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艺术特色探究

2010-08-30郭晶铭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套曲流浪者织体

孙 琳,郭晶铭

(北京师范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 100875)

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艺术特色探究

孙 琳,郭晶铭

(北京师范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 100875)

弗朗茨·彼得·舒伯特创作的《冬之旅》为德奥艺术歌曲文献中最重要的声乐套曲,是一部取材深刻,结构严谨,集作曲家的天才灵感与成熟技巧为一体的自传式作品,它的问世对这种体裁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与深远的影响。《冬之旅》在词、曲、钢琴伴奏三者密切融合、水乳交融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

舒伯特;流浪者;调性;伴奏;浪漫主义

奥地利是一个神奇的国度,那里诞生了许多享誉世界的音乐家: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神童莫扎特、圆舞曲之王施特劳斯等,1797年1月31日,那儿又诞生了歌曲之王—舒伯特。在舒伯特之前,巴赫,亨德尔,格鲁克,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并没有对歌曲这种类型的音乐加以特别的重视,是舒伯特第一个在音乐发展史上建立起艺术歌曲特殊的地位。他的歌曲把词、曲、伴奏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诗意和情景自然地交融,大大地增强了歌曲的表现力,充分地揭示和丰富了诗歌的意境,对后来的作曲家们如:舒曼、勃拉姆斯和沃尔夫等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创作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并在31年短暂的生命里创作了多种体裁和题材的艺术作品,其中包括17部歌剧作品和600多首艺术歌曲,仅在1815年他就写了144首歌曲!成为18、19世纪以来第一个以优秀的歌曲创作闻名于世的作曲家,因而,被人们誉为“歌曲之王”。

《冬之旅》是舒伯特创作的著名声乐套曲,他一生共作有两部声乐套曲,另一部为《美丽的磨坊姑娘》。声乐套曲(song-cycle)是“作曲家按照特定顺序和特定主题把一组歌曲安排成一个艺术的整体,其中涉及特定的主题(如爱情、死亡、嫉妒、自然等)或讲述一个故事,或两方面的内容都有。”[1](P1097)最早著名的声乐套曲是贝多芬的《致远方爱人》。而舒伯特两部声乐套曲的产生对这种体裁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从此,声乐套曲便成为浪漫乐派音乐家们所喜爱的声乐创作形式。

一、舒伯特与《冬之旅》

回顾舒伯特的音乐创作,人们会发现他似乎对一个角色情有独钟,那就是“流浪者”,这很难尽述为什么舒伯特的一生有那么深的“流浪者情结”。19岁那年,还正处于教书阶段的舒伯特就写了一首名为《流浪者》的歌曲。1822年,舒伯特依照19岁时作的《流浪者》中的一段旋律创作了《流浪者钢琴幻想曲》。1823年时,舒伯特从医院的卑污、灾难和悲惨的遭遇中挣脱出来后,开始着手他第一部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20首歌曲)的创作。这部套曲的第一首曲子就叫《流浪》(Das Wandern)。四年后,舒伯特的第二部声乐套曲《冬之旅》问世,它可算是《美丽的磨坊姑娘》的续篇,两部套曲都出自德国诗人威廉·缪勒之诗作。主人公同样是位失恋的流浪者,由于穷困,心爱的姑娘离他而去,他只能孤独、痛苦地四处漂泊。虽然这两部作品的主人翁都是“流浪者”,但主人已从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天真青年变为饱尝人生苦痛的中年者。第一部套曲带给听众的是一种雀跃欢欣的情绪,“流浪者”还有一种对爱情、对生活的希冀,而《冬之旅》寒冬中漂泊的“流浪者”则完全将之前的希望粉碎。如果说《美丽的磨坊姑娘》是一部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抒情诗篇,那么《冬之旅》则是一部对生活已绝望的流浪者的悲歌。早期浪漫主义的悲剧色彩和作曲家舒伯特对生活的渴望与无奈在这一套曲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这其实是一部自传式的情感倾诉,《冬之旅》看似在描述寒冬里一位流浪者漫无目标地漂泊的故事,实际上是舒伯特自己生命历程的写照。在浪漫派作曲家中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融入作品的创作,舒伯特算是开创者。后继者如舒曼(《诗人之恋》)、马勒(《旅人之歌》)都是“站在舒伯特的肩膀上”进行的创作。《冬之旅》完成于舒伯特辞世的前一年(1827年)。这一时期的舒伯特已经历了许多生活上的磨难,他病倒过、被出版商克扣过、被爱人抛弃过……这部套曲中的很多曲目都投射出作曲家在希冀与幻灭、甚至生存与死亡之间心理的搏斗。舒伯特自己都说过这部套曲是“可怕”的歌。它蕴含了深刻的时代内容,所反映的正是19世纪20年代奥地利封建复辟时期知识分子孤独、苦闷,对现实不满而又找不到出路的无助境地。

