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临港,打造上海水上体育娱乐中心

2010-08-26陈蕴霞

体育科研 2010年2期
关键词:临港新城体育产业

陈蕴霞,叶 鸣,王 锋

依托临港,打造上海水上体育娱乐中心

陈蕴霞,叶 鸣,王 锋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以休闲理论为依据,对临港新城体育产业进行研究,从总体构想、整体布局、发展模式等角度,寻找临港新城体育产业模式,打造水上品牌体育休闲中心,并提出建议。

上海;水上体育;娱乐;港口

1 研究目的、意义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步伐的不断加快,体育产业与城市现代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北京奥运会的巨大成功,对我国体育产业特别是上海这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2010年,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将在上海举办,这无疑对上海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而体育产业也会随之发展。上海临港新城作为上海现代化综合型新兴滨海城市,临港新城的开发建设是国务院、上海市委、市政府为抓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港口竞争机遇,实现经济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2009年3月2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临港新城作为航运中心核心区,到2020年,临港新城人口将达到80万。建成后的临港新城将成为功能强、规模大、起点模式新、具有长期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随着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临港新城将成为上海东南滨江沿海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和我国沿海大通道上的重要城市,这为临港新城体育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调查访问,对临港新城体育产业进行研究,以休闲理论为依据,寻找临港新城体育产业模式,打造品牌体育休闲中心,以期对上海市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法

本文通过查阅上海图书馆、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万维图书网等资源,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得出一定结论,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 访谈法

对上海市体育行政部门、浦东新区体育局、原南汇区体育行政部门、原南汇区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滴水湖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港城集团公司等有关领导、部门负责人进修采访,了解上海市体育产业相关资料、原南汇区体育发展动向,为本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调查,从体育与休闲娱乐的关系和体育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

3.1 体育与休闲娱乐的关系

3.1.1休闲理论释义

最早的休闲行为理论,可溯源到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人们战争是为了和平,工作是为了休闲”而引发的重要思想萌芽[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生命中的任何事都与休闲有关,休闲是所有人类活动之目的,是所有行动导向之最终结果。1950年出版的皮普尔与考克士的《谈时间、工作与休闲》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宗教性的、虔敬的、节庆的现代版休闲观念。这种理论的振聋发聩之处在于明确指出休闲是人类所有活动的终极目的,其中当然包括体育活动。21世纪人们注重新品位,休闲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目的,在生活中参与身体运动作为休闲方式,也成为现代人与体育发生联系的主要渠道。

3.1.2体育与休闲娱乐是密不可分的

体育的过程,是一个让游戏者全身肌肉和灵魂都感觉幸福与愉悦的极乐体验[2]。人们从体育运动中得到满足,得到愉悦,把平时积累的压力通过体育运动发泄出来,消除精神压力。因此,体育是一种休闲娱乐。它通过身体放松、竞技,一方面为丰富生活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锻炼了健康的体魄,提供了激发基本才能的条件。更重要的还在于培养了人的丰富的感情世界,表达和体现着人的高尚与美好气质。

娱乐休闲展现着体育的趣味和魅力,成为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激素。休闲需求导致体育的娱乐化,其重要原因是:体育与休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满足人们的时代需求。可见,体育与休闲娱乐是密不可分的。

3.1.3当今的体育是融休闲娱乐和竞技为一体的

体育是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话题,世界杯带给我们足球的激情;奥运会的心潮澎湃;让人眼花缭乱的NBA;主流媒体的赛事报道,这些都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赛事本身,更多时候他们被节目的包装,体育赛场外其他信息如体育明星的娱乐新闻所吸引,体育娱乐化趋势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愈演愈烈[3]。

2003年5月14日,国家统计局印发了《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了重新的调整[4]。修订后的三次产业划分将体育产业与文化和娱乐业一起组成。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体育产业新的划分和界定,说明体育顺应休闲时代的潮流已得到政府管理层的深刻认识,导致方针政策的变化,直接关系到对体育的娱乐性质界定以及分类。从在休闲时代扑面而来的世界潮流中,我国的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组织、体育俱乐部,已与文化娱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中国传统的关于体育的定义大多是增强体质及为国争光之类,是基于不承认体育活动的娱乐特性的观念下所形成的凝固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娱乐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虽然,中国的体育消费市场机制还不健全,但体育的前进步伐也必然受到娱乐价值导向的牵引;在未来社会,人类对娱乐的趋同可能成为重要的共同追求的主流目标之一。因此,被传统凝固的体育定义应该被修改,顺应娱乐化的潮流。

3.1.4体育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A.体育产业发展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增长

王明建在《城市经济快速增长下的体育产业发展方向》一文中阐明了体育产业发展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增长[5]。

