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用好自读课本的几点做法
2010-08-31于长春
于长春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左右,要完成课标对他们提出的“阅读量145万字”,是非常不容易的。教师引导学生读好、用好《自读课本》,就成了完成课标要求的关键所在。
一、 激发学生兴趣,实现《自读课本》阅读的自主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推动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的欲望。当学生对阅读发生兴趣,产生喜好时,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而且愉快地完成阅读任务。所以激发兴趣是阅读《自读课本》的首要任务。要激发兴趣,就要注重推荐方式。
(1)学习课文前起铺垫作用。在学习《奴隶英雄》一课时,让学生先阅读《自读课本》中的《角斗场上的斯巴达克》,让学生感受一下奴隶主以奴隶的性命取乐的血腥场面,告诉孩子就是这个斯巴达克后来成为奴隶起义的领袖,带领奴隶起来反抗,发生了古罗马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有了这个铺垫,再学习奴隶英雄时,理解斯巴达克起义的原因就会水到渠成,同时《自读课本》的阅读也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欲望,让“要我读”变为“我要读”。
(2)学习课文后进行拓展延伸。好的语文课堂是诗人意犹未尽的,在意犹未尽之时引导学生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或同类型的篇目,这就营造了课外阅读的氛围,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产生“星星之火,慢慢燎原”之势。而这些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或同类型的篇目,在《自读课本》中就很容易找到。如学完《宋庆龄和他的保姆》之后可以阅读《自读课本》中的《宋庆龄和她的小交通员》,让学生再一次走进宋庆龄的生活,品味其高尚的人格;学完《草船借箭》之后可以阅读《自读课本》中的《空城计》,让孩子再次领略诸葛亮过人的智慧和超人的谋略等。
(3)语文实践课上进行展示。通过阅读《自读课本》,孩子增加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语文素养。此时就需要给孩子搭设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增强阅读的兴趣和信心,如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讲故事比赛”“演讲赛”“知识竞赛”等等。
二、 指导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读书的实效性
《自读课本》的阅读,可以有多种方式:一是可以把《自读课本》作为课堂内容的一部分来处理,可以与课文同时阅读,也可教完课文后,课堂抽取时间阅读;二是低年级学生可以布置在家中与父母一起阅读,进行“亲子阅读”,高年级学生可布置在家中进行独立阅读,让家长写上简单的評语即可。《自读课本》的阅读方法也很重要,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阅读质量和阅读习惯。在学生初读《自读课本》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读文,查字典解决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借助课后的问题细读文章,从中寻找答案。高年级学生还应初步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想想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收获。最后从文中摘录优美词句段,做好积累。如六年级下册《自读课本》中《沁园春·雪》一课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阅读:①初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自己解决生字、新词。②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与课本中《卜算子·咏梅》相比较,《卜算子·咏梅》写的是梅花凌寒独放、俏不争春、乐观谦虚的特点,而《沁园春·雪》却是借雪抒发作者为了民族的生存重写历史的决心和气魄,两诗的共同点是都表达了毛泽东的乐观主义精神。③结合课后思考题“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乐观主义精神和他的英雄气魄。④师生交流思考题,检查阅读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该把阅读的训练点贯穿到《自读课本》的课文中,一提一带,让学生举一反三,强化训练点,提高阅读的实效性。⑤背诵积累。
三、 利用《自读课本》,多角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自读课本》的阅读,不应停留在知道大体内容、答对思考题上,而应该将它作为一种载体,多角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四年级上自读课本中《生命的亲吻》一文,讲一个女孩到一所“临终关怀医院”看望这里的老人,女孩用她的亲吻换回了老人的青春,女孩让人们看到人间的亲情和温暖。了解了课文大意,交流了思考题之后,可以问学生:“当女孩亲吻了陆奶奶之后,陆奶奶的病情会怎样呢?之后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让孩子根据课文内容合理想象,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2)读写结合。五年级下《自读课本》《天鹅》一文描写了天鹅面容优雅,外形美丽,起飞的样子及它神奇的歌声。读完之后可以让学生仿照此文观察一个小动物,写写其外形和习性,表达出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3)读读画画。学习了《沁园春·雪》之后可以让学生想想“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用笔画一画。
四、 改革评价手段,落实好《自读课本》的阅读
对于《自读课本》,一些老师认为“不考试就不用重视”,不少学校学生的《自读课本》学期末还是崭新的,学生没有阅读一页,这就是教学评价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改革评价手段,如每月举行《自读课本》的朗读检测,阅读题可以选取《自读课本》中的文章,期末抽测试中增加检测《自读课本》的题目,定期检查学生阅读《自读课本》的阅读笔记或积累本等。
总之,《自读课本》只是学生学习语文、进行课外阅读的一个载体,教师应指导学生用好这个载体,逐渐引导学生由这个载体游入课外书籍这个广阔的海洋里,让他们搏击风浪,吸取营养。
(普兰店市安波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