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出好作文的“妙方”

2010-08-31毛亚萍

成才之路 2010年23期
关键词:妙方文书习作

毛亚萍

作文有法吗?有人说有,而且甲乙丙丁,不能越雷池一步,没有规矩怎能成方圆?有人说无,文无定法,也可以说是无法。但其中的一个妙法必不可少,那就是“读”。读得广,读得深,读得真,是写得好的必要条件。同样,写得好的人,对于读,必有一股热情,在认真阅读后并模仿它、比较它甚至超越它。总之,读与写,互有一种促进作用。读写若分离而要各求其所成,无益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 作前之“读”

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在课堂上讲,有些学生就在座位上拼命地翻,翻什么?——作文书!仿佛有了作文书便万事大吉。他的脑子里并不是在想属于自己的东西,而是他人的东西。这些学生平时往往就不怎么读作文书的。这种“临时抱佛脚”的最大目的就是“交差”,至于由写作的投入而成就其文的个中奇妙的感受,他恐怕就难以体会了。而写作的魅力就在于这种经压抑和诱发而成的胜利感,这种表达欲的满足感。写作的魅力难以体会,谁又去乐于写作呢?所以,作前之“读”是一种基本功的训练。此处的读,可以有三种训练的方式:

(1)抓好语文课堂的研读。记得我执教《燕子》一课,学生在谈到“沾”“掠”等动词用得好时,有理有据地谈出了这些词的妙用。我们的学生已经能够初步理解遣词造句的准确,此刻,我要引导学生去学习表达运用,留住学生表达的热情。譬如可以这样进行:“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像作者这样观察我们的生活,你也会将一些表示动作的词生动地写在你的日记或者习作中。今天的作业就是观察某个人或物的动作,写几句话,至少用上五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还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例如看妈妈煎鸡蛋,爸爸抽烟,爷爷看球,奶奶打太极拳,同学课间活动,……这样的练习就是得法于课内,观察练笔于课外,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基本功自然而然就会有所提高。

(2)抓好写前的作文书阅读。它的快乐是一种人类的纯粹求知的快乐。因为这种读,它的目的还不在于写,而在求知,求趣。但在客观上,这种读——我认为是 “大读”,乃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作为教师,应积极引导,给其支撑,让学生自己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我给自己的学生这样一种作业——“每日一得”——意思是说今天,你读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先问问自己,然后再写下来——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你有所得便写下来——几句话,几个成语,甚至几个有趣的字。这样,学生日有所获,月有渐进,长此以往,其读之功力益厚,何患作文无门呢?

(3)读自然之书。“读”自然之书:花鸟鱼虫、流泉飞瀑、无名之杂草、变幻之轻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与自然之亲切,成自然之秉性。作文练习“无时而不有,无地而不有”。将作文课上成生活实践观察所得课,随时随地观察、记录、交流、共享、激励、积累,孩子的思路会更灵活更开阔,下笔会更自如更习惯化。当习作成为生活的习惯,如睡觉吃饭一般自然,习作教学也就走进了一种无教之教的境界。

二、 作中之“读”

作文中的“读”,我姑且称之为“小读”,即有明确目的的读,类似于搜寻式的读,类似于写文章中的“参考”。如我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先让学生阅读作文题材:怎样的老师和第一次做什么,然后我告诉学生:“老师想学广播操,有哪位同学愿意教教我?”学生积极性很高,学生教得认真,我也学得认真。过后,我让他们以此为题材,自由命题,写一篇作文。学生的写作热情很高,自然写出精彩的文章。有《我第一次做老师》《老师当学生》《虚心求教的老师》……

三、 作后之“读”

作后之“读”,可称之为“返读”。它的性质是检验性的、反省性的、批判性的。它的作用在于反复修改,以成作者心目中的至文。此时的“读”,便是以自己长久训练的语感去修正文章中出现的瑕疵,去剔除它,打磨它,丰润它,这就是作后之“读”。总之,“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要改,就必須反复用心地去读,以他人挑剔的眼光去读,去对待自己的东西。这样而成的文章,才是真正的收获;这样写文章,自己才会进步。我在平时就要求学生们自己去朗读自己的文章或他人的文章,然后以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大家交流,以期写出更好的文章。

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需要多种智力因素参与和有效地配合。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总之,要让“读”渗透于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溧阳市昆仑小学)

猜你喜欢

妙方文书习作
太行山文书精品选(17)
敦煌医学美容妙方
监狱执法文书规范探讨
黑水城出土《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中“砲”类文书再讨论
小儿盗汗有妙方
关于回鹘文书中几个词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