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C语言》项目教学法中项目选取的研究
2010-08-31何振贤
何振贤
摘要: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对中学生而言,培养实践技能是放在第一位的,“项目式教学”可以做到这一点。本文以《C语言》课程项目为例,说明项目教学法的项目选取原则与策略,提出了选取项目要突出体现教学内容为依据、现实对象为材料和社会需求为目的的三个原则。通过选取好的项目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达到“以能力为本”的培养目的。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计算机程序设计;项目选取
中职《C语言》是一种概念复杂,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程序设计语言,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程序设计基础。通过程序设计教学的学习最终都是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设计程序的思维方法和能力,也就是要会用语言这个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大都是从理论入手,虽然能系统完整地讲解各章各节各个知识点,但由于内容比较枯燥,对于基本素质、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都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上的职校学生来讲,仅能够灌输到一点基本概念和理论,根本谈不上能用语言这个工具去编写实际的程序。笔者在多年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逐步总结出采用项目教学法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在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而教学过程中项目的确定是“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综合考虑项目的统筹设置、项目间的联系和层次递进。在开展项目教学法时,确立项目是关键。确立项目既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现实的对象为材料,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综合应用和开发创新,同时尽量选取学生熟悉的行业或范围,熟练后再向其他方向推进拓展。所以,项目的选取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笔者就项目式教学中项目的选取做如下探讨:
一、 教学内容为依据
项目的选择要考虑几个因素: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既要与书本的知识紧密结合,又要有一定的发挥空间。
(1)针对性。首先,项目的难易度要针对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项目要被大多数学生喜爱,并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空间,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项目的任务,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应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否则学生很容易放任自流,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具体标准要求可根据具体项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提倡制定得很高,如果很难达到要求,学生很容易知难而退,不利于自信心、成就感、学习兴趣的培养。如在C语言教学中: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境——给出原先所编的学生成绩处理程序,要求用函数部分的知识将该程序进行模块划分,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函数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教学环境。我所选取的学生成绩处理项目中,有成绩的输入、输出、求总分、求平均分、求最高分、排序等。这是一个贴近实际,学生比较熟悉,难度适合的项目,这样容易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2)全面性。项目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尽可能自然、有机地结合多项知识点,合理地综合若干教学模块,有利于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使技能和知识得到迁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编制面向全体、符合各层次学生实际的教学层次目标体系。教学内容应包括体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够达到或超过大纲要求的层次目标。只有注重教学内容的全面性,才能全面综合地考虑课堂教学目标,建立一个目标系统,那才是迈出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第一步,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才能把每一个学生的培养和提高都置于自己的视线之中,使学生各得其所、各展所长。
二、 现实对象为材料
项目的选取要使得学生有适合的切入点。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项目的选取,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去主动发现身边的素材,选择难度适合的项目。要考虑理论的容纳度和操作的可行性,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能学到理论知识;要考虑知识的连贯性,使学生既能运用上学过的知识,又能联系到新学的东西:
(1)“项目”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在总体学习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项目”,通过这些小的“项目”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比如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小项目,并示范完成项目的过程。我选择成绩输入这个小项目,示范用自定义函数来实现该模块的功能。
(2)“项目”要符合学生特点。不同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项目”选取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在C语言函数部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成绩输入这个示范项目的解决要点,为解决练习项目打下基础。要消化的要点主要有函数定義部分的参数定义、返回值的确定,以及函数的调用,函数的原型声明等。以“布置项目”的方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在传统的教法中,引入有关概念时,往往是按“先提出概念,再解释概念,最后举例说明的顺序。在新的教学方式中,应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先布置项目,再介绍完成项目的方法,最后归纳结论”的顺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
(3)“项目”要注意分散难点。项目要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需要通过有目的地查阅相关资料、社会调查、反复试验才能解决问题。掌握程序设计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项目”设计时要考虑“项目”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可归纳为五个方面,即组织能力、自主性和责任感、交往和合作能力、承受能力、学习技能能力。教学项目必须包括职业技能的培训,同时还要包括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项目,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
三、 社会需求为目的
项目的选取,要在市场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的教学阶段进行选择。在教学实习阶段,可以选取小项目,通过完成小项目掌握相应的知识点,选取的项目的功能相对单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程教学阶段,可以选取相对复杂、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的项目,学生通过完成教学项目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积累实际工作的经验。因此,项目的选取既要使学生有切入点,能够动手又要使各章的教学项目之间有联系点,还要使其能够最终形成一个大作业,即课程设计。计算机专业教学项目的开发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过程相联系的要求,这是我国技术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来衡量,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分三级来考核:第一级是由教师对小组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定:能否共同协作,实现预定功能;程序的优化;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第二级是由各小组成员根据各组员对本小组贡献的情况进行互评,组员的参与意识;第三级是由学生本人进行自评,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综合三级评定情况来确定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项目选取原则强调的是项目的选取要紧跟专业技术的更新和发展,使学生能够接受到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训练。以劳动力市场分析为主的社会需求分析,是确定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先决条件,也是进行教学项目选择的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通过项目教学法学习的学生,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这种方法不但适合职业学校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尤其适用于学生水平参差、学生自控能力比较薄弱、课程的应用性比较强的教学。通过选取工程项目来创设情境,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学习,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一些现实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协作学习模
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0(10).
[2]施瑾.浅析项目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上
海教育科研,2007(12).
[3]赵喜清.以项目为载体加强学生关键能
力的培养[J].职教论坛,2008(7).
[4]张建伟.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M].北
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4).
(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