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服务功能的安徽省会经济圈生态补偿研究
2010-08-29孙贤斌
孙贤斌
(皖西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学院,安徽六安 237012)
基于生态服务功能的安徽省会经济圈生态补偿研究
孙贤斌
(皖西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学院,安徽六安 237012)
巢湖和六安是安徽省会经济圈重要的供水水源地,在保证省会圈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如何维护合肥市水资源地优良的生态环境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生态补偿机制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环境经济手段之一。通过分析安徽省会经济圈内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估算,以及六安市和巢湖市发展权损失,来探讨生态补偿的标准的范围。结果显示:2007年省会经济圈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356.84亿元,六安市、巢湖市两区域发展损失是144.85亿元,这分别是省会经济圈水源地区域应获得的生态补偿标准的上下限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补偿的4种生态补偿方式,即资金补偿、政策补偿、产业补偿和智力补偿的可行性。
安徽省会经济圈;土地利用;生态服务功能;生态补偿
近年来,作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不仅改变了地表自然景观面貌,也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引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因此,在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1-2]。
安徽省正实施省会经济圈发展战略和生态省建设,自然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如合肥与六安、巢湖的水资源生态补偿、合肥与淮南的能源和矿区修复生态补偿等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探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功能影响,为开展省会经济圈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标准和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对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安徽省会经济圈地处江淮之间,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是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极点和中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也是沿江和沿淮之间的联结点和过渡带,合肥经济圈可以构筑我省以合肥为中心的“十”字形纵横发展轴,纵向发展轴以淮南线连接江淮,辐射全省,横向发展轴以沪汉蓉、宁西铁路承东接西,带动全省。本文省会经济圈范围包括合肥市(庐阳区、瑶海区、蜀山区、包河区、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六安市(裕安区、金安区、舒城县、霍邱县、霍山县、金寨县、寿县)、巢湖市(居巢区、庐江县、无为县、含山县、和县)。土地面积3.44万km2,占全省24.7%。2006年户籍人口 1603万人,占全省24.3%;地区生产总值1775亿元,约占全省28.9%。省会经济圈位居省内中心位置,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十分便捷。芜湖、马鞍山等皖江城市群可与省会经济圈对接,滁州、淮南、蚌埠等沿淮经济带也可直接融入省会经济圈。
经济圈内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巢湖、六安两市丰富的水资源、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为合肥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水资源十分充沛,长江、淮河、巢湖和大别山五大水库可为生产、生活提供大量水源。农业资源充足,六安是全国最大的羽绒集散地,是全省最大的林业基地。巢湖水产品产量位居全省第二,特种水产品产量全省第一。六安市境内大别山生态系统保护完好,合肥是国家级园林城市,巢湖市拥湖临江,环境容量较大,良好的生态环境,宜居性较强。
2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资料有:1∶5万安徽省行政区图(包括县、乡镇行政边界、水系等)和1∶10万地形图、1997年TM遥感影像图和2007年TM遥感影像图。以行政区划图和地形图为参考,对1997年和2007年遥感数据进行几何纠正,按照研究区行政边界裁剪,获得研究区范围。以此为基础,对两期遥感影像实地调查,建立遥感解译标志,在ArcGIS9.2软件中进行目视解译,并进行野外精度验证(正确率为94%,满足本研究需要),获取两期区域土地利用数据。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将土地利用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城乡、工矿以及居民用地)、未利用6种类型。
3 研究方法
3.1 土地利用变化
在ArcGIS9.2的环境下,对省会经济圈1997年和2007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叠加,利用 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发生变化的数据,获得省会经济圈1997~2007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
3.2 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被划分为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维持、食物生产、原材料生产、休闲娱乐共9类[3],根据每类土地/景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计算生态服务功能强度。随着土地利用类型改变,区域生态服务功能也发生变化。本文采用Costanza等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模型,参考陈仲新等人的国内生态系统服务与效益的生态价值估算标准[3-6],以谢高地等人修订的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为依据(表1),计算经济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ESV为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Ak为研究区k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VCk为生态价值系数,ESVf为单项服务功能价值系数。
