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队综合大学生态营区规划研究

2010-08-23刘志群付亚伟

科学之友 2010年10期
关键词:营区绿化校园

刘志群,付亚伟

(1.空军工程大学校务部营房处,陕西 西安 710051;2.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

营区是部队营房与环境等所构成的群体性空间,是军队从事工作、战备训练、生活的场所,是屯兵、练兵、养兵的特殊场所。[1]所谓营区规划是根据部队建制单位的性质、编制、面积标准和建筑群的组成内容及功能分区的要求,结合用地条件和有关技术要求,综合研究营房和配套工程相互之间的平面和空间关系,使建筑群和各项附属设施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最终利用现代建筑科学手段将之表现出来的一项工作。院校营区作为我军营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封闭性、军事性、科学性、学术性、人文性进行着自我定位。军队院校尤其综合大学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军队干部的基本途径。做好军队院校的营区规划,有利于院校自身的长足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保障任务,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环境。生态营区作为军队一项前瞻性的研究课题,是一种理想的营区,是部队首长、广大官兵和环保绿化、基建营房部门不断努力追求的目标。在绿色营区建设的基础上,创建生态营区,已成为我军营区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不少营区在环境绿化建设和污染治理等方面,已经达到或接近生态营区的相应标准要求,营区环境综合整治和绿色营区创建,也为生态营区建设积累了一定经验。如某机械化步兵学院、某炮兵工程技术总队等单位,已初步显现出生态营区的雏形。但从总体上看,我军生态营区建设尚处在探索和起步阶段,地方综合大学的生态校园规划建设在多年来的发展中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军队综合大学生态营区规划的相关研究在国内更属空白。综合大学建设与军队现代化建设息息相关,与国防发展战略、军队重大需求紧密相连。同时军队综合大学作为我军院校的龙头,在生态校园营区的建设上也理应走在前列。因此,对军队综合大学生态营区规划进行深入研究,就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文章结合军队某综合大学营区规划建设,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提供、推广综合大学生态营区规划方法,实现我军综合大学的长远持续发展。

1 军队综合大学营区规划的特点和要求

首先,综合大学是一所学科较多、专业齐全、特别强调系统理论知识、教学科研并重的高等学校。军队综合大学不同于普通的学历教育院校和任职教育院校,既承担层次规格齐全的学历教育,又承担着相当规模的任职教育,办学规模更大,学科门类更多,这是综合优势;同时面临着多校区的办学格局,教育资源共享受限,无论是教学力量还是管理力量的实际需求均比一校区办学的单一学历教育院校要大。因此,综合大学的营区规划无疑也更复杂化、系统化和综合化。

其次,与地方大学相比,军事教育是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军事人才,更加强调学员的军政素质,这是军事特色。这也决定了其营区规划中必须要体现军事特色。

再次,各个军队综合大学之间,服务的面向和办学的基础也不尽相同,既有军种特色,也有各自的学科特色,在规划中应体现出各自的特色。

因此,综和大学营区规划必须以满足军事要求为首要前提,服从军队长远建设规划,体现人文科学性,兼顾军校特色,达到“布局合理、功能适用、有利训练、便于管理、方便生活、环境优美”的基本要求。[1]

1.1 功能分区合理

功能分区更合理,创造具有亲和性、人文性、服务性、开放性特色的校园。

1.2 绿色生态

营区既要体现出军营严整的基本特征,又要照顾营区的环境的绿色生态型与美观要求,这也是建设绿色生态营区的必然条件。规划要以“生态校园”为理念,充分体现环保和节能,依托现有的自然环境和条件,科学构思,精心设计,达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形成坚固适用、庄重大方、整洁优美的现代军队院校风格。

1.3 建设规划要体现前瞻性

适应网络时代、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战争发展的需要,教学设施、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要适应网络化、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要求。要强调信息的流通和交换,发挥好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体现综合大学信息传播知识、创新知识的功能。

1.4 地域时代特色

在规划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并重,努力营造适应现代教育模式和充满人文气息、军事特色的大学校园。

