哈托政府颁布了给予外国投资许多优惠的《外国投资法令》,准备在头两个五年计划期间,采取外国投资与外国贷款并举的政策,把争取外国投资与贷款作为五年计划主要组成部分;通过“产品分享创”或“工作合向制”与外资合营,把外国投资引向开发以石油为主的矿业资源。此后,政府又多次对此前颁布的《外国资本投资优先顺序表》和《外国投资法令》进行修改,从投资形式、投资领域、投资地点、持股比率、产品销售市场、原料来源、计术转让、雇用职工的国籍与人员等方面对外资加以管理,并且以税收优惠作为杠杆,不断调控外国的投资方向,把外国投资引向发展技术集约型与资本集约型的制造业和政府急需兴建而本国又难于完成的工程,从中保护原住民企业家的利益。
西方国家对印尼的投资额随其经济条件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而有所增减。从1970-1980年,印尼投资协调委员会累计额仅为43.8亿美元(不含石油和天然气投资);但在1982年和1983年,增加到了24亿美元和23亿美元;随后虽然有所减少,但从1987年起又开始飙升,1987-1990年分别达到了14.8亿美元、44亿美元、47亿美元和87.5亿美元。
三、苏哈托政府对西方经济政策的原则性态度及其后果
(一)苏哈托政府同西方国家经济关系的原则性态度
经济上,苏哈托政府在吸收外资的同时,始终坚持“多国吸收”的原则。这项原则是为了防止某个大国控制印尼经济命脉,避免还不起外债,从而危害国家的主权。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印尼从日本、韩国、香港、美国、联邦德国、荷兰、台湾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从容地吸收了大量的外资。
政治上,尽管苏哈托政府从战略上倒向了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但是他们并没有唯西方马首是瞻。当印尼国内指责苏哈托外交政策有点斜、太亲近西方时,他反驳道:“印度尼西亚始终正确地、积极地和主动地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始终不依附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印度尼西亚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任何国家——西方集团国家或东方集团国家在经济技术领域开展友好活动和进行合作。”20世纪80年代初,当美国袭击利比亚、侵略格林纳达时,苏哈托在许多场合发表声明表示遗憾。在谈到与东西方两大集团的关系时,苏哈托说,“只有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国家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没有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满足我们的要求(选择利息及偿还期限比较优惠、真正有利于国家建设的贷款)。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只能提供短期贷款,这反而会加重我们的负担,我们不能接受。”这反映出了苏哈托外交政策的真正目的。
正是由于苏哈托政府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所以当荷兰等国家在人权和东帝汶等问题上对印尼政府予以批评时,苏哈托才能予以坚决的反击。1992年3月,印度尼西亚宣布拒绝荷兰的帮助,要求荷兰不再担任“援助印尼国际财团”的召集国。不过,出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分需要,苏哈托政府只敢对荷兰、加拿大等国采取强硬措施,而对美、日等大国却采取了妥协政策。
(二)苏哈托对西方经济政策政策所造成的后果
第一,带动印尼经济逐渐恢复,并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通过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合作,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印尼经济的年增长率为6.8%,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为6.1%,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为5.1%;而第五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即1989年的经济增长率为7.1%,1990年为7%。在20多年的时间里,印尼经济增长率年均为6.8%;人均收入增长了9倍,从1969年的70美元增至1993年的650美元,被世界银行列入中等收入国家。在国民经济的各领域中,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从1969年的9.2%上升到1993年的22.3%,农业产值比例则从49.3%下降为18.5%,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上升。在粮食生产方面,印尼的成就尤为突出,他们通过开展“绿色革命”,发展大米生产,1984年印尼粮食生产达2580万吨,1992年达4370吨,实现了粮食自给。1986年,苏哈托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金质奖章。
第二,印尼在经济上越来越依靠西方国家。冷战时期,对美国来说经济是服务于政治的工具。出于对共产主义思潮的遏制,美国利用民族国家渴望发展经济、提高国家实力的机会,以其经济权力加紧向印尼经济命脉部门,如石油、木材、矿业等自然资源为原料的工业渗透。印尼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外债负担也随之加重。20世纪90年代中期,印尼欠外债900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1997年,源于泰国的亚洲金融风暴席卷多个东南亚和东亚国家,印尼也未能幸免。由于资金周转不畅,短短几个月内,印尼盾与美元的比值跌幅达334%,进而导致股市下跌、物价飞涨、工农业生产萎缩、失业率上升。此时,全国范围内也发生大规模抗议活动和骚乱,要求苏哈托下台。在国会和军方的强烈要求下,苏哈托被迫宣布辞职。
第三,借助印尼经济的高速发展,以苏哈托为首的官僚聚集了大量的财富。苏哈托曾透过不同手段来为自己的家族及亲信致富,其中包括贪污、垄断等手段。据估计,苏哈托家族的资产总值达150亿美元。苏哈托本人也于2007年受到印度尼西亚监察部门的起诉。
四、结语
苏哈托政府上台以后,印尼逐步实行亲近西方、警惕苏联和疏远中国的外交政策。印尼同西方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对印尼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印尼政府通过接受援助、吸收外资、开展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广泛的对外贸易等途径,为印尼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使印尼经济维持了长达30年的高速发展,同时也为苏哈托家族为首的官僚积累了庞大的资产。
印尼在借助外力建设国内经济的同时,也使得印尼经济高度依赖外资。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印度尼西亚经济的脆弱性和对外资的高度依赖性。受金融危机的打击,印尼经济陷于大萧条之中,并在危机后的若干年仍未得到恢复。
[1]吴秀慧.印尼总统苏哈托[M].北京:时事出版社,1992.
[2]罗德.汪暄译.微笑的将军:印尼总统苏哈托.O.G[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苏哈托.唐三元译.苏哈托自传:我的思想言论和行动[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
[4]梅·加·李克莱弗斯.印度尼西亚历史[M].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1993.
[5]王任叔.印度尼西亚近代史(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6]汤平山.印度尼西亚[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1988.
book=15,ebook=63
D83.9(342)
A
1673-1999(2010)16-0015-03
罗强(1985-),男,四川雅安人,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4)文旅学院2008级世界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史。
201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