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94—2009: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文献分析

2010-08-26于春江

河南社会科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类别民族政策

于春江

(中央民族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 100080)

1994—2009: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文献分析

于春江

(中央民族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 100080)

将1994—2009年CNKI系列数据库中篇名包含“民族教育政策”的研究文献作为分析样本,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这些研究文献进行非介入性研究。通过分析这些研究文献的发表时间、数量、类别和版面,研究文献作者的类别和价值取向,以及研究文献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等内容,可对1994—2009年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文献从文献数量和文献信息两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

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文献;内容分析法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民族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的民族教育政策作为一种有效的政策供给,为我国的民族教育事业源源不断地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学界对于“民族教育政策”问题的研究,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宏大的背景而展开的,这也构成了本文的立论基础。以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文献作为分析样本来进行此项研究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学者开始了对于民族教育政策问题的学术投入,发表的学术论文也逐渐多了起来,并且出现了相关学术研究的综述。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出现以研究文献的数量和信息为视角来进行民族教育政策研究的论文或论著。另一方面,目前,还没有学者对民族教育政策的研究文献本身进行非介入性研究,进而全面、直观地反映目前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研究的现状。而本研究试图做到这一点。

一、研究方法及内容

本文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学术论文作为研究文献的来源进行“跨库检索”,主要采用如下检索条件来选择分析样本:第一,依据民族教育政策研究的社会科学特征,将“查询范围”锁定为“文史哲”和“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第二,为保证研究的直接相关性,将CNKI检索项定为“题名”,检索词定为“民族教育政策”;第三,选取的时间范围定为1994年到2009年,匹配为“精确”项,选择全部数据和全部期刊;第四,检索时间为2009年10月28日,该时间以后上传的文章不在本文的分析范围之内。经过检索,共获得48篇研究文献,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45篇,“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2篇,“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1篇。因重复发表等因素,最终有44篇研究文献被确定为本文的分析样本。

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上述研究文献进行非介入性研究。通过分析这些研究文献的发表时间、数量、类别和版面,研究文献作者的类别和价值取向,以及研究文献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等内容,对1994—2009年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文献从文献数量和文献信息两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具体研究内容主要有:其一,样本数量特征,包括研究文献的数量、发表年份、发表类别、占用版面等;其二,研究者的类别及其价值取向,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其三,研究文献的研究方法,及其与研究者类别之间的关系;其四,对其中个案研究情况的记录,主要记录个案所涉及的地区和范围。

二、样本数量特征分析

(一)研究文献的数量

表1为不同年份研究文献数量统计表。从数量上看,研究民族教育政策的文献数量的增长(除了1999年、2000年和2001年这3年)是一个较为明显的趋势。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了对于民族教育政策问题的学术投入,发表的学术论文也逐渐多了起来。当然,表1中也反映出个别“一稿多投”的现象,在检索到的48篇研究文献中,涉及重复发表的共有3篇,其中,有2篇各发表2次,还有1篇发表3次,其比重占全部研究文献的8.33%。显然,重复发表的这4篇研究文献不在本文的分析范围之内。

表1 不同年份研究文献数量统计表

此外,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文献的数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图1所示的三维柱形图较为明显地反映出了这个特点。如图1所示,按照时间顺序,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文献的数量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4年到1998年,这期间的研究文献从无到有,经历了一个明显增长的过程;第二阶段,是从2002年到2008年,这期间,研究文献再次出现明显增长的态势。可以预期,未来一段时间,随着民族教育政策问题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以及研究深广度的不断扩展和提高,研究文献的数量仍然会以一定规模和速度增长①。

图1 不同年份研究文献数量示意图

(二)刊载研究文献的期刊类别

依照北京大学图书馆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将刊载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文献的期刊划分为“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两个类别。统计表明,研究文献中的70.45%刊载于“核心期刊”,29.55%刊载于“非核心期刊”②(如图2所示)。如此之高的“核心期刊”比重,起码说明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方面,说明民族教育政策领域的研究文献质量普遍较高;另一方面,也证明了民族教育政策领域的研究文献普遍受到学术期刊的青睐和重视,这和很长时间以来民族教育政策对于促进我国民族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作用有着直接而必然的联系。

图2 文献刊载于“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的比重示意图

(三)研究文献所占用的版面情况

44篇题名中含有“民族教育政策”的研究文献,一共占用了222.2个版面。其中,最少的研究文献占用1.5个版面,最多的则占用了11个版面。平均值为5.05个版面。从版面占用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研究文献占用的版面超过了2个版面,2个或不足2个版面的研究文献仅有5篇,占文献总数的11.36%;更多的研究文献则是占用了4-6个版面,有24篇,占文献总数的54.55%;而等于或超过8个版面的文献仅有7篇,占文献总数的15.91%。

