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大豆陷入危局

2010-08-27董俊

中国农村科技 2010年9期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企业

本刊特约记者 董俊

原产于中国的大豆曾是我们民族的骄傲,然而时过境迁,今天的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豆危机。

为何中国大豆市场需求旺盛,而国产大豆发展却频频受阻?为何短短几年之内,中国竟从大豆生产大国、出口大国变成进口大国,从品种资源大国陷入受制于个别跨国种子公司的处境?面对国产大豆岌岌可危的局面,有专家甚至悲观地预言,如果任由目前局面发展,10年后或许在市场上难觅国产非转基因豆油,20年后或许所有豆制品都将被进口转基因大豆充斥。

如此形势,国产大豆究竟应该如何破局?

原产国被边缘化

据史书记载,大豆,我国古称“菽”,为五谷之一,包括黄豆、青豆、黑豆等。中国人在黄帝时代就开始种植大豆,世界各国栽培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我国传播出去的。曾几何时,中国人种植的大豆比全世界其他地区种植的总量还要多。大豆曾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农产品。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2002年取消大豆进口关税和配额限制之后,国外大豆潮水般涌入中国,国内大豆供需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大豆进口量由2006年的2600万吨,猛增到2008年的3744万吨,2009年继续增长到了4255万吨,占国内大豆总需求近2/3;2010年上半年进口大豆2580万吨,同比增长了17%,预计全年将达5000万吨。

大豆对外依存度太高,对国产大豆形成巨大冲击,影响也已波及到国内豆农的利益。由于国外转基因大豆价格低廉,出油率高,使得东北大豆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国内榨油厂家对国产大豆的使用量都在下降。今年年初,黑龙江省农委公布了一则农情调查情况:2010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将在2009年减少20%的基础上再次减少,预计下降到6500万亩,减少560万亩,跌幅迫近10%。

豆农种植欲望的下降来源于种豆收益不高和进口大豆的双重胁迫。据了解,由于大豆种植成本增加,销售价格降低,比较效益差,大豆的亩效益远远无法与水稻、玉米相比。2009年,玉米公顷产量8吨,公顷产值12800元,公顷成本6500元,公顷效益6300元;而大豆公顷产量2.7吨,公顷产值9600元,公顷成本5500元,公顷效益4100元。效益比玉米每公顷低2200元左右,如果与水稻相比则低得更多。致使大豆种植面积出现滑坡。农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5年前种一亩大豆能收入200元,今年种一亩大豆只能收入50元。

尽管国家在近两年出台了一些保护豆农利益的政策,2009年更是把部分压榨企业纳入了收储补贴名单之中,但是起到的作用并不十分理想。

如今,进口大豆在我国的垄断地位不断加强,国产大豆在不断被边缘化。“2008年以来,虽然海关总署预警,国家政策频出,但却力不从心。2009年我国进口大豆达到空前的4255万吨,是国内总产的3倍,且外资掌控我国近80%的压榨能力,顺理成章地控制了产品销售环节,并继续将触角向大豆产业相关领域延伸。”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副秘书长卢林纲表示了他的担忧。

振兴中国大豆产业,依靠技术创新提升产量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要从大豆整个产业链的恢复上来做考虑。

产业链“换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农产品贸易与加工格局正在经历一场重大的变革。跨国公司凭借其资本、规模优势迅速进入中国市场,快速扩张;中国大豆加工企业的压榨能力和实际压榨量不断萎缩,国内大豆加工业以北方产区为主的结构已彻底改变,南方及沿海地区有外资背景的加工企业已经占据了大豆加工业的主导地位。

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国内大豆深加工企业基本形成了三股势力:以丰益、嘉吉、路易达孚、ADM等为代表的外资企业,他们不但是油脂压榨企业,而且控制着全球大部分大豆贸易;以国内中粮集团以及旗下的相关企业为另一股势力,他们既拥有自己的贸易渠道,也拥有自己的食用油品牌,主要是以进口大豆深加工为主;东北企业以黑龙江九三油脂集团为代表形成了第三股势力,最弱势的正是东北油脂压榨企业,他们主要依赖国产大豆,而通常所说的国产大豆其实就是东北大豆,其中黑龙江的大豆就占了1/3以上。

自2004年,中国大豆美国采购,导致随后一年里中国1000家规模以上大豆压榨企业被压缩到90家,其中64家被外资控制,占据中国榨油总量份额的85%。据黑龙江省大豆协会的一位负责人介绍,今年4月黑龙江省内68家规模以上的大豆加工企业绝大多数处于停产状态,并全部停止收购大豆,总的开工率跌至2成以下。企业停产是因为亏损。除去补贴,企业每加工1吨国产大豆要比进口大豆成本增加近200元。

