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室内设计中的空间组织

2010-08-29邹初红

皖西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室内空间室内设计空间

江 燕,邹初红

(皖西学院,安徽六安 237012)

浅议室内设计中的空间组织

江 燕,邹初红

(皖西学院,安徽六安 237012)

建筑作为空间的载体,人们对建筑的利用主要体现在空间利用上。建筑设计关注最多的是功能分区、人流交通等,但所有这些都是通过空间限定来实现的。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延续,是对建筑内空间的二次设计,将空间本身作为室内设计的主角,使其成为进入者体验和欣赏的对象,是这个设计的最终目的,以原有的空间体系为图底,通过多种手段探究室内空间结构组织的多种可能性以及通过对空间的关注,使得整个室内空间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给该空间使用的人们以最为舒适的体验。

室内设计;空间;空间组织;解构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赖以生存的环境开始重新考虑,并由此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特别是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原先简单的室内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现在设计师们要做的不仅是从色彩、材料、总体预算上为人们考虑,而且更要在室内空间使用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更符合人们要求的设计。

1 空间的基本概念

空间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从哲学的角度来说,空间是无限的,但是,在无限的空间中,许多自然和人为的空间又是有限的。有限的空间是通过界面对空间的围合与限定形成的,如在辽阔的草地上铺上一块帆布,可供旅游者休息,这块帆布就成了这一空间的底界面;在漫长的沙滩上撑起一把遮阳伞,游泳者可在伞下纳凉,遮阳伞就是这有限空间的顶界面。建筑所形成的内部空间是一个狭义的空间概念,就室内设计而言,它所关心的主要是建筑空间与其周围的环境,也就是更加关心范围有限、边界比较明确的空间。

现代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和所处环境,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艺术处理手法,从内部把握空间,设计其形状和大小。所以在组织空间时,应根据不同的构思意境选择合适的比例,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1](P64)。为了人们在室内环境中能舒适地生活和活动,应整体考虑环境和用具的搭配布置。室内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满足物质与精神两方面需要的空间环境。

2 室内空间组织常见的处理形式

人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内部空间处理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人的使用是否方便和精神感受是否愉快[2](P86)。室内空间的组织首先应该根据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要求进行创造性的构思,根据当时、当地的环境,结合建筑功能要求进行整体策划,抓住问题关键,内外兼顾,从单个空间的设计到群体空间的组织,要精细构思,使室内空间的组织达到科学性、经济性、艺术性、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设计出有个性、有特色的空间组合。组织空间离不开结构方案的选择和具体布置,要考虑到室内家具等的布置要求及结构布置对空间产生的影响。

随着社会发展、人口增长,可利用的空间趋于减少;空间的价值观念日趋增强。这样,如何合理地组织空间,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合理利用空间,不仅包括对内部空间的巧妙组织,而且要求在空间的大小与形状的变化、整体和局部之间达到协调和统一。比如,在空间的功能设计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对储藏空间的处理,现代住宅设计一般采用下列几种形式:嵌入式、壁式橱柜、悬挂式、收藏式、桌橱结合式。另外,除了上述所说的有形空间外,还存在着“无形空间”,即心理空间。室内空间的大小、尺度、家具布置和排列,以及空间的分隔等,都要考虑到心理需要,把物质空间和心理空间统一起来。

室内空间处理形式有很多种,譬如利用空间的诱导与暗示、空间的重复与再现等等。具体如下:

2.1 空间的重复与再现。这样的空间处理形式可以使整个空间充满节奏感和韵律感,从而增加空间的层次感。

2.2 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在空间的处理过程中有意识使被分隔的空间保持某种程度上的连通,室内外墙面的延伸、地面天花的延伸使空间彼此渗透,相互因借,从而大大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在我国传统园林的设计中,这种空间处理手法常见,而且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对景和借景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常用手法,主要特点就是通过门、窗等孔洞去看另一空间中的景物,由一个空间引入另一空间,使人感觉含蓄、深远。

2.3 空间的衔接与过渡。两个空间相隔一段距离,可由第三空间(过渡空间)进行衔接起来。过渡性空间本身并没有什么功能要求,只是起一个过渡的作用。所以过渡空间应当小一些、低一些、暗一些、虚化一些、模糊一些。它就是我们心理空间的一个缓冲区域。譬如,人从玄关进入客厅空间,玄关高度一般比较低一点、小一点。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衬托出客厅空间大气、空旷的感觉。

另外,还要处理好“围”与“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并加强心理空间的处理。“围”与“透”在流动的空间中得到了很好诠释。它注重空间的“围”与“透”,使内外空间浑然一体。整体与局部是对比的关系,整体的空间与局部小空间的对比,还有通过体量、色彩、灯光等,达到整体与局部统一对比的关系。另外加强对心理空间的处理主要是通过对空间的诱导和暗示。譬如说对墙面弯曲的诱导、楼梯的诱导等。

3 室内空间组织设计的新趋势——解构、重组

柱子的设置是出于结构的需要,首先应保证结构的合理性。但是也必然会影响到空间形式的处理和人的感受[3](P45)。随着建筑设计的发展,以盖里为代表的解构主义手法,不仅仅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大量运用,同时也在室内设计中得到新的诠释。比如,一套已有的墙柱网格中成功插入另外一套墙柱网格,内部空间发生质变的关键,两套柱网体系碰撞处的处理使得室内空间既保持整体性、连续性,又焕发出新的生命。另外,密斯在空间构建的处理上,也利用柱网毫不含糊地编制着建筑的空间价值,如经典的1929年巴塞罗那德国馆的空间设计(见图 1)。正如柯林·罗指出的,就其本质而言,密斯柱子的变化具有一种认识论意义(an epistemic nature),这不仅因为框架与隔墙位置的整合改变了空间的性质,而且因为梁柱交接关系的揭示正是密斯向建构传统回归的体现[4](P192)。