三、作者的类别及其价值取向分析

(一)作者的类别

本文将研究文献的作者依次划分为这样七个大的类别:教授/研究员、副教授/副研究员、讲师/助理研究员、一般教师、博士后/博士/博士研究生、硕士/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其他。每篇研究文献的同一个作者,按由“教授/研究员”至“本科/专科/其他”的顺序只记录一次。比如一位作者既是教授又是博士,则只记录为教授。另外,同一篇研究文献如有两位或两位以上的作者,则选取其中职称/学历最高者,按由“教授/研究员”至“本科/专科/其他”的顺序只记录一次。统计结果显示:研究文献的作者中没有属于七个类别中的“一般教师”和“本科/专科/其他”两类的,而且职称为“教授/研究员”、“副教授/副研究员”的作者所占比重是非常之高的,达到了63.6%;如果再将“博士后/博士/博士研究生”类别算上,则比重高达72.7%。如此看来,从事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撰写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文献的作者一般都是资深学者、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往往都具有较高的学术能力和专业水平。这也为解释为什么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文献被刊载到核心期刊的比率有如此之大,提供了强有力的说明。

(二)作者的价值取向

在从事社会科学某一领域的研究时,研究者总是或多或少带有对于他所研究问题的倾向性,亦即价值取向。那么,在进行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时,这些研究文献的作者具有哪些价值取向呢?参照克劳斯·冯·柏伊姆的分类方法,我们将文献作者的价值取向归纳为“规范研究”、“经验分析”和“辩证批评”这样三个类别,并以此对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其中,规范研究一般肯定民族教育政策本身的正面价值和社会作用,再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种标准作为分析和研究民族教育政策的尺度,进而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所要回答的是“民族教育政策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经验分析在研究民族教育政策时保持“价值中立”,只研究实际社会生活中的民族教育政策过程(包括制定、实施、情况反馈及修订等问题),寻求作为客观事实的政策过程的特点和内在规律,并以此为依据,分析预测民族教育政策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它要回答的是“民族教育政策及其过程实际上是什么”的问题。而辩证批评则是对民族教育政策过程持怀疑态度,一般带有否定的价值判断,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论假设、制度设计或指导规范,它所要解决的是“民族教育政策应该怎么做”的问题。辩证批评研究告诉我们民族教育政策还有哪些地方不尽如人意,做得并不像政策设计者的初衷和社会期望的那样,进而指出应该怎样完善。

表2 文献作者的价值取向统计表

表2是研究文献作者的价值取向统计表。从该表中我们可以发现,首先,就规范研究而言,进入新世纪之后,相关研究文献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渐进增长过程。其次,就经验分析而言,其变化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94年至2003年,是波动期。表现为相关研究文献经历了一个快速增加而后又很快衰减的过程。第二个阶段从2003年至今,是高增长期。表现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研究文献不断增加。最后,以辩证批评作为价值取向的研究文献仅有1篇。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的实施绩效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可,持怀疑和否定态度的研究者是非常之少的。图3是根据研究文献作者的价值取向统计数据而绘制的数据点折线图。该图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出我们分析的结论。

图3 文献作者的价值取向统计示意图

(三)作者类别与其价值取向的相关性

本文试图通过对作者类别与其价值取向之间关系的比较,来回答这样两个问题,即:哪些作者对民族教育政策持肯定态度?他们的态度是否与他们的职称状况或学历水平高度相关?为此,本文制作了表3。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文献作者的类别与其价值取向之间的相关性是存在的,但并不十分明显。比如,以表格中的“行”作为比较对象,在作者为“教授/研究员”的类别中,研究的价值取向为“经验分析”的比重为26.47%,而价值取向为“规范研究”的比重则是11.11%,两种不同价值取向占各自研究文献总量的比重相差2.38倍。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教授/研究员在进行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时,更倾向于保持“价值中立”。同样的分析也可以用来探讨作者为“讲师/助理研究员”的类别。再比如,以表格中的“列”作为比较对象,以“规范研究”为例,显然,“副教授/副研究员”比“教授/研究员”更愿意肯定民族教育政策本身的正面价值及其社会作用,因为前者以“规范研究”作为其价值取向的比重是后者的6倍。

表3 文献作者类别与其价值取向相关性统计表

四、研究文献采用研究方法分析

(一)研究方法的划分

从检索到的有效的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文献来看,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第一,理论分析。注重于从某种角度、运用某种理论,诸如实践环境、政策工具分析、社会政策及其发展等等,来探讨民族教育政策,这种方法一般偏重于理论意义上的探讨。第二,实证研究。注重于从现实过程中来探讨民族教育政策的实践绩效,以及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问题和解决矛盾的原则和方法。第三,历史/比较研究。前者注重于从历史变迁的角度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教育政策进行回顾和梳理;后者主要进行民族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诸如民族教育政策与民族教育法的关系、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的民族教育政策比较、中美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区别等。第四,文献研究述评。所有研究民族教育政策的文献基本上都可以被归纳到上述这四种研究方法之中。统计结果见表4。

