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有效导入 优化历史教学
2010-08-31张霞
张 霞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作为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所在,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效果的达成状况。为了让导入真正体现它应有的价值,让学生更好地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教师有必要对每一堂课的导入部分进行认真的设计构思。
一、 直奔主题、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导入法是最常见的传统导入法。在普遍追求激趣导入的今天,这种方法似乎因平铺直叙、简明扼要、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显过时。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单纯追求兴趣性,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学生的特点选用合适的导入方法。在给学生减负的背景下,教学时间贵如金。对于难以激趣导入的教学内容或是相对于费时费力、低效高耗的花哨导入,直接的开门见山又何妨?简洁明快、切入主题,有利于节约时间、明确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然,开门见山导入法也可以变通,与其他激趣导入法相结合,让“山”若隐若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内容的状态。如导入人教版必修I《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可以将开门见山导入法与悬疑导入法相结合:“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的征服是最为持久的征服。那么,罗马法究竟是如何起源和发展的?为什么罗马法律的征服是最为持久的征服?带着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二、 激发兴趣、趣味导入
构成学习动机的成分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兴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伊始,借助巧妙的导入设计,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常常就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趣味性导入的方法有多种:漫画谜语导入、影视动画导入、诗歌对联导入、时事热点导入、趣闻典故导入、图片资料导入等等。如导入人教版必修II《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可以采用图片导入。通过PPT向学生展示20世纪后期以来结婚几大件的图片:20世纪70年代是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20世纪80年代是冰箱、黑白电视机、洗衣机;20世纪90年代是彩电、空调、电脑,现在是车子、房子。四张图片鲜明的对比一下子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习俗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又如导入人教版必修II《第一次工业革命》,可以结合时下的热点。2010年5月至10月,为期6个月的第41届世博会在上海举办,很多同学都去参观了世博园。教师可以设问:“上海世博会是第几届世博会?第一届世博会在哪里举行?有哪些展品?”从而引出第一次工业革命。
三、 铺垫诱导、情境导入
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历史内容变得鲜活、有趣起来。情境导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感知新知识、探索真理的欲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教学内容的特定情境,为接下来的理解、感知奠定心理基础。同样,创设情境的方法也是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时事新闻、影像资料、图片资料、通过角色体验等等创设情境。比如,导入人教版必修I《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可以利用时事新闻创设情境或是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同时设置悬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好地了解责任内阁制的形成、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奠定基础。①利用时事新闻创设情境:“据香港《文汇报》2010年6月6日报道,美国国务院前日误向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发送生日贺电,比预定庆祝日期早了一周。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祝贺‘早一周总好过迟一周。白金汉宫发言人表示,此事没冒犯成分……”美国务院记错英国女王生日提早一周发贺电至少说明美国非常重视英国女王,那英国女王是不是英国政治生活的主宰呢?②角色体验情境创设:让几位学生扮演英国女王、英国现任首相及其内阁成员,要求学生说明他们之间的政治关系。大多数学生肯定是说不清楚的。在学生的存疑中,教师引领大家进入教学内容。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课堂导入也是如此。不同的课型可以用不同的导入,同样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采用多样的设计。但无论采用何种导入方式,都不能游离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项良东.浅谈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中的
新课导入[J].新课程研究,2010(4).
[2]李利.浅谈新课的导入[J].教学研究,
2010(4).
(南通市通州区平潮鎮平潮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