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满释放重新犯罪人员人格特质调查
2010-09-02曹加轩康诚王娟娟
曹加轩,康诚,王娟娟
刑满释放重新犯罪人员人格特质调查
曹加轩,康诚,王娟娟
采用《中国罪犯心理测试个性分测验》对刑满释放重新犯罪的服刑人员进行心理测试。结果显示,与全国男性罪犯常模比较,重新犯罪的服刑人员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和信任感,容易冲动,有较强的攻击性和报复性,具有明显的犯罪思维模式;不同犯罪类型的罪犯在攻击性、报复性、同情心、心理变态倾向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罪犯心理;重新犯罪;人格;心理测试;COPA-PI
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问题是一个困扰世界各国的严重的社会问题。有关资料表明,刑满释放人员释放后3年内的重新犯罪率,美国为46.8%,法国为50%,英国为60%,日本为57.2%,原联邦德国为62%[1]。我国司法部1992年对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82-1996年刑满释放的13万余名成年人进行调查,发现有重新犯罪行为被处刑法的占5.19%,有违法行为或轻微犯罪行为被处劳动教养的占1.4%,两项合占6.59%[2]。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率处在波浪上升的状态。从1990年到1996年,重新犯罪的比重增加了2.64个百分点,绝对数增加了50 422人,增长47.1%[3]。由此可见,刑满释放人员的重新犯罪问题已不容忽视。
导致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许多学者从从犯罪学、法学、社会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根据心理素质是个体行为内在驱动力等心理学原理,研究犯罪原因应该深入到个体心理层次上的分析,而人格是心理素质的最重要方面[4]。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认为,刑满释放人员之所以犯罪,主要是因为人格上的缺陷造成的。人格关系到机体与环境之间产生的所有行为。如果给予一定的条件,就可以从人格来预测行为[5]。为研究重新犯罪服刑人员的人格特质,我们采用中国罪犯心理测评系统课题组编制的《中国罪犯心理测试个性分测验》(COPA-PI)对天水监狱99名男性重新犯罪服刑人员进行了个性测试。
一、测试情况
测试的99人中,年龄小于35岁的有36人,占36.4%;35-55岁的有54人,占54.5%;55岁以上的有9人,占9.1%。他们的婚姻状况,已婚的31人,占31.3%;离婚的14人,占14.1%;未婚的54人,占54.5%。他们的文化程度,小学及小学以下的有47人,占47.5%;初中的43人,占43.4%;高中及高中以上的9人,占9.1%。他们的犯罪类型,为财产犯罪的57人,占57.6%;暴力犯罪的23人,占23.2%;其他犯罪的19人,占19.2%。刑期为10年以下的25人,占25.3%;10年以上20年以下的22人,占22.2%;20年(包括无期、死缓)的52人,占52.5%。
COPA-PI是司法部监狱管理局、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中央司法警官教育学院联合编制的中国罪犯心理测试系列的一部分。该量表包含13个维度:(1)内外倾,共含10个项目;(2)情绪稳定性,共10个项目;(3)同众性,共8个项目;(4)冲动性,共10个项目;(5)攻击性,共8个项目;(6)报复性,共10个项目;(7)信任感,共10个项目;(8)同情心,共10个项目;(9)自信心,共10个项目;(10)焦虑感,共10个项目;(11)聪慧性,共10个项目;(12)心理变态倾向,共14个项目;(13)犯罪思维模式,共10个项目。
在天水监狱心理矫治室干警的协助下,我们严格按照使用指导手册要求和标准,组织进行团体纸笔A型测验,文盲者在语言帮助下完成问卷。运用COPAPI软件计算各维度原始分和标准分,然后运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测试结果
(一)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重新犯罪人员与全国男性罪犯常模比较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见表1),内外倾、攻击性、信任感3个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冲动性、报复性、自信心、犯罪思维模式4个维度差异尤其显著(P<0.01)。重新犯罪的服刑人员各维度人数统计结果见表2。
表1 重新犯罪服刑人员COPA-PI原始分
表2 重新犯罪服刑人员心理测试各维度人数统计(n=99/T)
(二)不同犯罪类型人员的比较
不同犯罪类型的罪犯在攻击性、报复性、同情心、心理变态倾向4个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其余各因子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事后检验(LSD)结果表明:(1)在攻击性因子上,暴力犯罪、盗窃犯罪人员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经济犯罪、性犯罪和其他类型犯罪人员的得分;(2)在报复性因子上,盗窃犯罪人员的得分显著高于暴力犯罪、经济犯罪、性犯罪和其他类型犯罪人员得分;(3)在同情心因子上,盗窃犯罪人员的得分显著高于暴力犯罪、经济犯罪、性犯罪和其他类型犯罪人员得分;(4)在心理变态倾向因子上,盗窃犯罪人员得分显著高于暴力犯罪、经济犯罪、性犯罪和其他类型犯罪人员得分。
表3 不同犯罪类型在人格维度上的显著性检验
三、讨论
(一)与全国常模的差异分析