2 生态营区的概念和要求

生态营区是针对部队而言,与地方的生态居住社区(Ecological Residential Community或Ecological Community)相对应,其概念与生态小区的概念类似。国外对军队生态营区的研究和实践也已较为成熟,[2~4]但国内对生态营区一直缺乏一个统一的定义。总后勤部有关部门认为,生态营区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居住功能、军事功能和文化功能整体协调,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营区。后勤工程学院张景兰等认为,[5]军队生态营区是以营区为区域单位,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生态学为基础,以官兵生活和军事活动为中心进行营区规划和建设,从而以最少地使用资源、能源,来控制污染,营造自然和谐、健康舒适的营区环境。也有人定义如下:[6]生态营区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健康、舒适、生态平衡等特征的办公、居住建筑环境,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遵循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设计、组织建筑物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使物质、能源在营区系统内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染、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综上所述,生态营区可定义为:生态营区以当地的自然环境为基础,以官兵为本,以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居住、军事、文化等功能整体协调,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营区。生态营区是可持续发展在营区建设中的具体体现,生态营区的建设,应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和建筑学等基本原理,合理安排并组织营区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官兵训练、居住生活的舒适环境,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良性循环系统,达到节地、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小环境污染、延长建筑物寿命等要求,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军事效益、社会效益得到较好的统一,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 营区生态规划——结合实例

3.1 项目规划背景、区位

军队某综合大学营区基地位于我国内地西部某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 ℃,年降雨量504 mm~982 mm,主导风向为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基地呈倒“凸”字形,南边较窄,北边较宽,地势平坦,低于城市主干道约3 m以上,绝对高程在399 m左右。基地滨临市区内河西岸,北为地方住宅小区;西临城市规划拟拓宽为25 m的城市道路;东临市区内河良好自然景观,红线距内河边50 m宽,沿河畔两侧建有四车道河滨大道,城市雨污管线也沿河畔50 m范围向北铺设;南临城市道路主干线。基地内有一热力管道通过,供暖热水可由此管道供应(通过基地的热力管道埋入地下),供电、供气、通讯等设施较为齐全,具有良好的建设条件。

3.2 营区生态景观规划

构成校园景观的主要要素是绿地、建筑物、道路和水体,[7]各要素的结构、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密度、平均斑块最小距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破碎度、相邻度与分维数等指标影响着校园景观格局,见图1。其中绿化系统更能体现生态环境功能、休闲活动功能、景观文化功能、生态服务功能,也更能体现院校营区的“生态”本质。

图1 校园生态景观构型

针对大学“三季有花,四旁有荫,秋季有果,四季常青,环境清新,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内涵丰富,校园景观优美,学习生活方便,充满希望、富有文化品位的绿色生态校园”的建设目标,我们在营区规划中,着重进行生态景观规划,实现最佳环境生态效益。

(1)以现有绿化现状为基础进行规划,形成点、线、面绿化相结合、有序变化、又有机联系的绿化整体系统。点是指成片绿化景点,共有11个绿化景点(大门入口处景点、教学楼前景点、文化广场、和平广场、招待所北和南景点、连队用房后景点、家属区2个景点、干部集体宿舍东景点、一个生态园林);线是指道路两旁和围墙处防护林带;面是指各建筑物四周绿化。各个景点不同,沿道路两旁行道树随路段变化,通过路网将校内各不同景点有机联系成一个绿化整体。

(2)植物配置采用多样化品种,丛植、列植、孤植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比例适宜,疏密搭配,高低错落,形成立体的自然植物群落。并充分考虑植物的观赏性,营造一个春季有花、夏季有荫、秋季有果、冬季有绿的校园绿化景观。通过训练运动场地的绿地、运动场馆等空间的组合、渗透,结合校区中心文化广场、教学楼前广场、校部办公楼前广场、集中绿地,以及主要道路两旁的行道树和功能区内专用绿地一起,形成完整的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绿化网络和视觉景观。

(3)适量进行大树移栽,多用大规格苗木和常绿乔、灌木,近期适当密植,增大“绿量”,美化环境的同时,提高营区的生态效益。树种规划是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树种可展现丰富的营区景观及具有特色的校园风格。

