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

2010-09-01庄俊红郑淑美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5期
关键词:护理

庄俊红 郑淑美

【关键词】化疗药物;外渗; 护理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随着化疗药物治疗疾病的多样性、广泛性,使得使用化疗药物治疗肿瘤的患者越来越多。由于化疗药物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加之患者治疗周期长,会出现令人担忧的化疗药物外渗问题。有资料[1]显示:肿瘤化疗药物静脉渗出发生率:国内报道为0.1%~6.0%,国外报道为5.0%。化学药物外渗对机体可导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因化疗药物外渗轻者引起红斑、肿胀、局部组织坏死,严重者甚至溃疡、经久不愈,可深及肌腱及关节,给患者造成很大心理和生理负担。现将本科从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发生的19例化疗药物外渗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本科共收化疗患者106例,19例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其外渗部位有:手背、前臂、外踝,化疗药物有:吉西他滨、顺铂、多西他赛等。

2 外渗现象和局部毒性的分类[2]

根据化疗药物外渗后引起局部毒性的差异,可分为起泡性和刺激性两大类。

起泡性化疗药物是指外渗后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的药物。常见药物有:阿霉素、长春新碱等。

刺激性化疗药物是指药物外渗后引起局部肿胀,灼伤或轻度炎症而无坏死的药物如顺铂、足叶乙甙、紫杉醇、环磷酰胺、甲氨碟呤等。

3 化疗药物渗漏的临产表现

3.1 一期 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多发生于渗漏早期,局部组织肿胀、持续性疼痛、剧痛、烧灼样痛

3.2 二期 组织坏死期、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累及皮下肌层,甚至深部组织结构受累。

4 化疗药物外渗的因素

4.1 化疗前的交流、宣教不充分

4.1.1 护士与医生之间交流不够,护士未能针对性地制订护理反案。如血小板数量少的患者或血管较脆的患者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时易发生外渗,治疗时必须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4.1.2 护士在治疗前没有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宣教。患者对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化疗药物外渗问题的严重性不了解,故有可能在滴注时配合不好或滴注过程中活动较多而导致穿破血管、针头滑落、外渗发生后反馈又不及时。

4.2 药物因素 药物毒性对血管的损伤 常见的有3类化疗药物会引起血管不同程度的损伤:第一类是腐蚀性药物,外渗后可引起组织发庖甚至坏死。如氨芥、长春新碱、长春酰胺等:第二类是刺激性药物,指化疗药物能引起注射部位或静脉路径疼痛,可有局部炎症反应、静脉炎、局部变态反应。如环磷酰胺、氨尿嘧啶等:第三类是非刺激性药物,外渗后不对组织产生不良反应[3]。

4.3 正确评估

4.3.1 输液时应仔细观察血管情况,如血管太细、脆性大、静脉硬化、外周神经病变、局部皮肤炎症情况不宜穿刺。

4.3.2 尽量选择前臂较粗、直的静脉穿刺,避免选用腕部及下肢静脉。

4.4 操作性损伤

4.4.1 护士操作穿刺技术不熟练,穿刺时针尖刺破对侧血管壁或针尖斜面未能完全进入血管腔。药液经破口进入皮下组织。

4.4.2 穿刺技术不熟练,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针头固定不牢,拔针后按压针眼不准确注过程中活动较多而导致穿破血管、针头滑落、外渗发生后反馈又不及时。

4.4.3 未能掌握化疗药物输注的拔针技术,拔针后对穿刺部位观察不仔细。

5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处理措施

5.1 化疗药物输注前的预防措施

5.1.1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静脉化疗的注意事项,作好心理辅导,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及恐惧心理。

5.1.2 化疗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减少在用药时的活动。

5.1.3 穿刺前指导患者用热水浸泡穿刺肢体,使静脉充溢于提高穿刺成功的几率。

5.1.4 静脉穿刺是,选择上肢弹性好,血管较粗、易固定的静脉;穿刺部位由远至近,两侧肢体交替。

5.2 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的防护措施

5.2.1 静脉穿刺成功后,应告之患者,局部若有疼痛或其他异常情况发生,应立即通知护士。

5.2.2 在给药的过程中,护士应经常巡视患者,细心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腫、渗出、疼痛以及静脉的走向等。

5.2.3 正确掌握给药的顺序、浓度和速度,一般先注入刺激性小的药物,后注入刺激性大的药物。

5.2.4 尽量使用化疗专用输液器。

5.3 化疗药物输注后的防护措施

5.3.1 化疗药物输注完毕,告之患者及家属禁忌穿刺部位热敷,宜冷敷,奥沙利铂例外。

5.3.2 化疗药物输注完毕,患者可用马铃薯切成薄片贴敷。

6 化疗药物外渗后的紧急处理措施

6.1 紧急处理 一旦发现化疗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先不要拔除穿刺针,用5 ml注射器连接穿刺处,缓慢回抽,尽量抽吸出刚渗出的液体,使渗出的药液最少,减少化疗药物对组织的损伤。

6.2 早期处理 可尽早进行局部封闭,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和地塞米松和利多卡因[4],在外渗中间部位做环型封闭,阻止药物与组织细胞联合,减轻局部组织的损伤。

6.3 冷敷湿敷 若经早期处理后仍有红肿或是出现水疱,可给予间断冷敷24 h,温度4℃~6℃,时间15~30 min,即可减轻局部肿胀、疼痛,又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药物的扩散、吸收。冷敷后用50%硫酸镁湿敷,温度40℃~50℃,时间24~48 h。抬高患肢,减少局部组织肿胀。第二天将5%葡萄糖注射液20 ml联合25%硫酸镁10 ml联合维生素B12 500 ug的混合液[5]与白罗卜500 g水1000 ml煎沸冷却,两种药液交替湿敷,6~8 h/次,30~40 min/次,一般1~2周完全愈合[6]。

6.4 免疫治疗 有报道阿霉素渗漏引起的手臂溃疡使用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皮下注射,每星期400MG第四个星期溃疡完全消失。

6.5 理疗 化疗药物外渗24 h后,可进行红外线、超短波等理疗

6.6 外科治疗 对一些局部组织坏死者,待皮肤坏死出现分界后,应及早切痂植皮。

7 体会

做好预防工作是杜绝化疗药物外渗性损伤的关键,因此护理人员应全面掌握预防及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的相关知识,最大限度地避免化疗药物外渗的机会发生,一旦发生后应采取积极正确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本科19例患者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后经及时正确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均得到满意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李俊英,余春华,付凤.药物外渗的危险因素及防治.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7):7375.

[2] 郑晓蕾,胡瑞霞,姜海霞.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2323.

[3] 潘宏铭,耿宝琴.肿瘤化疗的毒副反应和防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023.

[4] 陈德风,房雅君,等.盐酸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磷酸钠在预防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用.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4)1011.

[5] 周莲,姜明杰.高渗糖联合硫酸镁和维生素B12用于化疗药物外渗处皮肤.中国护理杂志,2000,35(2):119.

[6] 叶剑霞.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4).

猜你喜欢

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方法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优质护理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