表1 中国不同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元/hm2)
3.3 省会经济圈生态补偿标准范围的确定
生态补偿的前提是根据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变化确定生态补偿的标准。生态补偿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实行区域生态保护外部性的内部化,让区域生态保护成果的“受益者”支付相应的费用;通过相关政策机制解决好区域生态环境这一特殊公共物品消费公平;通过生态补偿实现对区域生态投资者的合理回报,激励经济圈不同功能区的人们从事生态保护投资并使生态资本增值[7]。经济区生态补偿的范围是不同功能区之间。主体包括功能区内享受生态系统服务的群体,也包括影响流域水量水质的个人或群体;客体为功能区内保护生态系统服务的群体。省会经济圈生态补偿的主体为享用生态系统服务的合肥市;客体为皖西大别山区、巢湖水体等区域。
皖西大别山、巢湖水域为省会经济圈做出的生态贡献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体现出来。随着皖西大别山五大水库作为合肥市战略饮用水源地,不仅合肥地区能够享用重要生态区生态系统服务,六安、巢湖等地区同样能够受益,因此1997年、2007年省会经济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应作为补偿标准的上限。皖西、巢湖等重要生态区为了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不得不关闭或者限制拒批一批批污染较大的企业而影响了皖西等地区经济发展的成本,利用发展机会法计算皖西等地区损失的成本[7-8],发展权损失即为省会经济圈生态补偿的下限。由此确定的上下限范围内是开展省会经济圈生态补偿标准、方式的重要基础和根据。
发展机会法是利用相邻县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水源地区域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估算出相对于相邻县市居民收入的参考依据。补偿的测算公式为:年补偿额度=(参照县市的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水源地区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源地区域城镇居民人口+(参照县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水源地区域农民人均纯收入)×水源地区域农业人口。在此相邻县市为合肥市县,水源地区域为六安市和巢湖市。
4 结果与分析
4.1 经济圈土地利用变化
1997~2007年的10年间,6种土地利用类型均有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是:3市的耕地均迅速减少,变化幅度居6种地类之首,面积变化量是39401hm2,占土地利用变化总量的49.9%;3市的林地均有所增加,面积变化量是6049hm2,占土地利用变化总量的7.6%;3市的建设用地均迅速增加,面积变化量是29200hm2,占土地利用变化面积总量的37.1%;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变化不大,合肥市的草地和水域面积减少,其它两市增加。
4.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
根据公式(1)和(2),通过安徽省会经济圈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量化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其中建设用地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为0,估算得经济圈区域1997年、2007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表2)。由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1997年和2007年省会经济圈生态服务总价值分别为357.34亿元和356.84亿元,减少0.5亿元;其中合肥市生态服务价值总量最小,1997~2007年间,生态服务总价值减少1.49亿元;六安市生态服务价值总量最大,1997~2007年间,生态服务总价值增加0.23亿元;巢湖市生态服务价值总量较大,1997~2007年间,生态服务总价值增加0.76亿元。省会经济圈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变化主要是由耕地面积减少(使生态服务总价值减少2.4亿元)、林地面积增加(使生态服务总价值增加1.17亿元)和水域面积变化(使生态服务总价值增加0.56亿元)而造成的。
表2 1997~2007年安徽省会经济圈土地类型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亿元)
4.3 安徽省会经济圈生态补偿标准范围
通过估算得到1997年、2007年省会经济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357.34亿元和356.84亿元(表2)。随着皖西大别山五大水库作为合肥市战略饮用水源地,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会不断提高,到2007年省会经济圈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要高于356.84亿元,这是省会经济圈各功能区之间生态补偿标准的上限。
利用发展机会法计算省会经济圈的六安市、巢湖市两区域损失的成本,发展权损失即为省会经济圈生态补偿的下限。
2007年安徽省会经济圈水源地区域六安市、巢湖市发展权损失成本分别为110.99亿元、33.86亿元(表3)。2007年省会经济圈水源地区域应获得的生态补偿下限为144.85亿元,上限不高于356.84亿元,具体标准还要通过广泛的调研,根据生态系统服务受益方能够提供资金的能力以及提供方对生态补偿机制的期望值等确定。
表3 六安市和巢湖市居民收入、人口和发展权损失
5 省会经济圈生态补偿方式
生态补偿标准是生态效益补偿的核心,关系到补偿的效果和补偿者的承受能力。补偿标准的上下限、补偿等级划分、等级幅度选择等,取决于补偿方式、损失量(生态服务功能效益量)、补偿期限等因素。在现有条件下生态补偿只能体现一种相对的公平而无法做到绝对公平。因此,补偿的标准不可能完全按实际发生的经济损失或贡献大小,只能按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支出,或者其它多种配套补偿方式同时进行。
5.1 资金补偿方式