(4)修建“一宫”(益智迷宫)、“两廊”(大爱长廊、明志廊)、“三水”(立水、龙池、学海)、“六园”(龙园、志园、博园、德园、师园、牡丹园)等系列主体园林,形成一个个主题突出、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品位高雅的园林模块和文化单元,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学员。打造一个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内涵丰富、校园景观优美、学习生活方便的绿色生态校园。

3.3 营区污水处理方案

生态营区建设是一项动态的系统工程,营区内的资源要提倡节约使用,要以“3R”(Reduce、Reuse和 Recycle)原则为基础,参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标准,结合军队营区建设的特点,其中非常突出的问题是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所以生态营区建设中必须要重视用水的问题。生态营区用水规划应考虑给水子系统、管道直饮水子系统、排水子系统、污水处理子系统、中水子系统、雨水子系统、景观用水子系统的合理规划。

由于该区域目前无城市雨污水管线,且营区无专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及医疗污水目前暂由地下排水管网直接排入校区东侧的城市内河中。该内河是本市重要饮用水源地之一,已被当地政府划定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保护区域。大学校区医疗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内河,不符合《中国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陕西省河道管理条例》等国家和地方法规,将对内河水质造成污染。对内河流域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不符合环保、防疫要求,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创建环保节约型校园,配合地方政府搞好环保工作和河道治理工作及卫生防疫工作,我们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及设计任务书,向该地区水处理方面的专家进行咨询,对本地的污水处理设计单位进行考察,对初步的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比较,按照国家、军队有关环保治理的设计规范、标准要求进行设计,确保各种污染物治理后达标排放。最终选中“CSSS法”作为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案,该方案运用目前国内外成熟、可靠的综合工艺,技术先进适用,治理效果稳定。污染物治理设备运行安全可靠,管理操作简便,运行费用低。主要内容包括:①拟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城市管网;②设置中水处理设施,用于绿化及道路冲洗;③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建设雨水收集明沟、管道、蓄水池、沉淀过滤池、加压设施,将雨水集中经简单处理后接入中水回用管网,以节约水资源;④中水回用主管网建设,新建中水回用主管道,将中水引至用水区域;⑤对现有建筑物进行中水回用改造及绿化区域增加喷灌及滴灌设施;⑥新建门诊部医疗污水处理站一座,采用一级消毒工艺,以满足卫生防疫要求。

该方案实施后,不但能解决营区污水排放污染问题,还能大量节约用水,减低生活用水消耗,节约有限水资源,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使大学的环保节约型营区建设更具有实质性的内容。

4 结束语

营区规划作为我军正规化建设的重要工作,是对营区建设和管理的总体谋划,是营区未来建设和发展的目标。搞好生态营区建设,是响应胡主席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号召的具体体现,是适应国际国内生态环境形势的迫切要求,也是不断满足我军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该综合大学绿色生态型营区的规划建设实践,无疑是一次有益和成功的尝试,对后继的军队院校尤其是综合大学生态营区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1 陈 雪等编.现代部队营房规划建设与管理实务全书[M].北京:中国知识出版社,2006

2 Robert G.Bailey.Application of Bailey’s Ecoregions to Military Lands[EB/OL],2001

3 Army Environment Policy Institute. Army Ecosystem Management Study[R]. AEPI~IFP~397

4 Department of the US Army.Management Guidance for Active Installations[R]. Washington, DC, Assistant chief of staff for installation management,2004

5 张景兰、刘运喜、杨占清等.军队生态营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5(1):50~54

6 邬 涓、蔡良才、王 治.军队生态营区特征和指标体系初选[J].工业建筑,2006(增刊):70~72

7 沈 杰.论校园规划之景观生态观[J].建筑学报,2005(3):31~33

猜你喜欢

营区绿化校园
绿色生态营区建设监督与管理探讨
朱屺瞻《绿化都市》
信息化在智慧营区建设中的应用
部队“小远散”营区异常声音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屋顶绿化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浅析现代营区智能化建设
绿化贪官“吃”工程不嫌其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