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010-08-31闫淑娟
闫淑娟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这是值得音乐老师共同探讨的问题。根据小学低年级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我认为首先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兴趣”。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出于审美的需要,对审美的客体产生了兴趣,才能有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深刻的审美体验,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由此可见审美兴趣是审美教育的前提。
一、 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审美兴趣
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带给人美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是学生在对音乐作品产生兴趣之后,通过感觉直觉到达理性内涵的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教学中尝试过多种方法。如①故事导入,引起兴趣。教一首新歌时,以故事导入,很能吸引小学生。有些歌曲可以编成童话故事、历史故事,还可以把有些歌曲的创作背景作为故事讲给学生听。如教《卖报歌》前,就可讲述聂耳在上海街头碰到贫苦报童的故事。②生动范唱,激发兴趣。范唱应该吐字清晰,声情并茂,形象鲜明,风格突出。如《嘀哩嘀哩》这首歌生动地表现了小朋友们寻找春天的喜悦心情,学生一听就喜爱上了这首歌。③音像结合,增加兴趣。在音乐教学中运用插图及自备的有关美术作品,有助于学生形象化理解歌曲、乐曲,从而增加兴趣。如在欣赏钢琴独奏《牧童短笛》时,我准备了一组图片,图片上牛角朝着朝霞,村姑提着竹篮,走向村外,提示着清晨离家放牧的景象。
二、 通过多种途径,拓展学生的审美兴趣
一个人喜爱什么音乐,不喜爱什么音乐是因人而异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们都有相同的爱好。相反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引导和教育。因为低年级儿童受年龄、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审美兴趣是狭窄的,教师有责任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让他们的审美兴趣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扩展。教师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兴趣,还可以利用课外音乐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音乐,热爱音乐。如在学校的艺术节中,让有文艺特长的学生演唱演奏,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感受音乐作品的美感,同時通过表现作品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对音乐产生强大的兴趣。还可以在校园课余组织集体舞,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身心娱乐,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还可以在班级的班队活动中,通过自己组织的小品、音乐短剧、小节目去发展学生的音乐爱好等等。
三、 提高审美认识,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音乐的审美活动是高尚的,它值得我们爱之、好之、乐之。音乐又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一方面它很抽象,一方面它却又能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欣赏者从这门特殊的艺术中感受歌曲的丰富情感和思想内涵,从中获取精神力量,使思想得到升华,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许多哲学家和音乐大师对音乐的这一功能作用都作出了充分的估量,给予高度评价。或曰:“浸润心灵”,或曰:“净化灵魂”,或曰“改善德行”。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一方面要加强美育、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学习,正确地认识音乐审美兴趣的作用,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学生审美兴趣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最终目的。
(瓦房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