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010-08-31普琼
普 琼
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理念,课堂教学要富有创造性,就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和新技术的发现往往是从好奇开始的,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求源的动力。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在疑问中求知。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或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面临疑难,产生求知的需要和探索的欲望,主动提问和质疑。要有意识地强化他们对一切事物的兴趣,以保护好奇心和求知欲。
(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带有悬念的问题可以产生疑惑、矛盾、惊讶的心理冲突,从而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激起主动学习的愿望。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教学方法,善于设置悬念,把学生带进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孩子心灵和智慧的天窗徐徐打开。尤其是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中要制造悬念,激发兴趣,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2)把握好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生长点,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就是思维高峰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启发学生对新学知识作出合理逻辑推理,进行内化,形成体系。例如,在教学乘法的认识时,教师创设这样的题目:食堂里一天要煮3袋米,2天要煮多少?5天呢?10天呢?对于这道题目,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解决,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加法的计算。但计算到第三步时,他们就会发现算式太长,不好写也不好加,这时老师就可以告诉学生他有一个既快又简单的方法。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老师讲出新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转入乘法认识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快乐。
二、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比如,在教学补充条件或问题的应用题时,可以根据补充的条件得出不同的结论。教师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鼓励学生自编习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新颖性。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例如:妈妈给我买回24盒酸奶,我每天喝3盒,过了5天妈妈又给我买回12盒,( )?同学们得出以下几种答案:①剩下的酸奶我还能喝多少天?列式为:(24-3×5+12)÷3或(24+12)÷3-5。②现在我还剩几盒酸奶?列式:24-3×5+12或24+12-3×5。③妈妈两次买的酸奶一共够喝多少天?列式:(24+12)÷3。教师通过这样一道一题多解的应用题,使学生明白这类应用题补充的条件并不唯一,相应列式和答案也不唯一。在重要知识点的掌握中,针对学生经常出错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编题来进行反复练习巩固,尤其是考试后的订正和一题多编,对提高成绩有显著的作用。
三、 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
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各种创造的念头似乎是从头脑中涌现出来的,其实,他们绝非无中生有。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必须以丰富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努力学好各科知识,尤其是数学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鼓励学生观察生活,搜集生活中的有关数学问题,体会生活中的数学现象;阅读课外数学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为想象力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教师除了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还要使其大胆想象,敢于“异想天开”创新进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诱导学生大胆想象,求异,敢于异想天开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使思维的火花在每个学生脑海中燃烧,推动学生去学习、思考、发现、想象、创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通过注重联想,发展想象力;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创设情景,诱发猜想,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创编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造力。”总之,我们应当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要充分挖掘一切可以调动学生思维活跃的因素,通过多种途径,培育学生的想象力。
四、 培养优良的个性品质
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仅和智力因素有关,而且和一系列非智力因素和个性特征有密切的联系。实验研究发现,有创造力的儿童富有责任感、热情、有毅力、勤奋、富于想象、依赖性小、喜欢自学,勇于克服困难,好冒险,有强烈的好奇心;能自我观察、有较强的独立性,兴趣广泛,爱好沉思、不盲从等。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应结合教学实际,加强学生独立性、勤奋、自信和坚持有恒等优良个性特征的培养。在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以下办法来培养学生个性品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及时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克服困难,磨炼学生的坚韧性;养成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发扬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最佳时期,小学教育要着眼于人的一生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教学的契机,重视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帮助学生迈好人生的重要一步。这不仅对提高学生学业有着特殊意义,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会产生深远、积极的影响,这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基石。换句话说,一个人所养成的良好个性将会受用终身,效益无穷。
(拉萨市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