表4 文献采用研究方法统计表

从表4中可以看出,总体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采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文献数量都呈现出某种增加的态势③,其中的“理论分析”和“历史/比较研究”方法则更能体现这种显著增加的态势。从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来看,目前,学界对于民族教育政策问题的研究仍然局限于一些较为传统的研究方法(比如,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的研究文献的比重高达70.45%),尚未形成多种研究方法被广泛采用的局面,在新型研究方法的运用和引进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和弹性。因此,对民族教育政策进行研究方法的创新,在此基础上扩展民族教育政策研究的学术价值,将是今后民族教育政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图4是根据统计结果画出的文献研究方法三维面积图,该图可以更加直观地说明刚才所分析的问题。

图4 文献采用研究方法比较示意图

(二)作者类别与文献研究方法的相关性

表5是关于研究文献的作者类别与研究方法两者关系的比较。通过表格可以看出,作者类别与文献的研究方法之间的相关程度并不明显。大致可以认为,职称越高的文献作者,越倾向于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而不是“历史/比较研究”的方法。因为“教授/研究员”和“副教授/副研究员”两个类别的作者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方法的比重已分别达到了74.19%和100%。再如,似乎讲师和助理研究员更喜欢采用“历史/比较研究”的方法,如表所示,他们采用此种方法的比重达到采用该方法总数的50%。

表5 文献作者类别与研究方法关系比较

五、个案研究情况分析

对于民族教育政策研究而言,这里所说的个案是指一定宏观视野下的微观客体。比如,相对于“中国”而言,“云南省”或者“青藏高原”就是个案,而“马来西亚”或者“英国”则不属于个案。此外,相对于我国民族教育中所采取的全部办学形式而言,“内地西藏班(校)”就是个案。经过统计,结果见表6。

表6 文献中个案研究统计表

从表6中可以看出,进行个案研究的文献有11篇,占全部研究文献比重的25%。应该说,这个比重并不算小。在这11篇个案研究文献中,既涉及了我国的民族地区,也涉及了作为我国民族教育的特殊办学形式的“内地西藏班(校)”。然而,从个案所涉及的范围及其研究的程度来看,到目前为止,学界对于民族教育政策的个案研究还很不充分。这表现在:一方面,一般意义上所说的我国8个民族省区中,明确作为个案范围而进行研究的只有云南和新疆,而且这种讨论更多的时候也只是停留在宏观层面,并没有具体化。(比如,具体到对于某个民族自治州/旗民族教育政策过程的绩效研究等。)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民族教育中所采取的办学形式,主要包括举办民族学院,在内地高、中等专业学校举办民族班,举办民族预科班,举办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校,在重点中学举办民族班,举办由少数民族学生参加的女童班和女子学校,以及在内地举办西藏中学和西藏班(校)等。必须承认,目前的个案研究中仅仅涉及了其中的内地西藏班(校),对此领域的讨论还有非常大的空间。

六、研究的不足之处

本文是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分析研究文献的一种尝试,在研究的具体实施层面遇到了很多困难,有可能影响到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第一,选取样本数量较少。为保证选取研究文献的高度相关性,本文设置了较为严格的检索条件,将“民族教育”研究和“民族政策”研究的文献都排除在了本文研究之外。由于样本数量较少,研究的效度难以充分保证。第二,样本来源较为单一。本项研究文献均来源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由此就有可能造成遗漏诸多相关论著及海外论文,而这些被遗漏的论著和论文,又有可能是民族教育政策研究领域中较为权威和前沿的部分。如果情况真是这样,本文的研究信度就会受到影响。第三,类别选择的主观倾向性。在涉及“文献作者的价值取向”及“文献的研究方法”时,如何将一篇研究文献在几种既定的类别中做出非此即彼的判断,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事实上,很多研究文献是带有多种价值取向、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的。因此,类别选择的主观性问题可能会导致本文的分析过程和结论产生误差。第四,研究的表层性。本文以描述性研究为主,主要根据得到的统计数据进行直观的相关性分析。因此,那些深层次的因果关系、逻辑联系都没能得以展开。显然,这可能导致分析结论的表层化。

注释:

①由于本文选取分析样本的时间为2009年10月28日,该时间以后上传到CNKI系列数据库的研究文献不在本文的分析范围之内,因此,图1的三维柱形图关于2009年的部分并不能有效反映本文分析的趋势。

②鉴于刊载于会议论文集和报纸中的研究文献只有3篇,并且所涉会议和报纸又分别是该领域内的重要会议或重要报纸,因此将这3篇研究文献参考“核心期刊”进行统计。

③同①一样,表中关于2009年的数据不能反映这里所分析的态势。

责任编辑 吕学文

(E-mail:dalishi_sohu@sohu.com)

G4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007-905X(2010)02-0148-04

2009-12-23

于春江(1981— ),男,内蒙古呼伦贝尔人,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类别民族政策
政策
政策
我们的民族
助企政策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政策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服务类别
论类别股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