由于体育具有健身、娱乐、休闲、竞赛等特点,它能够推动旅游、商业、交通、电信、新闻出版、餐饮等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从而吸引数以亿计的人去亲身从事体育运动和观赏体育竞赛,通过人们的消费取得经济收入。体育能增强体质、提高素质、形成技能、提高生产效率与效益,从而达到促进城市经济的功能。

一份由上海体育学院体育赛事数据研究中心和上海新新体育文化有限公司市场调研部出具的综合效益评估报告显示,2005年上海网球大师杯赛的总价值为4.49亿元,其中赛事收入为1.07亿元,对相关产业产生的经济效益为1.32亿元,新闻媒体及广告估算价值为2.10亿元[6]。由此可见,赛事本身收入为1.07亿元,而新闻媒体及相关产业的收入却达到3.42亿元。

随着经济的发展、休闲时间的增加,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于体育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体育消费品的需求,相关产业会得到飞速发展,还带动和促进相关行业人员的增加,提供就业机会。这对缓解当今日益突出的城市就业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无疑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向前健康发展。

B.体育产业的发展能完善城市基础建设

当今世界,各种级别和层次的比赛,都需加强举办城市的基础建设,如北京奥运会比赛,他不仅对大量的比赛场馆、设施进行建设,还包括道路交通、旅游设施,宾馆、饭店、城市绿化及周边地区等环境的建设。这能大大提升该城市的品味和知名度,还改善了该城市的软环境,能吸引更多的投资。其中,北京奥运会所修建的鸟巢运动场和水立方游泳馆,这两处建筑已被纳入到北京市“现代十大建筑”之中。其中,鸟巢在十大建筑评选中排第二位,它们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的标志和城市体育活动的重点区域。再如,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在山东济南的奥林匹克中心主会场举行。此次场馆的建设,大胆运用了象征着济南“市花”、“市树”,贯彻了“东荷西柳”的建设理念,为第十一届全运会的圆满成功增色不少,为济南市的基础建设增加了新的亮点。于此同时,这些体育场馆和先进的超一流的设施在举办国内外大型比赛之余,都能作为大型演唱会的演出会场和大众休闲娱乐的场所。

C.城市的发展又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决定了体育文化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物质条件得到满足,特别是在运动场地设施器械等硬件方面已经与世界一流水准看齐,人民群众对文体方面的要求也逐渐增加。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社会余暇时间大幅度增加,城市居民利用余暇时间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锻炼机会越来越多。而体育休闲刚好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使得矛盾可以化解,达到社会的和谐。因此,加快城市经济建设的同时,要相应加大体育建设的投入,它不仅有益于民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有益于城市经济的增长。

现代社会,体育产业已成为一个蕴藏着巨大商机的新兴行业。特别是当体育形成一定规模,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体育与城市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就变得更加紧密而不可分割。

D.体育在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中的作用

城市体育是现代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良好的体育环境有助于形成城市的特色,扩大城市的影响力[7]。如上海,从姚明大步走向NBA,到网球大师杯激情上演;从成功申办特奥会,到F1的精彩成功登陆;从刘翔参加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到佘山国际高尔夫赛事的举办,整个上海四处张扬着体育的魅力,体育拉近了上海与国际化大都市的距离。那些从未来过中国、从未到过上海的外国友人,很多是通过体育明星和体育赛事的传播来认识上海这座东方大都市的魅力和活力的。

综上所述,体育与休闲娱乐是密不可分的,而当今的体育产业是融竞技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作为承载体育娱乐发展的城市,与体育有着相互促进作用,而作为体育产业,将以发展休闲娱乐体育来促进城市的发展。以发展休闲娱乐体育来改善体育的软环境和城市的基础建设,以发展休闲娱乐体育来发展城市的体育产业的经济增长,以发展休闲娱乐体育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因此,休闲娱乐体育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上海应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后奥运时代的体育产业的发展以及2010年,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将在上海举办,这无疑对上海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而体育产业也会随之发展。 临港新城将成为上海东南滨江沿海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和我国沿海大通道上的重要城市,这为临港新城体育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本文放眼整个上海市,以临港新城为依托,打造上海市水上体育娱乐中心,扩大上海及临港新城的知名度,为使临港新城成为上海、亚洲以及国际上知名的体育品牌城市提供可操作性建议。