在对重新犯罪的罪犯教育转化和心理矫治的过程中,对其心理特性整体上把握和熟知其特有内容应该是关键的一步。这样才能做到通观全局,有的放矢。根据上述测试结果,重新犯罪的男性具有这样一些人格特点:(1)人格趋于内向,比较孤僻。除亲密的朋友之外,对一般人缄默冷淡,落落寡合,不爱社交活动,交际能力差。(2)情绪稳定性较差,情感出现一定障碍,自我调控能力低。通常性情暴躁,易生烦恼。面对困难和挫折欠沉着、冷静。容易受环境支配,心神摇摆不定,喜悲情绪骤变明显,不容易恢复平静。(3)独立性较强,固执,缺乏变通性。通常有自己的主意,常把自己看作与众不同。不太顾及社会舆论,不轻易改变自己的主见。(4)报复性较强,内心争强好胜。冲突时决不退让,易走极端,不留余地。心胸狭窄,睚眦必报。富于反抗精神,不易屈服,比较倔强。(5)戒备心理较弱,通常对人较少猜忌和怀疑,不喜欢角逐竞争,不喜欢尔虞我诈。(6)同情水平一般。不易被感动,不能体察别人感情,不同情弱者,不关心他人,可能孤独,感觉迟钝。(7)心理变态倾向不明显。由此可见,重新犯罪的罪犯与全国罪犯常模在人格特质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二)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的心理特点分析
人的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人的整个心理面貌。结构上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人的个性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可塑性、独特性、社会性和生物性等基本特征[6]。从表2可知,内外倾维度上,T≤40者占18.2%,T≥60者占11.1%,表明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的服刑人员中,典型内向性格的人明显多于外向性格的人。冲动性维度,T≥60者占30.3%,T≤40者只占4%,表明重新犯罪的服刑人员绝大部分冲动性较强,自我中心,易感情和意气用事。攻击性维度,T≥60者占21.2%,T≤40者只占8.1%,表明重新犯罪的服刑人员有较强的攻击性,解决问题容易选择暴力。报复性维度,T≥60者为33.3%,而T≤40者只占8.1%,表明报复性极其显著。信任感维度,T≥60者有19.2%,T≤40者有12.1%,表明戒备心理也有差别。自信心维度,T≥60的有23.2%,而T≤40的占7.1%,表明自信心差别极其显著。T≥60的有较强的自卑感,对自己的能力和表现没有必要的自信心,关键时刻容易紧张退缩。犯罪思维模式维度上,T≥60的为32.3%,而T≤40的只有3%,表明犯罪思维模式明显。原有犯罪心理延续,突出表现在惟利是图,贪图享受,不择手段,不计后果,放纵自己,侥幸心理。
(三)不同犯罪类型人员在人格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过去的研究表明,与正常人群相比,罪犯群体存在广泛而明显的消极性人格特征[7],本研究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本研究同时也发现,不同犯罪类型的罪犯群体之间可能存在相当大的人格差异。统计检验结果表明(见表3),不同犯罪类型的罪犯在攻击性、报复性、同情心、心理变态倾向4个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1)暴力犯和盗窃犯比经济犯、性犯罪者和其他类型的犯罪者具有更强的攻击性;(2)盗窃犯比暴力犯、经济犯、性犯罪者和其他类型的犯罪者具有更强的报复性;(3)盗窃犯与暴力犯、经济犯、性犯罪者和其他类型的犯罪者相比,显著缺乏同情心;(4)盗窃犯比暴力犯、经济犯、性犯罪者和其他类型的犯罪者具有较为明显的心理变态倾向。在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治时,要了解并掌握不同犯罪群体罪犯的人格特点,才能更好的进行心理矫治和心理干预。
四、结论
所测试的重新犯罪人员情况与全国男性罪犯常模比较,结果显示,内外倾、攻击性、信任感3个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冲动性、报复性、自信心、犯罪思维模式4个维度尤其差异显著。重新犯罪的服刑人员各维度人数在T分的三个区域(T≥60、60>T>40、T≤40)的比例情况,也支持这个结论。不同犯罪类型的罪犯在各人格维度上差异显示,攻击性、报复性、同情心、心理变态倾向4个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其余各因子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1]殷尧.重新犯罪的心理归因分析及其心理预防[J].中州大学学报,2004(3).
[2]李均仁.中国重新犯罪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2:175.
[3]李均仁,等.转换观念,预防控制重新犯罪的上升趋势[J].犯罪与改造研究,1998(5).
[4]蒋俊梅.青年罪犯的人格特征研究[J].心理科学,2005(1).
[5]叶奕乾.现代人格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13.
[6]叶奕乾.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5.
[7]马海鹰,张小远.罪犯人格特征的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3).
book=48,ebook=92
B848
A
1673-1999(2010)11-0048-03
曹加轩(1984-),男,甘肃民乐人,新疆大学(乌鲁木齐830046)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康诚(1978-),男,甘肃武山人,天水师范学院(甘肃天水741001)教育学院讲师;王娟娟(1985-),女,甘肃甘谷人,天水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心理学系学生。
2010-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