通常,资金补偿的途径主要有建立生态补偿基金、引入生态建设项目、信贷优惠、减免税收、财政转移支付、贴息等形式。鉴于皖西大别山地区为省会经济圈提供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可以采用引入生态建设项目、建立生态补偿基金等操作性较强的方式实现。具体实施途径为:首先,引入生态建设项目。以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建设、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等为主要建设目的,加强江淮分水岭、皖西大别山水库上游水源涵养与森林保护、巢湖流域上游水土保持与面源污染控制和大别山区大型水库群饮用水源保护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发展[12],积极引入生态补偿合作建设项目。其次,财政转移支付。国家、省、市财政每年从上交的税收中扣除一定额度的资金作为生态补偿资金。第三,建立生态补偿基金。提高合肥、六安、巢湖市居民用水价格,增加的资金按一定的比例划入生态补偿基金。生态补偿资金一定要用于省会经济圈的水源涵养林建设和管护、农业城镇污水垃圾的处理费用补助、限制企业发展造成的损失等。由省会经济圈相关部门监管这笔资金的使用。
5.2 政策补偿方式
政策补偿是上级政府通过制定优先权和优惠待遇的政策对下级政府进行补偿。针对省会经济圈的具体情况制定关于财政税收、投资项目、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以促进经济圈内的重要生态功能区经济发展,政策补偿的主体是政府,客体是重要生态功能区。可以参考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和经验,由省政府和省会经济圈相关部门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促进六安市县等地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5.3 产业补偿方式
由经济发展梯度差异引起的产业转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产业补偿是合肥省会城市以产业项目的方式促进六安等地经济发展的补偿方式。合肥市可以拓展产业支撑,通过与周边地区形成合理分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方式转移部分产业。如在装备制造业和家电业上,合肥要利用其品牌、产品优势帮助和带动周边发展配套产业,就近实现零部件供给;又如合肥引进几个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可与原料丰富的六安、巢湖等周边地区形成协作或产业转移。通过接纳劳动密集型、资源型、高技术低污染型的企业,有利于六安、巢湖的产业结构升级,解决劳动力就业,促进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产业补偿。同时也有利于加快经济圈内的工业化进程,也使企业的合作伙伴可以降低成本。
5.4 智力补偿方式
研究智力补偿是由生态补偿的主体向客体提供无偿技术咨询和指导以培养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专业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等[9-11]。合肥市应利用国家科技示范城这一优势,通过向六安、巢湖等地提供更多科技服务,增加人才交流、合作往来乃至经济科技间的协作,以此吸引和带动这些地区共同发展进步,实现省会经济圈的智力生态补偿。同时六安和巢湖等地向合肥提供劳务输出,短期内劳务输出能够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长期看劳务输出也为六安、巢湖培养了人才,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化、农民城镇化的进程,这种智力补偿的方式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上述生态补偿方式均适用于省会经济圈,不过由于皖西大别山五大水库将作为合肥市的重要饮用水源地,急需资金支持用来保护水源地的水质和水量,短期内省会经济圈的生态补偿方式以资金补偿和政策补偿为主,但是资金补偿和政策补偿只是“输血型”补偿,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随着六安市经济的发展,五大水库区域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应侧重于智力补偿、产业补偿等“造血型”补偿方式[12]。
6 结论与讨论
(1)六安、巢湖等重要生态区为安徽省会经济圈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量化省会经济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实施区域生态补偿标准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是实现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要素。
(2)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基于发展机会的生态补偿标准核算作为省会经济圈生态补偿的标准范围的上下限。省会经济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为生态补偿的标准范围,没有考虑部分水资源等价值为当地所服务,所以,区域生态补偿标准的估算,需要根据水资源、碳排放效应、森林资源等分类细化分析才更加符合实际。
(3)由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核算套用了相关计算公式和通用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若加入区域调整系数,可以更加客观准确的量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基于发展机会成本的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相对贴近区域的实际,对省会经济圈生态补偿机制的可操作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4)省会经济圈的主体功能区之间生态、环境和经济利益不平衡产生机理的复杂性,增加准确测算生态补偿的复杂程度。
(5)通过定量分析省会经济圈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变化和生态补偿标准,但对生态补偿方式仅做定性的分析与探讨,通过具体的水资源、森林资源对碳排放效应影响等定量化分析生态补偿标准,以及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效果、对策等问题将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1]欧维新,杨桂山.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海岸环境演变影响的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3,22(4):360-368.
[2]刘红玉,李兆富.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洪河保护区湿地景观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7,62(11):1215-1222.
[3]谢高地,鲁春霞,冷允法,等.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2):189-196.