4 结果与分析

4.1 上海市体育产业的契机

临港新城作为上海的一部分,受到整个上海的影响,研究临港新城体育产业的发展就必须研究上海市体育产业大环境的发展情况。

4.1.1上海体育产业的发展

据内部资料表明,2004 年上海 F1 所产生的短期直接经济效益达15亿~17亿元。据有关部门初步测算,到2015年,由体育事业发展拉动的上海市体育产业年产值和营业收入将达到300亿元人民币。按照一个产业年增长6%即可作为上海市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话,那么上海市体育产业到2015年前后即有望成为上海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2006年一年期间,上海举办37项、82次国际和国家级重大体育赛事。这些赛事不仅能进一步扩大上海的国际影响力,也将给上海体育经济带来持续活力。《第一财经日报》从上海市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除了争取举办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的升级赛事——钻石大奖赛等重大国际赛事外,上海还举办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F1、A 1汽车大奖赛等高规格的国际大赛。以及环沪港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崇明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世界男女沙滩排球巡回赛、世界杯攀岩锦标赛、国际高尔夫球比赛、网球世界顶级比赛等。

4.1.2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对上海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

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对于培养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全民的体育精神将产生积极而长远的影响[6]。奥运会所取得的成就是瞩目的,更重要的是亿万人民对我国体育的期盼与渴求。对于我国民众对体育健身的热爱将起到推动作用。全世界目光集中到中国北京,而作为北京奥运会的协办城市之一,上海也被更多的国际友人所认识,其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社区体育、体育赛事运作等方面均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整个上海市的体育热情达到空前高涨,必然对上海体育产业的发展产生长期的积极效应。

4.1.3世博会的举办将为上海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2010年上海市将举办世界博览会,其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将“城市”和“生活质量”作为两个构成要素,反应当今世界城市人的需求和生活追求。体育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生活的有效手段。“体育,让生活更精彩”,“运动,让身体更健康”,丰富多彩的城市体育将深刻演绎上海世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为上海世博注入活力,与世博形成有效互动,为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做出贡献,并在服务世博的同时为上海提供发展机遇,提升上海体育的新发展。

4.1.4政策导向为上海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上海市“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转变及经济发展方式[8]。在市政府制定的《上海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目录》中,将体育服务业作为重点扶持、优先发展的产业,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4.2 上海水上娱乐中心核心城区临港新城的体育产业的发展机遇

4.2.1临港新城城市开发建设的有利条件为临港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4.2.1.1上海城市发展模式调整是临港新城建设和发展的有利条件之一

“十一五”期间,上海作为长三角经济发展的龙头,要实现人均GDP 10 000美元的跨越;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上海提出了“多轴、多层、多核”的市域空间布局结构理念,着力推进包括临港新城在内的“三城七镇”建设,并将滨江沿海城镇发展轴作为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轴线之一,为处于整个滨江沿海城镇发展轴“拐点”和重心区位的临港新城带来了极为有利的条件[9]。

由表1可以看出,临港新城自开发5年来,经济得到飞速发展。

表1 临港新城开发5年来经济增长情况Tab le Ⅰ Econom ic Grow th in the Past Five Years of Developm en t in L ingang New C ity

4.2.1.2原南汇与浦东联动发展是临港新城发展的有利条件之二

市委市府在谋划全市的发展布局中明确:浦东与南汇同属“大浦东板块”,两区合并要联动发展,共同支撑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上海航运中心的构建。“十一五”期间,浦东又面临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重大机遇,作为与浦东联动发展的区域,临港新城将接受浦东开发开放和综合配套改革的延伸、扩展,借鉴浦东在政府职能、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所取得的成果,充分利用浦东开发的放大效应、浦东巨额投入的释放效应,优化投资环境,促进新城开发建设。2009年,原南汇区划入浦东新区形成大浦东板块,至此,拥有1 210 km2土地的大浦东正式形成。新浦东和上海“两个中心”建设都将驶入快车道。

作为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城区临港新城,已成为发展中的重点。为了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浦东将打通沿海大通道,南到芦潮港,北到外高桥,一头连到南通,一头要连着乍浦,并把A30北段和A 20两条高速公路分开,形成两条道两个隧道过江,打通后就意味着高速公路和杭州湾大桥连接(见图1)。自此上海将连接北起南通南到宁波的沿海大通道。位于大通道南端的临港新城,起到支点作用,其经济发展前景有很大空间,这也为临港新城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4.2.2上海世博会的机遇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的娱乐休闲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一次充满挑战的考验。截至2009年10月,已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这将是一次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一次人类文明的精彩对话。上海成为世界的焦点,更多的国内外游客聚集上海,它为上海及周边地区带来了机遇,更为临港新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而与娱乐休闲融为一体的体育产业,也将伴随这波世博会的浪潮,推向更广阔的前景。

4.2.3临港新城新兴城区优势

临港新城作为一个新兴的滨海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开发条件。由于不受原有建筑等的限制,城市规划空间更大,城市建设系统可以更加科学完美,旅游基础设施也可更加完善合理,对更好地实现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旅游的特色化建设、清新自然的活力化建设提供方便。充分体现了21世纪新型城市的特征,注重个性化和科学化的人文环境,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功能上划分为主城区、重装备产业区、物流园区、主产业区、综合区五大城市片区。各片区分合有致,定位明确,结构科学。体育产业作为重点扶持的第三产业,将渗透到各个区域,随着新型城区的优势,而得到更合理的发展。

