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眼中的供销合作社刘惠兰:我要记录供销社新一轮的崛起

2010-08-20口述刘惠兰整理高瑞霞

中国合作经济 2010年3期
关键词:主渠道计划经济供销社

口述/刘惠兰 整理/高瑞霞

我是从1999年开始接触供销社的,我写的第一篇关于供销社的报道标题就是“甜果结在苦物上”。那篇报道主要讲述了供销社“抗战八年”,终于在2000年结束了连续亏损的局面,开始扭亏为盈。

《经济日报》高级记者刘惠兰

到现在,我已经参加工作十一个年头了,写过很多关于供销社的报道。每一次接触供销社,我都有新的收获。在我看来,供销社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在前进、变化中。在发展的过程中,它担负着服务“三农”、沟通城乡、确保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的重任,虽然任务比较重,但是,在每一个环节中,致力于为农服务的供销社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并且力求精益求精。

曾经的辉煌

也许是因为接触得多,对供销社的发展更加熟悉的缘故,我对供销社总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供销社是一个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经济组织,它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政府部门,却担负着一定政府部门的职能。回顾它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计划经济时期,它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一个主渠道,是联系城乡群众、发展城乡经济的桥梁和纽带;它有优良的为农服务的传统,有着非常强烈的服务“三农”、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在计划经济时期,供销社在社会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必需品”。

在破除中发展

半个世纪以来,通过发展城乡贸易以及商品流通中的历练和经验积累,供销社成长了起来。计划经济体制给供销社留下了庞大的队伍、宽广的网络,使它在参与市场经济竞争中拥有别人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事物都有着两面性。优势,从某些方面来说,也会成为绊脚石。供销社在计划经济时期担负着主渠道的任务,计划经济时期的一些传统观念以及旧体制的影响,使得已经习惯了计划经济的供销社,在市场经济多元化竞争的冲击下,日益陷入运转不灵、经营亏损的尴尬境地。

但是,供销社人没有放弃,他们积极地进行自我改造,逐渐地脱胎换骨,焕发活力。2002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进行“四项改造”,改变传统网点的陈旧设施,改变落后的经营方式。在“四项改造”中,供销社大胆创新,逐渐地破除了旧体制的羁绊,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期。

新一轮的崛起

近年来,对于供销社来说,是一个发展壮大的好时机。中央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供销社也赋予了新的使命,尤其是国务院40号文件的出台,更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供销社系统的高度重视、充分信任和殷切期盼。政策的利好和农村市场的逐渐壮大,为供销社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机遇,供销社可以大展拳脚,大干一场了。

另外,供销社自身的发展境况也一年比一年好。在遭遇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供销社克服困难,化危机为机遇。从2008年以来,加大了主营业务推进,把主营业务的推进与农村现代流通工作的推进结合起来,对于扩大内需、拉动城乡消费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令人振奋的是,2009年,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12349.82亿元,比2008年增加1587.19亿元。

在经过市场经济的历练后,供销社逐渐成熟起来。“新网工程”的推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建立,让供销社在广大农村中重新树立了威信,供销社的主渠道优势在农村逐渐显现了出来。2009年,在国内化肥市场整体供大于求,价格持续低迷回落的情况下,全系统发挥主渠道作用,加强产销衔接,确保市场供应,全年销售化肥10935.27万吨,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同比增长18.25%。

可以说,目前全国供销社系统所呈现的改革发展的活力是前所未有的,它不再是过去那个计划经济时期的供销社了,完全是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供销社。我对供销社的发展前景很看好,我相信供销社会再次成为商品流通的主渠道,我也期待着见证供销社新一轮的“崛起”。

猜你喜欢

主渠道计划经济供销社
供销社里攫取黑金的蛀虫
学校教育惩戒:学生欺凌治理的主渠道选择及其实现路径
China
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的审计工作推动中央治理整顿重大决策落实
发挥国有主渠道作用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汽车工业的产品研发——以一汽为中心
发挥国有粮食企业应急保供主渠道作用
统计信息
计划经济思维难解医院停车难
统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