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部分初中初三英语课堂教学调研及思考
2010-08-31孙丽萍
孙丽萍
本学期,我们中学教研部随教育局有关领导对本地区部分学校进行了联合视导调研,现将初三英语课堂教学情况汇报如下。在视导中我们共听近五十节初三英语课,上课教师大多数是中青年教师,这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上反映了本校初三英语课堂教学水平,因为各校比较好的教师大多安排在初三,因此代表了课堂教学的高度。可以说,基本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的要求,以及英语课程标准,但也存在着课堂教学不均衡和参差不齐的现象。
一、 主要成绩
(1)以听说教学为主,注重“双基”教学,夯实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教学,采用听说教学为主,带动读、写。大量听的输入,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感受,从而形成语感,为说、读、写打下坚实基础。当堂英语课的知识目标比较到位,基础知识抓得比较牢,讲解准确。配以适当的训练题,语言点训练难易度、密度比较适中,考点抓得准,练得透,要求比较严格,学生掌握得好,应试成绩突出。
(2)英语语言点教学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在初三英语教学中,注重语言的拓展、迁移,一个知识点能够迁移出相关的若干个知识点,使知识形成网络,形成知识树,有利于学生联系记忆、归纳理解,有深度有高度。学生做题能够居高临下,而且这些语言点的讲解不是一味灌输,而是通过学生的探究、预习、查资料等方式呈现在课堂上。教师只是精讲点拨、提问、配以练习题,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语言教学注重层次感,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说明教师在备课中能挖掘教材的知识体系、内在联系。将知识重新排列、整理,然后有层次地、层层深入地传授给学生,既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性,又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学过程比较科学、合理、学生易接受,体现了语言教学的高效性。
(4)课堂采用启发式教学,训练为主线,小组对子为主要活动方式。现在的初三英语教学克服了以往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采用启发式教学。各种语言点呈现后都是训练学生记忆,由机械记忆的训练——大量读,口头表达,然后过渡到语言运用,訓练贯穿课堂的始终,听说读写全面兼顾。为了防止大班学生实践量少的问题,训练的方式上采用小组对子及各种形式的合作交流,保证了学生的实践量及实践语言的次数,保证了语言操练的合理及全面。
二、 存在问题及建议
(1)师资相对老化,知识需要更新,建议有计划培训。在师导检查中,相对比较好的教师安排在初三,加强升学指导力度。这些教师都从事教学工作多年,属经验型,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在英语学科教学中,这个年龄结构相对老化。市内30岁以下的教师几乎很少。这些教师缺少年轻人的激情,在听说读写演唱画的教学时代,基本功明显落伍。从知识结构看,课堂教学语言运用贫乏,说不出来,不敢扩展,背景知识缺乏,急需学习,急需更新知识,急需充电。英语知识只限于初中的课本知识层面,传统的教学法极不适应新教材的需要,英语底蕴相对薄一些,教学方法单调,缺乏兴趣。所以,建议教育局领导采取行之有效的继续教育办法,对在职的英语教师有计划地进行知识培训,教学方法系统指导,并应该充实大学生到一线,增加新鲜血液,形成英语师资力量的合理梯队。
(2)课堂教学方法单调缺乏兴趣性,建议加大校本教研力度。由于初三升学,所以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直奔主题,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更不讲究呈现知识的环节及训练的方法。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讲得多、讲得死、讲得烦琐,灌输式、填鸭式、让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大有人在,训练方法单调乏味。思维操练运用性得少,缺乏兴趣性。学生学起来无积极性,疲于应付,像一架机器,机械接受,无动于衷。主要是教师在备课中只备知识,不备方法,不考虑怎样将知识、科学合理有趣地传授给学生。不讲究过程,不讲究方法,不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所以,建议各校领导要加大教学研究力度,切实深入课堂教学,加强监督管理。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重视探讨科学的传授方法,以训练的方式,配以直观形象的呈现,灵活多样有趣味的方法,激活学生形象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每个环节中创设语言情境,采用互动式、交流式、任务驱动型教学,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
(3)课堂教学节奏慢、密度小、容量小,建议加强集备,集思广益。初三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设计充分的讲练材料,而且需要训练的快节奏,保证大密度,大容量,提供足够的信息量,为课堂高效打下坚实基础。但有的教师由于设计课程不合理,没有一定的层次感,加上训练节奏太慢,输入的信息相对少,练习的密度小,浪费时间的现象严重,从而使课堂死气沉沉、课堂效率低下,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建议各校集备组加大集备力度,多准备语言材料,反馈练习题,切实做到讲练结合,学以致用。而且在教学手段上下工夫,充分利用多媒体、幻灯、小黑板及设计当堂学案等保证训练的节奏、密度和容量。
(瓦房店市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