4.2.4迪斯尼落户上海与临港新城的相互效应

迪斯尼项目落户上海基本已经敲定,其落户区域为原南汇与川沙交界处,与临港新城相距不过20 km左右。预计将新增游客1 500万人次以上,开业初期将超过香港迪斯尼的水平,年接待量约在500万~1 000万人次,有助于提升并延续上海旅游行业。

在亚洲,香港和东京的迪斯尼从建起到营运,都给本地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且创造了上万的工作机会。据业内人士统计,到目前为止,迪斯尼给香港带来了1 173亿港元的经济效益。而东京迪斯尼即使是在金融危机阴云笼罩的2008年,入园人数同比还增加了7.1%,创历史新高。参观者的人均消费预计为9 640日元,同比增加2.9%。上海也将迎来同样的前景。而临港新城与迪斯尼相距不过20 km,又有大动脉相连,可形成首位呼应趋势,两者相互促进相互繁荣。

4.3 临港新城体育产业面临的挑战

4.3.1临港新城存在自身基础条件的制约

原有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区位远离中心市区,对外道路体系相对较发达的地区还是有一定差距;水利、市政设施、绿化等均刚刚起步,需要进行统筹规划和布局,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气等问题。

4.3.2临港新城体育娱乐场地设施尚未完善

目前,临港新城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基础比较薄弱;许多规划中的体育场地、场馆设施以及辐射的景区景点正在建设,功能尚未形成;体育娱乐及旅游接待设施尚未完善,体育项目开发少,娱乐休闲及旅游活动比较单一;体育休闲项目的开发需要大量投资,特别是改善滨海旅游条件难度大,体育娱乐休闲业形成规模尚需时日。

4.3.3临港新城知名度对体育娱乐业的影响

临港新城知名度有待提高。根据孙玉琴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19.70%的游客了解建设中的临港新城,35.83%的游客知道一些,18.86%的游客表示好像听说过,另有24.97%的游客表示不知道在哪里。虽然比较几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其知名度正在提升,但人们对其了解还不够清晰。

临港新城体育产业的发展,在上海市体育产业机遇的带动下,将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面临挑战。作为21世纪新城,在巨大的发展契机下,要牢牢抓住时代发展的方向,与上海市发展同步,克服不利条件,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品牌体育,提高上海及临港新城的国际知名度。

5 打造上海水上娱乐中心的构想

5.1 总体构想

5.1.1指导思想

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把体育作为基础性的民生工程,作为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使体育发展真正惠及全民,只有这样,体育才能可持续发展。

面对上海世博会,面对新一轮城市发展的机遇,打造上海市临港新城水上娱乐中心的价值应体现对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体育贡献力上。上海临港水上娱乐中心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为契机,以加快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为动力,服从并服务于国家体育发展战略,从深化改革、拓宽领域、培育主题3个方面整体推进;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三大板块相互联动,竞技体育做优做强,群众体育做多做实,体育产业做好做活;政府主导,市民参与,社会收入3种力量和谐推动,探索都市体育的上海模式,加快建设国际体育知名城市。

5.1.2临港新城的特征为水上娱乐中心的建立打好了基础

临港新城水上运动娱乐中心的发展布局依靠临港新城地域特征,交通状况及自然、旅游资源整合后,提出整体布局方案。

5.1.2.1临港新城地域特征

临港新城位于东海之滨、上海东南长江口与杭州湾交汇处,毗邻中国第一座跨海大桥以及第一个国家级保税港,通过东海大桥与大、小洋山连接,有A2、A20公路和浦东国际机场相连,又与迪斯尼相邻,是上海通向沿海各大岛屿的重要门户和中国沿海大通道的节点(见图2)。在城市建设方面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人居环境的营造,规划科学合理,具备海运、空运、内河航运、高速公路、铁路“五龙汇聚”的交通优势;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广阔,其中滩涂面积约84.5 km2,开发成本相对较低,为临港新城把握机遇提供了保障具备吸引国际产业转移的环境优势和成本优势。

其规划范围北至大治河,西至A 30公路—A2公路—南汇奉贤区界,东、南至滨江沿海;规划总面积为296.6 km2(目前成陆约209 km2,现状用地中建设用地占13.6%,耕地、水域等占57.9%, 滩涂占28.5%),城市建设用地164.8 km2,总人口规模83万人。

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突出的区位优势以及开放的政策支持,辐射上海及整个长三角地区,蕴藏着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充分体现从水(海)上区位优势,完全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水(海)上运动项目。

