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运城规划建设将推动城市长远发展

2010-08-26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0年8期
关键词:大学城体育馆场馆

亚运城无疑将成为广州新城建设的启动区,带动广州新城及周边区域快速发展,对广州 “南拓”具有重要意义。

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效果图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第16届亚运会将于2010年11月12日在广州举行,备受关注的亚运场馆建设今年也已接近全面竣工。

众所周知,体育场馆是一届大型运动会的 “硬件”,广州亚运会将使用70个场馆,其中包括12个新建场馆和58个改扩建场馆。相比较于奥运会28个大项的规模而言,广州亚运会共设有42个竞赛项目,因此将投入使用70个场馆。可以说,广州亚运会的竞赛项目和场馆数量都超过了北京奥运会。

【规划布局】亚运城将成广州南拓启动区

在亚组委场馆器材部部长彭高峰的办公室桌面,摆着一本本厚厚的 《亚运场馆建设项目亚运要求》,彭高峰笑着对记者解释: “广州亚运会有42个大项,因此我们在进行场馆建设与改造之前,就要针对全部42个竞赛项目场馆制定使用功能和技术标准要求,我们称之为 ‘亚运要求’。”

从位于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内的广州亚组委出发,需要驱车40分钟才能到达位于莲花山风景区南麓、莲花山水道西岸的广州亚运城。

广东奥林匹克游泳跳水馆外景

南沙体育馆

彭高峰介绍,广州亚运的场馆布局虽然看似分散,其实从宏观来说包含了“两城两中心和老城区”——即亚运城、大学城、广东省奥林匹克中心、天河体育中心和总部酒店 (花园酒店)周边场馆等5大亚运场馆群,广州亚运会的大部分比赛都将集中于这几个场馆群。其中,天河体育中心、广东省奥林匹克中心、大学城原本就有相对较为集中的体育场馆。秉承 “节俭办亚运”的原则,将充分利用这些现有场馆。

如果单从筹办一届亚运会比赛的角度考量,广州完全可以将所有的场馆尽可能地集中建设。这样一来,建设的压力要小一些,赛事的组织难度也会少很多。可是就存在着赛后使用的闲置浪费等问题。因此,经专家组的反复研究和论证后,广州市形成了一个定论——亚运场馆的建设与改造必须与广州城市的发展建设紧密联系。将广州亚运城选址定在广州南部,就十分符合广州 “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城市发展战略中 “南拓”的要求。

同时,为了配合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广州的城市交通也将在亚运会举办前完成一次大改造。届时亚运城与各赛区都有便捷的道路联系,广州地铁海傍站、京珠高速与平南高速出入口与亚运城相衔接,将有效确保运动员、官员技术人员、媒体人员等使用专用交通工具,在40分钟内从亚运城到达遍布全市的主要比赛场馆,绝对不会对运动员的比赛造成影响。

【建设进程】2010年3月全部场馆竣工验收

根据亚组委制定的 《亚运会场馆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所有的亚运场馆将被划分成4批进行建设和改造。例如广州体育馆和大学城中心湖区铁人三项赛场是最先一批进行改造和建设的广州亚运会场馆,它们在2008年都要举办重要赛事,因此改造工程已经完成。而现阶段全面铺开建设的主要是一些改造工程量较大、建设工期较长的场馆,例如亚运城。最后一批开工的多为隶属高校的场馆,因为这些场馆改造工程量较小,而且平常学生要使用,推后它们的改造开工时间,可以缩短改造后的维护周期。

【代表之作】南沙体育馆酷似太极图案

彭高峰说: “每个城市的定位不一样,每座城市也都有各自的历史和人文特色,广州是岭南文化诞生的地方,亚运城在莲花山下,珠江水边,有山有水,追求的是建筑跟环境相呼应。”广州亚运新建场馆里也有一批标志性的场馆,例如大学城自行车轮滑极限运动中心的外形酷似一个自行车头盔,和比赛的内容十分相符合;毗邻白云山风景区的广州棋院,西面紧靠麓湖,依山傍水极具中国文化韵味;而举办武术比赛的南沙体育馆从上空俯瞰,酷似中国的太极图案……相信在2010年所有亚运场馆建成后,这些别具一格的标志性建筑也将成为广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广州体育学院体育馆效果图

广州自行车轮滑极限运动中心

主媒体中心技术官员村沿岸景观鸟瞰图

【赛后利用】主媒体中心赛后变超市

彭高峰说: “比赛场馆的赛后利用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我们有专题组在研究这个问题,并且在前期规划上都有兼顾。像天河体育中心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很成熟。而大学城的场馆依托高校,不存在赛后利用的问题。以建设规模最大的亚运城为例,在规划之初就考虑到这个问题。亚运城的定位是双重的。既要满足亚运会的需要,同时它也是广州新城的启动区,两者在建设上完全是同步进行的。赛后,通过一定改建,亚运城将作为示范性的居住社区物业投放市场,成为一个完善的城市片区,对广州城市南拓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举例指出,亚运城内的体育综合馆是一个新建场馆,它不但承担着亚运会赛时的需要,而且之所以要在这个位置新建一个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也是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因为在广州的南部需要一个综合性的体育馆。另外亚运城的运动员村、技术官员村,在赛后将约有8000套住宅对市民销售,这样购买了这些住房的市民无疑也将使用亚运城体育综合馆,赛后利用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同时,运动员村、媒体村、技术官员村等居住建筑在赛后进行必要的改造后,将作为示范性的居住社区物业投放市场。例如主媒体中心,赛后将会改建成一个大型的购物中心;亚运城中学赛时作为志愿者居住宿舍和运动员体能恢复训练中心使用,赛后成为亚运城的配套中学,将建示范性高中和标准化初中各一所;沙滩排球场在内的亚运公园将予以保留,为社区提供室外活动空间……

“我们绝不是单单为了办赛而建场馆,而是要把办赛和赛后使用充分结合。本着 ‘赛中运动员使用、赛后老百姓健身’的便民原则,将这些场馆分布于广州各个区,以及佛山、东莞、汕尾等分赛区城市。”彭高峰表示。

猜你喜欢

大学城体育馆场馆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既有体育馆场地扩声系统提升改造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迷宫弯弯绕
“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在我校大学城校区举行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大学城经济对城镇化影响初探——以呈贡大学城为例
大学城体育课程资源共享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