《冬之旅》由24首曲目构成,第一首《晚安》和最后一首《老艺人》可当作整部套曲的引子与结尾,第十三首《邮车》为它的中界,全曲分别是:

序号 名称 中文译名1 Gute Nacht 晚安2 Die Wetterfahne 风信旗3 Gefror’ne Tränen 冻泪4 Erstarrung 凝结5 Der Lindenbaum 菩提树6 Wasserflut 泪潮7 Auf dem Flusse 在河上8 Rückblick 回顾9 Irrlicht 鬼火10 Rast 休息11 Frühlingstraum 春梦12 Einsamkeit 孤独13 Die Post 邮车14 Der greise Kopf 白发15 Die Krähe 乌鸦16 Letzte Hoffnung 最后的希望17 Im Dorfe 在村庄里18 Der stürmische Morgen 暴风雨的早晨19 Täuschung 幻觉20 Der Wegweiser 路标21 Das Wirtshaus 旅店22 Mut 勇气23 Die Nebensonnen 虚幻的太阳24 Der Leiermann 街头摇手摇风琴的人

主人翁以失恋流浪者的身份出现在第一首《晚安》中,接下来,他便“一意地离群逃世,走向死亡,似乎已经没有原因,只是一味偏执。见风吹旗转的愤怒(《风信旗》),以泪融冰的虚妄(《冻泪》),无理由的逃亡(《回顾》),严冬里见到的花叶(《春梦》),都还是自知的错觉。第二部分以霜降为白头(《白发》),以一叶为赌注(《最后的希望》),乃至坟场不容的自怜(《旅店》),则已逾越了浪漫青年的神经质,而表现出妄想狂的症状。”[2](P90)生活的苦难使舒伯特的创作也带有明显的抑郁色彩,对流浪者所倾注的精力使得舒伯特笔下的流浪者以最饱满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二、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

正如舒伯特众多的艺术歌曲一样,《冬之旅》是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冬之旅》取材于德国诗人威廉·缪勒(Wilhelm Müller1794-1827)的组诗。19世纪20年代,恰逢奥地利封建王朝复辟时期,污浊的高压政治使很多进步青年找不到生活的方向,此时,以“我”为中心、带有非常强烈的主观性、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个人内心世界的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文学家、艺术家的创作也都凸显了浪漫主义的精神特征。威廉·缪勒的很多诗作就是以表达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刻画内心世界而著称的。浪漫主义文学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创作起了一定的铺垫作用,在舒伯特这里,我们看到了智慧的闪光,舒伯特对诗歌有特殊的敏感,对诗中的哲理和修辞有着深邃的解读能力,并善于发掘诗歌内的韵味和意境。那时而急促、时而断续、时而清新明快、时而暗淡无光的旋律最真实甚至更丰富地再现了缪勒诗歌中的意境,用音乐最大化地诠释了诗歌的内涵。同时,抒情性成为《冬之旅》中显著的特征,这也是早期德奥浪漫主义声乐作品的重要标志之一。