“外商垄断大豆加工业,以此突破,给中国大豆产业链‘换血’,把拥有定价权的进口大豆植入我国大豆产业的系统中,表面看似差别不大的豆子却隐藏着巨大的玄机。”卢林纲说,由于美国政府长久以来实行的农业补贴政策,使其大豆价格可以处于成本之下进入国际市场,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对加工企业而言,国产大豆劣势尽显。

“跨国粮商控制了加工业就掌控了产业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卢林纲说,“2008年国内大豆喜获丰收,却遭遇进口大豆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农民卖豆难;大豆主产区加工企业全线停产、停收等现象也就不难解释了。”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开放经济研究院院长夏友富教授对此也不无担忧地说:“大豆问题不是简单的食用油问题,大豆加工业是大豆全产业链的核心,上承种植业下启饲料、养殖业。”跨国粮商通过垄断国内压榨环节,不断向上下游渗透,利用手中低成本大豆,向上打击种植业、垄断物流收储环节,向下挤压相关产品市场、掌控饲料养殖业。短期效应是抢占市场份额和行业利润,长期必将通过排挤、打垮内资产业,把其打造的“全产业控制链”完全复制到中国。“届时与人民生活密不可分的肉、禽、蛋、奶以及食用油都将受控于他人,价格也将出现人为的剧烈波动,最终带来的是严重的粮油安全问题,是营养健康安全,甚至是社会问题、主权问题。”

近日有消息称,美国农业部在东北中心城市沈阳设立的农业贸易处揭牌,这是继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之后,该部门在华设立的第五家办公室,也是深入中国东北粮仓的重要触角。据悉,沈阳农业贸易处旨在帮助美国的农业、渔业和林业产品在东北地区推广销售。

由于美国政府长久以来实行的农业补贴政策,使其大豆价格可以处于成本之下进入国际市场,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对加工企业而言,国产大豆劣势尽显。

东北是我国大豆、玉米和粳稻的主产区,是中国最大的粮仓之一。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表示,美国对华农产品战略布局进入沈阳,主要是看中了东北农产品市场的优势,意在扩大美国在中国的农产品市场,加强对中国农产品市场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同时助推美国农牧林业产品进入中国,拓宽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优势市场。

寻求技术突破

“众所周知,进口大豆之所以能迅速侵占我国油脂市场,一个主要的优势就在于产量高、价格低廉。”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介绍说,目前,国产大豆的亩产量在200~230斤左右,而美国大豆可达到370斤/亩,巴西甚至可以达到400斤/亩。进而导致国产大豆的价格一直比进口大豆高15%左右。

9月8日,袁隆平在21世纪论坛上表示,“国产大豆搞不赢转基因大豆,我们2/3的要靠进口,这是个大问题!”他还透露,国家十分重视农产品的战略安全问题,科技部已经专门立项:发展杂交大豆。据其介绍,一旦成功,产量可增加30%。

“如果杂交大豆研发成功,无疑将缩小产量之间的差距。这可以说是跨时代的意义。”王小语称。他还透露,其实,袁隆平院士所说的增产30%是个很保守的数字,杂交大豆单产超过转基因大豆并非不可能。

事实上,农业科技进步对大豆增产起着关键作用,其中品种和栽培技术两要素对大豆增产的贡献率就达68.2%。目前,由于大豆新品种推广滞后、栽培技术老化、新技术措施不配套、现有品种混杂等因素,使我国大豆单产长期徘徊在120公斤左右。其实,我国大豆增产潜力是很大的。目前,有些地区和有些品种的单产和含油率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如黑龙江农垦系统,种植大豆1000多万亩,2002~2007年年均亩产达168.7公斤,高产区可达194.3公斤。更为可喜的是,我国大豆有些品种亩产已达300~400公斤,如“中黄35”亩产为311.8公斤,“金张掖”亩产达436.8公斤。有些新栽培技术要比常规技术增产10%~30%,如“三垄”栽培技术可增产10%,窄行密植技术可增产20%,行间覆膜技术可增产30%以上。

大豆单产增加将会刺激豆农的种植积极性,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的尴尬也会随之缓解。“如果单产能达到300斤,大豆的收益会明显增加。”王小语说。

产量的增加对于整个国产大豆行业无疑将是个巨大的刺激。“产量能够提高并稳定下来,就能确保加工企业有稳定的货源,甚至能长期开工,而不至于每年加工几个月,休息大半年。”北京首创期货农产品行业分析师董双伟说。

