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点

2010-08-22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7期
关键词:媒介园区办学

论点

关于大学转型

在人类历史上,如果说几百年来以机器印刷技术为支撑的印刷文化是现代社会的典型表征,那么近几十年来以电子媒介为代表的电子文化的出现就标志着一个后现代社会的正式来临。在此大背景下,长期以来一直植根于印刷文化和现代性逻辑的现代大学的文化身份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新的媒介环境和媒介文化的机遇与挑战。诸多迹象表明,在电子媒介环境下,新兴(电子)大学的兴起似乎也可望促成新一轮的“文艺复兴”。如果真的能够如此,以电子媒介为主导的21世纪必将是现代大学复兴的世纪。在大学的历史上,由于受印刷文化的影响,凡事总喜欢向后看,有着浓厚的怀旧倾向或历史情结。今天在电子媒介的环境下,人或组织的行动及其反应几乎同时发生,传统的时滞消失了,结果往往先于原因。面对如此突变,如果仍然坚持使用印刷时代的时间模式和空间模式思考新的问题,无疑将南辕北辙。为了能够跨越印刷媒介与电子媒介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我们的教育制度和大学制度必须变革,变革后的教育制度和大学制度必须能够为信息时代做好充分的准备。

摘自《江苏高教》2010年第三期 王建华《媒介变迁与大学转型》

关于高职教育园区的范围经济特征

高职教育园区集群化办学模式有以下范围经济特征:一是办学范围扩大,招生与就业范围、学科专业覆盖面、对区域高职教育的影响力等显著扩大或增加;二是分工办学细化,这是高职教育园区的主要办学特征之一,也是高职教育园区得以产生的范围经济学原动力;三是合作办学加强,这是高职教育园区存在与发展的充要条件;四是办学效益提高,包括两个方面,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五是范围不经济的可能性,集群化办学也有范围不经济的可能,若无节制地扩大办学范围或院校间协同管理不善,则会导致范围不经济的现象出现,失去竞争的活力,以致降低高职教育园区的综合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十二期 曹叔亮 《关于高职教育园区范围经济的探讨》

关于模式Ⅱ知识生产观

自19世纪末德国教育家洪堡发起第一次学术革命,将“科学研究”与教学并置于大学机构之后,科学知识生产就成为大学的核心职能,并随着社会和时代变革赋予了其新的内涵。1994年,M·吉本斯等六位西方学者出版的 《新知识生产》一书,标志着模式Ⅱ知识生产观的产生,引起了西方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吉本斯等学者提出大学科学研究正在分裂为模式Ⅰ和模式Ⅱ两种方式,并逐渐走向模式Ⅱ。根据他们的观点,自洪堡以新人文主义办学思想把科学研究纳入大学体系内导致学科组织制度化后,逐渐使科学家走出了作为隔绝的个体以及科学研究与社会利益脱节的局面,这种“第一次学术革命”意义上的大学知识生产模式称之为“洪堡模式”即“模式Ⅰ”;考虑到“第二次学术革命”意义上的大学创造新兴产业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职能的当代变迁,可将当代大学新知识生产模式称之为“后洪堡模式”,即“模式Ⅱ”。知识生产已经溢出高等教育机构边界,使模式Ⅱ知识生产方式具有高度开放性。

摘自《江苏高教》2010年第三期 武学超 《模式Ⅱ知识生产观的提出与学术争论》

关于高职教育的倾向性问题

对高职教育倾向性的所谓理念或指导思想的反思,或许是当代中国高职教育不断走向成熟的必然。(1)教学实践中的培训化倾向。职业教育自然包括职业岗位技能的培训,但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不是一回事。高职教育首先应该是一种高层次的教育活动,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岗位技能培训。把职业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技术培训肯定是不妥的,高职教育必须回归或恢复其教育的基本本质,关注文化建设、内涵提升及人的全面发展。(2)办学路径中的市场化倾向。教育发展历史证明,教育的过度市场化必然导致教育的产业化、功利化、唯物化,失去教育的独立,偏离教育的本质。(3)工学结合中的相思化倾向。在工学结合中,政府、企业、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家等都必须找准定位,主动参与,尽职尽责,这样才能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共同发展动力机制、互惠多赢利益机制、互动合作保障机制、文化融合沟通机制,产生最大效应,实现办学目标。(4)培训目标中的就业化倾向。单一的就业导向、以就业覆盖职业教育一切、以就业率评价职业教育成败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它将使职业教育失去教育的本质,变成了为就业而教,为就业而学,就业决定一切。(5)办学定位中的低端化倾向。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的办学层次低,本科不多,没有硕士、博士教育。办学层次低已越来越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

摘自《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十四期杨东铭 《当代高职教育若干倾向性问题之反思》

关于中心城市高职院校办学特色

中心城市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培育必须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综合历史传承、办学定位、区域需求、时代特征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思考和明确学校特色培育的目标和路径:(1)培育办学特色首先要探索我国高等教育转型期的现代高等学校制度,尤其是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制度的设计;(2)办学特色要兼容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高职教育发展的综合性需求与特征;(3)办学特色的基础和立足点应是形成适应区域产业和岗位群需要的专业群、课程模块和培训模式;(4)办学特色要通过满足产业发展和市民发展的不同需求,体现办学的特殊价值;(5)办学特色是领导者的独特观念,以校长为代表的学校领导层形成独特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是形成办学特色的根本和引领。

摘自《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十五期李训贵 《中心城市高职院校培育办学特色的理论与实践》

关于高职文化

高职文化是在学习和实践发展高职教育相关文件的内涵和精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适合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文化,应该包含区域文化,其内涵和外延有别于从属企业组织管理的企业文化,也有别于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校园文化,是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不断磨合与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具有企业管理和学校教育双层文化背景的高职内涵积淀成果。其实施原则是以学校为主体,以企业为主导,以政府为向导。它源于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又高于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是把高职生从准职业人培养成职业人的沃土,是高职院校在推行工学结合教学制度文化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校园文化企业化的内涵文化。

摘自《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二期 林健 《浅析工学结合教学制度与高职文化建设的互为关系》

(逸 公辑)

猜你喜欢

媒介园区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园区的开放样本
书,最优雅的媒介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