《冬之旅》的第一首《晚安》描述的是孤独的流浪者在大雪纷飞的寒夜开始了悲伤的旅行,出发前他悄悄地在变了心的姑娘门上地写下“晚安”,以追忆逝去的情感。这首诗弥漫着悲伤和忧郁,作曲家在创作时一开始就营造了这种气氛,以一个“p”的力度来不断重复的八分音符作为开篇,描绘出孤独的流浪者沉重而又无力的脚步声。第二小节最后一拍七级七和弦的运用仿佛道出了流浪者内心的忧郁与悲伤。

第一句歌词“Fremd bin ich eingezogen,fremd zieh ich wieder aus.”大意为:“作为陌生人我流浪进来又出去”。这里,舒伯特选择了一个小节中最弱的半拍,从较高的音进入第一句歌词,下行级进三个音后在“eingezogen”这个词上用跳进、辅助音陈述,随后又小七度大跳到后半句的第一个词上。“Eingezogen”是“进来”之意,后半句的“aus”为“出去”的意思。这一个“进来”一个“出去”的旋律生动地勾勒出缪勒笔下一个失恋流浪者的落魄形象。整个第一句在五级音的七和弦上结束,落在了“aus”这个字上,回应了前奏中忧郁的情绪。舒伯特把《晚安》作为《冬之旅》的开场曲,深深地抒发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这不仅是在告别昔日的爱人,更是在向一切希望和快乐告别。《晚安》悲剧性的情绪决定了整个套曲的基调。

再如《冬之旅》的第16首《最后的希望》,结尾段的词是“Ach,und fällt das Blatt zu Boden,Fällt mit ihm die Hoffnung ab;Fall'ich selber mit zu Boden,Wein'auf meiner Hoffnung Grab”大意是:“啊,树叶掉在地下,希望和它一起掉落,我自己也一起掉落,为我的希望的坟墓而哭泣。”,“Hoffnung”是“希望”的意思,“Grab”是“坟墓”之意。在演唱“Fällt mit ihm die Hoffnung ab”(希望和它一起掉落)一句时,舒伯特要求演唱者运用“Etwas langsamer”(稍慢的速度)来表达流浪者在希望破灭时的无奈心情,随后是一个速度变化“a tempo”(回原速),接下来在“selber”(“自己、本人”的意思)这个词上,旋律从小字一组的降G往下低八度跳进,然后依次向下级进至降C,一种失落、自嘲、悲叹的情绪层层推进,直至彻底失望……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在《冬之旅》中表现得极为充分。如果王维的诗可称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舒伯特的作品则是“乐中有诗、诗中有乐”了。舒伯特《冬之旅》中诗歌与音乐的有机融合,既增强了歌曲的表现力,又大大地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将诗歌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和统一。

三、伴奏织体与伴奏音型

有人说舒伯特的音乐是“在钢琴伴奏的支持下展开人声所唱的曲尽其妙的旋律”。[3](P前言)钢琴伴奏在舒伯特的创作中有了丰富的内涵,既能烘托歌曲的气氛、加深歌曲意境、丰富歌曲的表现力,又与演唱紧密结合,使伴奏与歌唱形成完整的艺术统一体,起着与歌唱同等重要的作用。在《冬之旅》中,舒伯特通过各种调性、节奏、音型等的变化,为人们展示了钢琴这种乐器在音乐表现和心理刻画上所蕴含的巨大能量。根据诗歌的意境,舒伯特运用了丰富的伴奏织体来表现不同的情境内容。以柱状织体为例,《冬之旅》中第1首《晚安》、第3首《冻泪》、第6首《泪潮》、第7首《在河上》、第12首《孤独》、第13首《邮车》、第21首《旅店》、第22首《勇气》等都使用了较多的柱状织体。在《晚安》中规整的4/4拍柱状织体将听者带入了冬日的旅途中,那每拍一下的和弦就仿佛是沉重的脚步声将流浪汉落魄辛酸的形象展示在听众面前。还有一些是使用分解和弦较多的曲目,如第4首《凝结》、第5首《菩提树》、第15首《乌鸦》等。单一的织体是不能够支撑起整个音乐的,随着诗词情绪的转变舒伯特还善于变换不同的织体,使音乐听起来更加生动形象。此外,伴奏音型也是舒伯特在《冬之旅》创作中考虑较多的元素。如三连音就是舒伯特常喜好的伴奏音型,《冬之旅》中有很多曲目都运用了三连音,但每一次的运用却不尽相同。如第5首《菩提树》,这首歌的前奏(第1-7小节),舒伯特运用由弱至强又渐弱的三连音将冬日寒冷入骨的风声展现得惟妙惟肖,让演唱者与听众一起进入到一种深深地、对以往生活的回忆之中。但是在《乌鸦》这首曲子里,声乐一进入(第5—37小节)自始至终贯穿着右手伴奏声部不完整的三连音,表现出乌鸦在头顶盘旋的生动姿态:它像瘟神一般紧紧追逐着流浪汉,不祥的命运之神仿佛一直就眷恋着这个落寞的流浪者。

