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曲康唑联合酮康唑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2010-08-20张大军
张大军
(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 四川眉山 620010)
脂溢性皮炎是指在皮脂溢出基础上所引起的皮肤继发性炎症,此病临床常见报道[1~2],而且易复发,治疗反复。因此有关脂溢性皮炎治疗方式的研究具有一定临床意义。为此,笔者使用伊曲康唑联合酮康唑治疗了该病80例,并与酮康唑治疗组做了一个对照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8月至2007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脂溢性皮炎患者160例,男98例、女6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情轻重程度等情况均相似,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1.1 入选标准 (1)符合脂溢性皮炎诊断标准;(2)年龄15~60岁,男女不限。
1.1.2 剔除标准 (1)合并有肝肾、肺结核、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引起免疫功能异常危及生命的疾病和精神病患者;(2)妊娠及哺乳期妇女;(3)对伊曲康唑和或对酮康唑过敏体质者;(4)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或者依从性差者。
1.2 方法
2 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首先停用其它相关内外用药物,并嘱病人少食辛辣食物。对照组:外用2%酮康唑洗剂,每周2次,连用4周。观察组: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每日200mg,分2次于午餐或晚餐后口服,连服2周,同时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同时外用2%酮康唑洗剂(用法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用药4周后进行疗效判定。
1.3 疗效标准
痊愈:皮炎基本消失;显效:皮炎消退≥60%;有效:60%≥皮炎消退≥30%;无效:皮炎消退<3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详见表1;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有2例出现轻度头晕、恶心,均不影响继续治疗;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2组不良反应率差异不显著(P>0.05)。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脂溢性皮炎是好发于头皮、面部、胸部及皱褶部等皮脂腺分布较多地方的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边缘清楚的暗黄红色斑、斑片或斑丘疹,表面被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从皮损中培养鉴定的优势菌种为糠秕马拉色菌和合轴马拉色菌。在遗传易感基础上马拉色菌过度增殖,其分泌的脂酶和蛋白酶通过分解皮肤的三酰甘油,破坏皮肤角质层的屏障功能,使游离脂肪酸增多和化学成分改变,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等引起皮肤炎症和鳞屑[3],所以糠秕马拉色菌在脂溢性皮炎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2 %酮康唑洗剂是合成的咪唑二烷衍生物,对皮肤真菌如马拉色菌具有强效的抗菌活性,能有效抑制马拉色菌的繁殖,从而抑制了脂溢性皮炎引起的皮屑增多、油性分泌旺盛及由此引起的瘙痒等临床症状,但脂溢性皮炎有慢性化和易复发性,故宜重复治疗。伊曲康唑[4~6]是具有三唑环的合成唑类抗真菌药、抗菌谱与氟康唑相似,对深部真菌和浅表真菌均有抗菌作用。临床主要应用于深部真菌所引起的感染对各类真菌均有疗效,其对真菌抑制作用可分两步:(1)抑制真菌膜中麦角固醇的细胞色素P450-14-去甲基酶;(2)引起14а-甲基固醇的积聚及麦角固醇的缺失,从而使真菌的分裂、生长、形态、膜渗透性等发生系列紊乱,最终导致死亡。笔者在本次研究中发现观察组不但痊愈率71.25%高于对照组的痊愈率30.00%,而且总有效率97.50%也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6.25%。提示观察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
此外,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除观察组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而且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也差异不显著,且均不影响继续治疗。这些结果都说明了伊曲康唑联合酮康唑治疗脂溢性皮炎的方式疗效佳,而且也比较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
[1]王慧娟,谢强,石兴民.皮肤康洗液与水氯酊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3):75.
[2]谢红付,王琳,李吉.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60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40(9):575.
[3]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真菌学组.马拉色菌相关疾病诊疗指南(2008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8,41(10):640.
[4]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3~124.
[5]梁虹,徐刚,李玲莉.伊曲康唑治疗溢脂性皮炎疗效评价[J].中国美容医学,2000,9(6):423~424.
[6]Watanabes.The effects of malassezia yeasts on cytokinproduction by human keratinocytes[J].Invest Dermatoc,2001,116:769~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