据了解,为了加快国产大豆产业技术创新,2009年7月,在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倡议下,国内大型大豆加工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同组建了大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成立一年来,向科技部提交了《大豆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调研报告》,报告从产业发展现状出发,论述了产业科技创新状况及5~10年产业科技研发的目标与任务,提出了9个方向、32个研究课题。同时针对今年大豆产业情况向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根据大豆价格走势,动态对农户和加工企业进行补贴”、“建立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 ”等政策建议;逐步构建“转基因与非转基因两种价格体系”及“设立黑龙江省大豆发展专项基金”等具体意见。

大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冯晓说:“通过联盟这个平台,联盟内部共签订科技攻关合作项目7项,总金额3亿元。这7项中:黑龙江阳霖油脂集团有限公司建成了国内首条年产3000吨大豆粉末油脂生产线,开发出的大豆粉末油脂系列产品已在全国销售;山东谷神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江南大学共同开发的功能性醇法浓缩蛋白产品已正式投入市场,远销美国、俄罗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同建立研发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解决了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性技术问题;通过重点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大豆加工业的整体技术进步。同时,为企业培养锻炼了一批科技人才,解决了企业研发能力弱的问题,使大豆生产企业由目前的解决生存问题过渡到快速发展壮大阶段,从而为将来与国际企业抗衡奠定了基础。

期待“浴火重生”

振兴中国大豆产业,依靠技术创新提升产量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要从大豆整个产业链的恢复上来做考虑。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副会长刘登高表示:“中洋大豆之争,已不再是数量的对比,也不是中外加工企业竞争,而是两个国家大豆产业链之间的抗衡。”

王小语表示,修复我国大豆产业链是关键,要做大做强一批国内企业,建立完整自主的产业链条,这样才能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抵御外部冲击。

专家刘忠堂也坦言,国产大豆单产低、效益差,要想与进口大豆竞争还需要政府扶持。他建议现在的补贴资金应该用在大豆整个产业链上,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环节。

据悉,发改委已牵头编制了《油脂油料产业规划(2009~2020)》上报至国务院。作为参与规划编制的主要专家之一,中国粮油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王瑞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绝大部分油脂加工企业很少涉足油料收储、物流、贸易、深加工等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产业链短,竞争力不强。因此,“扶持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骨干油脂企业”,成为这一规划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面对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的严峻形势,国产大豆能否走出危局,浴火重生?今年5月,农业部原副部长万宝瑞在《求是》发表了一篇关于《振兴我国大豆产业的根本途径》的文章,这是难得的权威声音。文章所提出的观点和对策是他在长期的调查研究中,对中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的全面思考。万宝瑞认为,国家政策的导向和支持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他指出,振兴我国大豆产业的根本途径在于:首先,要推进大豆产业发展机制创新工作。今后,有关部门应对大豆产业发展机制创新工作给予更多扶持,以加快推进大豆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当务之急是要把试点县合作社专用大豆储运设施列入粮食物流建设项目,支持大豆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我国“非转基因大豆种质资源保护区”,并将食品专用大豆纳入“农超对接”计划。

其次,要完善大豆产业扶持政策。国家应将扶持三大粮食作物的政策延伸到大豆,增加大豆主产区豆农贴息贷款额度,按大豆的生产销售年度调整贷款还款期限。制定支持粮食部门收购国产大豆政策和企业利用国产大豆的有关优惠政策。建立内资企业联合采购制度,增强内资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大豆定价话语权。探索制定压榨企业配比使用国产大豆制度,学习泰国“每进口一吨大豆必须认购一吨国产大豆”等措施,并通过其他合理政策,鼓励企业按一定比例使用国产大豆。

第三,加大对大豆产业的科研投入。建议制定我国大豆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大科研投入,组织力量集中攻关,解决大豆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重点建立并完善我国大豆育种研究体系,鼓励发展具有自主育种体系的种子公司。加强大豆超高产品种选育、配套技术及其应用效果的研究,着力培育超高产大豆新品种。加快大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进一步提高优质大豆单产。

第四,建立东北“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一般非转基因大豆价格比转基因大豆高出20%~25%。目前,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已逐步形成了非转基因大豆的品牌效应和价格优势,我国生产的非转基因大豆在欧洲、日本、韩国等市场深受欢迎。国家应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等地区建立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严禁转基因大豆进入保护区,以确保国产大豆的竞争优势。

由此看来,破解国产大豆危局,必须从国家粮油安全、农业产业安全、农民就业安全的立场反思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必须从大豆产业的发展体制和机制创新做起,提高产业整体竞争能力,防止大豆产业悲剧在棉花、玉米等产业上重演。

猜你喜欢

转基因大豆企业
探秘转基因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企业
转基因,你吃了吗?
企业
企业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