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初中数学课堂灵活性教学实践探究
2010-08-31苏裕书
苏裕书
摘要: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呼唤学生生命活力在数学课堂中自由舒展。因此,数学课堂必须“活”,才能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以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本文理论联系实际,对当前初中数学课堂灵活性教学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活”字;课程改革;初中数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肩负起教育的重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把握初中数学课堂“活”字,充分协调教学中各种因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辨析质疑能力,激活创造性思维。下文对如何把握好把握初中数学课堂“活”字进行了探讨。
一、 灵“活”机动,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新的先导,也是创新的源泉。一个人要想在学业上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必须对所学的东西有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愉悦的享受。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呢?在教学中,我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创设问题情景,以良好的开端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当学生对某门学科知识感兴趣时,他们就会很乐意地去学习,积极地探究,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感知趋向。所以数学教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地学习过程。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更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身边的问题研究起,更多地安排数学活动和互相交流,使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在讲“有理数加法法则”时,我提出如下问题:理财是一门知识,如果你是家长,你应怎样去估测一年来家庭的收入情况?此问题一提出,马上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应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某学校要对一教学设施建设招标,投标结果:是A、B两队合做需6天完成,承包费8700元;C、D两队合做需10天完成,承包费为9500元;A、C两队合做5天完成全部工程的,学校需付5500元。假如你是校长,只考虑工程费用这一项指标,要求在半个月内竣工,雇哪个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最合算?显然,此题的设计有利于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件中体会到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引导他们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现代教育理论很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智力、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并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不同的见解;教学同时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着力使学生与学生的见解产生碰撞、共鸣,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相讨论,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鼓励。如果课堂教学能够形成这样的结构模式,那么数学教学就会由教师的独角戏转变为师生的双向交流,继而转变为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这时教师的角色是一位听众、一位裁判,更是一位优秀的主持人,而每一位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等都会在这种交流中得到长足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将受益匪浅。
二、 联系实际生活,以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推动了数字化社会的发展,推动了科学的纵深发展,它被广泛应用在现实世界的各种领域。这样,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尽可能缩小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距离,让学生与实际生活联系,以充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如:在“统计与概率”中,可让学生思考,为迎接校运会召开,班上准备购买一批运动鞋,应怎样合理购买各种型号的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就要对班上每一个同学穿鞋的尺寸做调查,然后把调查结果整理成数据,并根据数据作出决策。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加深了对统计知识的了解。再如:学习“立体图形展开图”,让学生根据要求做一个精美的正方体包装盒,作为送给老师的礼物,这样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很好地学习了书本知识。部分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上课比较好动,有的自卑感强,教师上课总是提问成绩突出的学生等。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呢?我们只有了解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在课堂设计教学内容时,适当降低梯度、坡度,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把知识加工、内化。
结语: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敢想、敢说、敢怀疑、敢争辩,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师生、生生形成一体,互相讨论、互相交流。在互动环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出现了失误不要急于批評,而是帮助他们弄清失误的原因,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从而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只有不断探索、总结以及改进,才能为祖国培养更多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栾庆芳.关于中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认识[J].初中数学教
与学,2005(3).
[2]符小珍.浅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新课程,2008(3).
(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双莲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