伴奏织体和伴奏音型互相搭配不仅将各种丰富的音乐形象最大化地展现在《冬之旅》中,更将流浪汉的内心情感剖析得清晰明了。在第2首《风信旗》的引子中(第1—5小节),左右手的齐奏织体使用了分解和弦和辅助音相结合的音型以及三个交替出现的由强到弱的力度,“既描写了‘微风吹着我爱人家的风信旗,它不断旋转在屋顶上’的‘外在风景’,又刻画了主人公对‘旧情人’‘善变的心灵像风信旗变幻无常’的‘怨恨’心情。”[4](P79)在第18首《暴风雨的早晨》的引子中,16分音符和8分音符相互交替出现、强拍和次强拍上的强音连线与跳音的交替出现都形象地描绘了“暴风雨撕破天空灰暗长袍”的音乐形象。还有《冬之旅》的结篇《街头摇手摇风琴的人》,钢琴伴奏声部刻意地模仿手摇风琴(又称八音琴)单调的音响,同人声旋律声部互应互和,在恒定的速度上一直重复单一的曲调。这些都为这首曲子乃至整部套曲增添了空虚、寂寞、落魄的气氛,可以说是用最简洁的音乐语言讲出了最生动形象的故事。

四、音调的特色

织体与音型创造了《冬之旅》中众多的音乐形象,而音乐情感的表达则选择了和声与调性的布局来补充。纵观舒伯特《冬之旅》的24首歌曲,只有8首曲子运用了大调作为歌曲的主调,其余16首则是由小调作为歌曲主调的(见表1)。