图1 1929年巴塞罗那德国馆空间设计

又例如某餐饮内部空间由一个正交坐标控制,简单清晰的空间结构带来了高效率的使用,同时一目了然的布局也使人们能轻易地对整体结构做出精确的把握。无论人处在内部空间的何处,总是能根据唯一的正交坐标系对其他空间的位置做出准确描述。但是,当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时,也就意味着意外、偶然的空间体验的丧失。于是我们试图打破原有的精确布局,扰乱其空间秩序,模糊人对空间结构的把握,将整体结构打断成片断的叠加。由于人对直角关系感知敏锐,使得具有正交关系的墙体构成了衡量现有空间位置的一个最有说服力的坐标系统(见图2)。

图2 上海某会所局部

在不同的控制坐标下,对同一个空间或同一个建筑实体会有不同的描述视角,随着坐标体系的转变,人的心理定位在互相取代中由清晰变得模糊,原本唯一、确定的空间布局开始显得闪烁不定。在两层平面中,两组共存的坐标系统之间均存在一定的角度。由于人不擅长感知非直角关系,实际上人的心理对运动中参考体系切换的应对并非如上所言那般及时,在脱离原有坐标系统但尚未选择新的坐标系统之前,人处于“迷路”的状态。在格式塔心理学中提到,“每个事件都有依赖于先前的事件”,“迷路”的中间状态模糊了前后两个坐标系统的关系,使整个室内空间仿若“迷宫”。短暂的迷失,除了带来不安和好奇,更多的则是空间体验所带来的愉快。

再比如,某过渡空间以及它所联系的两个空间,三者的形状和尺寸可以完全相同,并形成一个线式的空间序列[5](P192)。以过渡空间作为空间组织设计的突破口,建立先从过渡空间作为整个空间设计组织的锲入点,将为室内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它改变了把各职能空间割裂开来设计的状态,开始从整体性、系统性的角度去思考空间之间的关系。过渡空间的空间层次的设计不是简单的组合分割,而是建立在多种要素上的复合体,除空间形态要素之外,室内空间界面本身的个性表达也是影响空间层次的因素之一。如果说空间分隔与组成是形成空间层次的“骨架”,那么界面的色彩、质地和造型则是表现空间层次的“肌肤”,也是空间界面外在形式的表象。

图3 2010年上海世博会加拿大馆设计

然而,出于节约面积的考虑,以往的设计对过渡空间都很吝啬,往往将其压缩至最小的程度。使住宅室内的交通空间显得非常紧凑,穿行于各个房间之间的路径也是唯一的,水平的。空间效益的最大化在使人们关注住宅内部静态空间的同时,忽视了交通空间本身的双重性:参观和停留。在上海世博会各国展馆的设计中,设计师们通过空间坐标体系的转换,设计了多处可以环绕的路线,来实现空间运动的多样性。如加拿大馆的设计,就是以传统的过渡空间为线索,对各个空间进行组合分隔,空间上条理清晰,功能和形式都能得到较好的协调(见图3)。

4 结语

思想家墨子说过:“衣必常暖,而后求丽,居必常安,而后求乐。”人是室内设计的核心,设计要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物质和精神需要,围绕功能需求展开,涉及到思想、情感意境的设计,其实也是一种民族的、地域的、文化的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让空间的每个角落活起来,都能够感受到空间所传达的某种信息,无论是通过传统空间组织手法的营造所创造出的特殊空间氛围,还是通过解构、重组的设计来传达空间与人的对话,都是为了减少、消除人与空间的距离感,让空间不仅成为使用的场所,而且成为能够带来某种经历和回忆的特色区域。从而把握空间的整体性,创造丰富、和谐、灵动的空间视觉享受。

[1]张文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刘芳,苗阳.室内空间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3]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北京[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4](美)肯尼迪·费兰姆普敦.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修订版)[M].王骏阳,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程大锦.建筑:形式空间和次序[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On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the Interior Design

J IAN G Yan,ZOU Chu-hong
(West A nhui University,L u’an237012,China)

Architecture,as the carrier for the space,its value often reflects on people’s utilization of them.When talking about a building,people often focus their eyes on its main factors,such as the function distinguish,traffic stream,etc.All these essential factors are defined by the space.Interior design is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design for a building.It is this design’s utmost goal to help the entrants experience and appreciate the objects through a quadratic design for a building by the means of regarding the space as the protagonist.Based on the original space system,the entire interior space fresh with vigor via exploring the various probability of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finally people can enjoy the comfortable experience.

interior design;space;spatial organization;deconstruction

J525.1

A

1009-9735(2010)05-0119-03

2010-04-20

江燕(1979-),女,安徽无为人,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室内空间室内设计空间
室内设计作品
《室内空间设计》
陶瓷艺术品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探讨
空间是什么?
DOE深业上城店室内设计
创享空间
王菲室内设计作品
衣.恋专卖店室内设计
妙组——室内空间灯具设计
浅析植物在北方室内空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