5.1.2.2陆海空“三位一体”的交通分布特点

A.陆路

临港新城现有数条高速公路与市区及周边重镇、交通枢纽连接(见表2)。

B.铁路

铁路交通有浦东铁路临港段与上海南站相连,对全国18个铁路中心站开展集装箱班列;轨道交通11号线将在2012年启用(见表3)。

C.海运

临港新城位于东海之滨、上海东南长江口与杭州湾交汇处,毗邻中国第一座跨海大桥以及第一个国家级保税港,通过东海大桥与大、小洋山连接,充分体现海运特点(见表4)。

——洋山深水港规划年吞吐能力2500万TEU,拥有52个深水泊位的超大型国际集装箱港。一期已于2005 年12月开港,年吞吐能力220万TEU;二期也于2006年12月启用,年吞吐能力250万TEU,设计水深-15.5 m,可停靠第五、第六代以上集装箱船;国际远洋航线的核心枢纽可与长江、沿海港口实施“水水中转联运”,成为国内国际中转的集散中心。

表2 公路交通分布Tab le Ⅱ Road Transpor t

表3 铁路交通分布Tab le Ⅲ Rail Transport

表4 海运分布Tab le Ⅳ Sea Transport

——洋山保税港于2005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面积8.1 4 km2,具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五大功能。

D.空运——浦东国际机场

现有一条4000 m长、60 m宽的4E级南北向跑道,年旅客吞吐量3 650万人次的保障能力。规划建成4条南北向4E级跑道和80万m2的候机楼,规划年旅客吞吐量8 000万人次和年货邮吞吐量500万TEU,起降航班32万次。

E.另外有20条公交线路连接临港主城区和上海市及主城区周边城镇。

可见,临港新城作为新一轮上海市开发的增长极,交通干线密集交错,海陆空一体,将加快临港新城人员、物资、信息的流动,为主城区与上海市区及周边地区的互动提供了基础保障。

5.1.2.3旅游资源丰富

临港新城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海滨水区域,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和独特的海塘地貌,城市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独具特色的工业资源——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花果飘香的农业资源——果园、鲜花港和海产品捕捞观赏等;修身养性的文化资源——海洋文化:中国航海博物馆、建筑文化、异域风情交错的多文化交融特色;充满活力的都市景观——生动的生活展示馆以及气势恢宏的现代化港口景观等。各种资源交相辉映,以滴水湖为中心,将体育娱乐、商贸文化、生态休闲、科教工业和海港景观等各色资源融于其层层涟漪之中。形成以滴水湖为中心,外环各不同的资源结构。随着临港新城的进一步开发建设,将形成更多别具魅力的旅游资源,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5.1.2.4水资源丰富

如果说主城区是临港新城的核心,那么滴水湖无疑是这座新兴城市的一张名片,其城市理念源自一滴水:一滴水落入平静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临港新城正是遵循这样的机理,依滴水湖逐波环状散发,呈一湖三环格局。

滴水湖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城市景观人工湖,其作为临港新城的中心是其中的亮点和需重点规划的地块。滴水湖湖呈圆形,引水河直径达2.66 km,平均水深3.7 m,最深处6.2 m,总面积为5.56 km2,与杭州西湖的面积基本相当。其广阔的水域为水上运动提供了条件。

滴水湖的引水历时两个月,有多条引水干道,水面宽阔。引水渠的水流截面积约2.6 km2,湖面呈现出碧波万顷、绿水动荡的动人景象。现在滴水湖岛屿成形,湖岸基本护坡结构全部完成,达到湖面、湖岸、岛屿功能项目开发的基础条件;滴水湖的沿线景观将设置海滩活动空间、公园和基础的公用设施等,在海滩上将有凉亭和野餐区,水上将建造延伸的露天剧场和舞台,岛上还有休闲会所和健身俱乐部。滴水湖布设了3个岛屿,分别为南岛、西岛、北岛,将以高档酒店、休闲娱乐、旅游度假设施为主,为游客提供诗意般的理想生活,为水上休闲运动提供了资源。

此外,由于滴水湖是淡水湖泊,所以按照规划将开挖若干清洁水体、美化环境专用引排水河道,与大治河接通引黄浦江水入湖,因此,新城还特别关注滴水湖水质的维护问题。有关部门与复旦大学、海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展开合作,开展水质净化的科研工作,针对现有条件采取有效措施,严密监查水质变化情况,合理进行水资源调度,确保滴水湖水质保持良好状态。

由以上特殊条件,本文整合所有资源,提出临港新城水上娱乐中心空间布局

5.2 临港新城水上娱乐中心空间整体布局及发展模式

5.2.1空间布局

临港新城主要分为城市功能区和产业区两大功能区块。其中城市功能区由中心区(主城区)和四个城市社区组成,规划面积约100 km2,其中,中心区(主城区)规划面积为74.1 km2,规划居住人口50~60万。

