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校语文教学渗入心理教育初探

2010-08-31张慧敏

成才之路 2010年23期
关键词:周朴园技校人格

张慧敏

技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先进生产劳动者的重要职责。但技校的生源主要来自落榜的中考生。这些学生心理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毛病,帮助学生走出误区克服各种心理毛病,成为一个身心都健康的合格的生产劳动者,是每个技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入心理教育呢?在这里我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 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心理教育

语文教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素材。语文教材中有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政论文章,这不仅是语文学科的教材,也是美育、德育的好教材,同时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素材。因此,我们应在教材的研习上下工夫,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心理健康的教育素材。我们在阅读《项链》时,往往集中在对女主人玛蒂尔德的评价上。事实上,路瓦栽先生的潜意识中,流露着更多的男人的虚荣心。他在拿到请柬之后,“得意洋洋”;而事实上,他收到的,只是教育部长一张普通的请柬,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人哑然失笑。授课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男主人公这种病态心理所造成的一系列荒唐。舞会上,当玛蒂尔德在尽情地享受着对于她们来说是难得的幸福的同时,路瓦栽先生和另外三个男宾则在一间冷落的小客厅里睡着了。这一冷一热,不禁使同学们发出会意的微笑。学会心理分析的方法,还可以使我们深入到作者和作品的深处,体会到别人未曾发现的精彩。在教学《雷雨》时,一般都是从阶级的高度和深度去评价周朴园的,认为他自私、虚伪、冷酷,他对待鲁侍萍的感情是假的。当我们深入到周朴园的内心世界以后,会发现周朴园的精神世界是相当复杂的。年轻的周朴园涉世未深,遇到了温柔贤惠的侍萍以后,怦然心动,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家庭、事业、荣誉面前,他伤害一位无辜的姑娘,这也是与他的剥削阶级思想完全一致的;在以后的日子里,周朴园的家庭现状令他时时烦心,他感到了老境的凄凉,害怕命运的惩罚,害怕自己的孩子会像自己年轻时一样荒唐。所以,他企图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来赎罪,以求得心灵的慰藉。而当鲁侍萍再次出现的时候,他则又暴露了资本家冷酷的本质。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同时,进一步看到了周朴园复杂的心理过程,也更加鄙视周朴园的卑劣人格,从而也加深了我们对《雷雨》的理解。在语文教学中深入挖掘人物的心理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心理分析的方法,全面了解人物的性格和意志品质;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起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因为,“别人始终是自己的一面镜子”。

文学作品有许多极具个性、鲜活灵动的人物,在指导学生分析诸如项羽、林黛玉等人物性格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分辨人物性格中的积极与消极因素,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提高塑造自身积极健康性格的自觉性,主动进行自我心理矫正或寻求援助。当然,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远不止上面所举的几例。在诵读《荷塘月色》《再别康桥》《故都的秋》时,可以激发起同学们对美的积极追求;在学习《日本投降签字》时,会激发我们的爱国激情,在吟诵《邶风·静女》时,会使我们对爱情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朗诵曹操《短歌行》以后,可以培养我们一种健康、向上的热情……文学是人学,人物的心理活动,是人最重要的活动。只要认真挖掘,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素与语文教材充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利用语文教材进行心理教育,还是大有可为的。

二、 课堂教学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

学科教学与心理卫生教育结合渗透的途径有很多,但课堂教学始终是主渠道。教师应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和谐有序的心理环境。

(1)精心设计导语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技校学生的生源决定了大部分学生基础差、学习有一定困难,很多学生都存在厌学心理。针对这个特点,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好每课的导语,语出惊人,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否则你以后讲课的内容再精彩也不能吸引大部分学生来听。比如讲《诗经》时,我首先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背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然后就提出问题:哪位同学知道“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风骚”二字是什么意思?一下子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堂课下来同学们依然意犹未尽,一部分同学竟然不休息,主动背诵课文。这引发了学生学习祖国灿烂文化的热情。

(2)介绍作家,树立榜样,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技校学生都是中考的失败者,在失败面前许多学生萎靡不振。语文教材有很多名家名篇,这些名家的人格为后世景仰。在教学中介绍一些作者时,可以针对学生实际,有重点地介绍这些作家的人生经历、情感历程、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如蒲松龄面对落第却发愤创作,曹雪芹处境艰难仍不辍笔耕,苏东坡屡遭贬谪却乐天超脱,史铁生双腿残疾却顽强求索等等。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对待人生的挫折。

(3)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技校学生大多数在中学都是困难生和问题生,都不被老师重视,他们都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都有强烈的自卑感。面对这些学生,可在课堂上让他们训练一些相对容易的题目。对他们的回答多加肯定和鼓励,借此唤起自信,体验成功,丢掉自卑。

(4)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是主角,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提倡个性张扬的今天,已经遭到学生反感,特别是在技校课堂。笔者尝试着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在进行口语训练《自我介绍》中,鼓励每一位同学大胆走上讲台,向大家介绍自己,无论那个学生我都真诚地给予评价,带头送给他们掌声并适时进行鼓励。例如:你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学生,你一定会有很多朋友;你的谦逊会使你不断进步;挫折也是人生的一大财富,我相信丰富的经历会使你更加珍惜这次重新学习的机会和以后的生活等等。在我的鼓励下,每一位学生都走上了讲台,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别出心裁地做了精彩的自我介绍。不仅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提高自身修养,注重人格的表率作用。教育中的一切教育活动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品质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注意利用人格的张力感染和教育学生,去消除学生的心理、情绪和学习障碍,以逐步增强学生对人、对社会、对自然强烈的责任感和建设未来的使命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修养,力求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试想,一个不思进取的老师能教出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生吗?一个不热爱教学的老师能教育学生将来在工作中干一行爱一行吗?教师没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健全的人格,谈什么教学艺术教学内容都是妄谈。

三、 作文批阅是进行心理辅导的有利时机

语文课程课内、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作文批阅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交流和疏导。所以语文老师应该抓住这个对同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时机,对作文中反映出的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活动要进行肯定、支持和表扬,而对作文中流露显现的消极或不健康的情绪要进行及时疏导和排除。笔者曾经让学生写过这样一篇作文《我为什么选择焦煤技校》,要求學生写作要真实。作文中,发现许多学生是落榜后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流露出一种消极的情绪。我在评语中写道:我们中考落榜了,但我们人格上没落榜,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样能够干出骄人的成绩!最起码我们能自食其力,这点就值得我们骄傲!也发现有些学生可能由于家庭条件好或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觉得学校生活太清苦(其实学校饭菜还不错),有点受不了,就写道:古之能成就大事业者,必能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清苦,这点苦对你来说不能算什么的!……这种心理卫生与语文教学相互渗透的心理辅导,可以在作文本上用书面评语形式个别进行,也可以用口头讲评的形式集体进行,有时还可采用个别交谈的形式。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指出:“一位负责任的教师,最重要的,不仅要敢给学生以眼前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有利于未来,有利于人类的个性。”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健康的心理仅仅靠心理辅导来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得到进一步落实、深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才会得到不断提高。所以,语文老师既肩负着教书,又要在教学中促进人身心的健康发展,塑造健全完整的人格,是语文教育的天然使命。

(河南煤化焦煤集团职工教育培训中心)

猜你喜欢

周朴园技校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雷雨》(节选)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浅析周朴园性格的二重性
破解周朴园的“真情”之谜
浅议技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