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章两则

2010-08-30戴旭王莱

读者 2010年8期
关键词:城砖砖块合格

戴旭 王莱

旁观者

戴旭

1894年,一个叫宗方小太郎的驻华间谍认为中国“只见形而下未见其形而上”,通过对清朝全面剖析,他认为大清国不仅官场腐败,而且“全民都腐败”,全民丧失信仰,社会风气江河日下,虽然表面上不断变革和进步,但“犹如老屋废厦加以粉饰”,不堪一击。另一个日本驻华人士副岛种臣说:“谓中国海军之可虑,则实不足以知中国也。盖中国之积习,往往有可行之法,而绝无行法之人;有绝妙之言,而绝无践言之事。先是以法人之变,水军一旦灰烬,故自视怀惭,以为中国特海战未如人耳……于是张皇其词,奏设海军衙门,脱胎西法,订立海军官名及一切章程,条分缕析,无微不至,无善不备。如是,而中国海军之事亦即毕矣。彼止贪虚有其名,岂必实证其效哉?又何曾有欲与我日本争衡于东海之志哉?”宗方小太郎判断,早则十年,晚则三十年,中国“必将支离破碎呈现一大变化”。在清朝举国上下都被崛起、盛世、强大的幻觉所迷惑之时,看清中国真相的日本决定对华开战,以“改造中国”。

(蒋勇摘自《看世界》2010年2月上)

古城墙坚不可摧的秘密

王莱

蜿蜒30多公里的南京明城墙,不仅是现存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也是公认的现今保存最完整、最坚固的城墙之一,600多年栉风沐雨,依然坚不可摧。明城墙坚如磐石的秘密,就在于其修建过程中严格的质量管理。

南京明城墙所用的砖块,都是长江中下游附近的府(州)、县烧制的。今天,细心的游客还可以在一些城砖上发现斑驳的铭文,除时间、州府名外,还有监造官、烧窑匠、制砖人、提调官(运输官)的名字。

砖上刻人名的用意,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责任到人。无论是监造官、提调官,还是烧窑匠、制砖人,砖块质量如有问题,都会受到惩罚,谁也逃不掉。据记载,交砖时,检验官会让两名士兵抱砖相击,城砖不脱皮、不破碎,声音清脆,方为合格;如果城砖掉皮、破碎,声音混浊或有裂缝,则为不合格。不合格砖块一旦超过规定数量,则该批城砖即被定为不合格产品,必须重烧。如两度检验不合格,铭文中记录的有关提调官及各个环节的具体责任人就会受到严惩,重者甚至会被砍头。

责任到人的做法,以及严厉的处罚措施,使每一个参与建造城墙的个人和组织,都从心里对质量充满了敬畏。这是南京明城墙质量得以保證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琼摘自《东方烟草报》2009年8月4日)

猜你喜欢

城砖砖块合格
小微博物馆的探索与实践
砖块迷宫
长夜
砖头也能变粮食
我轻轻地抚摸古老的城砖
不合格的洗衣工
不合格的科学家
只有砖块
砖坯
用不上的砖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