[4]陈仲新,张新时.中国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J].科学通报, 2000,45(1):17-22.
[5]Turner R.K,Daily G.C.The Ecosystem Services Framework and Natural Capital Conservation[J].Environment Resource Economy,2008,39:25-35.
[6]Costanza R,d’Arge R,de Groot R,et al.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Nature,1997,387:253-260.
[7]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课题组.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8]孔凡斌.江河源头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江西东江源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0,30(2):299 -305.
[9]王金南,庄国泰.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设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10]周大杰,董文娟,孙丽英,等.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生态补偿问题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4):131-135.
[11]李芬,甄霖,黄河.土地利用功能变化与利益相关者受偿意愿及经济补偿研究[J].资源科学,2009,31(4):580-589.
[12]王晓辉,关伟,徐会,等.安徽省会经济圈建设中的生态补偿问题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17(3):42-45.
A Study 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or the Provincial City Ecology Circle Based on Ecosystem Services
SUN Xian-bin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Management,West Anhui University,L u’an237012,China)
The Chaohu Lake and the five reservoirs area in Dabieshan iare the most primary waters source areas of Hefei.It is essential to maintain water supply for municipal use,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environment of Hefei without restrain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over the waters source areas.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s considered a major economic means of the capability to resolve the problem.This paper attempts to perform a study 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or the waters source areas by fully accounting for its land use change and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On the basis of land use change over the provincial city ecology circle during the period 1997-2007,the change of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 was estimated.Based on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 unit area and relevant formulas,the estimated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 was calculated for the ecological standard of max-compensation and amounted to 356.84 million Yuan.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beneficiaries to compensation,the paper determined the main providers and receptor of the eco-compensation,and used the methods of cost-benefit analysis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cost to calculate the ecological standard of min-compensation and amounted to 144.85 million Yuan.Based on this,the ecosystem compensation for the waters source areas was proposed.Four types of compensation modes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including the fund compensation,the policy compensation,the industry compensation and the intellectual compensation.
the city ecology circle in Anhui province;land use;ecosystem services;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X321
A
1009-9735(2010)05-0093-05
2010-09-15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09-10D185);安徽省教育厅社科项目(2010sk397);安徽省人文地理学重点学科(皖西学院)资助项目。
孙贤斌(1970-),男,安徽含山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资源生态与GIS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