在这样的调性编排下,整部套曲都蒙上了一种黯淡而又忧郁的色彩,刻画出流浪者独自漂泊的孤独和伤感。另外,舒伯特还多次使用了和声大调向同主音小调或关系小调的离调来弱化大调式明朗色彩的功能,从而进一步加强了作品悲剧性的基调。在《冬之旅》中,剧烈的情绪转折和意境的变化,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调性转移。最为典型的就是著名的《菩提树》(第5首),这是一首变化重复的单三部曲式结构歌曲:前奏(8小节)——A段(4小节+4小节+4小节+4小节)——间奏(4小节)——A1段(4小节+4小节+4小节+4小节)——B段(2小节+2小节+2小节+2小节)——间奏(6小节)——A2段(4小节+4小节+4小节+4小节+2小节)——尾声(6小节)。《菩提树》的调性布局为:E大调——e小调——E大调——e小调(CM3和弦)——E大调。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作曲家根据每段歌词所传达的不同情绪,将同主音大小调反复迂回,创造出多彩的艺术效果。A段,主要是对菩提树以及围绕菩提树所发生的甜蜜和痛苦的往事的描述与回忆。所以这一段作曲家使用E大调表达一种充满亲切和温情的色彩。进入A1段,情绪变化了,“如今我远离故乡,转眼有许多年”,失望、酸楚、背井离乡的流浪生活,作曲家使用了E大调的同主音e小调来处理,形成与A段的色彩对比。此时,如不看调号你会认为旋律似乎与A段一样,其实,这就是在调性上使用了同主音调式的原因,这样A段与A1段既形成了对比又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统一。A1段的后半部,听到菩提树的呼唤调性又回到E大调上来。此时,色彩又明亮起来,表达了流浪者内心深处盼望着拥有宁静归宿的美好愿望。紧接着进入B段,“凛冽的北风吹来,直扑上我的脸”,此时,作曲家在钢琴伴奏声部使用C大三和弦来支持,而歌唱旋律在e小调来表现。其中B段的钢琴声部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两次出现了B、还原C、B、升F、升D、B的这种向上冲的旋律线条,流浪者顶着寒风“坚定”、“不回头”的形象跃入眼前。这几次调性布局上的变化体现了同主音大小调调式相互交替与调性三度变化的特征。最后,流浪者又回到了“到这儿来找寻平安”的美好憧憬之中,作品又回归了E大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曲家根据每段歌词所传达的不同的情绪,将同主音大小调反复迂回,这看似简单的手法却创造出丰富的色彩效果,显示出作曲家舒伯特在调性布局及运用上的娴熟与天才。

表1 《冬之旅》的调性布局[4]

纵观整部套曲,我们从前表中可以看出有8首作品都有同主音大小调的转调,而这8首作品也是《冬之旅》中音乐形象、情绪转变相对较大的作品,舒伯特通过这样的调性布局,将音乐情感与诗歌情感完美地结合,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流浪者从最初的悲哀,但对美好的往事仍存留恋,直至最后万念俱灰只求解脱的心路历程。

结语

舒伯特离开我们已近二百年了,但他的精神、他的艺术却是永存的。《冬之旅》仅是他众多艺术珍品中的一例,他留下那么多内涵丰富、意味深长、美妙绝伦的艺术歌曲至今也将永远在世界传唱。研究他的艺术作品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更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在中国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建设和发展精神文明的中国音乐家们的创作以深刻的启示。愿中国的艺术家们也能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 迈克尔·肯尼迪.牛津简明音乐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 金庆云.冬旅之旅[M].北京:万象图书出版,1995.

[3] 钱仁康.舒曼艺术歌曲精选[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4] 沈 茜.舒伯特《冬之旅》钢琴声部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奏处理[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3):79.

A Study on the Art Features of the Song-cycle Winterreise by Schubert

SUN Lin,GUO Jing-ming
(Department of Music,School of Arts and Media,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Winterreise,composed by Franz Peter Schuber(1797-1828),is the most important song-cycle in the literature of Austro-German songs,which has profound material obtaining with rigorous structure,integrating a composer’s gifted inspiration with mastery skill;an autobiographic creation which cast a far-reaching and positive effect on the formation of this genre.Winterreise has reached an unprecedented apex on intimately fusing the three of text,tune and piano accompaniment.This article analyses this song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of music and poetry,accompaniment texture,and tonality of harmony,to display the exquisite artistic techniques and giftedness of song-cycle composing Schubert posses.

schubert;vagrant;tonality;accompaniment;romanticism

J605

A

1000-2529(2010)02-0111-04

(责任编校:谭容培)

2009-11-22

孙 琳(1963-),女,贵州贵阳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郭晶铭(1986-),男,宁夏吴忠人,英国伯明翰音乐学院声乐表演研究生。

猜你喜欢

套曲流浪者织体
北曲套曲体式研究述评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清宫庆典承应戏中的【醉花阴】套曲
流浪者成美国防疫“定时炸弹”
巴士车上的“浴室”
作曲技术理论中多声部音乐织体的探讨
乐队艺术:语言规律与教学探索(二)——多声部织体中复调元素的认识与处理
给你一个温暖的家
浅谈钢琴即兴伴奏中织体的应用
流浪者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