中心城区作为临港新城的核心区域,以滴水湖为中心,向外辐射商业区、公共事业区、生活区、高校园区和工业区,以及芦潮港、泥城、书院、万祥四个城市社区。以主城区为中心,4个城镇为辅助,以“点轴”为发展方式,各个点轴相互联动发展空间布局。

5.2.2发展模式

从临港到每个社区,可作为“两点一轴”发展、各个轴联动发展交互形成网状发展结构的发展模式(见图3)。根据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要以滴水湖作为最高层次竞技体育项目比赛中心,特别是组织、举办国际级赛事。以滴水湖为特色向外辐射至各个社区,加快社区公共体育建设步伐,每个城镇都有一定基础建设设施和场地,有各自品牌的运动项目。大力发展体育产业链和社区体育、群众体育。而各个“两点一轴”发展路线又可以相互联系,形成整个临港新城体育网络。

5.3 建设内容

5.3.1依靠丰富的水、海资源,发展水上、海上运动品牌项目

不断引入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开发体育场馆的建设,提升体育产业能级,打造知名体育品牌效应。国际国内顶级赛事是决定一个城市整体经济水平的标志,也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以上海申报世博会为例,当时与上海竞争最激烈的是韩国首都首尔,两个城市都具备竞争世博会的实力。上海市市政府为了扩大上海国际影响力和提升国际知名度,大力投资,引进F1汽车大奖赛,将世界的目光都吸引到了上海。让更多的国际人士了解和认识上海,并将上海整体实力展示,得到了国际认可,最终将世博会引进上海。可见,国际级顶级赛事可影响一个城市国际知名度,进而提高一个城市国际地位。

根据原南汇区体育局规划,临港新城正在规划建设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体育设施和体育运动基地,将在临港新城精心规划建设一批与此相匹配的高等级体育设施和体育运动基地[11]。现在两区合并,临港新城在浦东新区统一规划中,将得到更多资源的支持,其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地位决定了更要在临港新城建设高等级体育设施和体育基地。

水上运动项目一般都有既具观赏性同时更富参与性的特点。这个特点也就决定了有条件开展水上运动的临港新城,可以围绕它做文章,拉动体育消费,发展体育产业及相关产业。

5.3.1.1引进国际顶级水上运动赛事

临港新城主城区滴水湖面积5.6 km2,是发展水上运动项目的理想场所。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条件,举办全国性或国际性的大型水上体育运动比赛项目,打造水上项目的国际品牌赛事。引进世界水上极速运动大赛,如世界杯滑水赛、世界水上摩托锦标赛和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等世界顶级水上运动项目。

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F1赛车一道,被公认为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高收视率的世界顶级赛事之一。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每年在世界各地举办10站左右分站赛,每站赛事受众约10亿人次,全年赛事受众超过100亿人次。届时,惊险刺激的比赛将为举办城市带来大量的中外摩托艇迷、游艇爱好者和游客。滴水湖有广阔的水域,集现代都市和自然生态特点与一体,再加上F1赛事的国际影响,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可带动整个临港新城整体实力。

5.3.1.2发展水上娱乐休闲项目

与国家训练总局和上海市水上运动中心等有关方面合作,在临港新城主城区滴水湖畔建设赛艇、帆板、滑水等国家级水上运动比赛、培训基地;利用各项资源,大力培养水上运动后备人才,同时开始规划建设能承办国际级赛事的水上娱乐休闲中心。临港新城滴水湖直径2.66 km,适合开展各项水上运动。

——赛艇:世界赛艇锦标赛男女共24项,世界青年赛艇锦标赛男女共14项,奥运会赛艇比赛男女14项

——皮划艇:中国于1 974年加入国际皮划艇联合会(ICF),皮划艇项目在我国有5 0年的历史。

——滑水:滑水项目是一项惊险而优美的水上运动,誉称“水上的芭蕾”。滑水者,在高速艇的牵引下,脚踏水撬,跳、转、跨、翻、旋等一气呵成,如蛟龙戏水,赏心悦目、精彩诱人。 滑水运动包括:水撬回旋、花样、跳跃、特技、竟速、脚滑、滑水表演等。

5.3.1.3在滴水湖地区建设大型体育娱乐公园——临港体育公园

环滴水湖地界,有广阔的发展余地,可建设大型体育公园。包括大型体育运动场馆、场地设施,建新颖、安全、便利的健身苑及体质健康测试站。尤其是加强体质健康测试站的建设,它可以带动周边地区民众积极投入到全面健身中去,而且还可以吸引市区更多的民众参加,集旅游观光和健体强身的专业基地,使人们在旅游的同时,还可以亲身体验体育的乐趣。原南汇区体育局曾经有规划引进沙滩排球运动。欣赏沙滩排球比赛,观众除了关注比赛的输赢、金牌的归属之外,更应该享受整个比赛的过程,享受自然、人体、运动美所带来的愉悦。

