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耐心怎么了
2010-08-30周云龙
周云龙
住的地方到上班的地方,不过一千米的路程。步行,10分钟时间;骑上一辆破车,6分钟左右;开电动车,4分钟左右。
不是要做什么速度的比较,我要说的是,不管选择什么方式,都要经过一个大的交通岔路口。而在这个路口等候绿灯的时候,我发现,步行的话,我倒是可以不急不忙,很有耐心地等着红灯不断倒计时;如果某天骑着自行车,就隐约觉得有些不太耐烦;而开着电动车时,行至路口,戛然而止,然后再经受一秒一秒的等待,心里真有点迫不及待,如果当时路面上没什么车,恨不得就直冲而去……
假如我开的是汽车,一路上风驰电掣,突然遇到红灯,停下来,那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会不会更加急不可耐?问问开车的朋友,他们恍然大悟般说,还真是这样!
因为通信、交通的迅猛发展,人们交流越来越便捷,生活的节奏也越来越快。而今,在车上、在路上乃至在床上、在厕上,我们随时可以与朋友、同事、家人保持密切的联系,城市公交的车厢里常常是人声鼎沸,铃声不断,每天都像在召开一个个盛大的电话会议。本来要等半天或等一周说上的话,现在基本上可以“同步直播”。新的问题便应运而生了:本来,恋爱中的男女,都靠鸿雁传书,发一封信,收一封信,那周期起码十天半个月的,直至望穿秋水。而现在,对方电话5分钟不在服务区,或无人接听,这边就会精神崩溃,就会发疯了般不停地拨打——典型的电话强迫症!
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事情变化、发展的过程便开始不断被删减、被省略、被模糊,与此同时,我们应对周边环境变化的耐心也被挤压了。本来,步行时代,我们还有安步当车、闲庭信步的从容,可现在,车子稍有拥堵,有人就不停地按喇叭示威;本来,电视频道就那么几个,我们看得津津有味,现在,上百个频道,人们抓着遥控器调来调去,几秒钟一换,嘴里可能还在不停地骂娘;本来,用电话线拨号上网,网速如蜗牛,人们忙得不亦乐乎,现在天天挂在网上,网页刷新稍稍慢了一秒,有人就不断地拿鼠标出气……我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慢了,越来越不能容忍差了,越来越不能容忍……
为什么我们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也许是心理的某种惯性,是事物变化、发展速度的改变在当局者、参与者、旁观者心理上所产生的相关反应;也许是人的内在欲望使然,与“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同样的道理。
生活节奏可能还要提速,假如我们越来越没了耐心,那就意味着我们的满意度会越来越低,我们的幸福感会越来越少,生活的质量会越来越低。这是内在的东西,而溢于言表的是,我们会变得浮躁,变得不安,变得抑郁,变得不再是原来的自己。这是我们要的结果吗?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谁也阻止不了这个进程,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慢下来。我们的心可以减速、放缓,当然,这同样源于惯性的作用,需要我们有不急不躁的内在素质的支撑。
同事最近去了一趟台湾,他们从桃园机场到酒店,原本只有40分钟的车程,因为正好赶上周末,同时又是下班高峰,车子在路上“爬行”了一个多小时。沿途甲壳虫一样的小轿车密密麻麻,堵了数百米远,可是竟然没有一个人按喇叭。同事心里于是暗暗称奇。台湾中旅的梁导把它解释为“习惯”,台湾人已经习惯了再堵都不去按喇叭,因为他们知道按了也没有用,只能是给城市增加噪音而已。
假如我们的匆匆忙忙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假如我们的紧紧张张有益于心情的好转,那就急吧、吼吧、吵吧!也许等到大家都悟出来了这个道理,我们才会不再那么着急、那么焦灼、那么烦躁,才会得之泰然、等之悠然、让之坦然。有位从国外回来的朋友说,这不是“悟”得出来的,要靠法治!在英国,等公交的乘客,看起来就像一尊尊雕塑,只是安安静静等候。或许,我们对此首先也得有點耐心,等待社会秩序的慢慢改善,等待公民素质的慢慢提高。
(韦安摘自《四川文学》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