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城市设计 提升建筑品味

2010-08-19宁巍巍

山西建筑 2010年23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文化

宁巍巍

1 城市建筑基本情况

城市面貌是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凝结,是城市外在形象与精神内质的有机统一,由一个城市的物质生活、文化传统、地理环境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一个城市的文化发育越成熟,历史积淀越深厚,城市的个性就越强,品位就越高,特色就越鲜明。今天,一些城市已经很难找到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布局生动、充满人性的城市文化形象。尤其是受市场机制影响,开发商急功近利,使城市建筑千篇一律,城市形象雷同,引发了特色危机。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城市千篇一律,新建筑特色难以形成,老建筑特色正在消失(见图1)。

2 问题分析

2.1 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失去调控作用

我国许多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正在失去调控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严肃性和权威性不够,随意修改现象仍然存在。由于规划管理法规不健全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备,中国很多地区的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建设的作用并没有得到落实。一些地方出于急功近利、长官意志等原因,屡屡无视规划,违反法定程序,擅自批准建设;另一方面总体规划的实施进程远远突破了规划的期限,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不能合理布局和相互衔接。

2.2 城市设计水平相对薄弱,科学性不足

我国城市设计实践的水平很低,缺乏必要和具体的操作手段,难以保证城市设计方法得到切实运用。较低的制度化程度也使得“城市设计”的术语使用比较随便。从已有的发展来看,城市设计规则的制定主要是依赖现有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尽管城市设计的制度化一定程度地依赖城市规划管理制度,但是设计实践活动无论是内容还是参与者都并不能简单地对应于城市规划。相对于多样化的实践活动,目前依照城市规划的层次对城市设计做总体—总体和局部—局部的简单划分则显得过于僵化,不能反映城市设计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2.3 控制性规划在技术层面上对城市空间形态控制不足

2.3.1 控制指标体系不能有效地控制城市空间形态

现行的控规主要控制地块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等指标。而且,除绿地率外一般只规定上限,只要开发项目设计指标不高于控制的数值,就是符合控制要求的。这种情况导致了控制指标体系组合与城市空间形态不是一对一,而是多对一、一对多的对应关系。同一个控制指标组合往往可以对应多种城市空间形态,控规对于空间形态的控制变成了纸上谈兵。

2.3.2 比较注重实体建筑开发建设,忽视空间环境质量

控规中多数指标针对的是城市建设总量的开发控制,而对于空间环境质量控制,仅绿地率一项。决定城市空间质量好坏的因素,除了建筑形体之外,空间界面和这些界面组成的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设计能够营造尺度宜人的空间环境,并一定程度减弱城市过度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

2.3.3 开发控制中缺乏对城市文化特性的引导

在城市的开发控制中,应当特别关注城市文化特性的引导,目前控规在这方面做的远远不够。由于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历史文化积淀的不同,每个城市都应当有其独特的个性。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城市之间由原先经济实力、资源条件的竞争,转向城市特色与文化魅力的竞争。提炼和张扬城市文化特色,增强城市的文化竞争力,已成为城市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在这种形势下,谁的文化特性保存、发扬得好,谁就能在新一轮竞争中获取先机。

3 对策和建议

3.1 加强城市规划控制和城市设计

在城市发展中,在空间和土地资源利用方面,许多情况下,市场是缺位的,是失效的,特别是为公众服务的建设方面,必须依靠政府强有力的调控,需要国家的公共政策和法律。因此,今天城市规划又应当发展成为在这方面的非常重要的公共政策和法律手段,要认真地对市场进行调控。调控的前提和目标是为了公众,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和协调发展。

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龙头,要真正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和规范作用。善于运用新的规划理念以及新的技术方法,体现超前性、前瞻性和科学性。规划工作不能让项目牵着规划鼻子走,对项目的前期研究和论证工作要求要高,审查也要严格。除技术性论证外,还必须对环境影响作出评估。同时要强调城市规划的法定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城市规划一经制定,便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如若改变,必须经原批准机关批准。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给予制裁和责任追究,真正维护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强化城市规划的权威性。

3.2 优化方案遴选与评审制度,引进优秀设计大师和设计单位

建立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地方管理办法与条例,所有成果通过科学、规范的程序产生,改动需履行严格的程序和手续,以保证设计不得随意改动。积极倡导领导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城市规划及建筑定位进行决策。逐步形成:方案优选、专家把关、领导决策、图纸审核把关的城市设计管理体制,保证城市建筑创作与设计水平。

在现有设计招标办法基础上,进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招标评审条例。在招投标流程、专家体系、方案评审办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的建设。要充分保证招标时间,评标时间,过程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要完善建筑设计方案的评审体系,建立科学、合理、严格的评审程序和办法,确保评审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建立相应的措施和办法,保证设计按审定的方案设计实施。

3.3 加强管理,提高水平

规范审批程序,完善工作制度。管理部门统筹考虑整合资源,服务企业的要求,从简政放权和实际工作出发,统一规范行政许可的设立、申请、受理、审批、送达等程序和要求。随时受理、限时审批,促进行政资源的整合和行政效率的提高。同时要严格执行初审程序,认真落实初审责任。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相关专业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要求,建立健全职责范围内资质、资格行政许可初审机制,认真落实初审工作内容、审查程序及初审责任。各级资质、资格申报受理窗口要严格执行相关资质、资格标准和规定,加强审查把关,及时发现、确认和处罚申报中的弄虚作假行为。在加强对企业资质动态监管方面,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现场核查、抽查的力度,在此基础上完善资质动态监管、惩戒机制,确保各项行政许可事项得到公平、公正实施。

4 结语

要改变目前城市千篇一律的状况,必须多管齐下,政府、企业、设计师等都应该转变观念,加强重视,最终创造出更多更好地体现我国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能够反映我国民族之魂、文化之脉和地域之风的建筑精品。

[1]宋春华.平心持正静观反思[J].建筑学报,2005(5):7.

[2]岳俊峰,胡望社.建筑创作的文化观[J].建筑知识,2004(5):15-18.

[3]邱永乐.浅析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管理[J].山西建筑,2008,34(9):91-92.

[4]陈 蝶.中国建筑文化:反思“洋风”[J].中国建设信息,2004(20):328.

[5]刘心武.材质之美:刘心武建筑文化酷评[M].北京:中国建 材工业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建筑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年味里的“虎文化”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谁远谁近?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