5.3.1.4开发民族体育,促进龙舟等民族体育的发展

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龙舟赛在我国开展的比较普遍,已形成一年一度的“龙舟节”。龙舟船的大小因地而异。比赛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龙舟赛历史悠久,传入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如上海海事大学在美国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中曾获得冠军,临港新城附近又有3 000多家中外合资企业,龙舟项目的开展前景非常广阔。

临港新城大学园区已具雏形,海洋大学、海事大学以及正在筹建的机电学院构成临港大学城主体。龙舟等民族水上项目不仅适合城市、城镇、社区开展,更适合在校大学生。滴水湖已经举办过多种形式的龙舟比赛,包括长江三角洲等省市级比赛,参赛队来自高校、中学、企事业单位、国际友人等,可根据现有条件尽早尽快的建立民族水上运动基地。

5.3.2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集旅游、体验为主型的新型体育娱乐休闲项目

5.3.2.1临港新城旅游市场规模与旅游收入预测

临港新城自2006年9月正式接待旅游者以来发展迅速,但由于没有设置专门的旅游接待机构,滴水湖景区完全免费游览,所以年接待旅游者人数无法准确统计。2008年已有临港新城滴水湖旅游中心。由孙玉琴的一项研究数据表明:仅滴水湖景区全年可接待游客约5万人次。另外,据原芦潮港旅客统计数据和南汇划入的4镇游客统计数据,临港新城目前全年估计可接待游客(含过境旅客)100多万人次。2010年初步建成时将有潜在旅游需求4 000万人次左右,潜在可能旅游需求6 000万人次左右;如果按年均5%的增长速度,待2020年建设目标实现后,整个市场规模将达到6 000万~9 000万人次左右[12]。据此结合课题调查结果推测,临港新城的游客如果人均旅游消费500元,可实现全年旅游收入约为5亿元人民币。再据临港新城的规划和实际建设速度,参考上海其他区域旅游发展状况,并考虑世博会的影响,预计到2010年,全城旅游年收入可达200亿元人民币左右,2020年可达380亿元人民币左右,发展前景光明,潜力巨大。可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建设各种以体验参与为主的体育娱乐项目和基础设施。上海迪斯尼的成功引进,将会带动临港旅游产业,全城的旅游收入将远远超过预计的380亿元。

5.3.2.2建成滴水湖世界级娱乐水准的大型主题休闲娱乐中心

占地约为14万m2的南岛则为水上休闲娱乐岛,规划建设游艇俱乐部,游艇港湾等设施,南岛将形成具有举办大型国际水上运动赛事能力和健身娱乐的水上运动休闲中心。

南岛项目的主题是水上休闲娱乐项目,目前的开发构想是建设游艇俱乐部,度假村,会所,游艇港湾等设施,并使俱乐部的建筑风格融入岛屿环境中,以依靠形成滨海环湖的区位优势。

由于上海游艇经济逐步兴起和趋热,“一心两网四区”的游艇产业布局确定,本土和在上海以外的爱好游艇项目认识及游客对水上运动需求日益增加,通江达海的滴水湖无疑具备着发展游艇经济的战略意义和大尺度空间。因此,如果临港新城的期望达成,南岛势必成为体验水上休闲度假及游艇运动的胜地。

利用滴水湖三环的地理优势,开展多样化的时尚体育运动。比如,环湖自行车赛,环湖铁人三项赛,环湖定向越野赛,环湖马拉松接力赛。利用橄榄路高尔夫场地(在建),可举办临港及上海高尔夫球赛事。利用广阔的湿地资源,开发集运动、休闲、旅游为一体的野外生存、定向越野等新兴时尚体育项目。

5.3.2.3滨海度假区联动发展

滨海度假区坐落余上海市的东南,在长江口与钱塘江口的汇合处。位于临港新城范围内,南接东北亚最大的航运中心枢纽洋山深水港,北距浦东航空港12 km,东靠水天一色的辽阔东海。优越而独特的地理环境,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使滨海旅游度假区成为上海较有影响的集度假、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有水准、有品位的,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旅游度假景区。滨海旅游度假区正确的功能定位被市政府纳入了《上海市总体发展规划》。憧憬未来,80万人口港口新城的建设和“滴水湖”工程的建成,必将使滨海成为国际大都市中又一颗璀灿的明珠。

滨海度假区有经海洋局特批的--上海海上国际赛艇俱乐部;有国防总参部批准建办的上海浦东射击游乐有限公司;有经《中国汽车联合会》认定的上海地区唯一的国际C级、国家A级标准的上海海港卡丁车运动场;有华东地区最大的尽显苏格兰迷人风情的54洞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而这些场地具有举办国内外比赛和娱乐休闲运动的实力,能利用优势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提升滨海度假区及临港新城的整体实力和知名度。

5.3.2.4以中国航海博物馆为依托,打造上海乃至中国航海运动文化长廊

中国航海博物馆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一家国家级航海博物馆,将于2009年7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中国航海博物馆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东海大桥桥堍、临港新城主城区,与南汇中心城区和大学园区相邻。工程总投资5亿元,占地面积24 830 m2,建筑面积46 434 m2。外形由国际著名设计公司设计,工程建设主体为上海临港新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风格庄重、简洁,有航海的动感。

中国航海博物馆旨在发扬光大“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精神,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灿烂的航海文明和优良的传统;展示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世界航海科学发展的贡献;展示中国航海事业的新技术、新成就;构建国际航海交流平台,加强与国际航运界的交往;普及航海知识,培养青少年热爱航海、献身航海事业的兴趣;营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文化氛围,满足城市文明发展的需要。

可根据中国航海博物馆以“航海”为主的路线,发展海洋体育文化,打造海洋航海体育文化长廊。

可利用外海资源发展海洋运动南汇嘴外海区域,有港口可直通东海,可以利用外海资源,开发帆船帆板等海洋运动。当前,海事大学曾启动有关外海项目的意向。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不够成熟,而没有开发。

国际帆联现代竞技帆船运动出现于17世纪初的欧洲、帆板运动起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1896年,帆船被列为第一届现代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1984年,帆板被首次列入奥运会帆船比赛项目中。 我国现代帆船运动开始于1978年,我国第一条帆板于1979年诞生在青岛航校;开展帆船运动主要是沿海省份,也有少数沿大湖的省、市。

临港新城外海有广阔的海域,滴水湖有港口与外海相连,对于船只的管理起到了保障作用。完全可以引进世界级帆船帆板赛事。

6 建议

6.1 加强政府部门对临港新城组织领导

6.1.1临港新城目前归属大浦东新区,目前大浦东行政部门的有关整合事务还在进行。要充分发挥行政部门的核心作用,抓好体育发展的前瞻性和全局性。

6.1.2依靠国家政策和法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定不移的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广泛开展体育法律法规宣传,为顺利完成各项任务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6.2 市委市政府加大对临港新城的投入

6.2.1建设上海水上运动休闲中心,要有大量资金作为保障。政府用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预算不低于当年地区财政支出的1%,而开展体育比赛及全民建身运动等运作经费却远远不止于此,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而且预算向重点体育项目、地区和公益性体育单位倾斜,加大力度重点扶持新兴项目的开发与建设。

6.2.2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积极创建体育事业发展基金,全力支持全民健身、竞技体育的发展。

6.3 推进市场化运作,优化人才资源组合

6.3.1加快体育系统内部机制及人才管理改革的步伐,通过实施分类管理,竞争上岗,推进市场化、社会化进程。

6.3.2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体育管理队伍,特别是体育产业经营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的新型体育经管人才队伍。

[1]胡小明.休闲理论与体育的娱乐化[J]. 体育与科学.2005(7): 11-13

[2]熊东萍.体育娱乐的哲学理路[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 (1):4-8

[3]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的通知.国统字[2003]14号,2003(5):14.

[4]王明建.城市经济快速增长下的体育产业发展方向[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0):10-11

[5]胥会云.37项重大赛事搅热上海体育经济[J].第一财经日报,2006.3第A05版

[6]孙玉琴,王雅琼.上海临港新城旅游市场开发[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7(12):79-84

[7]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中、近期建设行动计划[EB/OL]. 2007-04-13

(责任编辑:陈建萍)

Establishing Shanghai Aquatic Sports Amusement Center Based on Lingang New City

CHEN Yun-xia, YE M ing, WANG Feng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China)

By the w ays of literature study and investigation, the article studies the sports industry in Lingang New City based on leisure theory. From the angles of overall vision, overall layout and development mode, the article tries to find out an appropriate model for the sports industry in Lingang New City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establishing an aquatic sports leisure center.

Shanghai; aquatic sports; amusement; port

book=3,ebook=74

G80-05

A

1006-1207(2010)02-0013-08

2010-02-12

2009年度上海市体育局体育社会科学、决策咨询项目(TYSKYJ2009050)

陈蕴霞,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社会科学.

上海海洋大学人文学院 体育部,上海 201306

猜你喜欢

临港新城体育产业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上海临港的海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上海比你想象的更需要杨超越
玉树新城
鱼珠旧城改造调整! 黄埔临港黄金岸线建设再提速!
永州滨江新城营销中心
珠江新城夜璀璨
体育产业之篮球
官宣:临港新片区管理4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